故宮給旅遊業帶來啟示:紀念品多動「文創」腦筋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2月17日,在2019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主題為「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的演講。 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攝

  2月19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在故宮元宵夜亮燈美景刷屏的同時,一則「2017年故宮文創營銷收入達15億元,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營收水平」的新聞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尤其引發文化旅遊行業熱議。

  與故宮那些匠心獨具、頻頻成為「網紅」的文創產品相比,當前市場上大量充斥的卻是設計缺乏創意、製造工藝停留在低水平的旅遊紀念品。不少遊客紛紛吐槽,「賣的東西千篇一律」「一看就是地攤貨,不上檔次」「不買遺憾、買了後悔」……

  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旅遊購物佔旅遊收入的比例在60%至70%,目前我國這個數字還不到40%。故宮文創營銷的成功告訴我們,消費者不缺購買力,缺的是讓人入眼入心的產品。

  過去,我國旅遊市場發展尚不充分,即便是粗製濫造、千篇一律的低端旅遊紀念品也擁有一定市場,很多商家也只圖「一錘子買賣」。然而,隨著旅遊消費市場需求逐步升級,遊客對旅遊紀念品也產生了更高的期待。

  因此,如果旅遊市場管理者和經營者繼續停留在同質化、低水平重複階段,必然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再不轉型就晚了。

  開發旅遊紀念品如何告別粗製濫造、千篇一律?當前,文旅融合逐漸成為旅遊市場發展新趨勢。這是因為,文化是旅遊最好的資源,旅遊也是文化最大的市場。一份小小的紀念品,或是一場獨特的民俗秀,可以成為體現文旅融合的窗口,既濃縮一地特色文化,又帶給消費者美好回憶,還創出良好經濟效益。

  因此,業內專家認為,文旅經營者需要在對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的基礎上,融入獨特的文化創意,並加以功能創新,以滿足消費者審美、使用等多重需求。

  以故宮博物院為例,其開發的系列文創產品,通過挖掘故宮藏品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價值,把具有故宮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植入當代工藝品和日常消費品中,讓優秀的文化傳統與時尚元素完美結合,消費者通過文化產品這一載體實現「把故宮帶回家」。

  由於精心設計加上精美工藝,故宮文創產品逐步俘獲了數以千萬計遊客的芳心。今年春節,故宮博物院還研發了與「過大年」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近百種,受到了遊客追捧。

  當然,做好原創文化旅遊紀念品並不容易。近幾年,山西灌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涉足旅遊文創產品開發,該公司董事長兼CEO黎貫宇介紹,他們一方面與各地旅遊部門、文博單位等合作,幫他們設計產品,「最簡單的產品一般也需要兩三個月設計周期」;另一方面,他們與非遺傳承人合作,共同開發具有地方特色又滿足現代需求的非遺產品。

  毫無疑問,文創產品開發需要耗費巨大精力和時間。黎貫宇說,用心打造的產品受到消費者認可很令他們滿足。不過,產品推向市場後也難免遭遇被「克隆」「盜版」的鬧心事,「我們只能增強自己的品牌意識和版權意識,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專家建議,旅遊紀念品設計開發應多鼓勵旅遊部門、文博單位、景區與企業之間展開合作,發揮各自在人才、客源、設計等方面優勢,共同開發高質量產品。從長遠角度看,還應進一步完善保護智慧財產權相關政策,加強扶持文化創意企業等;並加強市場監管,鼓勵原創設計,打擊侵權者和侵權行為,為文創行業發展營造良性空間。(經濟日報記者 張 雪)

(責任編輯:劉朋)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6月14日上午,來自南京秦淮區的李玉華和父母一起來到臺北故宮博物院自由行。當參觀完臺北故宮的珍藏展品之後,一家人又興致勃勃地來到位於負一層的禮品區,仔細地挑選這裡售賣的文創紀念品。  書籤、名片盒、起瓶器、滑鼠墊、紙膠帶,李玉華對這些以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文物為原型製造的小商品愛不釋手。而她年近60歲的父母,也分別挑中了印有各類瓷器花紋的領帶和絲巾。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2016—至今爆發迭代階段故宮在文創上取得的成功,帶動了整個博物館行業甚至是旅遊業文創的爆發。2016年被視作國內旅遊文創元年,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全國4526家博物館中,被國家有關機構認定具有文創產品開發能力和產業規模的有2256家,這也意味著,僅博物館類目,就有近半數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文創大軍中。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2016—至今,爆發迭代階段故宮在文創上取得的成功,帶動了整個博物館行業甚至是旅遊業文創的爆發。故宮文創所帶來的爆款效應,使得大批後來者都試圖藉助時下熱點來拉近與年輕消費者直接的文化距離,但爆款的打造並不容易,即使是故宮也因過度追求爆款而「翻車」。2019年10月,故宮推出「故宮紫檀系列」護膚品,儘管登上了微博熱搜,但卻並沒有為這款文創產品帶來太多的銷量,此後的一系列文創產品,也難以延續曾經的爆款神話。
  • 紀念品只有書籤、膠帶、鑰匙扣?景區要做「故宮口紅」這樣的跨界...
    【故宮文創的步子跨得太大?】 不到一個月就「翻車」,是因為故宮文創的步子確實跨得太大。如今,文創產品需要經過精心設計,將古代元素與現代物品完美結合。在這類文創產品的開發中,故宮已經走在了國內景區的前列。 近年來,故宮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創意產品,截至去年12月共研發11936件,年收入超過10億。經過精心設計的故宮日曆、宮廷飾品、故宮膠帶等都頗受歡迎。故宮博物院的基礎是明清的宮廷文化,近年來清宮劇大熱,也讓故宮文創藉助影視片的影響力大火了一把。
  • 文創需要穩準狠:故宮淘寶贏在了精準定位
    ——故宮淘寶轉型前早期的故宮淘寶線上店,只是簡單地將鑰匙鏈,冰箱貼,行李牌,手機殼等故宮線下的文創紀念品搬到了線上的網店來賣,所以我們會看到早期故宮淘寶店的產品線,多數為這類產品,而人們買過一次之後,下次購買的欲望並不強烈,因為這些產品往往只在人們旅遊過程中,有較強的購買慾望,用於記錄下旅遊記憶與心情,所購買的紀念性商品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首先在故宮和騰訊合作的「NEXT IDEA」大賽中,將《海錯圖》作為QQ表情包大賽素材廣泛宣傳,請動物學專家分析研究,請有廣泛影響力的微博大V「博物君」講述《海錯圖》裡的生物;同時,故宮文創團隊著手做「海錯」主題的各類文創,包括小家電、裝飾畫、家居用品等。為了引發廣泛的參與和關注,舉辦「海錯」主題文創設計方案投票活動,讓故宮粉絲決定產品最終呈現方式。
  • 單霽翔談「故宮文創研發的啟示」:以優質文化產品增強文化認同
    以優質文化產品增強文化認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故宮文創研發的啟示單霽翔《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4日 第 20 版)核心閱讀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自2011年起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截至2018年,故宮博物院共研發119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隨著文化創意更加豐富及產品品質進一步提升,「故宮文創」在社會公眾中影響力不斷提高,逐漸成為故宮博物院進行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故宮博物院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過程的一些經驗值得總結和討論。以弘揚中華文化為目的。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文創開發的宗旨:自下而上貼近生活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高高在上」,首重典藏功能,輕視文創產品開發,被臺灣民眾稱為「太廟」。臺北故宮早期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2000年以後,臺北故宮更強調開發利用文物的價值,文創產業逐漸起步。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早期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都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但在2000年以後,他們開始強調對文物價值進行開發和利用,文創產業逐漸起步。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化創意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已名列前茅。  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方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的觀念,對所有博物館從業者都很有啟發。
  • 故宮燈會走紅啟示從「新」看傳統
    故宮燈會,顯然滿足了人們這一嚮往。  有人說,作為一個大IP,故宮自帶流量,故宮燈會走紅不足為奇。現在看起來似乎如此,但這要是放在以前,恐怕沒人敢這麼說話。網上刷屏一篇關於故宮的文章,就在幾年前,故宮還曾因為管理鬧出過不少笑話。過去的故宮,說起來有很多世界之最,其實看不到感受不到。
  • 形式單一千篇一律 旅遊紀念品能不能別那麼俗氣
    一篇微信文章比較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出售的文創紀念品,並分析了同類型、同主題和類似價位的產品,得出結論:北京故宮的文創產品太Low(低)了!作者稱讚臺北故宮的文創紀念品說:「文物經久不息的美感是可以移植到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日常用品中,同時傳遞出創意與誠意的。」這篇文章引發許多轉發。不僅故宮,內地許多名勝古蹟的文創、旅遊紀念品,在網上都不乏批評的聲音。
  • 博物館文創:響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窗口
    博物館文創在中國尚處於起步探索的階段,但從世界範圍看,國際知名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營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文博創意產品相似的旅遊紀念品行業的蓬勃發展亦可帶來啟發。面對當前經濟供需失衡的問題,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在供給側改革、應對新的消費需求方面意義深遠。
  • 像故宮文創那樣火,你的產品應該怎麼做?
    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
  • 爆紅的北京故宮文創產品,不只是是顛覆性的創意
    故宮的文創產品特徵和設計思維方面不只是在創意層面上的發揮,更多的是沿著故宮五千年歷史脈絡,發掘出深藏的「故宮文化」元素作為傳播載體並且不斷發展。故宮博物院在開創文化產品上走在前列,深度挖掘豐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將有五千年歷史故宮的建築、故宮的文物以及背後的故事,融合現代人喜歡的時尚表達理念,最終打造出具有故宮文化內涵,具有鮮明時代特徵,貼近群眾實際需求,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故宮元素文創產品。
  • 故宮,西安城牆,齊爭搶的夏日文創雪糕,有多好吃?
    文創雪糕並非西安首創,早在去年故宮率先出品的瑞獸雪糕,就已經掀起了一波浪潮。全國文創界摩拳擦掌,紛紛推出了獨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創雪糕。就跟著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各地的文創雪糕吧~故宮瑞獸雪糕提到文創雪糕,就不得不提到文創界標杆——故宮。600多歲的故宮近幾年爆紅,接連上市了化妝品、日用品、銀行卡等多種多樣文創產品後,率先推出了文創雪糕,佔領吃貨市場高地。
  • 故宮文創這樣造品牌
    故宮研發的文創產品。(來源:故宮文創官網)2018年5月18日,在故宮文創產品專賣店前,一款3D明信片自動售貨機格外引人注目。杜建坡攝(人民視覺)2019年1月25日,故宮文創快閃店現身上海南京路,遊客在快閃店內挑選文創產品。
  • 靠文創產品一年能多賺幾個億?臺北故宮"前掌門"來鄭傳經
    周功鑫曾兩度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其中2008年至2012年受聘為院長,任內不僅促成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的合璧展出,也用全新的文創和展覽理念將臺北故宮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該館不僅躋身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前十名,「朕知道了膠帶」、「翡翠白菜雨傘」等文創產品也聞名世界。 講座結束後,周功鑫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採訪。
  • 大聯盟展會引來千人採購團 故宮多款文創IP原來「東莞造」
    記者 孫俊傑 攝故宮文化頻頻「出圈」後,文博、文創熱潮席捲而來,不僅火爆全國,還走向全世界。今年適逢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一大批故宮文創產品受到追捧。記者了解到,故宮食盒、故宮創可貼、故宮化妝品等多款文創爆款的製造商,都是來自東莞的精麗制罐、銘豐包裝、拼酷等企業。
  • 文創產品「帶的走的文化」
    文創產品又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文創產品是符合「文化主題+創意轉化+市場價值」三特點的物質化產品,而廣義文創產品同樣符合「文創產品」定義三特點的任何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物質實體與非物質形態的服務。再如:全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一等獎的作品「徽派文化便籤紙」將徽派建築的元素與水墨藝術的風格進行融合作為文創內容,便籤紙這種載體進行結合,以特殊工藝效果作為文創內容與產品載體的結合方式,因此亦歸類於「一體型」文創產品。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而它那精緻的文創商品,更令人驚豔陶醉,「富春山居圖」餐墊、印有《蘭亭序》的手機殼、「冰山一腳」潮襪、靈感源自戰國貴族玉龍佩的龍爪開瓶器……每每讓遊客錢包大失血。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