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的北京故宮文創產品,不只是是顛覆性的創意

2020-12-24 咬文嚼史

北京故宮一直是大家印象中氣勢恢宏、莊重肅穆的存在,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頂峰的代表。

近年來,隨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電視臺出品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的播放以及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大熱推廣,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產品逐漸被大眾所關注,從紙膠帶、翠玉白菜陽傘,到朝珠耳機等等,獨有的創意設計也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故宮的文創產品特徵和設計思維方面不只是在創意層面上的發揮,更多的是沿著故宮五千年歷史脈絡,發掘出深藏的「故宮文化」元素作為傳播載體並且不斷發展。

上新了·故宮

1.故宮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

文創產品旨在滿足廣大旅遊者對目的地文化體驗的需求,因此必須具有文化特色,讓旅遊者能夠把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帶回家,延長旅遊體驗感。

故宮博物院在開創文化產品上走在前列,深度挖掘豐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將有五千年歷史故宮的建築、故宮的文物以及背後的故事,融合現代人喜歡的時尚表達理念,最終打造出具有故宮文化內涵,具有鮮明時代特徵,貼近群眾實際需求,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故宮元素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之扇子

故宮作為最正宗、最濃厚的「中國風」代表,可以挖掘的中國元素不計其數。故宮博物院在如何運用「故宮大IP」上,從細節之處做設計,正如故宮博物院單院長所說:1.不是簡單複製藏品,而是研究今天人們需要的信息和生活需求;2.挖掘藏品內涵,尋求與今天社會生活對接的,用文化影響人們的生活;3.不斷追蹤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追尋無限遠的傳播能力。正是有這些理念作支撐,從產品的設計、創意的出發點都是順應市場需求,完全符合消費者的預期。

朝珠耳機、書籤

紫禁薰香薰蠟燭

設計靈感來自慈寧宮鬥匾、孝莊太后和順治帝畫像。最大的特點是蠟燭燒完後,杯子洗乾淨可以當酒杯、茶杯,非常人性化的設計,產品也上檔次,不管送禮或者自己用都是不錯的選擇。

薰香薰蠟燭

紫禁太平有象書籤

太平有象為紫禁城裡的吉祥形象,常常以成對成雙豎立在皇帝寶座的兩側。象,高大威嚴、穩如泰山,歷代譽為瑞獸,有「王者政教得於四方則白象至」的傳說,大象頭戴瓔珞,背託寶瓶,寶瓶裡盛裝著五穀吉祥物,寓意著天下太平、五穀豐登、江山永固。

書籤

海水江崖紋手包

「海水江崖紋」,是皇帝龍袍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裝飾紋樣,波浪濤濤象徵風生水起、福山壽海、萬世昇平,既有美學含義,又承載著傳統文化內涵。

海水江崖紋手包

玲瓏福韻項鍊

融合了古代有著最美好寓意的傳統經典紋樣,有蝙蝠、葫蘆、祥雲、錢幣、分別象徵著福、祿、壽、財。葫蘆的設計靈感來自故宮文物中清朝乾隆年間的「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葫蘆瓶」。

福韻項鍊

清風徐來首飾耳環

設計靈感來自寧壽宮花園內的碧螺亭,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傳統建築。產品以碧螺亭六角形以及明亮的孔雀藍,和象徵皇室色彩的明黃色搭配,使這套首飾的設計更為經典時尚,深受廣大女性消費者的喜愛。

耳環

2.故宮文創產品的價值體現

大眾消費者都會認識到文創產品與以往普通旅遊紀念品的區別,同樣的產品比如扇子、各種掛件等生產成本相差無幾,但是價格可能相差幾倍,這就代表了產品的市場價值,價格差距主要取決於有沒深度的創意,而且創意能否滿足旅遊消費者需求。同樣的文化資源,可能有100種創意方式,也就是說,創意越強,產品附加值越高,在市場上越受消費者追捧,越能成為「網紅產品」。

故宮國風膠帶

要問故宮文創中最火的產品是什麼?絕對是故宮膠帶,分分鐘搶購一空,大多數人應該都是從這些外包裝精美的口紅認識故宮文創的吧,大家無不被這中國風的外殼所驚豔,後來才知道這是膠帶。而膠帶的設計靈感全部來自於故宮的藏品圖案,整個創意則提升了原有設計靈感的理念。

故宮國風膠帶

一支難求口紅

是故宮文創產品中的「現象級」商品,深受女性消費者喜愛。故宮為六款口紅打出的廣告語是「這是一場歷史與顏色的告白儀式」。六款口紅提取了故宮館藏的服飾元素,每一款與一件故宮院藏文物同色,甚至每款的外觀靈感都源自一件宮妃衣裳或裝飾。

六款口紅

千裡江山圖

本是故宮藏品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由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故宮文創在創意上將名畫和物件有機融合,讓方巾、扇子、以及手錶在舉手頭足間處處見江山,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消費體驗。

千裡江山圖文創產品

故宮文創產品的火爆,得益於故宮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匠心的文化創意。首先,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最大的元素就是用文物作為支撐,故宮有文物180萬件套,有25類可移動文物以及古建築群,這是故宮文創產品研發基礎,也是一個核心內容;其次,對於每一件文創產品,創作團隊都會匠心打磨精心研發,在整個過程當中堅持品質不妥協;再次,在創意設計上力求貼近人民群眾生活以及跟時尚相結合,這才使故宮文創呈現給我們的是富有歷史性、知識性、藝術性、生活性、時尚性、趣味性等多元化融合的產品。

相關焦點

  • 像故宮文創那樣火,你的產品應該怎麼做?
    順治皇帝親筆的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沒錯,故宮又上了熱搜,呵,故宮總是那麼容易上熱搜。由此想到近些年火遍全國的故宮文創,創立10年來,屢屢刷爆國人的朋友圈,話題那是一波又一波啊。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
  • 故宮文創這樣造品牌
    (來源:故宮文創官網)故宮的雪、故宮的貓、故宮文創、故宮展覽,如今,故宮已不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利用文化創意產品走進百姓生活的一個樣板。作為一個擁有近600年歷史的文化符號,故宮擁有眾多皇宮建築群、文物古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象徵。近年來,在文創產業帶動下,故宮化身成為「網紅」。
  • 北京地壇廟會取消遊藝項目 故宮文創產品首次亮相
    資料圖 程功 攝地壇春節文化廟會以「盛世古壇 創意新春」為主題,以文創產品為亮點,今年還首次引入了故宮文創產品;龍潭春節文化廟會以「相約龍潭 樂享冰雪」為主題,以冰雪運動為亮點。兩個廟會突出「公益性、文化性、創新性、民俗性」,繼續打造「文化廟會、平安廟會、綠色廟會、溫馨廟會」。
  • 博物館文創相繼爆紅
    原標題:博物館 文創相繼爆紅過節勝地、綜藝熱門、文創廠商……近年來國內博物館正在一改往日高冷形象。在故宮「榜樣」的帶動下,國內博物館集體在市場中轉型,眾多博物館紛紛走上「社交媒體+電商」「綜藝+電商」的路子。除了故宮博物院之外,國內文博系統不少項目在文創方面已經湧現眾多當紅「炸子雞」。
  • 「朕知道了」霸氣十足 臺北故宮紙膠帶兩岸爆紅
    「朕知道了」霸氣十足 臺北故宮紙膠帶兩岸爆紅 Taipei Palace Museum’s 'emperor tape' becomes a hit
  • 單霽翔揭秘故宮文創產品成功秘訣:「創意」二字至關重要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文創產品如何彰顯文物的文化力量?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文化產品中間最好加上「創意」兩個字。首先要深入研究人們社會生活,根據人們生活需要研發產品,人們才會喜歡。
  • 創意是文創產品的核心
    「一支毛筆,在洛陽的售價是100多元,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售價是500多元,這就是創意和品牌對商品價值的影響。」在近日召開的2017年第三期洛陽文化產業論壇上,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曲紅升用獨特的開場白,同與會專家探討如何用創意激活文化產業。  「創意=創新+意境+意義+生意。」
  • 從炸雞到數碼產品,600歲的「老網紅」——故宮聯名產品大盤點
    麥當勞當時不僅推出了以宮牆紅為主色的「故宮桶」,還有動漫化故宮樓閣形象的野餐墊、附贈人物摺紙,整個周邊產品的畫風可愛萌趣十足,拉近了小朋友們了解故宮文化的距離。 也有像MAC魅可這樣的大牌推出的聯名限定禮盒,包括口紅、氣墊、眼影盤等產品,結合了故宮的浮雕、窗花元素,創意十足。
  • 故宮推春節相關文創產品:福筒、紅包熱賣(圖)
    一幅康熙題寫在景陽宮的楹聯——頌啟椒花百子池邊日暖,觴浮柏葉萬年枝上春晴,一對金瓜將軍門神,幾枚印有「永受嘉福」、百蝶金喜、福喜龍鳳帝璽等不同式樣的紅包,一張被譽為「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御筆福字……位於北京故宮御花園東南部的絳雪軒,年味十足。  絳雪軒原是御花園中賞景休息之處,如今成為故宮最具代表性的故宮文化產品專賣店。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今年的元宵節,有著600年歷史的故宮成為「網紅」,這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以來,首次開放夜場——「紫禁城上元之夜」。就在故宮元宵夜亮燈美景刷屏的同時,一則「2017年故宮文創營銷收入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營收水平」的新聞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尤其引發文化旅遊行業熱議。
  • 北京:地壇廟會首次「牽手」故宮文創
    又到了一年一度闔家團圓的春節,在這個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中,到熱鬧又喜慶的廟會上轉轉,是很多北京家庭的選擇。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廟會將傳統年俗與文化創意相結合,添加了文創板塊,讓傳統文化濃鬱的地壇更具活力和時尚氣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故宮文創產品首次出現在地壇廟會現場,成為今年廟會上的「必逛展位」。據了解,本屆地壇廟會文創年貨市集共設置了80個文創展位,內容涉及原創設計、非遺創新、文創生活等品類的上千件,萬餘種文創產品。
  • 2021國考面試模擬題:通過故宮口紅看文化創新
    ★公務員5G資料包領取★    【熱點背景】   熱點一:最近幾年,超大IP北京故宮把自己變成了人人喜愛的「網紅」,還捧紅了一系列文創產品,如果記性不是特別差,都該記得「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雍正行樂圖》動態圖片,2014年可是在朋友圈爆紅。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朕知道了」雖然因《甄嬛傳》暴紅,不過臺北故宮負責人說,它確實出自康熙皇帝硃批,師出有名。至於市場衍生出的「臣妾做不到啊!」「賤人就是矯情」等紙膠帶雖然也賣得紅火,但史料上沒有記載,因而進不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商店。
  • 中國婦女出版社攜文創產品入駐故宮。當出版物遇到文創產品——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  「故宮文創產品把文化內涵和產品特質完美融合,設計高端精緻,非常走心!」一名四川音樂學院大三女生的話道出了年輕人對故宮文創的喜愛之情。  為進一步滿足年輕群體對故宮文創產品的熱愛,近日,中國婦女出版社全新設計了故宮月下角樓冰箱貼、故宮日出太和冰箱貼兩款書香文創產品。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據不完全統計,臺北故宮近些年推出了「朕知道了」膠帶紙和「翠玉白菜」傘等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僅2013年的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臺幣,這一數字直逼10億元新臺幣的門票收入。文化創意產品已成為臺北故宮重要收入來源,其多元化發展思路值得大陸的博物館學習借鑑。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也高高在上,只注重典藏功能,輕視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一度被臺灣民眾稱為「太廟」。
  • 新華書店文創產品受關注 跨界文創如何成「爆款」?
    實際上,不光是新華書店,近年來,包括故宮、國家博物館在內的許多博物館會推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日曆,甚至還有月餅、糕點等美食;前些時候,「新華字典出帽子了」也曾登上熱搜……跨界推出文創產品,似乎成了一種潮流,而不變的核心,還是「文化」。讀者們觀看新華書店推出的一些創意文具。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僅2013年,臺北故宮文創商品的銷售收入就達8億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直逼門票收入。  前不久,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接受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時道出了她對文創的理解:「一件精巧的文創商品,也許只是來自於創作者一個轉念或者一個巧思。
  • 寶蘊樓品牌走出深閨,故宮文創版圖還有多大?
    故宮大名鼎鼎,但它的孩子未必個個出名。寶蘊樓品牌就是個例子。負責這一品牌的運營的是北京故宮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故宮博物院所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與北京文投集團旗下的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公司共同成立,公司成立之初,故宮就將寶蘊樓品牌注入。
  • 理上網來|孔子文創、泰山文創,如何像故宮文創一樣火
    甚至可以說,正因為故宮在文創領域的率先成功,才為後來的文創熱奠定了基礎,提振了信心,普及了概念。但故宮的成功並不能簡單複製。故宮作為集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之精粹的超級IP,其自身的文化性、知名度、影響力,不是一般文博單位與文創企業可以比擬的,如果只是從淺層學習故宮的產品樣式,則並不可行。
  • 故宮開咖啡館,餐飲能否拯救博物館的文創焦慮?
    【品橙旅遊】時隔11年,故宮終於又有了咖啡館。近日,位於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的故宮角樓咖啡正式營業。剛一開張,就成為打卡熱門地標,迅速成了網紅。臺北故宮也有一家名為「三希堂」的茶餐廳,得名於乾隆皇帝位於北京故宮養心殿西暖閣的書房名字。餐廳的入口處懸掛著仿乾隆筆記的牌匾,等待區擺放著各類書籍和文創產品。為保護文物,餐廳不使用明火,主要提供蒸、煮、涼拌類的食品。此次故宮推出角樓咖啡館,顯然有與國際接軌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