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藝術載創新IP煥新活力 文創產品上線催熱傳統文化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圖為今年9月5日,在重慶亮相的敦煌博物館「潮起東方」主題活動現場。敦煌博物館供圖

中新網蘭州12月10日電 (記者 馮志軍)過年貼敦煌文化春聯、平日使用敦煌元素日曆、出遊必備的西域風情絲巾……近年來,傳統絲路文化及敦煌藝術通過大膽創新IP融入現代元素,綻放出了新活力。尤其一款絲路文化濃鬱的敦煌博物館滑板,在線上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相關話題還登上微博熱搜,引網友熱議。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的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圖為敦煌博物館文創產品。(資料圖)敦煌博物館供圖

「作為敦煌的文博工作者,站在中華文化的高地向參觀者們講述敦煌,以期敦煌的文化能夠滋養到更多中國文化的愛好者,續寫敦煌這座華戎交匯、千年不老都市的新傳奇,是我們崇高的使命和擔當。」敦煌市博物館館長石明秀說。

去年,敦煌博物館授權甘肅絲路手信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絲路手信」),向民眾推出系列文創產品,旗下的絲巾、滑鼠墊、手機殼等文創產品在上線即受到大眾喜愛。

圖為今年9月5日,在重慶亮相的敦煌博物館「潮起東方」主題活動現場。敦煌博物館供圖

「我們初衷是以挖掘敦煌博物館IP的商業價值潛力為基礎,同時尋找具有相同使命感的品牌,助推新時代與敦煌文化的對話之旅,讓大眾愛上敦煌,讓敦煌文化走進普通人的生活。」絲路手信負責人何小山說。

作為敦煌文化的愛好者與推廣者之一,絲路手信自2016年初就著手打造敦煌文創IP項目,將中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文化進行融合,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喜愛敦煌文化,成為了IP開發的核心思路。

在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敦煌博物館天貓旗艦店」上線,除自身原創設計產品與網友見面外,還同時與旁氏面膜、湯姆樂器等品牌合作,擴大敦煌文創IP產品領域範圍。據統計,僅上線當天銷售額就破30萬元,並引起相關話題微博熱議,閱讀量超過1400萬。

今年六七月,絲路手信陸續與《極限挑戰》《這就是街舞3》熱門綜藝跨界合作,與騰訊出品的紀錄片《新國貨》聯合進行內容打造,讓敦煌文化以多種形態進行發聲,節目播放閱讀量破2億,話題流量破6億,進一步讓敦煌文化流行起來。

「把敦煌石窟、壁畫藝術與流行元素相結合,使之成為年輕群體喜聞樂見的風格,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絲路手信主理人繆孟橋說。

今年8月,絲路手信聯合天貓開展「掘色敦煌」專題活動,與多個品牌合作開發敦煌原創IP系列產品,以多平臺直播方式等年輕觀眾喜愛的方式,把收藏在敦煌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以文物直播方式展現在大眾面前。

9月,在上海、杭州、成都、西安、深圳、瀋陽、南京、蘭州八大城市必勝客,採用全新敦煌原創IP系列開設的敦煌主題藝術餐廳,吸引了大批量食客與年輕人,成為城市新的網紅打卡點。

敦煌色彩的魅力,不僅在千年的敦煌洞窟中,還可以「畫」在臉上,今年10月絲路手信與卡姿蘭合作出品的彩妝系列,引起國內廣大女性朋友的「共鳴」,再次在微博引起話題熱議,被網友稱為「2020年最美彩妝」。

酒泉市文旅局副局長萬發林表示,文創產品多樣性、多家性既符合文化市場競爭關係,也能夠積極助推文化向外走出去。政府不僅鼓勵、引導如絲路手信這樣的本地文創企業,以文化內容為核心進行研發產品,還會給本地文創企業在外對接各類優勢資源,激活文創市場,形成多點開花的發展態勢。(完)

相關焦點

  • 國潮已千年,敦煌博物館IP官方授權機構:絲路手信
    2017年6月創立甘肅絲路手信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經過五年多不斷地潛心研發創造敦煌博物館IP圖庫並完善了相關版權及授權體系,在2019年6月「絲路手信」文創品牌作為敦煌市博物館文創品牌正式對外上線,通過大膽創新IP讓傳統絲路文化及敦煌藝術再次融入現代元素,綻放出新的活力。
  • 把敦煌文創搬進餐廳!
    希望通過這種全新的演繹方式,能夠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熟悉敦煌藝術。可以說,此次攜手必勝客將敦煌藝術展搬進餐廳,是敦煌文創創新模式的大膽嘗試,也是對我們敦煌文創團隊的一次挑戰,旨在讓敦煌文化在年輕人群體的推廣更有意義。」
  • 文創產品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載體
    記者在北京、廣東、新疆等地調研發現,一些文博單位在文創開發上的嘗試與創新取得較好的效果,文創正在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新抓手,吸引年輕一代更好地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播中來。然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文創開發還存在機制束縛、創意不足以及文化解讀偏差的問題,文創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 敦煌壁畫元素融數字創意 民眾DIY供養千年文化
    臨近新年,敦煌研究院與騰訊推出數字創意活動——敦煌詩巾,民眾在線上可以通過DIY自己的專屬敦煌絲巾,生成個性化的文創創意,以供養千年敦煌文化,同時亦可下單定製實物絲巾作為新年禮物。 鍾欣 攝中新網蘭州12月28日電 (記者 徐雪)臨近新年,敦煌研究院與騰訊推出數字創意活動——敦煌詩巾,民眾在線上可以通過DIY自己的專屬敦煌絲巾,生成個性化的文創創意,以供養千年敦煌文化,同時亦可下單定製實物絲巾作為新年禮物。近年來,以敦煌文化為主的文創產品越來越受到民眾的青睞。
  • 當西餐邂逅敦煌,必勝客敦煌主題餐廳登陸西安
    「璀璨的敦煌藝術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屹立千年的敦煌文化是古老的,也是年輕的。」12月15日,一場主題為「年輕人眼裡的藝術敦煌」展覽暨青年領英人物文化分享沙龍,在西安必勝客太華萬達餐廳華美來襲。    必勝客員工向FM98.8主持人李柯介紹產品詳情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談關於藝術跨界,關於傳統文化如何煥發新的生命力。今天來到西安這家必勝客敦煌主題餐廳,我被眼前的畫面驚豔到了,我覺得他們做得很好。」
  • 當西餐邂逅敦煌 必勝客敦煌主題餐廳登陸西安
    「璀璨的敦煌藝術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屹立千年的敦煌文化是古老的,也是年輕的。」12月15日,一場主題為「年輕人眼裡的藝術敦煌」展覽暨青年領英人物文化分享沙龍,在西安必勝客太華萬達餐廳華美來襲。巴洛克藝術演繹的極樂系列,浮華奢靡,色調明豔,天衣飄揚;而混搭朋克重金屬插畫風格的飛天系列則讓飛天戴起了墨鏡,彈起來吉他。同時餐廳內還展示巨幅敦煌畫卷,用細膩筆觸還原狂野藝術。如此6幅以西方藝術賦予敦煌藝術全新活力的作品和巨幅畫卷,盡顯敦煌藝術的自由奔放,靈動飛揚。「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談關於藝術跨界,關於傳統文化如何煥發新的生命力。
  • 追尋地域文化獨特之美,《登場了!敦煌》為敦煌賦予青春活力
    在中國漢唐時期,敦煌是中原與中亞、南亞以及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登場了!敦煌》正是著眼於這座神秘又神聖的藝術寶庫,以「探索團」的形式,向廣大觀眾展現敦煌文化的魅力,寓教於樂,讓千年文明「高而不冷」。
  • 「千年等一回」壁畫變身動畫劇 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影業聯合出品
    這是「雲遊敦煌」小程序上線一個月之後的重大版本升級,也是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影業、騰訊動漫攜手,通過「新文創」模式,為敦煌文化的數字內容創新做出的重要探索。 我們正與騰訊一起,不斷豐富『雲遊敦煌』官方平臺的內容,升級該小程序的用戶體驗,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專業且生動地解讀那些跨越千年的壁畫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愛上敦煌文化。」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表示:「騰訊以『科技+文化』能力為雙擎,助力敦煌文化IP在數字時代的破壁與傳承。
  • 那你一定要來看看敦煌博物館的這些新形態文創!
    過去,博物館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高冷而嚴肅的場所,然而這些年,隨著故宮文創的走紅,越來越多的博物館也都開始以一種溫暖且俏皮的方式,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它們緊跟時代潮流,不再古板、嚴肅、一成不變,而是以跨界聯名,開發博物館文創周邊產品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年輕」,更能融入年輕群體。
  • 西餐廳裡的敦煌文化:以年輕人的視角再塑東方藝術
    重新設計出來的敦煌視覺,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喜好,也讓敦煌更加『年輕』。」敦煌博物館副館長蘇惠萍說,希望通過這種中西融合的演繹方式,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推廣敦煌藝術,此次必勝客和敦煌博物館將敦煌藝術展搬進餐廳,是一種新的文創創新模式,更是對敦煌文化在年輕人群體的推廣有重要意義。
  • 敦煌莫高窟文創產品將赴德國法蘭克福展覽
    新華社蘭州1月25日電(記者範培珅)記者從敦煌研究院獲悉,來自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的文創產品將於1月27日至3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展覽中心展出。  此次赴德展出的敦煌莫高窟文創產品,有塗色書、羊毛絲綢手作、明信片、二十四節氣電子歷,魔方、VR(虛擬實境)展示等約30件。這些產品藉助現代科技和藝術手段,重新闡釋了古老敦煌。  「展覽強調敦煌元素中國際文化的交流,通過古老的絲綢之路,將敦煌文化中的自然、植物、樂器等元素與歐洲文化藝術元素連接溝通。」
  • 傳承敦煌文化 夢幻敦煌版《生僻字》今日上線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漢字記載了我國曆朝歷代的鼎盛興衰,也將無數經典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傳承了下來。前段時間,90後小夥陳柯宇作詞作曲的音樂《生僻字》在網絡走紅,歌詞中的生僻字朗朗上口,將傳統文化以音樂的形式展現在了眾人面前。
  •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上線歌舞《相約千年》感受絲路文化
    中國僑網6月11日電 據《歐洲時報》中東歐版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近日,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與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攜手推出的大型傳統歌舞《相約千年》精華版視頻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官網和YouTube、臉書、推特、影格等新媒體上線。
  • 首本全面論述敦煌藝術,細說四大文明、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關聯之巨著
    十二載敦煌歲月沉澱,七八十幅臨摹作品,以及其基於在敦煌所得領悟繪出的作品,是他對敦煌藝術的活態傳承,捍衛了我們的中華藝術瑰寶。何山先生不僅是一位純技藝的畫家,還是一位學術專家,中國文聯原秘書長孟偉哉稱他為「真正的學者型藝術家」。
  • 「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全球上線 敦煌藝術再展開放姿態
    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介紹,這是敦煌研究院繼2016年發布「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之後,進一步開創性地推進數字資源全球共享模式。他表示,敦煌藝術不僅要妥善保護還要傳承創新。 包括敦煌研究院美術工作者在內的藝術家,在研究、了解敦煌藝術博大精深的多方面價值的同時,也認識到敦煌藝術不僅是珍貴的古代文化藝術遺產,而且也是現代藝術創作的寶貴資源和營養源泉。」
  • 文創產品核心是「文化」開發要讓消費終端參與
    如何讓有用、有趣又富於城市精神的文創產品進入市場,不少設計師、文化機構和企業都在探索。劉先生不知道,這個手機殼產品其實是首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獲獎作品「回憶革命之路」。而讓文創產品得以「落地」的「海上文創」平臺,則是經上海市委宣傳部授權,由東方網承擔整體運營和建設的項目,品牌合作方包括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博物館、上海文化廣場等眾多上海文化場館,從比賽到產品上市的路徑得以打通。這批獲獎作品不僅能在線下實體店和多渠道的線上網店購買,「海上文創」還納入最新的銷售方式。
  • 千年文化之約:杜永衛與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金共同守藝敦煌
    8月16日晚,六桂福珠寶攜手敦煌博物館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在天貓新文創掌上博物館活動直播間開啟新品首秀,與非遺敦煌彩塑技藝傳承人杜永衛老師共同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在直播期間,杜永衛老師更是盛讚福韻·敦煌系列傳承了敦煌藝術之美,以匠心工藝傳遞千年文明的精粹。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而同樣在敦煌,藉助著文創產品,傳統文化獲得了新生。近年來,敦煌利用各種手段為文創產品搭建營銷平臺,特別是藉助VR,讓普通老百姓也能「親近」文物。據了解,截至2017年,敦煌研究院全年文創產品銷售額1708.3萬元。DIY手繪的杯子、土地公形象的公仔、講述時光故事的餡餅……在廈門曾厝垵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受到遊客的追捧。
  • 義烏文交會:文創設計活力 四射「新」意十足
    商報記者 盛英傑 攝文化新興業態集中亮相,文創產品精彩紛呈,第12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向人們呈現的是一場文化創意產業的饕餮盛宴。縱觀整場展會,創意創新元素始終貫穿全展,形式多樣的互動活動也讓參展者充分感受到文創元素的生命力,充分詮釋了「主體年輕化、產品原創化、平臺多元化」的主旨內涵。一位在展區流連忘返的企業主感慨:「以後文創產品是潮流,『文創+智造』更是大勢所趨。」
  • 他們在雲端「造」敦煌:把藝術和歷史傳到尋常百姓家
    騰訊與敦煌的合作始於2017年末,曾在2018年策劃發起敦煌「數字供養人」計劃,該計劃通過公益、遊戲、音樂、動漫、文創等多元化數字創意方式,用新文創活化傳統,推動傳統文化與大眾,尤其是跟年輕人產生更多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