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吳中區一大批鄉土工藝人才、文創產業載體蓬勃生長 「蘇作天工...

2020-12-20 大眾網

11月10日,2018蘇作文創峰會將在太湖之濱拉開帷幕,這一成功舉辦兩屆的傳統手工藝「嘉年華」和文創產業盛會,將更加注重文化傳承性、學術交流性、產業融合性、社會參與性及技能提升性等,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產業經濟融合發展探尋新思路。

「天下工藝看蘇州,蘇作精華在吳中」。面對近年來文創產業發展的新需求,吳中區不斷破解體制機制上的發展難題,初步形成「重品德、樹品牌、抓品質」和「年輕化、國際化、產業化」發展思路,搭建起集文化人才引育、文化思想交流、文化素質提升、文化工藝傳承、文化產品交易、文化資本嫁接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平臺,讓「蘇作天工,根植吳中」成為區域文化軟實力鮮明印記。

鄉土人才彰顯「傳承自覺」

守住吳文化傳承「活化載體」

作為蘇作傳統工藝的發源地和全國鄉土工藝人才最集聚的地區之一,吳中目前不僅擁有核雕、刺繡、緙絲、紅木雕刻、玉雕、磚雕等10多種門類的非遺技藝,更擁有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17人,市級工藝美術大師佔到全市的1/3,有13件作品入選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居全國區縣之首。

手藝,是文脈賡續的見證;人才,是手藝傳承的根本。在吳中,一批主動彰顯「傳承自覺」的鄉土人才,正成為蘇作在新時代大放異彩的「動力源」。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紅木雕刻大師鍾錦德成為蘇州市職業大學的兼職教授,並將建立蘇州市職業大學「鍾錦德技能大師工作室」和「蘇作明式家具協同創新中心」;玉雕大師錢建良和蘇作木雕非遺傳承人陳忠林就被蘇州工藝美院特聘為剛成立的蘇作工藝學院的實訓教授,他們各自的工作室也成為這家學院的民間工藝傳習基地;青年匠人史志曄創辦的青年手藝人協會,目前已經吸納青年120多人,為蘇作工藝發展帶來蓬勃生機……

呼應「人才主動」,吳中在支持蘇作鄉土人才發展上更是不遺餘力。「鄉土人才是吳文化『活化載體』,目前,我們已初步形成立體式的鄉土人才支持政策,內容涉及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文化產業項目、參展補助、自我提升、舉辦學術會議、實訓基地、文創載體、青年工藝人才等等。」吳中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顧建列介紹。

今年,吳中區出臺並落實《吳中鄉土工藝人才培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鄉土工藝人才「十百千」工程,計劃到2020年底,自主培養國家級鄉土工藝人才10人左右,省市級鄉土工藝人才100人左右,區級鄉土人才資料庫入庫人才1000人左右,打造成梯次銜接有序的人才隊伍。以品行、技能、「三帶」能力三個主要評價維度,選樹德藝雙馨鄉土工藝人才,讓更多的吳中「手藝人」變成「守藝人」,「單飛鳳」變成「領頭雁」。

機制創新破除發展「軟肋」

「平臺+」構築產業影響力

「儘管吳中區在工藝文化人才和文化產業上具有紮實的基礎,但存在的『軟肋』同樣明顯。」吳中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張瑛坦言,從創新思維上看,吳中傳統工藝和現代文創產業結合緊密度不夠高,有「蘇作」少「文創」的現象依然突出;從人才培養上看,儘管存在青年人才「回流」現象,但代際傳承的問題依然嚴峻;從產業運作上看,「作坊式」生產較為普遍,文化人才多,文化產業弱的發展「怪圈」依然存在等等。

產業的急速發展,呼喚傳統技藝發生更多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吳中通過人才培養、對外交流、新型交易等多個平臺建設,極力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為了搭建展示鄉土工藝人才的「專屬秀場」,吳中近年來組織鄉土工藝大師赴國家大劇院、恭王府、臺灣故宮博物院等頂級文化平臺設展,更在第二屆、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驚豔亮相;通過搭建人才培養平臺,吳中區與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首度合作,開辦「蘇州吳中高層次文藝人才研修班」,藉助蘇州工藝美術學院和區內職業學校力量,創辦蘇作工藝學院,讓鄉土人才在家門口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藝傳承;通過加快區內工藝文化電商平臺建設,引入「東家」等專業電商平臺資源,為傳統工藝品插上網際網路翅膀。推動資本與工藝品嫁接,核雕鄉土人才周建明、磚雕鄉土人才蔡雲娣等紛紛走上文交所平臺,開啟了「網際網路+藝術+金融」的發展模式……

助推傳統工藝向現代產業方向邁進,吳中還著眼於體制機制改革。「今年,我們在非遺傳承人的評定上,特意取消了必須從業滿20年才可以參評的限制,力爭把第二代匠人全部提到傳承第一線。」吳中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葉志明說,這一舉措將打破傳統的人才遴選機制,讓更多既有手藝,又懂產業發展的青年人才走上前臺。

提升文創載體發展質效

推動產業人才「集聚增值」

十月下旬,「第二十四屆世界非遺展」在法國巴黎羅浮宮舉行,吳中區國家級制扇大師盛春和緙絲大師蔡霞明攜作品亮相,受到專業人士高度評價。

「吳中『非遺』再次受到國際熱捧,除了依靠匠人們的『妙心巧手』,更與蘇作產業化發展密不可分。」蘇豪文化科技創意園總經理陳黎明介紹,近年來,創意園通過引進盛春、蔡霞明等工藝美術大師,重點培育了蘇扇、緙絲、蘇式旗袍等一批文創企業。同時,創意園吸引了一批設計、策展、金融、營銷、品牌傳播人才進駐,通過幫助工匠評選各類人才,為企業提供品牌打造、策劃展示、產權保護等服務,有力激發了區域文創產業的活力,去年,園內產值已達到2億元。

從個人到團隊,從作坊到企業,從單一產品到完整產業鏈,吳中通過載體平臺打造,不斷放大文創產業人才的集聚效應。走進位於吳中區鳳凰文化產業園6-7樓的「蘇州工匠園」,儼然進入一個小型的蘇作博物館——12個不同主題的蘇州工藝、蘇州文化展示區域,聚集當代蘇州工藝美術行業領軍人物,集中展示、銷售各類蘇州工藝美術精品、文創產品,令人目不暇接。「我們的定位就是要成為蘇州工匠的經紀人,一方面打造蘇工資源庫,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市場需求。」蘇州工匠園總經理肖薇薇說。

鼓勵利用存量資源興辦文化產業園區,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建設與運營,一批兼具現代文明與吳文化特色的龍頭文化產業園區(載體)項目在吳中拔地而起。除了蘇豪文創園、蘇州工匠園,吳中近年來還著力打造全省首家科技鎮長團眾創空間「一箭河文創園」,建立了香山工坊等保護示範基地,相繼成立了蔡金興澄泥石刻工作室等一大批名人大師工作室,並設立文化產業扶持發展引導資金1000萬,重點扶持工藝美術等行業的優勢文化產業項目,在蘇州打造了一片文創產業載體發展高地。

「舉辦『蘇作文創峰會』,也是我們檢驗文創載體發展質量,工藝美術人才培養實效和文創產業品牌影響的重要環節,我們將以此進一步豐富吳文化的品質和內涵,提升工藝文化影響力,強化工藝文化人才在蘇州的首位度和在全國的知名度。」吳中區文體局局長周一風說。 盛崢

相關焦點

  • 持續擦亮「蘇作」金字招牌 2020蘇作文創峰會啟幕
    今天(12月12日),2020蘇作文創峰會在蘇州吳文化博物館舉行。峰會以「蘇作天工、根植吳中」為主題,依託蘇州吳中區深厚工藝文化資源優勢,聚焦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深入推進蘇作工藝和文化產業的傳承發展。
  • 蘇州天工蘇作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力創非遺文創全產業鏈整合營銷孵化平臺
    六大板塊(2+3+1模式)是蘇州天工蘇作的核心模式,以線下城市人文會客廳、線上以人為中心的生態社區、文創設計中心、文創孵化中心、文化旅遊中心和非遺文化研究院這六大板塊組成,各板塊相互聯繫,協力打造出非遺文創全產業整合營銷孵化平臺。
  • 視頻|「匠鑄吳中 藝述光福」2020蘇作文創峰會光福分會場舉辦 揚子晚報直播吸引56萬人觀看
    本場活動更注重文化傳承、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和工藝人才培育探尋新方向、新思路。活動由光福鎮人民政府主辦,光福文旅集團、光福鎮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吳中區青年手藝人協會承辦,蘇州太湖旅業發展有限公司、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支持。
  • 北方文化新谷(蘇州)影視文創產業基地正式啟動
    在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影視文創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加快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及僑文化傳播,由北方出版傳媒與華裔天下共同打造的北方文化新谷(蘇州)影視文創產業基地7月26日在蘇州吳中區正式啟動。
  • 繡娘、鎖匠、種田高手……江蘇首批227位鄉土人才晉升高級職稱
    去年11月,江蘇在國內率先明確在工程系列專業職稱中增設鄉土人才專業,並一步到位到正高級。此前,江蘇從已經具有鄉土產業專業領域副高、正高職稱人員中轉評了135位高級、正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此次獲評的227人,是評審專家首次從工藝美術類、農業類、建設工程類等類別的595位沒有正高級或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申報人員中遴選、晉升而來,是鄉土人才專業職稱真正意義上的評審。
  • 蘇州賽迪園區開園 吳中區院地合作結碩果
    蘇報訊(駐吳中區首席記者 範易)昨天,蘇州賽迪園區在位於吳中區的蘇州(太湖)軟體產業園舉行開園儀式。賽迪集團(CCID)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企業化運作載體。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蘇州賽迪公司」)是賽迪集團全資控股子公司,成立於2019年3月。
  • 宋衛東紅木家具藝術展開幕 40餘件新明式家具亮相蘇州博物館
    5月26日,蘇藝天工大師系列——「簡約輕奢 契時致用」宋衛東紅木家具藝術展在蘇州博物館隆重開幕,國家級非遺項目明式家具(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宋衛東將自己精心打造的40餘件傳統經典明式和新明式家具作品帶到現場,向大家展示蘇作工藝的精美雅致。
  • 蘇州各區舉行文博會,吳中區特色給你好看
    跨越千年,繁華永續古今輝映,又展新顏昨天第九屆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正式啟動吳中會客廳「聞吳中聲音來,到吳中山水去」,伴隨著吳儂軟語,吳中會客廳中蘇作明式家具映入眼帘。「眾星拱月」冰紋格圓桌、萬字紋書桌……紋理打磨間,是一代紅木手藝人的匠心體現。其中最為驚豔的作品當屬鏡像美人榻,驚鴻一瞥,恍如置身吳中山水之間。
  • 蘇州吳中區核心位置工業廠房 打造絕佳營商環境
    萬盛實業產業園價值獨具:產業聚集、配套完善;銀行授信,園區融資平臺;增值配套服務齊全。佔地50餘畝,屬於吳中區越溪街道核心區域,引領智能製造、科技產業孵化。區域價值:連結全國:長三角產業集群,實業蘇州智能製造高地未來之城:智慧吳中示範未來,崛起蘇州為企築家立體交通:多維立體交通網絡,無縫對接國際商務優越生態:旺山風景區、緊鄰蘇州市區
  • 蘇州吳中區「百匠賦能計劃」第二期博古論今活動舉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百匠賦能計劃」是蘇州吳中區在深入對接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背景下,為強化引導、深度賦能工匠技藝和產業發展,全面展示新時代文化人才的精神風貌而策劃舉辦的系列活動。
  • 蘇州市吳中區秋季旅遊推介走進上海虹橋高鐵站
    近東進站口,有一處「文化景觀」特別引入注目:這裡有煙雨繚繞的古鎮、美若畫卷的山水、蘇作天工的絕技,吸引一批又一批旅客駐足觀賞。這裡是浙江省蘇州市吳中區文體旅遊局在鄉愁小棧展廳打造的「眼底江南 心上吳中」吳中文旅主題展。一曲蘇州評彈《太湖美》,將太湖旖旎風光畫卷緩緩鋪開,旅客聽得入迷,陶醉在吳中美麗山水間。
  • 蘇州光福鎮:巧打「文化牌」,激活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
    中國江蘇網蘇州訊 (記者 張珺)梅文化、漁文化、工藝文化、古典詩詞文化、紅色文化……蘇州吳中光福,宛如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富礦」,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光福人。依託這份文化滋養和文化自信,多年以來,光福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做靚文化底色,並將文化注入自身產業、地域特色,實現了社會和市場效應雙豐收。
  • 全球生物醫藥研發巨頭科文斯與藥明康德合作項目落戶蘇州吳中區
    本網訊  記者李佳霖報導 7月22日,美國科文斯有限公司與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在蘇州吳中區舉辦項目合作發布會,宣布將各以50%的股權組建合資公司,從而提供世界級的前臨床合同研究服務。
  • 總投資60.7億元 蘇州工業園區蘇相合作區20個產業項目啟動建設
    今天(10月23日)上午,蘇州工業園區蘇相合作區四季度項目集中啟動。
  • 科技鎮長團:湧動蘇州的創新「特派員」
    針對這一現狀,孔建壽充分整合團員專業特長,協同攻關,成功開發了多款基於高功率光纖雷射器的玻璃模具鎳基粉末先進堆焊工藝及其成套集成裝備,不僅在技術上完全替代進口,價格也具有較強競爭力,經企業採購試用,成品質量和工藝改進效果顯著。
  • 六大兩岸文創園區助力江蘇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圖片來源:江蘇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月28日南京消息 近年來,江蘇省南京、蘇州、南通、鹽城和鎮江等市,陸續創立和啟動了六個海峽兩岸文化創意園區,一批臺灣文創領軍企業快速融入,兩岸合作文創園區為蘇臺經貿合作提檔升級創新發展再添新動能。
  • 文創人才本地發芽 長沙天心文化產業示範園與長沙理工大學產學...
    「2017長沙天心文化產業示範園高級文創人才培訓班暨文創高峰論壇」現場,長沙天心文化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劉湘俊與長沙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健互換合作協議。長沙天心文化產業園向長沙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授牌「文創人才培訓基地」;長沙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向長沙天心文化產業園授牌「實習基地」。
  • 臺灣文創青年在蘇州進行「鄉村改造」
    中新社蘇州3月16日電 (記者 周建琳)16日,行走在蘇州太湖邊的小村莊「西巷」村,處處能感受到鄉土氣息和文藝範兒的碰撞,來自臺灣的文創青年正在這裡進行「鄉村改造」。
  • 「蘇州設計 早點開始·小巷文創美食節」活動即將啟幕
    為迎接2018年蘇州國際設計周金秋經貿招商系列活動,11月16日下午,姑蘇區滄浪街道和悅未來青年創業公社舉辦媒體通氣會,宣布「蘇州設計早點開始•小巷文創美食節」活動,將於11月20日至25日在盤門歷史文化片區(滄浪街道)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