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創青年在蘇州進行「鄉村改造」

2020-12-23 參考消息

中新社蘇州3月16日電 (記者 周建琳)16日,行走在蘇州太湖邊的小村莊「西巷」村,處處能感受到鄉土氣息和文藝範兒的碰撞,來自臺灣的文創青年正在這裡進行「鄉村改造」。

「我們把臺灣『鄉村改造』的文創理念帶到大陸,這個民宿就是借鑑臺灣經驗,在主體建築不改動的前提下,挖掘當地的特色,並找出適合進行包裝的文化創意點。」來自臺灣太御文創的項目總監孫向陽正忙著為民宿項目做收尾工作。

走進西巷村,小路邊的石頭、民房的石牆上畫著千奇百怪的青蛙畫像。這是米豆的傑作,出生在臺灣的米豆從事人像漫畫創作十多年,西巷村是他的天然畫布。

為什麼會想到以「青蛙」作為西巷村的「代言人」?原來去年夏天,臺灣的生態保育專家、兩棲類保育志工林正雄,對西巷村進行了第一輪生態調研,他驚喜地發現,西巷村的青蛙資源特別豐富,澤蛙、虎皮蛙等,足足有61種,特別是在臺灣屬於一級保護動物的金線蛙,在西巷村卻遍地都是。

正是這次生態調研,給了當地人啟發,深思熟慮後,他們決定把西巷村打造成一個質樸鄉情與文藝範疊加的兩棲小鎮,青蛙是這裡的「代言人」。

和大陸許多村莊一樣,西巷村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西巷村211名村民,年輕人大多出去工作,上了年紀的留在村裡,多以種植茶果和養殖大閘蟹為生,不少房屋都空著。於是,村裡邀請了臺灣的文投創作團隊,將村民閒置的房屋統一改造成主題民宿,村裡房前屋後的青蛙塗鴉雕塑,也是出自這個團隊之手。

早年還在臺灣時,梅茂森已經積累了十餘年的鄉村社區改造經驗,來到大陸後,他依然在不斷實踐中尋找適宜本土的休閒農村建設方案。莫幹山庾村文化市集、無錫陽山拾房文化市集,都是梅茂森和他團隊的作品。

「希望通過民宿項目吸引更多的本地年輕人留下來,避免農村人口的流失,也讓當地文化得以傳承。」作為主管蘇州吳中區旅遊業的一名官員,戴阿明曾對臺灣多個知名民宿進行實地考察。戴阿明稱,文化留得住,才能牽住人們的思念,才能留住江南水鄉特有的鄉愁。

據介紹,目前改造工程才完成三分之一,而利用村民閒置農房改造的三戶主題民宿儘管尚未正式營業,「青蛙村」的名聲卻傳播開來,不時有人前來探訪。(完)

相關焦點

  • 四川舉行川臺鄉村暨社區文創演迪活動
    國臺辦交流局局長黃文濤在活動致辭中對兩岸文創合作提出建議,臺灣同胞在鄉村、社區營造中有很好的經驗,在開展兩岸合作中不僅要在大陸鄉村振興規劃和政策方向中找準結合點,還要與在地規劃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四川師範大學旅遊與城鄉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劉旺曾以導師身份參加首批鄉村旅遊產業帶頭人赴臺學習交流活動,並多次赴臺考察休閒產業與鄉村旅遊。
  • 臺灣深度研學|從專業視角吃透文創如何激活鄉村經濟
    為什麼擁有許多世界知名的文創品牌?它是如何通過文創徹底激活鄉村經濟?5月SMART鄉創學院再次全新推出第二期臺灣文創精品遊學之旅從專業視角深度見學臺灣文創成功精髓輕投入、主題鮮明的精品農場休閒農業如何實現資源整合打造完整產業鏈創意觀光工廠與在地文化如何巧妙結合如何通過規劃、創設與運營激活傳統文創園區針對不同客群如何設計複合式體驗場景
  • 文創中的臺灣, 又創造了另一個奇蹟!
    ——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
  • 臺灣團隊助福建鄉村「浪漫」振興:文創為媒 婚慶做嫁
    2020雲上三樓豐收節暨首屆兩岸婚慶文創產業展10月17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舉行。通過視頻連線,兩岸團隊共同探討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的多重機遇,分享老區村的豐收喜悅。三樓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平均海拔近700米,擁有層疊梯田、千年古樟、龍鳳瀑布、紅河谷等美景。多年來,三樓村一直期待拓寬大米、錐慄、筍乾等主要農產品的銷路。
  • 臺灣文創首次組團亮相蘇州創博會
    中國臺灣網4月22日蘇州消息4月19日—22日,由文化部、江蘇省政府全力支持,文化部文化產業司、江蘇省文化廳、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 福州:臺灣青年聚落 文創產品受歡迎
    圖為市民在唯美客文創聚落挑選臺灣知名文創品牌「紙箱王」文創產品。 張斌 攝 圖為唯美客文創聚落內,遊客正在挑選文創商品。 張斌 攝
  • 蘇州金雞湖臺青創業園啟動 助力臺灣青年實現創業夢
    蘇州金雞湖臺青創業園啟動 助力臺灣青年實現創業夢 2019年04月19日 09:26:00來源:蘇州工業園區官網 作為專門為臺灣青年打造的創業孵化基地及兩岸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項目首期啟動面積2858平方米,分為孵化區及創業加速區,可以提供辦公、會議、洽談、路演、培訓,以及導師輔導、政策諮詢、投融資對接等一系列創業服務。當天,首批12家新興科技企業與金雞湖臺青園集體籤約,臺青園還與6位資深創業輔導導師籤訂合作協議,助力創業者成長。
  • 鄉村文創助力鄉村振興:8大商業模式,5大開發層次
    例如臺灣薰衣草森林,將十餘畝的薰衣草莊園用十年時間,打造出薰衣草森林、緩慢民宿、香草鋪子、心之芳庭、客家料理「桐花村」、好好、緩慢文旅等八個品牌。2016年營業額達到7億臺幣,成為臺灣文創和感動營銷的經典案例。
  • 用文創改變鄉村,讓鄉村「潮」起來……
    《建議》對「十四五」工作部署,提出了「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計劃,並將「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結合起來,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9月16日至18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專程到湖南郴州、長沙等地,深入農村、企業、產業園、學校等,就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
  • 在閩創業臺灣青年期待更多人融入鄉村發展
    「寧德很多村落的發展路徑與思路值得學習」,有感於福建省寧德市探索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成功開發「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的臺灣青年林智遠20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期待未來有更多的臺灣青年能融入大陸鄉村發展當中。
  • 「新春福袋」俏銷農博會 兩岸青年深耕鄉村振興
    陳勁羽 攝(新春走基層)「新春福袋」俏銷農博會 兩岸青年深耕鄉村振興中新網福州1月12日電 (鄭江洛 彭莉芳)蜂巢文創蠟燭、紅皮糙果茶油、長慶京山花生、莊寨竹製杯墊……春節將至,兩岸青年聯合打造的新春福袋——「長慶嚴選2020福袋」,在第二屆永泰農博會暨農村電商博覽會上備受青睞。
  • 臺灣青年看兩岸文創:「和而不同」中追尋速度與溫度
    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文創部部長王俊評深耕兩岸文創事業多年,其暢想,「兩岸攜手將臺灣的溫度與大陸的速度結合,一定能讓兩岸文創走向世界舞臺。」「浙東唐詩之路」一影。 項菁 攝從手工藝人到文創品牌,臺灣文創起步早、業態豐富、產業鏈完整,稱其為「文創界翹楚」不為過。
  • 「四川·臺灣鄉村暨社區文創演迪」活動在成都舉行
    四川省臺辦供圖中新網成都12月7日電 (記者 王鵬)由四川省臺辦、省文旅廳共同主辦的「四川·臺灣鄉村暨社區文化創意演迪」活動7日下午在成都舉行。兩岸文旅文創行業內大咖、設計師、在川涉臺文旅文創企業人士、四川文創聯盟鄉村專委會部分會員單位以及鄉村社區代表等200餘人參加活動。圖為活動現場。
  • 臺灣社造經驗助力大陸鄉村發展
    例如,進駐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景區的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前進福建嵩口古鎮的打開聯合文創舵手劉國滄,以及燻衣草森林集團、意核設計等團隊,紛紛為兩岸社造合作搭建橋梁。 繼早年的製造業、科技業與服務業登陸,臺灣文創、旅創、農創人才正大舉西進一展身手,準備創造新時代!
  • 鄉村旅遊文創產業 寧夏、臺灣旅遊交流合作再續新篇
    11月4日,寧夏旅遊發展委員會在臺北101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寧臺鄉村旅遊文創產業發展座談會」,邀請臺灣承億文旅集團、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公司、新光兆豐休閒農場、頭城農場等相關旅遊企業以及寧夏有禮文化旅遊產業、寧夏璽月旅遊文化產業—賀蘭山·1958創意產業休閒區、沙坡頭旅遊景區、六盤山旅遊景區
  • 臺灣文創覽勝NO.1——工遺煙雲,松山文創
    隨著城市更新腳步的加快,海峽對岸的臺灣也開始在文化創意思想指引下,試圖從工業文明時期的廠房園區尋找城市再生的觸媒。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臺灣各地工業遺產經歷「政治性觀光、商業主導、整體性開發」三個時期後,於 2000 年全面進入「強調再利用」模式,結合文創業態活化空間、改造景觀。
  • 同根同源,臺灣文創產業繁榮觀察與啟示
    臺灣文創產業深諳此道,其文創產業常常涵蓋臺灣文創商業涵蓋藝術表演、跨界美食、生活美學零售、主題咖啡館、複合書店、動漫卡通、文創產業園、特色民宿等多個品類,有效整合了藝術、旅遊、教育、飲食等多產業資源,從而實現了品牌的跨界聯動。如從李安的著名電影《飲食男女》,到臺北著名的士林夜市,臺灣每一個特色餐飲店鋪都能構成客流發動機和引爆點。
  • 2020「匠心意蘊」——臺灣文創周 文創集市熱鬧來襲
    據了解,本次臺灣文創周邀請近50家,在廈門、杭州、上海等地創業就業的臺灣文化創意企業參展,通過圖文及實物展示、現場互動表演、手作體驗、文創分享會等方式,集中展覽、展示臺灣特色文創產品。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丨林徐源閩臺文化淵源深厚,一脈相承。
  • 他山之石 臺灣:文創產品生活化
    這是寶藏巖,這是另外一個模式,現在農村進行保存,破爛的房子不必統統更新,大家看國際藝術家的引進就可以變成這樣的,除了國際藝術村之外我們做青年旅館,綜合起來講我們的經驗混搭、跨界體驗,最重要的是商業跟尖端藝術,原創精神,也就是公共服務和商業文化要混搭在裡面,缺一不可,商業化過頭了這個地方毫無特色,做公共性的園區沒有辦法運作,因此園區必須原創概念也是生活美學
  • 李永萍:鄉村振興與文旅新場景,全方位的文創轉型產業升級策略
    在本次論壇中,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談及她對文旅轉型升級的認識時說到。鄉村振興的目標受眾其實是城市的中產階級,需要的是個性化消費。數據統計,國內的中產階級人數在2020年可能會進入五億。文旅轉型,迫在眉睫。隨之而來的,是兩大問題:誰來提供服務、運營人才怎麼來。李永萍認為,臺灣在這個領域之所以做得成功,有兩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