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創改變鄉村,讓鄉村「潮」起來……

2021-02-28 風言豐語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建議》對「十四五」工作部署,提出了「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計劃,並將「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結合起來,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9月16日至18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專程到湖南郴州、長沙等地,深入農村、企業、產業園、學校等,就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先後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沙洲現代農旅示範基地、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嶽麓書院等進行考察。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謀劃『十四五』規劃,要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

可以預見,文化產業與鄉村振興的融合創新,亦將大有前途。

下面,整理幾個鄉村文創產品的案例,以供參考、借鑑。

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巖石屋建築聞名。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曬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當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巖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臺灣花蓮縣富裡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致。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借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慄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設計充滿巧思,不僅傳達了重視環境生態的理念,也把日本傳統的「摺紙」和「惜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引起了廣泛的報導和關注。這些舊報紙購物袋成為每位旅客帶回家的紀念品。



直到如今,用當地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熱度仍持續發酵中,成為當地的特色。每年他們都會推出各種設計競賽,帶動全國各地一起貢獻用舊報紙回收做成紙袋的創意。


由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創意,帶動了這個窮鄉僻壤的名聲,同時帶動了當地的土特產銷售,他們的舊報紙購物袋,更參加了由原研哉所策劃的主流設計展,甚至獲得了國際媒體的注目。


近年來,我國以文創農業發展特色村莊將成為一種發展新趨勢,例如:


湖小羊

文創IP打通產業鏈


南潯四絕之一:練市羊肉。

特點是「精而不油、酥而不膩、香而不羶,色澤紅亮,鮮美無窮」,為宴席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2020年,青年企業家蔣曉鋒籌辦了「羊村部落」鄉創平臺,入駐湖州市南潯區練市鎮荃步村。


南潯區湖羊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羊肉肥美。

羊村部落落地後,將進一步整合區域內的湖羊資源,用文創的力量,打造IP品牌。同時配以鄉村遊、商務會展等,豐富遊客等群體的旅遊及團建體驗,帶動餐飲配套及鄉村旅遊發展,為當地經濟建設注入全新活力,促進荃步村發展成為更具特點,更具產業規模的美麗鄉村。


目前著手推出的IP產品:湖小羊系列。

通過精心的包裝設計,運用湖羊卡通形象,融入文化傳承的吉祥雲朵,吃羊肉延年益壽等涵義。加上高品質的當地羊肉,讓湖小羊與大家更親近,在走向全國各地的同時,溫暖千家萬戶。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鍵,首先是「振興鄉村文化」。通過文創挖掘、傳承和提煉、創意,形成「本土特色鄉村文化」,才能讓鄉村的旅遊、鄉村的產品找到根、找到魂,才能真正形成對外的文化吸引、對內的文化自信。這其中,鄉村文創IP打造、鄉村文創產品、鄉村文創民宿等都有很好的導入機會。


上一篇:收藏|一圖讀懂鄉村振興項目實施流程

上上篇:速覽|信息量巨大: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關注風言豐語,關注更多資訊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最新COVID-19信息

相關焦點

  • 如何用文創燈光激活鄉村夜遊?
    文創燈光第一村:浙江安吉蔓塘裡浙江安吉,是「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美麗鄉村典範地,而隨著夜景的打造,安吉的自然村——蔓塘裡,現已成為文創燈光第一村!作為全國唯一的鄉村文創燈光項目,蔓塘裡「大地之光」早在評選前就已經名聲在外,是朋友圈裡的網紅打卡地。
  • 鄉村文創助力鄉村振興:8大商業模式,5大開發層次
    鄉村文創:有人說它是鄉村文化生活創意,也有人說它是鄉村創客、是鄉村創新、抑或是鄉村創業,說法雖不同,卻有相同的共性。基於文旅行業及鄉村振興視角,本文認為,鄉村文創的本質是基於對文化、對內容、對人、對於鄉村軟體的關注,並為之賦形,探索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 劉小波:鄉村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與實例分享
    比如鄉村的一些牆繪顯示的空間,是否可以將它利用起來,做的互動性更強一點,更年輕一點,進而成為時尚群體、網紅的打卡點?又如鄉村稻田是否可以景觀化,用來欣賞,不僅僅是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再如鄉村的稻田是否可以作為舉辦音樂會的場地,賦予景觀以生命力讓大家能夠參與互動?包括鄉村的獨特生產方式,是否可以通過文創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
  • 四川舉行川臺鄉村暨社區文創演迪活動
    兩岸文旅文創行業內的大咖、設計師、在川涉臺文旅文創企業人士、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創意產業聯盟鄉村文創專委會部分會員單位,以及鄉村社區代表等200位嘉賓參加此次活動。活動以「文化演迪·創意賦能·直面對接·合作共贏」的主題,推介了兩岸文旅文創資源,互鑑了文旅文創發展理念,分享和闡釋了兩地鄉村治理與社區營造發展思路,搭建了文旅文創交流合作示範平臺。
  • 李永萍:鄉村振興與文旅新場景,全方位的文創轉型產業升級策略
    現階段,文創商品的開發普遍面對的痛點就是整體上缺乏戰略思想,雖然年輕人已經很有概念,但是開發並沒有和當地產生關係,也就沒有了連接。如果沒有賣點,就是很大的問題。沒有特殊花朵就在山上做風車節、打造各類民宿、策劃主題活動,以此來創造人潮,帶來人潮的不停回流,這也是清境農場成功的經驗所在。深掘鄉土文脈,形成自身特色建立屬於自己的標誌性品牌IP李永萍強調,地方文創商品的開發必須要有「在地體驗」,不能憑藉自娛自樂的憑空想像。
  • 發展鄉村旅遊,務以「文創」賦能——「鄉村振興」再思考
    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舉措,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未來我們國家整體發展的一大「風口」。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因此圍繞鄉村各項工作精準有效開展決策,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 「文創+」時代| 文旅融合+文創轉型模式 促進鄉村振興...
    現階段,文創商品的開發普遍面對的痛點就是整體上缺乏戰略思想,雖然年輕人已經很有概念,但是開發並沒有和當地產生關係,也就沒有了連接。鄉村振興與文旅產業發展,有許多存在雷同複製的缺點,想要把當地旅遊資源、產品、服務突出差異化特色,需要注重深耕所在地,深掘鄉土文脈,多元跨界創新,帶入跨界、多元、創新等元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形成自身特色。
  • 助推鄉村振興!秀洲區首家創意村落文創精品館開園
    牆面上繪有農民畫、江南水鄉畫等秀洲藝術特色,屋裡還設有韻秀文創微型展示館,滿滿的文創韻味。據介紹,展示館圍繞「秀藝、秀品、秀味」三塊內容,從文產的角度對秀洲風土人文、文創精品進行介紹與展銷。其中「秀品」以秀洲文化旅遊工藝產品為特色展示秀洲的風土人情;「秀味」圍繞著秀洲各鎮街道獨具一格的風味美食開展介紹;「秀藝」則展陳著秀洲區傳承至今的非遺文化藝術與人文民俗等。
  • 鄉村振興 |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昌化打造「工業風」鄉村...
    鄉村振興 |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昌化打造「工業風」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將其打造成臨安工業遺址保護的新案例、鄉村文化振興的新標杆以及杭州西部旅遊的新目的地,成為昌化鎮保存歷史記憶、展現時代變遷、激發文創活力的文化新地標。「『臨安線上市集』的前身是原昌化國營8300廠第一機修間,也是8300老廠區『變身』文創中心的首發項目。」
  • 聊城葫蘆文創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連日來,記者經過實地採訪,感受東昌葫蘆的魅力,探究聊城如何利用葫蘆這副「文化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東昌葫蘆雕刻,進博會上吸睛  11月4日,第三屆進博會在上海隆重開幕,這是一次面向世界的全球貿易盛會,對東昌府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 「阿爾山鄉村民宿和文創人才幫扶活動」在阿爾山市開展
    「阿爾山鄉村民宿和文創人才幫扶活動」在阿爾山市開展 2020-12-1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創、潮玩、美食…2020蘆苞腊味美食節明天開幕,攻略在這
    文創、潮玩、美食…2020蘆苞腊味美食節明天開幕,攻略在這 2020-12-10 1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島鄉村瀰漫「藝術範」
    海島鄉村瀰漫"藝術範"作者:孫建軍2018年10月,寧波市象山縣政府和中國美院文創中心聯合發起"設計下鄉協同創新引領計劃",請美院師生用創意繪製漁鄉風情,用藝術設計改變鄉村,高水準推進鄉村振興。一批批藝術家們走進海島鄉村,用創意和畫筆參與鄉村建設。半島農漁村的石頭房、捕魚趕海的工具,甚至晾曬在村頭巷尾的魚鯗、紫菜等日常食物,都成為他們文創產品設計的靈感來源,象山鄉村瀰漫著"藝術範"。"鄉繪"海島古村落三個月前,"一人一藝"2018鄉野藝術節在牆頭鎮溪裡方村上演。
  • 臺灣文創青年在蘇州進行「鄉村改造」
    中新社蘇州3月16日電 (記者 周建琳)16日,行走在蘇州太湖邊的小村莊「西巷」村,處處能感受到鄉土氣息和文藝範兒的碰撞,來自臺灣的文創青年正在這裡進行「鄉村改造」。
  • 福州10條鄉村遊線路 32個鄉村旅遊景點來「打卡
    當天,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相約月洲村,「打卡」福州首個稻草迷宮,玩轉「潮味」十足的鄉村市集,品味「舌尖上的永泰」,體驗當地特色民俗文化……  本次活動以「鄉」約福州、一起「村」遊為主題,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永泰縣政府主辦,福州市旅遊協會、各縣(市)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旅遊事業發展中心協辦。
  • 新樣態鄉村學校:用一塊屏幕改變著鄉村孩子的命運
    果園鄉中心小學坐落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南七公裡處,全校共計40人的教師隊伍支撐著752名鄉村孩子的學習。疫情居家學習期間,這所鄉村小學沒有一個學生掉隊。而這還得益於網際網路直播技術,以及將這些技術帶到鄉村學校的教師王莉莉。教育技術的發展,像一束光照進了鄉村孩子的世界。這所鄉村小學也正經歷著一場「變道超車」。
  • 南白店鄉村驛站「白店爺爺」文創IP萌翻遊客(圖組)
    圖為南白店鄉村驛站最萌趣的「白店爺爺」文創IP。杜船 攝南白店鄉村驛站位於省級旅遊風景道——滹沱河生態走廊正定風景段、曲陽橋鄉南白店村,是沿線3縣9個驛站中規模最大的鄉村驛站。通過「旅遊+文創」的手段,精心提取南白店村產業特色、紅色歷史、鄉風民俗元素,提煉出「老木匠、老藥農、老書記、老會長、老紅軍」一系列有人情味的白店爺爺IP形象,研發了更萌趣、更文創、更市場化的25款鄉村旅遊商品,涵蓋撥浪鼓、水杯、T恤、雨傘、抱枕等,讓到訪遊客逛得開心、購得盡興。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幾年來,「古厝生態銀行」創新機制,「三堂改書堂」特色做法,「延平鄉村藝術季」品牌活動,「王臺百合特色文創小鎮」等一批文創基地應運而生,創新了新時代傳統村落保護活化、村民精神面貌提升、鄉村文化旅遊融合、文化創意發展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固本培元,激發活力提供特色範本。
  • 臺灣深度研學|從專業視角吃透文創如何激活鄉村經濟
    為什麼擁有許多世界知名的文創品牌?它是如何通過文創徹底激活鄉村經濟?5月SMART鄉創學院再次全新推出第二期臺灣文創精品遊學之旅從專業視角深度見學臺灣文創成功精髓當地村民說,「原來我只是一個拿鋤頭的農民,感謝桃米社區為我帶來了第二次生命。」桃米社區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社區,更多改變的是社區人的觀念。通過社區的彼此合作、資源互換、社群參與,整個社會就會產生一種新的力量,如果有更多人參與,社會就會變得更好。
  • 臺灣團隊助福建鄉村「浪漫」振興:文創為媒 婚慶做嫁
    來源:新華社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鳳凰梯田旁,遊客用打穀機體驗豐收之樂。新華社記者 趙雪彤攝金秋十月,稻菽豐稔。2020雲上三樓豐收節暨首屆兩岸婚慶文創產業展10月17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舉行。通過視頻連線,兩岸團隊共同探討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的多重機遇,分享老區村的豐收喜悅。三樓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平均海拔近700米,擁有層疊梯田、千年古樟、龍鳳瀑布、紅河谷等美景。多年來,三樓村一直期待拓寬大米、錐慄、筍乾等主要農產品的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