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昌化打造「工業風」鄉村...

2020-12-22 澎湃新聞

鄉村振興 |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昌化打造「工業風」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2020-09-27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品嘗一杯香濃的咖啡,翻看一本記錄舊時光的書籍,眼前是地方特色鮮明的非遺文化創意作品,耳邊是悅耳動聽的輕音樂……這本是「大城市」裡嚮往的生活,現在,在臨安區昌化鎮一座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老建築裡成為了可能。

原來,這是8300文化體驗中心「新鮮上市」的「臨安線上市集」,也是當地部門通力協作,將老一輩昌化人情結深厚的工業遺存改造提升的「又一力作」。

昌化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在昌化、昌北山區等地建設了一批電子和國防企業,俗稱「小三線」工業。這些企業填補了臨安電子工業的空白,也為今日當地精密元器件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90年代後,這批老工業企業相繼改制或撤離,但這些老廠房卻一直保存了下來,是臨安現存最大規模的工業遺址,銘刻了一代代8300人奮鬥拼搏的青春記憶。

今年5月,昌化鎮結合美麗城鎮建設,依託雞血石文化的深厚內涵,聯合本地鄉賢代表,率先對8300老廠房一建築進行改造提升,打造集現場設計、雕刻、製作工作室以及互動體驗於一體的印信文化體驗館,館內匯聚天下印石30餘類,推出各類主題印章數十品種。經過專屬定製,將無形的文化價值形象化、具體化、生活化。以印章為載體,將其成為個人的精神符號與人生印記。

如今,臨安區國興集團對8300工業遺存進行整體接收,通過重新規劃和改造,融入文化元素,還原舊時風貌,規劃建設昌化鎮8300文化體驗中心。將其打造成臨安工業遺址保護的新案例、鄉村文化振興的新標杆以及杭州西部旅遊的新目的地,成為昌化鎮保存歷史記憶、展現時代變遷、激發文創活力的文化新地標。

「『臨安線上市集』的前身是原昌化國營8300廠第一機修間,也是8300老廠區『變身』文創中心的首發項目。」國興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臨安線上市集」總面積630平方米,採用「線下展銷+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模式,包含網絡直播、產品展示和咖啡休閒三大功能,展陳內容包括62類臨安農特產、8大類臨安非遺作品和300多件原8300廠老物件,計劃在10月10日正式亮相。

「8300文化體驗中心是『五美昌化』建設中人文美與產業美齊美並進的重點項目,也是展現千年古鎮新時代新內涵、新風貌的重要窗口。」昌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落成後,不僅能進一步發揮昌化鎮的旅遊集散中心作用,還能與後營村「未來村莊」串點成線,做到優勢互補,厚植『文化+旅遊』產業。下一步,昌化鎮還將此地建設「印象昌化館」,涵蓋歷史館、現代館與未來館等內容,將全方位展現昌化的蝶變與風採。

來源:杭州新聞

求分享

求點讚

原標題:《鄉村振興 |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昌化打造「工業風」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浙江杭州臨安: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 鄉村文創助力鄉村振興:8大商業模式,5大開發層次
    鄉村文創:有人說它是鄉村文化生活創意,也有人說它是鄉村創客、是鄉村創新、抑或是鄉村創業,說法雖不同,卻有相同的共性。基於文旅行業及鄉村振興視角,本文認為,鄉村文創的本質是基於對文化、對內容、對人、對於鄉村軟體的關注,並為之賦形,探索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 工業強縣的農業雄心 在瑞安,工業經濟、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鄉村振興的大幕開啟,嗅覺敏銳的瑞安人從廣袤的農田裡嗅到了發展的機遇。直擊小農戶分散經營的發展痛點,以工業優勢帶動農業發展,推動城市空間向農業開放,讓工業經濟、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近年來,在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間,瑞安漸漸找到最佳的契合點。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東南網訊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
  • 120㎡美式鄉村與工業風混搭,打造經典又別致的新婚宅!
    本套120㎡的案例採用了工業風+美式風格混搭設計,因為先生曾留學國外,偏愛寬敞舒適的工業風;太太平常會搜集各種居家風格照片作為設計靈感。房屋檔案房屋面積:125㎡房屋戶型:3房2廳2衛居住成員:夫妻2人裝修風格:混搭風格(工業+鄉村)在多方比較下
  • 最「硬」星巴克,帶你玩轉最IN工業風|工業遺存改造設計分享
    上一篇我們分享了以鋼鐵工業文化遺存為特色的主題文化園區——首鋼園。聽說很多人驅車30公裡來此打卡,周末會排很長的隊,在滿滿工業風的建築中喝杯咖啡,會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工業風打卡秘境▲鋼筋水泥混凝土組成的老廠區遺址,隨手拍就是機械美學大片與別家星爸爸最大的不同則是它的整體風格,最大的驚喜之處在於四周的環境及咖啡廳的設計讓工業風星巴克和首鋼園的完美融合
  • 馬尾亭江鎮:「一心二軸」精描鄉村振興畫卷
    古樸雅居、蜿蜒村路、遒勁古榕、熱鬧涼亭……賽者跑進一個個村居,詩情畫意襲面而來,一幅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近年來,亭江鎮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總要求不斷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走出一條亭江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我們堅持規劃先行,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謀篇布局和分類指導,構建起『一心二軸』格局。」
  • 發展鄉村旅遊,務以「文創」賦能——「鄉村振興」再思考
    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舉措,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未來我們國家整體發展的一大「風口」。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因此圍繞鄉村各項工作精準有效開展決策,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 聊城葫蘆文創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連日來,記者經過實地採訪,感受東昌葫蘆的魅力,探究聊城如何利用葫蘆這副「文化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東昌葫蘆雕刻,進博會上吸睛  11月4日,第三屆進博會在上海隆重開幕,這是一次面向世界的全球貿易盛會,對東昌府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 漫村文旅入駐臨安區昌化後營村 打造農旅文融合發展的鄉村旅遊運營...
    ,與鎮村共同打造農旅文融合發展的鄉村旅遊運營樣板。去年以來,後營村巧借農村環境全域整治東風,以「羊文化」與「民宿產業」為核心,完善基礎設施,扮靚環境顏值,豐富業態布局,打造「牧羊谷」鄉村農旅融合品牌。  如今的後營村,50餘家精品民宿陸續開放,羊廠裡參觀、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吃羊奶、住民宿、賞風景已是新的「旅遊方式」。走在後營的寬敞村道上,既能感受到美麗鄉村的「田園氣息」,更能品味出民宿裡飄出的「煙火味兒」。
  • 漳州薌城區:以產業興旺撬動鄉村振興
    11月28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張雄敏 通訊員 劉欽賜 梁健 文/圖)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薌城區浦南鎮立足近300億元產值的鋼鐵產業優勢,打造以產城融合為目標的「浦南新鎮」;芝山鎮立足7380畝的西湖空間,打造以科技、產業、生態為一體的商貿強鎮;石亭鎮立足北鬥、南山等園區,打造以製造業為基礎的工業重鎮;天寶鎮立足食品加工、萬畝蕉海、語堂故裡等優勢,打造以文旅為主導的活力小鎮。
  • 60處 寧波工業遺存家底基本摸清 探訪驚喜連連
    中國寧波網5月4日訊 4月9日,由寧波市多個部門參與的「寧波工業遺存調查座談會」在市行政會議中心召開。會後,寧波工業遺存的實地走訪、普查工作也全面啟動。從資料收集整理到現場走訪,前後歷時一個半月,普查團隊除了對60處工業遺存進行一一實地勘察外,還完成了文字記錄與實景拍攝工作。
  • 鄉村振興小鎮出大招
    鄉村振興小鎮出大招  東坑將以鎮帶村打造農業綜合體 橫瀝投資7億元建50裡濱水景觀長廊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駿  鄉村振興成為時髦熱詞,東莞各鎮日前陸續放出自己的振興「大招」。鄉村將如何巧妙增強實力、煥發活力?記者昨日從東坑和橫瀝這兩個典型的「彈丸」小鎮獲悉,根據其各自的方案,東坑將以鎮帶村打造農業綜合體,並通過舊改盤活村地、提高門檻精準招商;而橫瀝則投資7億元建50裡濱水景觀長廊,全面力促沿線鄉村經濟更上一層樓。
  • 聚力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南召
    劉書記,請您結合全會精神談一談,您對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和認識?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核心要義是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生態振興一脈相承,提供了路徑和方法。
  • 建安 鄉村振興景美業旺
    原標題:建安 鄉村振興景美業旺   冬日的建安大地依然美麗,錯落有致的民居、一望無際的良田、層林盡染的綠地公園……「產村人」融合、「居業遊」共進,繪出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 粵鄉村悅美麗 粵振興悅三水
    南部片區的西南街道與白坭鎮以千年古村江根村、沙圍片區為主體,串聯打造三江匯流水生態、飲料之都水產業、基層善治水文化,構建起西江十裡畫廊,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併入選廣東省第二屆十大美麗鄉村精品路線。 「三水以建設美麗宜居村和鄉村振興示範村為抓手,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並建,全域建設『美麗三水』提升鄉村品質顏值。」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人才」為筆,描繪鄉村振興秀美畫卷
    兩年前,這位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曾設計唐山地震遺址公園、獲得德國工業設計紅點獎的國內先鋒設計師,以新村民的身份來到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鎮初家村。兩年後,他又把妻子和女兒從北京接了來:「不是小住,而是安家,要『紮根』在這片土地嘍!」
  • 海南瓊海:返鄉人才打造「文創民宿」促鄉村振興
    新華網發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報告船長民宿」經營者鍾賢返鄉創辦民宿,發揮自己的創作、設計特長,將瓊海本土元素融入民宿經營方方面面,促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文化動能。    「報告船長民宿」離博鰲玉帶灘僅100米,走進該民宿,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鄉土風情。
  • 原山原水丨文旅觀察:當「藝術」遇上鄉村,是否讓鄉村更多彩
    集體經濟下的橫港有很大的建築廠,服裝廠,鋼鐵廠,還有一些養殖中心和農業基地。離它不到一公裡的地方,有著名的譚家灣遺址,那是烏鎮歷史的源頭。市場經濟到來後,橫港的工業設施跟不上時代的列車,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在橫港與世隔絕的這段時間裡,空心化開始成為中國所有鄉村頭疼的問題。一千五百畝地,三分之一的稻田,僅有幾十戶人家。
  • 鄉村振興系列 || 鄉村振興需避免這15個雷區
    打造中國農-文-旅-康產業綜合性服務品牌文中為大家梳理關於鄉村振興15條禁止性規定,以便為廣大地方政府、項目規避政策雷區,務實推動項目落地提供科學指導。隨著城市環境的惡化,城市人口「避霧霾、避忙碌」的需求,鄉村民宿是最佳選擇。而黃土貴精品民宿,在山野之地為人們打造了一個鄉村家,讓人們可以去體驗那種「晨興而起 · 荷鋤而歸」的生活狀態,去感受那份「低頭種菜 · 抬頭賞花」的鄉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