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光福鎮:巧打「文化牌」,激活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

2020-12-23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蘇州訊 (記者 張珺)梅文化、漁文化、工藝文化、古典詩詞文化、紅色文化……蘇州吳中光福,宛如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富礦」,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光福人。依託這份文化滋養和文化自信,多年以來,光福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做靚文化底色,並將文化注入自身產業、地域特色,實現了社會和市場效應雙豐收。去年年底,光福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塊「金字招牌」為光福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以精神為引領,築牢發展根基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堅屋固。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只要擁有信念,就會有迎難而上的決心和勇氣,就可能創造『水滴石穿』的奇蹟」。這一點,是所有光福人達成的共識。

位於光福鎮的新四軍太湖遊擊隊紀念館,完整地展示了太湖遊擊隊發展壯大的曲折歷程,並通過常態化地開展紅色教育活動,激勵所有人積極向革命先輩學習,繼承先烈遺志,發揚優良傳統,進一步解放思想,對標找差,擔當作為,為早日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如今,紀念館已成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全民國防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擔負起存史育人的重任。

與此同時,以建設「德善光福」為目標,光福鎮重點打造「七彩陽光」志願服務品牌,擁有小福星、玖玖公益、尖峰救援、雪海花、報春梅等公益組織,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註冊志願者總數超過15000人,達到常住人口的25%以上。在此基礎上,光福湧現出中國好人張茂香和何建金,江蘇好人朱明寶和顧平,以及11名蘇州好人、吳中新人、吳中好人,成為當地人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今年,光福又正式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進一步深化基層特別是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為鄉村振興增添文化底色。

除此之外,作為著名文字訓詁學家、歷史地理學家、文學家顧野王的故裡,光福鎮自覺承擔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堅持打造「書香光福」文化品牌,把全民閱讀活動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開展了一系列極具光福地域特色的全民閱讀活動,在全鎮上下形成了一股「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風氣。日前,顧野王紀念館、顧野王書院正式落成,這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顧野王家國情懷精神的陣地,將成為當地新的文化地標。

據介紹,今後光福還將著力打造更多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載體,為推動全鎮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凝聚力量、匯集智慧。

以節慶為載體,做靚地域特色

說起光福,就不得不提起中國著名的賞梅勝地——香雪海。依託源遠流長的梅文化,「太湖梅花節」至今已舉辦了二十三屆,是光福重要的節日之一。期間,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到勢若雲海的梅花景象,還能在園裡看到匠人們精心修剪的梅花盆景,參與元宵佳節猜燈謎等活動。與此同時,光福將核雕、刺繡等傳統手工藝文化和梅文化相互融合,展出一系列的文創產品,讓遊客在感受傳統節日氛圍的同時,也領略到光福的文化趣味和匠心精神。去年的梅花節,光福還創造性地融入詩元素,吸引了40名國內著名詩人、作家相聚香雪海,用詩人的獨特視角和溫潤筆觸展現光福的別樣風情。

通過將自然稟賦嫁接民俗風情,在光福,像這樣的節慶活動還有很多,可謂一年四季節事不斷。「當傳統文化與旅遊節慶相結合,就會碰撞出強大的生命力,也為光福鎮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動力。」蘇州吳中區光福鎮黨委書記張建明說。這一點在光福漁港村身上就可見一斑。

坐落於中國內陸第一漁港的光福漁港村,漁民開捕祭祀已有數千年歷史,且保留著原汁原味的祭祀傳統。每年中秋前後,太湖開捕祭祀儀式啟動,請神、祭神、敬神、放生、悅神、送神等祭祀環節連番上演,千舟競發、萬帆林立的景象更是蔚為壯觀。以濃鬱獨特的漁俗文化為底蘊,太湖漁港村融合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每年吸引著大批民俗專家學者、攝影家和遊客紛至沓來。傳統漁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色餐飲、民宿、網紅麵館「太湖十八澆」等相繼湧現,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窗口」。

「如今的太湖漁港村,已成為展示蘇州乃至環太湖形象的又一張精美名片。」張建明表示,光福將以節慶為載體,進一步做靚梅文化與紅色文化、做大漁文化和工藝文化,並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以繡花功夫、工匠精神打造出獨特的文化品牌,不斷彰顯文化自信。

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光福這片「洞天福地」擁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名勝古蹟密集,匯聚了中華瑰寶千年古柏「清、奇、古、怪」、吳地最古寺院銅觀音寺、江南名剎聖恩寺等著名景點,鄧禹、顧鼎臣、顧野王、徐枋等名人大家留下了大量的詩文與書畫。同時,作為「蘇作」、「蘇工」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的,光福的傳統手工藝聞名遐邇,其玉雕、核雕、木雕、佛雕等工藝門類齊全,從業人員多、技藝水平高。孫林泉、許忠英、陸小琴、馬洪偉4位大師問鼎中國民間工藝領域最高獎「山花獎」,更坐實了「中國工藝雕刻之鄉」美譽。

近年來,光福從全鎮層面精巧布局,謀劃一盤「大棋」。以香雪海景區為核心引領,串聯起衝山半島等沿太湖生態文旅產業,並有機整合漁文化、工藝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做大做強體驗式消費,實現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為光福鎮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新路徑。

「一花一色一世界,一屋一舍一洞天」的米山米舍民宿就是光福農文旅融合發展結出的碩果。這一民宿將當地人文景觀、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及太湖漁文化等融於設計之中,並結合本地文化特色,為客人量身定製了太湖漁港村深度遊、禪修佛學之旅、登山步道之旅、工藝文化之旅、梅文化之旅等多條旅遊線路。在米山米舍民宿健康環境的發展與帶動下,光福又開始湧現出一批新的特色民宿,為光福的民宿書寫新的篇章。

與此同時,全鎮不斷美化旅遊環境,完善服務配套,並以主客共享、民生共享的理念指導旅遊產品開發建設,以特色農業、文化創意產業、旅遊業等拓展當地居民收入來源,從而實現光福農文旅融合的蝶變。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奠定了光福堅定的發展基石,而強大的文化基因則賦予了光福不竭的發展動力。」張建明說,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光福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以文化為引領,為百姓謀福祉,書寫時代華章,奮力開創新時代「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發展新格局。

相關焦點

  • 蘇州吳中區光福鎮: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打造「洞天福地」
    光福,這個位於蘇州西部生態人文俱佳的古鎮,如今有著「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真實寫照,是一片令人心生嚮往的人間福地。由於光福鎮境內山林眾多,又地處太湖生態敏感區,光福的產業發展一度受到環境約束力。但近些年來,光福結合自身實際,利用好優質自然資源,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變被動為主動,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鄉村振興破題思路,從而走上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發展道路,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交響曲。
  • 探訪鄉村振興蘇州路徑
    瀏河鎮黨委堅持以建設「管理型+技術型」雙型人才為目標,緊扣「訓」「管」「用」三個關鍵環節,著力把優秀農業委培生培養成為「定製村幹」,打造一支符合時代需要、助推鄉村振興的好隊伍。瀏河鎮黨委組織委員黃莉介紹,該鎮制定了「遞進培訓」和「滴灌培養」的長期培養規劃,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新時期農業農村人才。
  • 同安汀溪鎮推出鄉村振興動線 激活發展新動能
    作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同安汀溪鎮最近推出「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推動實現「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汀溪鎮黨委書記林虹介紹,汀溪古蹟有「五寶」:古瓷、古道、古民居、古渡口、古山寨;產業有五產:一棵樹、一朵花、一池溫泉、一間民宿、一條街。「汀溪文化與產業有機融合,推動實現產業鑄根、文化鑄魂,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 李鋒:鄉村振興的蘇州實踐和未來展望
    十九大之後,中央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在各種國家會議中頻繁提及,其中2018.1的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部署,2018.5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第一階段任務。《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了第一個五年的發展目標,並對2035、2050進行了遠景謀劃,與十九大提出的三步走的時間安排相匹配。
  • 【實踐新論】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基本路徑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多元經營主體培育。人才、資金、土地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農村各類要素的配置。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後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激活農村生產要素,已成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迫切需要發力的問題。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東南網訊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
  • 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徑的探索思考——關於杭州市鄉村產業發展的調研...
    徐立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思想的重要內涵,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特別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雖然近年來農村電商、民宿經濟、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但普遍存在層次低、規模小、布局散等問題,還處在碎片化、粗放型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作進一步提質增效。對調研中發現的好的做法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入分析,對杭州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幾個方面的理性思考。
  • 新發展階段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的有效銜接,成為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需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早在1979年,鄧小平就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路徑。
  • 旅遊如何激活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我們國內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現代鄉村文化振興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兩個誤區。認為只要多搞文化活動就是文化振興了許多地方村鎮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建設鄉村大禮堂,搞文化下鄉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
  • 黨建引領趟出鄉村振興龐家路徑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龐家鎮發揮黨建核心引領作用,推動建立了精準服務機制,組建合作社和聯合社,推進了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的全面振興,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龐家路徑。黨建抓政治、思想、組織引領和人才建設,建機制搭平臺,真抓實幹帶頭擔當實施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根本,這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共識和指導思想。但黨建引領的方法和路徑在哪裡,卻需要因地制宜。
  •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潮州市網信辦、市農業農村局及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聯手推出潮州市鄉村服務官人才選育計劃,成立潮州市鄉村服務官培訓基地,計劃在全市範圍內選聘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服務官,培育打造一支適應現代化、數位化發展的人才隊伍,講好潮州鄉村故事,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潮州探索」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特精融」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潮州探索」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做好「紅」「綠」兩篇文章,叫水坑村「窮坑」變「金坑」;立足環境美化與生態農業「雙線發展」,獅峰村從貧困村華麗變身「網紅打卡村」;社光村小荒山變身鮮花嶺;英粉村「百畝花田」釀出遠近聞名的英粉土蜂蜜
  • 公園城市 鄉村表達 新都區夏河溪鄉野公園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成都市新都區夏河溪鄉野公園。在這裡,城市與鄉村風貌實現了巧妙的過渡和融合。  作為新都區「珠鏈錦繡·錦水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夏河溪鄉野公園將沃野千裡的美麗鄉村和蓬勃發展的活力產業結合起來,讓城市和鄉村的距離不再遙遠。
  • 聊城葫蘆文創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連日來,記者經過實地採訪,感受東昌葫蘆的魅力,探究聊城如何利用葫蘆這副「文化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東昌葫蘆雕刻,進博會上吸睛  11月4日,第三屆進博會在上海隆重開幕,這是一次面向世界的全球貿易盛會,對東昌府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 生態莊園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的「山西路徑」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能夠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釋放出一系列積極信號,鼓勵支持農業優先發展。於是,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全面展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進一步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和制度保障,強調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  我省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丨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這樣著力
    大眾日報記者 毛鑫鑫 張忠德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何處著力專家學者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智慧和力量「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在青島舉辦,專家學者共商鄉村振興事業,共話齊魯樣板打造。(記者 張忠德 報導)「『十四五』時期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大背景下。」「要千方百計提高農產品充分供給的安全程度,牢牢把握農業產業安全的主動權。」
  • 河南鶴壁淇濱鄉村振興園迎客 激活千年古村落
    航拍龍崗鄉村振興示範園一角。 馮大鵬 攝中新網鶴壁5月3日電(闞力)「五一」假期間,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的龍崗鄉村振興示範園迎來了不少遊客。鄉村振興示範產業與旅遊新經濟激活了所在地的古村落。作為河南全省目前規模最大的鄉村振興示範園,龍崗鄉村振興示範園有著田園綜合體的屬性。這裡田園風光秀麗,小橋流水,民宅錯落有致,剛開業的商業街上古樸的店鋪土特產琳琅滿目;山崗上的火鍋美食公園食客絡繹不絕,仿古木屋、溪流涓涓,令人流連忘返;在村頭的足球場和籃球場上,喜歡運動的鄉村少年正在飛舞……走進這裡,仿若走進了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
  • 老河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綠色打底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襄陽政府網消息】近年來,老河口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神,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產業振興;全域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實現環境優美;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補齊「兩基」短板,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浙江日報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