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南齊 謝朓
東吳、東晉、劉宋時期,都曾建都金陵,所以詩中稱其「帝王州」。
後來齊、梁、陳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
之後,有南吳、南唐、南宋、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在南京建都,故又稱「十朝都會」。
來南京,看啥呢?各位跟著筆者簡單領略一下吧。
秦淮
秦淮河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也是中國最有文化的一條河,多少文人墨客寫下流傳千古的詩篇。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 杜牧
十裡秦淮,因這首詩名傳神州,多情的杜郎,又來到了這金粉豔麗的秦淮河畔。
《板橋雜記》裡描繪: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兩岸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絲障,十裡珠簾。
朱自清先生在《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裡寫道: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遊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我們僱了一隻「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於是槳聲汩——汩,我們開始領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芥子園乃明末清初江浙才子李漁的私家花園。李漁被後人稱之為東方莎士比亞,有《憐香伴》《風箏誤》等傳世著作。芥子園因佔地不足三畝,遂被李漁戲以「芥子」冠名,在其精雕細琢之下,成為園林史上最為經典園林之一。
夫子廟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園林,是江南四大名園,其歷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前的吳王府,後賜予中山王徐達的府邸花園,素以假山著稱,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稱為「南都第一園」。
玄武湖
玄武湖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牆、北鄰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又稱後湖、北湖。
鐘山
鐘山因山頂常有紫雲縈繞,又得名紫金山。鐘山與後湖相依相望,奠定南京先天形勝。其間龍蟠虎踞,山水城林渾然一體,可謂南京山水人文之鐘萃。故諸葛亮有「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也」的盛讚。
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鐘山風景名勝區內四方城以東的小紅山上,又稱「美齡宮」、「小紅山官邸」,有「遠東第一別墅」的美譽。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寢。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南京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譽,與上海澱山湖梅園、無錫梅園和武漢東湖梅園並稱中國四大梅園,居四大梅園之首。
寺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佛法昌盛,寺廟極多,而大部分寺廟都建在南京。杜牧這兩句詩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報恩寺,大報恩寺的歷史從孫吳開始,歷經各朝,有過長幹寺、天禧寺等名字,我們從大報恩寺說起。
大報恩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其前身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國的佛教中心,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下轄百寺。
靈谷寺始建於南梁天監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志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初名開善寺。明朝時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並封其為「天下第一禪林」,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二年(484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四大名剎之一,佛教「三論宗」的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南朝時期與雞鳴寺、定山寺齊名,是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毗盧寺始建於1522—1566年,因廟中供養毗盧遮那佛,初名毗盧庵,金陵名剎之一,毗盧寺乃「金光明道場」,秉金光明精神,莊嚴國土,弘宣聖教,於金陵佛都獨具特色。
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永康元年(300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和皇家寺廟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南朝時期與棲霞寺、定山寺齊名,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南京不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也是一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新街口
新街口之於南京,就像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蘇州觀前街。民國十八年(1929年),新街口依照《首都計劃》首次規劃為商業區。20世紀40年代,新街口發展為商業金融中心,銀行、飯店、商場、報社以及戲院等建築匯聚於此,自此新街口成為南京的核心。
看了這麼多美景,怎麼能沒有美食呢?
有些人來南京的理由可能就是想吃一下活不出南京的鴨子
南京板鴨俗稱"琵琶鴨",香味俱全,外形飽滿,體肥皮白,肉質細嫩緊密,食之酥、香回味無窮。南京板鴨外形較幹,狀如平板,肉質酥爛細膩,香味濃鬱,故有「幹、板、酥、爛、香」之美譽。
南京鹽水鴨製作歷史悠久,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而以中秋前後,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的鹽水鴨色味最佳,名為桂花鴨。
鹽水鴨最能體現鴨子的本味,做法返璞歸真,濾油膩、驅腥臊、留鮮美、駐肥嫩,常吃鹽水鴨還能抗炎消腫拒衰老,心血管病患者尤適宜。
2020年7月20日,南京鹽水鴨入選中歐地理標誌首批保護清單。
南京的鴨餚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鴨血湯是鴨血粉絲湯的雛形,裡面放有鴨血、鴨腸、鴨肝、鴨胗等食品,清朝時期,有人將粉絲放入鴨血湯內,湯汁芳香四溢,賣相極佳,由此產生鴨血粉絲湯。
不僅如此
2020年8月,聯合國人居署發布亞洲城市百強名單,南京位列亞洲第11,中國第5。
這樣的南京,你愛不愛呢?
「寧」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圖文:子晰
-end-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