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到2035年全面建成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3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智慧綠色、安全高效、繁榮創新、港城融合的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天津港成為世界一流港口,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一步提升,貨櫃吞吐量力爭達到3000萬標箱。

資料圖:天津港大型貨櫃船舶。中新社發 薄承 攝

為推動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2020年7月,經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發改委網站8月3日刊文,對《意見》進行政策解讀。

據介紹,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是以天津港為中心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是京津冀地區的海上門戶,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陸海雙向開放的重要節點。近年來,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加快轉型升級並取得積極成效,正由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仍存在港口功能布局不盡合理、綜合服務功能不強、智慧化綠色化水平不高、港城關係缺乏統籌等問題。

《意見》的出臺,對於推進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高質量發展,增強天津港國際競爭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促進華北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明確提出四個戰略定位: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以津冀港口協同發展推動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促進區域產業合理布局和轉型升級,成為推進新時代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支撐。二是服務「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加強海上通道與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走廊的互動聯繫,深化與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成為促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北方重要支點。三是陸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大力推進貨櫃運輸發展,積極發展以海鐵聯運為核心的多式聯運,提升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廣度和深度,成為港口、物流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四是現代化的國際航運樞紐,對標對表世界一流港口,大力推進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加快天津自貿試驗區政策制度創新,持續改善口岸營商環境,增強國際物流供應鏈的資源配置能力,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國際樞紐港。

《意見》提出了2個階段性發展目標:到2025年,天津作為北方國際航運樞紐的地位更加凸顯,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入前20位,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5.6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2200萬標箱,集疏運體系基本完善,多式聯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口岸營商環境和航運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成智慧綠色、安全高效、繁榮創新、港城融合的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天津港成為世界一流港口,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一步提升,貨櫃吞吐量力爭達到3000萬標箱。

《意見》堅持戰略引領、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七大主要任務。

一是推進港口合理分工。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方面。要突破行政區劃限制,高水平配置港口資源,建設功能完善、分工合理、錯位發展、高效協同的津冀世界級港口群;並鼓勵津冀港口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加快整合,實現集約化運營。天津港重點發展貨櫃幹線運輸,調整優化大宗散貨運輸結構,建設國際樞紐港。支持天津港集團整合天津市域港口資源,推動形成「東疆港區高端多元發展,南疆北疆港區優化提升發展,大沽口、高沙嶺和大港港區港產聯動發展」的格局。

二是精準完善基礎設施。補設施短板,補集疏運短板是未來一段時期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重點。《意見》提出,要分步實施北疆、東疆港區貨櫃碼頭工程,推進液化天然氣(LNG)碼頭建設,遠期研究啟動高沙嶺港區貨櫃碼頭建設;適時提升天津港30萬噸級主航道功能,建設高沙嶺港區1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研究實施大港港區10萬噸級航道夜間安全通航提升措施;推動大型船舶錨地建設,規劃選址天津港新納泥區。規劃張家口—淶源—徐水(保定)鐵路、環北京貨運北環線及東環線、津薊鐵路擴能改造等工程並有序推進。繼續推進北環、南港鐵路建設,適時啟動漢溝鎮—雙口、汊沽港—周李莊聯絡線規劃建設,加快研究實施北疆進港鐵路二線、三線延伸至貨櫃碼頭工程,有序推進大沽口、高沙嶺、大港等港區鐵路專用線項目。建設港城大道與京津塘高速公路聯絡線,全線開通京津高速公路輔道貨運功能,規劃建設集疏港專用貨運通道;研究規劃天津港至河北雄安新區的水運新通道,以及東疆、北疆等港區間隧道、橋梁等聯通方式。

三是創新多式聯運體系。《意見》提出,要以貨櫃多式聯運和大宗散貨「公轉鐵+散改集」為重點,加強貨櫃航線航班和鐵海聯運班列組織,完善聯運服務體系。要積極完善以天津港為中心的環渤海內支線網絡,打造東北亞新的國際貨櫃轉運中心。大力發展貨櫃海鐵聯運,建立「長途精品班列+短途城際快運班列」體系,研究開行北京—天津港、石家莊—天津港、保定/雄安—天津港等雙層貨櫃鐵路班列,拓展中歐班列國際海鐵聯運功能,研究市域公交化小運轉貨櫃班列開行方案。研究設立多式聯運綜合試驗區,組建多式聯運專業化經營主體,加強「一單制」等探索創新,支持開展「公轉鐵+散改集」試點示範,研究探索利用35噸敞頂貨櫃開展海鐵聯運的可行性,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效率和質量。

四是提升開放服務水平。開放發展,提升口岸營商環境,是港口融入國際物流鏈的重要抓手。《意見》提出,支持天津自貿試驗區天津港片區政策制度創新,建設服務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國際合作新平臺。著力建設國際航運服務集聚區,大力發展航運總部經濟,優化提升傳統航運服務業,支持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港口服務收費體系,深化「一站式陽光價格」示範,降低口岸收費總體水平;優化裝卸作業流程,簡化通關流程和推廣「單一窗口」,提升港口作業和通關效率。

五是大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充分把握智慧化引領未來港口發展的大方向,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技術應用,啟動實施天津港綠色智慧專業化碼頭科技示範工程,實施貨櫃碼頭一體化作業系統升級改造,規劃新建新一代自動化碼頭。加快推進港口全媒體客服系統建設,上線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協同平臺,實現港口作業單證無紙化、全程服務「一站式」。建設全市港口數據信息樞紐,集成港口跨區域大數據物流信息,促進信息開放共享、協同聯動、深度合作。提出通過推動生產設施智能化改造與應用,提升港口智能化生產水平,促進物流全過程信息互聯共享,加快智慧港口建設。要加強陸海生態環境保護、強化汙染防治、推進清潔生產等措施,推動綠色港口建設。

六是促進安全綠色發展。港口發展要嚴守安全發展底線、生態發展紅線。《意見》提出,要完善港口環境監測網絡,推動散貨作業堆場全封閉或防風網改造建設和原油、成品油裝船作業碼頭安裝油氣回收設施,加強非道路移動汙染源治理,船舶和港口生產生活垃圾、汙水等做到應收盡收、依法合規處理,創建國際衛生海港。建立健全岸電使用制度,推進岸電設施改造建設,大力提升船舶靠港岸電使用率。加強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完善港口應急預案和協同監管和應急聯動機制。嚴格落實港口危險貨物建設項目安全審查制度,研究推進危險貨物運輸全程動態跟蹤管理。

七是促進港城融合發展。「以港興城,港為城用,港城相長」是港口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意見》提出,要以重大項目與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鏈發展,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做優做強臨港製造業。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方向,做大做強國際跨境融資租賃,全面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打造北方國際航運融資中心和北方國際物流運營中心。以郵輪物資及免稅商品船供業務為突破口,做精做深郵輪旅遊業,壯大郵輪物流產業規模。

《意見》提出4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統籌協調。謀劃組建津冀組合港聯合管理機構,推進津冀港口一體化發展。天津市牽頭推動建立多式聯運協商機制,組建陸海聯運發展聯盟。二是完善支持政策。推動將天津港納入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研究建立靈活的海鐵聯運運價機制,在有效監管、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研究實施以天津港為樞紐的啟運港退稅、中轉集拼等政策。天津市研究設立天津港航發展基金,支持港口建設發展。三是改革管理體制。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簡港口經營許可事項;推進政企分開,理順港口管理運營體制,鼓勵天津港集團向資本投資、營運管理轉變,完善港口統一運營管理模式。支持「以港養港」,延續天津市支持港口建設的土地等政策。四是強化組織實施。

天津市要依據本意見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將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到位。發展改革委(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協調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定期對重大任務進行動態跟蹤,對規劃目標落實情況進行檢測分析。

相關焦點

  • 解讀《關於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
    來源:國家發改委網站解讀《關於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為推動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2020年7月,經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天津分「兩步走」建設國際航運及物流中心
    新華網天津頻道11月2日電(記者張澤偉 鄒蘭)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部署後,其定位之一是「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目前,天津市已確定分兩個階段推進這「兩大中心」的建設。     天津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戚榮林1日介紹說,推進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立足於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積極應對環渤海地區乃至中國北方地區航運和物流發展需求,主動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探索新的體制機制和區域發展模式,加快形成設施優良、網絡完善、功能齊全的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為實現總體目標,將按兩個階段推進。
  • 建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 使濱海新區成為重要樞紐
    張立昌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向與會同志表示歡迎,對全國政協和國家有關部門及兄弟省區市長期以來給予天津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  張立昌說,濱海新區既是天津的新區,也是環渤海的新區、全國的新區。建成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是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目標,是加快新區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更好地發揮新區作用的重要體現。
  • 天津國際航運中心排名繼續提升
    記者從天津市交通運輸委了解到,根據7月11日最新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評價,天津排名全球航運中心第20位,排名中國大陸港口中第6位。據了解,繼2019年天津在全球航運中心排名由第30位上升到第24位後,2020年延續良好勢頭,從第24位提升至第20位,兩年時間裡實現了10個排位的躍升,在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評分均顯著改善,航運樞紐的地位和影響力逐步提升。
  • 天津市與海航集團深化全面戰略合作 打造中國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
    根據上述協議,政企雙方將在物流、金融、旅遊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共同推動加快「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助力天津打造中國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  當晚,海航集團舉辦發布儀式,宣布海航現代物流在天津的落地項目——天津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天津渤海現代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海航集團深化轉型的物流4.0數位化線上平臺——海平線也正式上線啟動。
  • 2035年,天津基本建成交通強市!
    據介紹,天津市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部署要求,提出了「以港口為魂、鐵路為骨、道路為基、航空為翼,打造國際樞紐港口、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家會展中心三大物流節點,構建連通西向北向的鐵路貨運對外通道、內通外聯廣泛覆蓋的韌性公路網絡、服務末端高效運轉的集疏運體系等三大運輸通道,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的總體目標要求
  • 打造國際航運樞紐 廣州裝上「加速器」
    符超軍攝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到了廣州的兩項「國際化」任務: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提升超大城市國際化水平。站在「十三五」的新起點上,廣州著力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將標杆的視野拓展至全球城市體系。
  • 大參考:廣東首次被確立國際航運樞紐
    巨豐頭條 廣東首次被確立國際航運樞紐 國際貿易中心特殊定位近日,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明確了廣東自貿試驗區「兩區一樞紐」的戰略定位。對此,廣東自貿辦第一時間發布解讀稱,《深改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貿易中心,這是廣東首次在國務院文件中確立了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貿易中心的特殊定位。24日早前,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率先對標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
  • 青島: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海洋名城
    原標題: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海洋名城 在2017年市政府部門「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活動中,市民建議我市應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多點發力打造國際先進海洋發展中心。
  • 發揮航運樞紐輻射優勢 力促國內國際雙循環 天津港集團再添「一帶...
    內容提要:昨天,隨著「金星佐伊」輪靠泊天津港聯盟國際貨櫃碼頭,今年天津港集團第四條「一帶一路」新航線開通運營。這將進一步增強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輻射帶動作用,有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新格局的形成。
  • 天津港填海造陸變小城 灘涂變身國際航運中心
    按照規劃,到2010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將突破4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1200萬標準箱,進出港貨櫃班輪數量每月超過700班,港口等級達到30萬噸級,成為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科學、運行高效、人文和諧、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國際深水港;成為面向東北亞、輻射中西亞的貨櫃樞紐港;成為中國北方規模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環渤海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港口,為天津建成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發揮核心載體作用
  • 電解質|八城競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航運中心、高顏值成熱詞...
    建議提出,支持青島打造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閃電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除了上海,國內至少還有深圳、廣州、天津、大連、寧波、舟山、廈門、青島等8座城市明確表態有意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梳理各地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相關規劃中,「國際航運中心、高顏值、世界一流智慧港口」成熱詞。
  • 《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公布 提出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前期工作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交通運輸部6月4日公布《內河航運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到2.5萬公裡;主要港口重點港區基本實現鐵路進港;內河貨物周轉量佔全社會比重達到9%。
  • ...關懷——專訪《中國北方樞紐港港航地圖集》編制團隊負責人石金榜
    從2017年正式啟動,歷時3年編制完成,是我國第一本以中國北方海區港口環境和航海保障要素為主題的區域性港航地圖集,填補了國內港航綜合類港口圖集的空白。圖集以直觀形象的地圖語言,結合圖表、影像、圖片、文字說明等多種表達方式,全面系統反映天津港、青島港等九個貨運量過億的北方樞紐港的港航總貌,展示了我國北方港口經濟發展和航海保障體系建設的輝煌成果。
  • 汕頭承諾:2035年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汕頭提出發展目標  汕頭承諾:2035年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實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汕頭將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  構建新格局,汕頭再出發。
  • 重慶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建設有序推進
    建設中的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通訊員 熊志城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15日10時45分訊(記者 劉豔)今(1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交通局了解到,在建的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項目將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工作,目前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建設正有序推進。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於去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樞紐主體工程,計劃2024年建成利澤航運樞紐。
  • 緊挨大安、靠近永川城區,重慶第二國際機場2035年建成!
    30平方公裡,規劃3~4條平行跑道~最遲2035年建成投用。  重慶於今年6月確定了第二機場的選址,取名「正興國際機場」的新機場確定在重慶主城西南部的璧山區,距離重慶市中心40公裡,距離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約60公裡,緊挨大安、靠近永川城區!30平方公裡,規劃3~4條平行跑到~最遲2035年建成投用。
  •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引領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
    研究報告顯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正在引領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在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揮著龍頭輻射作用,正在加快同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帶動長三角港口群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
  •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解讀
    二、總體考慮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涉及領域廣、產業跨度大、關聯部門多。為確保《計劃》的引導性和可操作性,在編制過程中,主要作了以下考慮:一是緊緊圍繞國家戰略,以國務院〔2009〕19號文件為指引,充分體現「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交通強國」「海洋強國」戰略布局要求,將國家戰略實施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