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眾反映湖南衛視金鷹卡通頻道熱播的動畫片《菲夢少女2》染色不當,女孩的彩色頭髮屬於「價值取向有問題」。
這引起了湖南廣電局的高度重視,並回復稱已責令湖南衛視停止播放該動畫片並予以整改。這引起了一場風波,到底動畫人物是否應該迎合每個人的取向?有沒有必要讓真實的主題動畫在原來的表現中產生真實的角色?
事實上《菲夢少女2》是一部非常鼓舞人心的作品,他講述了年輕女孩喬可星為了音樂夢想進入菲夢大學,像我們「偶像練習生」一樣努力訓練,與隊友一起成長,最終實現理想的故事,每一個新鮮女孩都是一個女孩在現實中苦苦掙扎的形象。
儘管湖南廣電總局回復了「向觀眾傳達迎難而上、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正能量,內容導向方面沒有問題」。他忽視了動畫對未成年人的微妙影響,想要區分人物辨識度,所以我們設計了不同顏色的頭髮,不提倡染髮。
事實上我們沒有在小時候中看到《七龍珠》,《葫蘆娃》,《小豬佩奇》?在童話的世界中,僅僅說頭髮的顏色影響價值取向,是不是太牽強了。
問題的核心還是目前的動漫無法分級,導致只存在年輕作品,所有動漫作品都是針對兒童的,而此前報導的作品也不局限於染髮劑。
例如,小時候、鄭淵潔、《魔方大廈》、然後到《藍貓淘氣》、《虹貓藍兔》、甚至是《喜洋洋》和《熊出沒》的陰影級別都已被糾正。
其中有些是由於政治、暴力、血腥等因素,但由於服裝髮型,這種看法比較新穎。
畢竟在文化包容方面,只有允許不同形式的字符存在,並將注意力集中在主題升華上,有可能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改進。
這也引出了我們對動畫觀眾的思考,日本的動畫比較發達,很多動畫都是為成人觀看而製作的,老少皆宜的受眾導向使其在豐富性深度和廣度上表現良好,在《千與千尋》、《龍貓》和其他作品中有不同的顏色,但我沒有聽說「價值導向」有問題。
在《西遊記》,孫悟空頭髮黃棕色,《灌籃高手》櫻木花道頭髮是紅色的,他們是否成為經典?
當動畫人物眾多,環境複雜時,是否需要用顏色來區分角色?混血在現實中就不能存在嗎?當然,很多朋友可能會說這太牽強了,但是「不讓染髮」一定正確嗎?
為什麼我們不考慮這麼多關於深度的問題,而只關注「染髮」?這種考慮雖然有家長的擔心,但適當的引導可以解決這種擔憂。畢竟看到其他孩子染髮並不是每個孩子,這種成見還是需要家長們改變的。
許多經典動畫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曾經帶給我們歡樂的動畫片仍然可能是下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相信每個觀眾都有自己的立場。
無論如何,要發展國產動畫,必須想辦法打破這種刻板印象,挖掘深度和廣度。你怎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