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大眾化量產」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底氣何來?

2020-12-15 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高飛昌

2017年底,國內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迎來一波小高潮。小鵬汽車、FMC、蔚來汽車、北京電咖、零跑汽車等一大批前期成立的新造車企業,紛紛進入品牌和產品落地期,發布新品牌、宣布獲得融資、推出首款量產車,幾乎成為這些新創企業的「標配」。

兩年前就成立的威馬汽車,也於本月正式加入造車新勢力的行列。12月11日,威馬汽車在上海正式推出全新的威馬品牌,並帶著首款量產車EX5登臺亮相。

在當下數量眾多的造車新勢力當中,威馬汽車屬於原傳統車企老兵的再創業項目。該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此前曾擔任過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沃爾沃汽車中國董事長,後出來單幹創立威馬汽車。目前造車新勢力中不乏與威馬背景相似的企業,如原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總裁兼CEO付強創立的愛馳億維,原東風英菲尼迪兼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戴雷創立的FMC,原上汽高管張海亮創立的北京電咖,以及原通用系高管丁磊、墨菲、陳威旭加入的華人運通等等。

此類傳統車企老兵新創的造車企業,通常被認為在造車方面有著成熟的經驗,比起從未涉足造車的門外漢企業有著後者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在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方面,網際網路造車企業則更勝一籌。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威馬汽車品牌發布會上看到,其首款車型EX5定位大眾化量產的智能電動車,售價為20萬元,沈暉在現場表示威馬要造「造用戶買得起、用得爽的大眾化智能電動車」,除此之外並未過多著墨其造車過程,而將更多時間放在描繪品牌的各項創新方面,包括品牌理念、用戶使用體驗、新零售模式,以及以威馬ID為紐帶的「生態圈」的打造。這意味著威馬在產品未正式上市之前,採取了模式和服務先行的策略。

實際上,威馬汽車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從團隊搭建,到平臺開發,再到融資以及工廠開工,已經「暗中」從多維度進行了一系列布局,這為其大談模式創新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在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方面,威馬同樣希望能夠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

然而,正如大多數造車新勢力一樣,純電動車資質申請以及如何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勝出,才是關鍵。對於這一點,威馬汽車似乎也做好了準備,它的目標正如其名字WELTMEISTER的德語翻譯一樣,成為「世界冠軍」。

老兵的造車思路

作為老兵造車團的一員,威馬汽車過去兩年雖然十分低調,但是幾乎從一開始就在造車方面做好了步驟和規劃。

公開資料顯示,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12月,由沈暉創立,公司註冊地在上海。公司成立時,威馬汽車從搭建研發團隊入手,並迅速在德國、上海、北京、成都、溫州建立了研發中心。

沈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威馬汽車首先是家產品公司,兩年來主要目的是將產品做紮實。」據他介紹,威馬汽車的資金主要投向產品研發和實現批量製造兩方面,過去在品牌方面並未過多宣傳,直到此次首款量產車出爐,威馬才開始著重突出品牌。

在威馬汽車目前的研發團隊中,其來自傳統汽車企業的人才與來自網際網路公司的人才比例為 7:3,也可以看出其更偏向於汽車產品開發本身。除了沈暉本人,該公司營運長徐煥新也是資深汽車人,先後在德國FEV、大眾、奔馳、沃爾沃等公司任職,目前主要負責技術研發和產品,公司品牌戰略副總裁陸斌曾在上海通用、吉利、奇瑞等公司工作,目前負責銷售和市場。而隨著騰訊前執行長熊明華加入公司任董事長,威馬汽車也在網際網路方面擁有了一批高級人才。

在成熟的造車團隊的運作之下,威馬汽車的造車之路步步進展。2016年7月,威馬汽車與溫州市政府籤訂協議,確定首個工廠落戶溫州,從此開始自建工廠。對於當下造車新勢力存在代工和自建工廠兩種製造模式,沈暉表示:「代工實際操作的時候,理論上和實際的差別太大了,理論很簡單,研發、工藝和營銷渠道都在我手裡,而中間的東西是由代工做的,就是這麼簡單,這個理論是對的,但實際上操作的時候,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後你產品打著你的LOGO交給用戶,然後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都算在你頭上,我是不放心這樣做的。」

而威馬汽車的產品策略被命名為「128戰略」,即一個架構,「STD」和「PL」兩個整車平臺,共包括8款車型的產品規劃,從2018年起以每年超過一款車的速度推向市場。威馬注重平臺化策略,這是實現量產的前提,沈暉認為車輛的電子架構甚至比三電系統更重要,而率先做好平臺有利於將來自動駕駛的實現以及整車產品的成本降低。

在本次品牌發布會上,威馬汽車宣布其溫州工廠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首款量產化車型EX5在本次亮相後將在明年正式上市。而令人關注的是,威馬汽車喊出造大眾化量產產品的口號,這不同於一般造車新勢力未過多在批量化生產方面「打包票」的提法。

而威馬之所以有如此底氣,首先在於其是自建工廠,其次基於多年在汽車行業積累的關係以及經驗。威馬認為在供應鏈和成本控制方面,自身相比其他新創企業有著很大的優勢。例如,其工廠所在地溫州周邊本身就有著完善的供應鏈資源,其動力電池合作夥伴寧德時代也在附近有基地。

沈暉舉例說:「特斯拉Model 3就有一個小批量和大批量的問題,很多人會忽視。第一,你是不是能自己把它小批量給做出來?比如說一個月做幾百臺,但問題是從幾百臺爬坡到一個月做幾千臺,這中間是一個很大的鴻溝,不是輕易就能做到的。從研發階段我認為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從小批量到大批量的過程中有一個坎要過,明年一季度我們開始做小批量,小批量做完以後,開始接著預定,中間還有幾個月的時候,可以從小批量跑到大批量。」

當然作為新造車企業,融資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威馬汽車早在2016年獲得了A輪融資,截止目前共獲得成為資本、遠景能源、七海資本、百度資本、百度集團、SIG海納亞洲、阿米巴等累計超過120億元的融資。尤其威馬汽車此次邀請百度集團總裁兼營運長陸奇來站臺發表演說,透露出威馬除獲得百度融資之外,雙方之間的合作關係也將進一步緊密, 例如加入百度Apollo品臺計劃,共建智能移動出行。

模式和服務創新

相比傳統汽車產業,新能源造車新勢力普遍將創新商業模式作為一大競爭手段,這也是其之所以為新勢力的一個重點。雖然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業一直難以在盈利模式上有成熟經驗,但這不妨礙造車新勢力們各出奇招的探索。

威馬汽車在造車的同時,實際上已經提前在服務和模式上進行探索,作為致力於打造100%智能化產品的品牌,威馬汽車希望在模式和服務上完全不同。例如其建立的用戶社交社區「威盟」早在2016年成立,目前已經有兩三千人。

沈暉表示:「他們是我們的粉絲,可以買我們的車,也可以不買我們的車,我們甚至還引進了一些很討厭新能源車的人,我們覺得很好,吐槽即是創造。威盟不一定是我們客戶,而是幫我們造車的獨立的第三方,可以幫助我們把車的定義做得更好,把我們的設計做得更好。」

而威馬全新的品牌LOGO是由動態的5道滿格電量柱狀波加一個環形組成。威馬解釋為「Alawys on」的電動和實時交互。五個柱狀波分別代表人、車、平臺、雲和多渠道,意思是威馬汽車以人為本、車為載體、平臺整合資源、雲端記錄軌跡、多渠道捕捉行為的智慧出行新生態。而柱狀波外邊的圓形象徵著「生態圈」,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實施互聯、共享創新等,實現人、車、社交合一,為用戶提供7x24小時的智能生活體驗。

從用戶角度具體而言,威馬的用戶不限於開威馬汽車的人,而是建立一個ID,任何擁有威馬ID的人都是用戶,可以買車開也可以租用車輛。這與威馬實現智慧出行的目標有關,並基於這一點衍生出多種商業模式。

沈暉認為,原來傳統的汽車行業更強調的是高效率生產,即生產了多少輛車和一個4S店賣了多少輛車,但威馬注重的是高效率消費,即用戶可以買車也可以租一輛或者是分享一輛有可能就夠了,其次就是車輛配置的定製化,常用的配置保留下來,不常用的配置就可以取消。這些都是其高效率消費的場景。

目前威馬汽車發布了智慧出行品牌「GETnGO」,與Hellobike、海南交投等展開合作,並通過威盟這一用戶社群,變用戶為夥伴,構建以「威馬Super ID」為紐帶的時刻在線的生態大平臺。而經銷商方面,定義經銷商為「智行合伙人」,不同於傳統經銷商,而是成為用戶擁車、用車的線下大管家,在與用戶和品牌商的良好互動中找到新定位。

當下造車新勢力風起雲湧,威馬汽車是否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這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不過大多數新造車企業都面臨的問題在於缺少純電動車生產資質,而有的企業如小鵬、蔚來汽車、奇點汽車等選擇代工模式借用資質。

而威馬汽車品牌戰略副總裁陸斌表示,前期用於資質申請的測試車輛已經完成,資質方面一直在準備。此外,今年初威馬汽車旗下的大連新敏雅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了大連黃海客車100%的股權,曾被業內視為威馬汽車在生產資質方面「曲線救國」的方式。但目前而言,威馬在獲取資質方面還沒有更多消息出現,威馬需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解決這一問題。

相關焦點

  • 威馬汽車喊出造大眾化量產產品口號 底氣何來?
    模式和服務創新  相比傳統汽車產業,新能源造車新勢力普遍將創新商業模式作為一大競爭手段,這也是其之所以為新勢力的一個重點。雖然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業一直難以在盈利模式上有成熟經驗,但這不妨礙造車新勢力們各出奇招的探索。
  • 造車新勢力從PPT造車,到實現量產,愛馳為何岌岌可危?_易車網
    在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歷經這次凜冽的寒冬,逐漸萎靡不振;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已經倒下的拜騰、博郡、賽麟,但客觀來說,愛馳汽車受到的影響也非常大。繼拜騰、博郡、賽麟等相繼倒下之後,昭示著曾經轟轟烈烈的新勢力造車運動進入了洗牌階段,現存的企業是被淘汰,還是逆流而上,新勢力造車失敗或者成功命門在哪裡?
  • 威馬汽車出口海外,造車新勢力前景大好
    在綠色交通的領域,新能源汽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斯拉在前兩年有了將近10倍的增長,新能源汽車車企的股價也隨之走高,很多造車新勢力也都在這樣的浪潮下實現了增長。威馬汽車伴隨上市的推進,估值被預測為千億市值,新能源汽車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齊齊綻放,已經充分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 造車新勢力面臨交付大考 量產依然是致命難題
    2018北京車展,儼然成了新造車企業的「主戰場」,多個造車新勢力在北京車展集體交上「答卷」。據新京報記者統計,僅蔚來、威馬、奇點、雲度、新特、拜騰、前途、愛馳、正道9家新造車企業,北京車展上就帶來超過20款新車。值得注意的是,威馬、新特、拜騰等還宣布開啟新車預訂。
  • 都說造車新勢力量產是「難關」,為啥威馬卻做到了準時交付?
    「造車新勢力」是近年來汽車圈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新詞彙,其實意思通俗易懂,就是相比傳統車企誕生更晚的新能源造車品牌,尤其是在政策和市場的激勵下,越來越多造車新勢力誕生,與之伴隨的是精美的PPT和畫的不著邊際的大餅,讓人覺得不靠譜。
  • 威馬汽車進擊科創板,新勢力第一梯隊齊聚資本市場
    同時,11月末,威馬新零售渠道網絡累計近200家,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用戶觸點布局最多、最廣的車企。10月中旬,威馬汽車申請在科創板上市,有評價認為這不僅高度契合了科創板「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市場定位,更有望填補國內資本市場尚無「造車新勢力」企業的空白。對於威馬汽車而言,湖北是其親密合作夥伴。
  • 從新勢力到新實力,威馬汽車為什麼「行」!
    賽麟老闆跑路,博郡停擺,拜騰"拜拜",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幅下滑,造車新勢力遭遇嚴峻挑戰。作為智能汽車頭號實力派,威馬汽車卻逆勢走強。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威馬汽車實現銷量2028輛,創年內單月銷量新高,環比上漲8.3%,已連續三個月保持環比增長。截至目前,威馬EX5已累計銷售超過3萬輛,穩居造車新勢力單一車型銷量第一。
  • 汽車年終特寫:PPT造車被賈躍亭搞臭
    其中蔚來汽車、車和家、小鵬汽車和奇點汽車是網際網路造車的案例,威馬汽車、電咖、拜騰汽車是傳統汽車企業高管們再創業的新方向,而前途汽車和零 跑汽車則是跨界造車中比較出名的兩個。蔚來汽車:中國特斯拉不是目標而是掣肘從2014年11月建立到2017年12月發布首款量產SUV車型ES8,被稱為「中國出行教父」的李斌度過了忐忑到手心冒汗的37個月,作為最有 可能和底氣成為中國特斯拉掌門人的他,在耗費了8千萬人民幣打造了一場新車發布會後,不得不面臨的重大難題是:公司還沒有獲得造車資質,所以只得「委身」 於位於安徽的本土汽車製造商江淮來進行量產
  • 轟轟烈烈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還剩幾家,都在哪裡生產_易車網
    從201年開始,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最多的時候曾經多達200多個,但是能叫出來名字的應該沒有幾個。咱們都知道汽車作為一個供應鏈較長,需要的製造水平更高,但是這些新能源汽車品牌依然能夠有底氣做,而且能夠拉到眾多投資,甚至在16年的時候很多投資人直接去給造車新勢力送錢,無外乎有以下三個原因:1.中國的政策支持。
  • 這五款新能源車都出自造車新勢力,四季度上市,有你期待的車嗎?
    說到造車新勢力,很多人覺得不靠譜,即使造出了車,相比傳統車企的車問題也更多一些,這一點,我也不否認,不過,所謂「存在即合理」,總需要給這些造車新勢力一些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目前,造車新勢力無一例外都一頭扎進新能源的懷抱,畢竟是「大趨勢」,不過,經過幾輪的大浪淘沙,很多造車新勢力折戟沉沙,但也有一些脫穎而出,順利將PPT上的車實現了量產和交付,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新車,或同時實現交付。
  • 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頭部「四小龍」逆勢翻盤 PPT造車軍團黯然退場
    一邊是風光無限的新勢力頭部「四小龍」:蔚來從生死線翻身,市值接連上漲超越通用、寶馬;理想、小鵬前後腳赴美上市,市值看漲;威馬融資100億元,擬登陸科創板。而在分水嶺的另一邊,博郡、賽麟、拜騰、前途、長江汽車等滑向破產邊緣,或將黯然退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而業內認為,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近尾聲,下半場的技術之爭正拉開大幕。
  • 2020年,造車新勢力冰火兩重天
    而接下來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最大看點,當屬造車新勢力頭部玩家與特斯拉、傳統車企上演強強對決,這是決定未來市場格局走向的關鍵一役,誰都沒有輸的本錢。造車新勢力分野萬萬沒想到,被調侃為「2019年最慘的人」的蔚來掌門人李斌,今年會如此春風得意,原因在於其治下的蔚來好事連連。
  • 中國「馬斯克」榮膺UCLA最佳校友 威馬創始人沈暉談如何造車
    威馬何處去?2020年儼然是中國造車新勢力們的分水嶺,有人站穩腳跟,也有人黯然退場。在媒體和用戶口中,威馬汽車如今已經成為「靠譜車」的代名詞。去年,國內某知名汽車媒體曾經做過一次新車質量排行榜,當時威馬EX5是唯一一款入選的造車新勢力車型,排名12位。而到了2020年,新一輪得排名發生了變化,威馬EX5排在了緊湊型SUV榜得第三名,進步巨大。
  • 試裝車起火自燃 威馬汽車:量產車測試嚴苛很安全
    據媒體報導,8月25日下午,成都威馬研究院園區內,一輛威馬EX5電動車突然起火自燃,火勢猛烈,車子完全被燒毀。媒體援引知情人士信息稱,該車在園區內停放時間有一周左右,最後自燃燒沒了。但是,威馬汽車計劃9月底開始陸續向用戶大規模交付新車,如今尚未交付之際,卻在自家園區內發生自燃,自然會引起廣泛關注,也令消費者對威馬電動車的質量及安全性表示擔憂。次日,威馬針對此事件正式發布官方聲明。
  • 造車新勢力再現收購案 生產資質到底值多少錢?
    隨著資本進駐汽車市場「造車新勢力」備受關注,特別是在疫情籠罩的2020年以新能源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表現尤為突出,每個月初都會率先曬出連續增長的銷量成績,這除了與消費者分享喜悅外更多的也是為了讓投資人看到。巨額的融資為造車新勢力不斷前行保駕護航,解決人員、技術等諸多難題,甚至造車新勢力夢寐以求的生產資質也能通過它來解決。
  • 造車新勢力的2020年 6+1格局正式形成
    [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 原創]曾幾何時,在國內推廣新能源的大潮下,造車新勢力們風光無限,數百家企業蜂擁而至,似乎汽車工業真的要改頭換面。如今,造車新勢力也已經完成大洗牌,渾水摸魚的企業被大量淘汰,去年像賽麟、拜騰、奇點等品牌從大家的視野裡消失,曾經火熱的造車新勢力死得死跑得跑,如今還有活力的企業屈指可數。
  • 華山論劍 | 盤點2020之造車新勢力:格局已定?
    還有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點汽車等多家造車新勢力被曝光欠薪、欠款、集中裁員等原因而淡出了公眾視野。不少新造車企相繼「涼涼」,幾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據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蔚來今年前11個月累計交付36721輛,同比上漲111.1%,旗下僅有理想ONE一款車型的理想汽車累計交付26498輛,小鵬累計交付21341臺,同比增長87%,而威馬也累計交付19688輛。 新造車勢力如何實現盈利是一直繞不開的話題,可喜的是,在剛剛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蔚來、小鵬、理想終於跨過毛利率轉正這道坎。
  • 威馬回應與百度聯手造車傳聞:不予置評
    百度「造車」最近消息不斷。12月18日,有報導稱,百度或將與威馬汽車聯手造車,目前雙方正對可能的合作模式進行商議。對上述消息的真實性,威馬汽車內部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不予置評。」事實上,百度與威馬汽車在此之前淵源頗深。從威馬汽車汽車創立早期至今,百度一直「重倉」威馬汽車。公開數據顯示,百度領投了威馬汽車2017年12月和2018年10月的B輪和C輪融資,這兩輪融資金額分別為10億美元和30億元人民幣。今年9月,威馬汽車宣布完成造車新勢力史上最大單輪融資金額——100億元。
  • 傳統自主車企VS造車「新勢力」冰火兩重天?
    來源:成都商報圖集 力帆股份、眾泰忙重整,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相繼IPO傳統自主車企VS造車「新勢力」 冰火兩重天?一邊是多家傳統自主車企遇困,另一邊是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合眾汽車、理想汽車……大批以製造新能源汽車為主的「造車新勢力」不斷有好消息傳來。北京時間8月8日凌晨,小鵬汽車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文件,擬於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XPEV」。發行價區間和發行股份數未定,融資額暫不確定。
  • 「欲揚先抑」的威馬汽車,如何寫好「不為超級為普及」的故事?
    作者 / 速途網 喬志斌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個正在快速膨脹的蛋糕,逾七成的年增長,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生勢力,都不願錯過這個機會。自去年,造車新勢力開啟交付元年,2019年的車市將進一步呈現百家爭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