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2:57 |今日永嘉
金釵妹老奶奶(左一)跟鄰居老姐妹說貼己話
如果你能活到100歲
閉上眼睛
細想
你最想做什麼事
你最想見什麼人
你的狀態會如何
是睡意昏沉還是精神抖擻
是步履蹣跚還是健步如飛
在巖頭鎮杏岙村,村裡有一對」特殊」的母子,母親102歲,兒子70歲。在農村有些雜活,母親總是搶著跟兒子爭著幹,鄰居笑稱:「70歲的老人竟還有媽媽管著,真幸福。」
永遠閒不住,就是有點「不聽講!」
初見老人, 便被她治癒的笑容深深感染,紅潤的臉龐,笑起來親切近人,「精神頭」十足。見記者來到,露出開心的笑容,以為認錯了老人家。老人滿面紅光的模樣完全看不出已經年過百歲。老人指指椅子說「你們快坐!」,然後笑笑說「你們在我眼裡都是小孩子」。
這位就是102歲老人金釵妹,身材略瘦,雖然頭髮白了,但她精神飽滿,非常勤勞,日常生活全是自理,還整理房間及幹一些簡單家務。
老人用掃帚清掃門口的雞鴨糞便,動作乾淨利索,但兒子從她身邊走過,絮叨著想勸阻母親,但母親依舊我行我素,說幹活也是一種鍛鍊,不用兒子操心……
清掃完畢,老人也沒閒著,又隨手拄過拐杖去翻看兒子曬在屋角的錦粉,真是閒不住。老人面帶微笑,看起來體力很不錯。
兒子叫戴盛通,今年70歲,不過看上去也比較年輕,一般人認為不超過60歲。兒子出去辦事,老人在門口目送,對兒子說,注意安全,早點回來!
看到有記者採訪老人,鄰居們都非常熱心地圍過來,紛紛向記者介紹老人的故事。村民謝仙竹說:「老人身體好,兒孫孝順。我們兩家就隔了一條路,老人最大的愛好就是愛幹農活,還會幫著兒子翻曬穀子。」老人不但勤勞持家,也特別愛幫助別人,愛替別人操心。她在街坊鄰居和家族內很受大家尊敬,可以說是一位遠近聞名、慈祥善良的老壽星。
在兒子戴盛通的眼中,母親是一個永遠也閒不住的人,特別愛收拾家裡,打掃衛生,就是有點「不聽講!」她大半生務農,常年和莊稼打交道。由於年輕時家裡條件不好,吃過不少苦,因此,她一向很節儉。如今,年紀大了,她仍然閒不住,常常要去村裡走走。偶爾,還會『背著』自己上山看看,順便夾回來幾斤柴。」用她的話說,一天不幹活就渾身難受,去地裡幹上一會就覺得神清氣爽,全身都舒服。
採訪間隙,瞧見老人還能穿針引線、「搖麥」(篩麥子),看到記者拍照,老人轉身慈祥地一笑,配合地站定讓我拍照,「早知道,頭髮應該梳一梳!」記者也一笑,真是一個老小孩。
生活上,就是兩個字「隨便」
現在老人和兒子一起居住,兩個兒子輪流來照看,給她做飯,陪她聊天。老人與記者談起多年前的往事,還記憶清晰,思維敏捷。
「這是海敏,這是華雲,這是壽林的兒子,這是……」老人手裡捧著全家福細數晚輩,年輕時的事,記憶清晰,裡裡裡外外有近百人,但老人個個都能對上號,叫上名字。她說大兒子83歲了,在外地。最大的孫子已經60歲了,五代同堂,大家庭好不熱鬧。雖然後代各奔東西,有些遠在外省,但碰到節假日,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回家看老人,老人成了大家庭中最核心的凝聚力。俗話說『老小老小』,老人說自己的曾孫是她的好朋友。這些話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智慧的老人就在這笑聲中體會到了天倫之樂。
老人生活很規律,每日三餐,吃得多,吃得準時。「每天飯量可大了,有時候, 我們這些『年輕人』都吃不下的一碗素麵,她都能吃掉。」兒子指著一個大碗說,在老人面前,他這個70歲的老人,真的算是「年輕人」。
老人的飲食習慣就是兩個字「隨便」。小時候家裡很窮,吃不上喝不上,受了很多苦,成年後農村的生活也不富裕,沒有特別的嗜好。晚輩做什麼,就吃什麼。畢竟是農村,買蔬菜魚肉不像城市那樣方便,老人有肉就吃肉,炒青菜就吃青菜,「不能吃魚,吃了身上癢。」想吃麥餅了,就做麥餅。就是歲數大了,牙沒剩幾顆,得掰碎了抿,但也能吃「一方」。
上午11時許,戴盛通開始給母親準備午飯,雞蛋素麵,菜是自家種的。點火、燒灶,老人就喜歡用土灶,現在人家都用煤氣灶,她不習慣。一是燒柴火煮飯比較香,二是家裡有柴火,不用是浪費,而充煤氣也要錢呀。
有不少人好奇的探尋這位老人之所以長壽,並且至今還健健康康的生活著的秘密,竟找不出老人在生活上與常人有什麼特殊之處。
老人精神頭十足,是鄰裡的「老寶貝」
老人性格開朗,每天都喜歡出門散步、曬太陽,和小夥伴聊天。有時看看電視,整天閒不住,就是不願意總待在家裡。尤其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老人現在還能自己穿針引線做手工,而且眼不花手不抖,做起針線活來有模有樣,衣裳手肘處的補丁就是老人自己打的。怕記者不信,老人還讓人拿出針線包,當著記者面做起針線活兒來,那手眼靈活的樣子一點也不像是一個已經102歲的老人。
老人不僅僅是家族中的「大寶貝」,更是杏岙村鄰裡的「老寶貝」,樂觀熱情的她擁有一大批「小夥伴」,90歲的葉仙桃,75歲的謝仙竹,曾經的「娒娒」都被她活成了朋友。
「他待人熱情真誠,做事不挑剔不抱怨,每天都保持著愉快的心情。」謝仙竹稱,老人年輕時脾氣就很好,為人和善大度,從來沒有和任何人紅過臉,村裡的人都喜歡和她拉家常。
記者採訪老人數個小時,她臉上的笑容就沒有斷過。老人說到有趣處,張嘴一笑,能看到餘量不多的牙齒。雖然,歲月的痕跡化作一道道皺紋,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臉上和手上;雖然,頭髮已經花白;但是從她的笑容裡,記者仍能感覺到她發自內心的愉悅。「現在的生活很幸福,有吃有穿,子孫孝順,政府還給我發錢呢。」老人過得很知足。也許,正是這種知足常樂,笑對困難、笑對人生的好心態,才讓她長壽健康。
老人之所以喜歡笑,也許是因為她能把身邊所有的事物都看得很美好,都說人老了,就像小孩,不想聽的話能自動「過濾」,就當從來沒聽到過,遇到什麼事情,都能以一個很好的心態去面對,遇到不開心的事,也從來不往心裡去,吃了小虧不會跟人計較。
這位老人之所以長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老人對別人發自內心的讚揚,用一顆善心來看待這個世界,應該是這位老人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對於後人的生活,她也不會去幹涉和操心。當記者詢問老人心裡最大的願望時,她認真地告訴記者,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些後人們。「希望他們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都能活到百歲。」
16082674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