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顧名思義,「學飲杯」就是幫助寶寶學會用水杯飲用液體的過渡「工具」,吸嘴方式主要有鴨嘴式和吸管式兩種。
寶寶有必要使用「學飲杯」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奶瓶依賴」會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不斷加重,但他們終是要學會使用杯子飲水、喝牛奶的,所以這個時間宜早不宜遲。
如果讓寶寶突然從奶瓶轉換成使用水杯,很多孩子都無法接受。而「學飲杯」則通過改變吸嘴的形式充當連接河岸兩邊的「橋梁」,讓寶寶更容易達到目的地。
01寶寶什麼時候開始用「學飲杯」最合適
①時間建議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用「學飲杯」最合適?美國兒科學會給出了明確的意見:當寶寶滿半歲後,家人就可以嘗試用帶吸管的杯子或鴨嘴杯了。
對於純母乳餵養的孩子來說,直接過渡為用杯子喝奶可能比訓練寶寶使用奶瓶的接受度更高些。
②行為信號
除此之外,如果寶寶在喝母乳時出現了以下情形,可能是他們發出的「我已經做好了使用杯子喝其他飲品」的信號。
當媽媽親餵母乳時,寶寶的眼神左飄右瞄,看起來很不專心,四處環視;吃母乳時寶寶只是含住媽媽的neinei~,但吸吮的頻率很低,甚至不吸吮;媽媽抱著寶寶吃母乳,但在未結束哺乳前,寶寶就試圖從媽媽的懷抱裡掙脫。
02長時間使用奶瓶有危害
為何要及時引入「學飲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寶寶長時間使用奶瓶有危害。
1)影響咀嚼能力
吸吮奶瓶是一項基礎的本能反應,不需要咀嚼就可以把奶液直接吞咽入肚。與軟爛的食物性狀一樣,長時間用奶瓶喝奶也不利於寶寶的口腔發育。
一些家人還會把輔食倒入奶瓶裡餵給寶寶吃。雖說這樣寶寶吃得快、輔食接受度也高,卻會讓孩子變得「懶惰」,不愛咀嚼食物,從而影響營養的攝入,更加依賴奶瓶。
2)影響顏值
有的寶寶養成了含著奶瓶睡覺的習慣,家人獲得了輕鬆,衝瓶奶遞給孩子,省去了哄睡的麻煩。
可孩子的門牙卻會長期浸泡在奶液中,如若直接睡覺、不清理乾淨,就會讓糖分停留在牙齒表面,滋生細菌而發生齲壞,牙齒變黑甚至脫落。
3)影響寶寶邁向獨立
寶寶的獨立意識是逐漸塑造和形成的,兩歲左右就會形成獨立意識的基本概念。從學飲杯的使用,到最終學會用普通的杯子喝水、喝牛奶,這個過程會讓寶寶感到自我成長。
知道自己已經不是以前的小小孩,更有利於在心理上幫助寶寶邁向獨立。
03學飲杯的訓練不可急躁
①時間預期
學飲杯的訓練不可急躁,即便做的準備再充足,使用的方法也很恰當正確,讓寶寶心甘情願的使用學飲杯喝各種液體,也可能需要花費6個月的時間。
②先從充當玩具開始
寶寶剛接觸學飲杯,很可能會把它當做玩具抓在手裡研究個遍,家人不用過於阻攔,最終孩子會把它放入口中,嘗試如何才能把水喝到嘴裡。
③親身示範
教寶寶學任何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家人們親身示範。不妨準備兩個杯子,示範給寶寶如何握住杯子把手、如何將吸嘴放到口中,傾斜水杯才能讓水流入口。
寶寶可能學的很慢,家人一定要有耐心,直到孩子可以將水吸入口中併吞咽下去,而不是順著嘴巴流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會使用。
04結語
使用「學飲杯」,還可以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作為新的飲水工具,還可以讓寶寶在潛意識裡提前為斷奶做好準備,可謂一舉多得。
今日話題:各位家人,您家寶寶多久學會使用學飲杯?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