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中數學作業的批改
文/強哥
摘要:因為作業批改的單調和反饋的不及時,學生對作業失去了興趣,因而應付作業;教師每天要花費過多的時間批改作業,長時間的勞累使之草率批改,且沒有精力去鑽研教案、了解學情。對於作業的批改,讓作業的主人真正的當家作主才是硬道理。
關鍵詞:高中數學 作業批改 低耗高效 人文關懷 網絡化
都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於是疲於作業批改似乎也合情合理,但從學生發展角度看,教師更應該使自己成為一個既辛勤又掌握科學方法的高效率的園丁。以往我們都在為孩子疾呼——減輕孩子過重的課業負擔,其實我們的教師也需要減負,在作業批改上做做減法,這非但不是敷衍失職,反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減負增效呢?我從低耗高效和人文關懷兩方面來闡述高中數學作業的批改。
一、低耗高效的作業批改方式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批改作業純粹是老師的事,這是非常片面的。因為作業的批改離開了學生,充其量也就是檢查與被檢查的形式。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才是對作業批改的完整解釋。
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業時,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評意識。應讓學生認識到參與批作業並不是減輕教師負擔的權宜之計,而是為了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因為學生在參考標準答案進行自主式批改時,對知識進一步加深了認識,並對解答進行了完善;還能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反思能力、批判能力。
其次,給學生講清楚批改的符號表示和批改的具體要求。比如:作業批改的日期學生一定不能寫,必須由教師批寫,這樣老師在批閱時,可先看看上次的日期,這樣可以避免有學生不交作業;指導學生評價的批改策略,例如,依據合理,步驟完整,結果正確可得「A」;所用文字、符號 (包括標點符號)、圖形正確,書寫整潔,作業格式規範,可加得「B」;解題思路具有獨創性,有超額完成作業的情況可加得"C"等。
再者,作業批改結束後,學生要用不同顏色的筆對錯誤糾正,這樣師生對錯誤會一目了然、心中有數;然後將錯題記錄在「問題記錄本」上,以便日後進行複習。
最後,作業一定要及時反饋。教師的再評講相對於學生對思路的總結整理,對錯誤進行了二次加工。
下面的我簡單介紹幾種有學生參與的作業批改方式:
(一) 學生自主式批改
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業後,把答案和標準的解答步驟告訴學生。讓學生根據答案先自行判斷來批改作業,並且用不同的顏色對錯誤進行注釋、糾正,並學著分析錯誤的原因,尋找改進的方法;如果有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看法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題目旁邊記下了;在作業更正好後,學生打上自己心中的分數。教師在批閱時,只需把重點放在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上;並進行在打分,這樣學生可以看出自己對作業的看法
和它在教師眼中的差別,能更好的激勵學生。
(二) 學生互批合作式
學生完成作業後,同桌、前後桌同學、或自由結合相互交換各自的作業,但要保證人手一本。根據老師提供的答案(不帶詳細的步驟,只有最後的結果),對對方的作業進行認真批改。學生們是平等的,他們為了顯示自己,往往會比教師批改的更為細緻,有的甚至達到了雞蛋裡挑骨頭的程度。作業中打錯號時,改和被改者之間還會交流分析錯誤的原因,展開辯論,可以更好的釋疑解惑。對對方作業中的不同的或者新穎的解法,批改的同學一定會逐字逐句認真批讀的。這樣,一來提高了學生作業的規範程度,二來培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三來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四來錯誤及時反饋,便於學生在最佳時間糾正,有時還可以讓學生借鑑到一些好的解法。
批改完的作業回到本人手裡後,要求學生及時更正,學生對某一問題有獨到見解,可在作業裡毛遂自薦,如果批改中有無法確定的地方,或者對對方的批改不認可的地方,可以在作業後面註上。
教師要全面收查,重點反饋。
(三) 小組合作式批改
批改小組通常4到6人為宜,最好安排座位在一起的同學為一小組,這樣便於學生交流。採用「輪流執政」當作業批改小組長,安排的順序為:優秀生—學困生—中間生,這樣安排,可以先讓優秀生給每個人示範一下批改的過程、方法、注意事項,然後讓學困生當領導,一可顯示教師對它的重視,二可讓他體驗到這中間的艱辛,以後他會更認真的寫作業。但一定要為每一個人,包括差生在內,提供了一個「領導」他人的機會。
作業批改時,教師提出批改要求,由組長主持,先以某一人的作業做「示範作業」,大家逐題研究,制定作業答案,小組長批改。然後下發組員後,各自更正補充,再上交教師。這樣,很好地落實了提優補差工作,每個學困生都有被當面批改的機會,同學之間的語言更能接受,他們作業中的錯誤和不足甚至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都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在批改中,優秀生又理了一遍思路,使解題思路更清晰,解題方法更凝練。
由於學生的錯誤已經修正過,所以教師的精力更加有的放矢,集中在學生易犯的共性的錯誤上,復批完成後教師匯總作業中出現情況,利用下一節課3』5分鐘在課堂上評點,學生再認識,從而達到作業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效果。
小組批改的過程,是一個互相傳遞信息的動態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有彼此之間的橫向交流,又有與教師之間的縱向交流。這種信息交流,可以把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多向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四) 競賽式批改
這種批改方式一般用在單元測試和課堂測試之類的作業批中。教師制定標準答案,像高考一樣,按步驟標清分數。
學生完成作業後,讓學生根據答案按步給分,完全下放,自行或互相批改,並且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並打上分數。還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創新方式批改,可以寫評語等等,會有學生會帶給我們驚喜。競賽,賽的是批改的水平。
在學生批改結束後,要給學生一定的質疑時間,聽聽他們在批改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表揚有創新方法、批改有特色的同學,並在班裡提倡推廣。
(五)家長參與批改
這種批改方式用於周末或節假日的作業批改檢查。家長們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可是往往苦於肯本插不上手,只能站在外圍干著急。為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大致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起到督促的作用,更為了讓學生能高質量的完成作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最好都出成選擇題或題空題,並標上每小題的分數,家長不論什麼學歷都可以對照著答案批改,學生對照答案進行反思糾錯。
家長批改完後,請填寫下列問卷
1. 學生寫完作業用的時間_______
2. 學生作業的得分為______
3. 學生的更正情況 沒更正 部分更正 全更正
4. 學生做完作業後,還進行了什麼形式的學習____________
二、人文關懷的作業批改方式
(一)批語式的作業批改
心理學的實驗表明,通過激勵,人的積極性可以增加3到4倍。表現在學習上就有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激勵。它給我們教師這樣的啟發: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儘可能使用鼓勵性手段,肯定為主,否定為輔。
1. 用批語指導解題
當學生因審題或分析做錯題時,教師不要只是打上個紅紅的「×」。可以用一些符號指導學生進行檢查、更正,比如,用「!」表示粗心,用「?」表示審題不清,用「__」標出學生個別出錯的地方,「○」圈出個別計算的錯誤,「△」標記單位名稱的出錯,;也可以用委婉的語言指出問題所在,比如,批上「認真審題,想清意思,再解題好嗎?」、「淡定,淡定,再淡定,認真計算」、「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你的字寫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等等
根據學生的能力層次,用批語引導學生追求巧妙地解法和「一題多解」。比如,用「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獨特見解的解法;鼓勵好學生思考,可以寫上這麼一句話「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聰明的你,一定能發現簡便方法!」。這樣的評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敢於大膽做出假設、驗證歸納等嘗試。
2.用批語增強學生自信
當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寫出前面一部分答案時,應該激勵「你寫到這一步,充分說明了你是獨立在作業,而且認真思考了,老師給你提示一下,你肯定能全做出來」; 經常不交作業的同學交作業了,「你的字寫得真漂亮!真希望每天都可以欣賞到」;當基礎差的同學都做對時,一定要寫上「我說你是很棒的,看沒錯吧,這次的練習不就全對了嘛!」;內向的學生做對時,可以批上「真聰明,這麼有創意,上課大膽一點說出你的想法就更好了」;好學生有好的解法或一題多解時,一定不要覺得應該的,好學生也需要老師的肯定「你做的比我好」、「好學生就是不一樣」、「精益求精,讓自己更上一層樓」。讓批語幫學生插上自信的翅膀。
(二)打等級式的作業批改
1.兩次記分
教師初評時先給學生的作業打一個等級或分數。然後將作業發給學生,學生間進行討論交流,經過反思後,再次認真更正作業。教師對作業進行第二次打等級或分數,統計成績時兩次中取最高值。這種方法能調動學生認真更正作業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認
2.延時打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時候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激發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對於不及格的作業,暫時不打分,讓他再次補充好後,再打一個他滿意的分。
3.靈活打分
對於學困生,當他們的作業在某方面有進步時,可以適當的提高分數,但要告訴他原因,一可激勵他的學習興趣,二可讓他在這些方面保持好的習慣;當他們經過很大的努力,辛苦完成作業時,可以適當的提高分數,算是對這種不畏困難的精神的一種鼓勵。靈活的打分,讓每個同學都能在作業中感受到快樂。
(三)面對面批改學生的作業
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程度,當面批改作業。對作業做得好的,不要吝惜你的讚美,指出優點,讓其保持、發揚;對於做的不好的,臉色不要晴轉多雲或陰,更不要諷刺挖苦,應保持你慈祥的微笑,熱心的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真誠的指出他們的不良習慣。
面批作業能及時反饋教學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反饋適時調控;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會使師生的關係更加和睦融洽;讓學困生零距離的感受教師對他們的關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網絡化的作業批改
在新課程中,還提到了信息化與教育的整合,作業的呈現方 式及評改方式也可以數位化信息化。比如,假期中,教師可以把作業放到網上,讓學生上網做作業,作業提交後,電腦直接給出分數,學生根據答案進行更正;對於開放性的作業,教師也可以建立博客、QQ群、微博,讓師生進行跨時空的作業批改。但這要根據學校所在地的條件開展。
作業的批改形式很多,但每種方法都不是完全完美的,他們各有優缺點和不同的適用範圍,教師應該根據作業的具體情況,靈活把握,綜合應用,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讓師生都達到真正的減負增效,學得愉快,教的幸福!不論哪一種方法的使用,都要心中裝著學生,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蹲下身子,以尊重、欣賞的心態去面對作業的批改。因為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是一種藝術,更是愛的一種體現,陶行知不是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嘛。
參考文獻:
曹守利、劉金梁 《論教師批改作業對師生關係的影響》
熊川武《論中學教師「零作業批改」》
陳立強《高中數學作業批改的誤區及其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