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錯了嗎?心理學家:長相能暴露一個人的層次

2020-12-12 心理君

首卷語: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的相貌也是如此。因為生理方面的原因,人會隨著年齡和環境而發生改變。而在心理方面,人的心理因素也會導致相貌的改變,因為心理的變化,導致面部及頭部組織發生變化,這也是相由心生這個詞的意思。

因此,一個永遠努力不服輸的人,給人的感覺總是充滿活力,而一個整天充滿心機的人,給人的感覺往往都是比較猥瑣的,這樣的人在現代社會是很難生存的,因為如今是個看臉的社會,如果有個好的相貌,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在很多事情前也存在優勢。

如今的社會中,顏值高的人往往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願意有更多的人親近,這樣機會往往也是比較多的,在參加工作面試的時候,面試官也比較寬容,因此美女的身邊總是圍繞著很多人,甚至有些人願意付出一切去追求他們。

1、以貌取人是人的本能

其實很多人都清楚,以貌取人的做法是不對的,顏值低並不意味著這個人壞,也不能說明這個人沒有能力,但這是人性的本能,雖然有些人想要克服這個弱點,但大腦中還是無法控制自己下意識地選擇。

當然貌也並不單純只是一個人的長相,而是整體形象的評價,也就是說除了五官以外,跟這個人的行為、說話、氣場以及打扮有關,就算你沒有漂亮的五官,但你的眼界廣,知識儲備能力強,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也可以展現出自己的美麗。

一個人的相貌如何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而是父母遺傳的,這是沒辦法選擇的,不過在成年以後,決定相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個性、修養、閱歷等。所以不管父母給了我們怎樣的一個相貌,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去塑造的,並不是原本長相完全能夠決定的。

2、相貌好也有負面影響

在如今的社會上,一個高的顏值確實能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和機會,但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所以高顏值也存在著負面影響,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容易受到同性的嫉妒

由於長相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所以很多長相差的人會覺得命運對自己很不公平,當他們看到漂亮的人受到很多額外的待遇時,心裡自然是非常不滿的,所以就會充滿嫉妒,而嫉妒也是一種人的本能。

第二是漂亮的人成功後,會被別人認為靠的是運氣

說實在的,現在是個拼顏值的時代,有些人往往就是注重漂亮的臉蛋,就算他們做再多的努力,在別人看來也是因為通過臉蛋獲得的成功,他們的努力往往容易被人忽視。

第三是缺點容易被人放大

因為人長得漂亮,自然會讓人認為在其他方面也是比較出色的,所以期待就會更高一些,要是他們暴露了自己小小的缺點,可能會讓人覺得失望,為此只要有點小缺點,也容易被放大,這些缺點也容易被人記住,甚至認為好看也不過如此。

通常顏值高的人都會讓人覺得高高在上,跟普通人的距離比較遠,也會給普通人帶來威脅,所以通常很多人都會遠離他們,反而長相普通的人更容易讓人接近,主要給人的感覺也比較普通,沒有那種距離感。

3、高顏值也需要匹配

雖然很多人都渴望自己的另一半也是個顏值高的人,但現實生活中,很多顏值高的人找到伴侶並不一定是高顏值,其實這種現象讓人覺得很奇怪,心理學對此也作出解釋,從配對假說的角度來看,能夠吸引我們的人,往往是那些顏值跟我們差不多的人。

很多人在結婚時都講究門當戶對,其實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樣的婚姻才更容易幸福,其實顏值也是一樣的,高顏值也是需要匹配的,如果兩個人的顏值匹配程度高,那麼關係也會更加親密,生活也會更加幸福,因為彼此對對方都非常滿意,感情自然也會更好。

後記

雖然說一個人的外貌很重要,對很多事情都有著很高的影響力,但這也不能代表全部,而顏值也只是佔據了其中一部分,很多時候並不是顏值可以解決問題的,當然高顏值也存在負面影響,如果夫妻想要永遠長久下去,不僅要靠顏值,還涉及到一個的三觀及家庭情況等,三觀也決定了你們可以在一起多久,所以相貌並不能決定所有。

作者|李庸子編輯|李庸子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你的長相早已暴露了你的層次
    所以那些高顏值的人在社交層面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以貌取人,錯了嗎?心理學家Frevert指出,以貌取人是人性的本能。即使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思維理念來克服以貌取人的弱點,但我們還是無法阻止大腦下意識的選擇。
  • 以貌取人是一種高情商的行為,男人的長相能暴露了他是否適合你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貌取人」源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指的是依據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他的品質和才能,很多時候人們總會告訴我們不要以貌取人。面相學說最早記載於《禮記》,在西方的時候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這是一種透過觀看一個人的面部特徵來論述命的學說。後來這一論點得到了許多心理學家的論證,他們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透過一個人的外貌特徵,我們的確可以推測出對方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在過去經歷過什麼。
  • 以貌取人是一種高情商行為,男人的長相能暴露了他是否適合你
    「以貌取人」源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指的是依據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他的品質和才能,很多時候人們總會告訴我們不要以貌取人。 雖然不能夠絕對的用外貌來憑藉一個人的好壞,但是我們可以完全依據對方的外貌來判斷他本身的一些性格特點,進而推測出他的行為和素質。
  • 心理學家:「以貌取人」並沒有錯,你的長相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我國的面相學博大精深,一個人的外貌、談吐和氣質,都可以很好地反應出人生態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面相學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以貌取人」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一個人的長相就是他靈魂的模樣。
  • 心理學家:你的長相暴露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那麼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長相真的可以判斷出其品質好壞嗎?這裡不得不提到面相學(physiognomy),面相學是一門通過觀察面部特徵判斷行為特徵的心理科學。我國關於面相學的記載始於禮記,比如:那些印堂開闊、相貌端正的人是福相,往往值得信賴,容易有較大成就;而那些長得賊眉鼠眼的人,則有更多壞心思。
  • 爺爺說: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形象暴露了你的一切,很現實
    爺爺說:你已經成年了,不再是孩子了,所以你應該注意自己的形象,因為你的外在形象暴露了你的一切。我問爺爺:您不是告訴我不要「以貌取人」嗎?為什麼要這麼在乎自己的外表呢。爺爺說: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形象暴露了你的一切,很現實!
  • 雖說不要以貌取人,可是形象還是暴露了你的一切!
    爺爺說:你已經是成年人了,不再是孩子了,所以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因為你的外在形象暴露了一切。我問爺爺:你不是告訴我不要以貌取人嗎?你為什麼那麼在乎你的外表。爺爺說:不要以貌取人,形象暴露了你的一切,很現實!從外表來判斷人,其實是完全錯誤的。
  • 叔本華:以貌取人完全可行,從相貌能破譯一個人的性格命運
    叔本華:以貌取人完全可行,從相貌能破譯一個人的性格命運 十九世紀初期,德國心理學家加爾創立了「骨相學」,也就是根據一個人的顱骨分析這個人的性格特徵。加爾認為,人的每一種心理機能,都和大腦之中的某個區域有著聯繫,受大腦這個相應區域的指揮,這個大腦區域的情況就會外在表現在顱骨上,據此,「骨相學」提出了這麼一個觀點:「用手指摸顱骨就能探出富有天資的區域,並因此有可能對個人主要特徵做出分析。」
  • 「以貌取人」是對的,你的長相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所以,「以貌取人」是對的,你的長相就是你靈魂的模樣。在學生要投考藝校或專業團體前,他讓老伴兒給瘦弱的孩子做些好吃的,增加營養,他說:「咱們儘自己所能,教給孩子一條謀生的路。」英國文學家羅素說:「一個人的臉,就是一個人價值的外觀。它不僅藏著你的生活,還藏著你正在追求著的人生。」胡寶善先生的言行舉止為這句話作了生動的註腳。
  • 以貌取人,靠譜嗎?
    但其實,「相由心生」還是個佛教詞彙,意指世事不存在定相,一個人的內心所想將會影響他對外在事物的看法,即(他者的)相,由(自己的)心生。從這個視角來看,「相由心生」也可以是我們拒斥「以貌取人」做法的原因——在這裡,以貌取人的近似詞是「以己度人「,及以自己的想法揣摩他人。
  • 心理學中罪犯臉的幾大特徵:其實面相已經暴露了一個人的好壞?
    俗話說相由心生,眼睛是心心靈的窗戶,眼睛是最能表達內心情緒的感官,一個人是否心懷好意,從人的眼睛就能識別和感受,我發現在好多死刑犯眼睛都是充滿戾氣,眼睛不對焦,斜眼,或多源於童年時期的自卑陰影。「天生犯罪論」即犯罪遺傳論受到後人的批判。就現在而言,人們認為一個人犯罪,決定他實行違法犯罪行為的不僅僅是他的生理構造的影響,還有心理以及社會對他個人的影響。
  • 心理學:長相是一個人的人品「說明書」
    一個人的長相到底和人品有沒有關係呢?我們看到慈眉善目的長者,一般都會認為長者定為心慈博愛之人,看到滿臉橫肉、目露兇光之人,必定敬而遠之。當然有人會說,也不是所有慈眉善目的人都是好人,也不是所有滿臉橫肉的都是壞人。確實如此,但是我們今天去探討的是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潛意識中,我們都會不自覺「以貌取人」,根據一個人的長相氣質推測其性格。
  •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走路的姿勢」,會暴露他的性格特徵!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走路的姿勢」,會暴露他的性格特徵,錯不了!心理學家指出:走路的姿勢是一個人從小到大逐漸養成的,它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性格特徵。從走姿上識人,是古今中外的共識。那些有成就的人往往很善於從走姿上觀察一個人。
  • 相由心生:每個人的長相就是靈魂的模樣,「以貌取人」沒有錯
    一個人的相貌,往往就是他的履歷表,日復一日的心境、年年歲歲的言行,無一不反映出來。所以,在生活中,學會「以貌取人」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竅門,更快更準確的識人,知面觀心,同時也能嚴於律己,讓自己的相貌更上一層樓。
  • 《怪誕心理學》精華內容四:以貌取人是正確的嗎?
    於是,楊瀾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沒有人願意從你邋遢的外表,來挖掘你內在有多麼優秀,大多數人都是以貌取人的。」《怪誕心理學》一書中,心理學家約翰·斯圖爾特,也曾花費數個小時,在法庭上評估真實被告的吸引力。他發現,對於外貌英俊的男人,法院的量刑要遠遠輕於那些犯有同樣罪行,但長相不太有吸引力的人。為什麼讓理性、嚴肅的陪審團在量刑方面也傾向於長相好的罪犯呢?作者理察·懷斯曼說,我們日常行為的很多方面都會不自覺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常常會把外貌和喜歡程度掛鈎。
  • 學習成語為實用:「以貌取人」有什麼不對?
    因為,我總會想起一個與之相關的成語,叫做「以貌取人」。「以貌取人」,這個詞大多數時候都被用做貶義,來說明某些人僅憑著一個人的衣著長相來判斷這個人本身。傳說中,孔子有兩個弟子,一個長得很醜,也不會什麼穿著打扮,另一個則不僅穿的光鮮亮麗還能言善辯。
  • 女人在和男人相處的時候,應該學會「以貌取人」,你知道為什麼嗎
    也許我們很難通過一個人的外表深入了解他的內心,但我們完全可以從他的外表看出他的水平。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的外表會受到我們過去的經驗和一個人的心理的影響。「以貌取人」一直被認為是貶義詞。一個人的外表取決於先天因素,因此我們不能片面地用美醜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這是不客觀的。
  • 心理學家:男人的長相早已暴露了他的智商情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無論是「相學」、還是「眾生相」亦或是「相由心生」,這些指的都是人的一種表現和狀態,不光是長相、外貌,也有內心狀態和性格相關的因素。「相由心生」原本源自宗教術語,指的是當一個人看待外界事物時,內心是什麼境界,便會看到什麼樣的事物。之後流入民間,也引申出了一種更加通俗的含義,也就是其字面意思:一個人的外在狀態是根據其內心來決定的。
  • 網友:原來以貌取人是對的?
    文章的觀點說以貌取人是對的?我乍一看,不以為然,疑惑不解。心想,人怎麼可以那麼膚淺的以貌取人呢?但在生活中,長相和衣著,如同一面鏡子,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內在的某些東西,折射出一個人的知識閱歷,指折射出一個人對生活,對他人,對自己的人生態度。因此以貌取人在某種程度上有些道理。
  • 只有淺薄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
    看一個人的相貌,不僅僅是看五官和顏值,還有你的表情神態、衣著打扮、言行舉止,這些都會暴露你的生活狀態、性格特徵和精神氣質。你的相貌,就是你的鏡子,照出你的一言一行。美國總統林肯的朋友向他推薦了一個才識過人的閣員,林肯只見了一面就很快拒絕了,朋友問他原因,他說這人長得太醜,我不喜歡他的長相。朋友驚呼怎麼能以貌取人,難道一個人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錯嗎?林肯回答:「一個人過了40歲,就應該要為自己的面孔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