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汙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簡稱燃煤汙染型地氟病)和燃煤汙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簡稱燃煤汙染型地砷病)是兩種不同的地方病,但均是由於居民長期使用無排煙設施的爐灶在室內燃燒含氟量或含砷量較高的煤,造成室內空氣與食物汙染而攝入過量氟或砷導致的慢性全身性中毒。燃煤型地氟(砷)病屬於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也屬於生活習慣病。
燃煤汙染型地氟(砷)病多發生在寒冷潮溼的山區,當地飲水含氟量一般在0.5mg/L以下,水砷含量也不高,但當地煤炭資源豐富,小煤窯多見,使用的煤中氟或砷含量很高,加之當地農戶習慣使用敞爐灶取暖、做飯、煮飼料、烘烤食物,致使燃煤排放氟(砷)化物嚴重汙染室內空氣和貯存的食物,人體長期攝入過量氟或砷而引起中毒。
煤炭行業標準《煤中氟含量分級》(MT/T 966-2005)規定,氟含量<80mg/kg的煤為特低氟煤,氟含量在80-130mg/kg之間為低氟煤,氟含量在131-200mg/kg之間為中氟煤,氟含量>200mg/kg為高氟煤。
《煤中砷含量分級》(MT/T 803-1999)規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含砷煤含砷量依次為≤4mg/kg、4-8mg/kg,8-25mg/kg和>25mg/kg。
我國《地方性砷中毒病區判定和劃分標準》(WS 277-2007)規定,砷含量>40mg/kg為高砷煤。
四、我國燃煤汙染型地方性氟(砷)
中毒病區分布在哪些地區
燃煤型地氟病分布在貴州、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陝西、江西、廣西、山西、河南、遼寧12個省(區)。重病區主要集中在貴州、雲南、四川3省交界的山區和重慶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的山區。
我國燃煤汙染型砷中毒病區僅分布在貴州和陝西兩省的12個縣。
陝西省的病區為燃煤型氟砷中毒混合病區。
居民有敞爐敞灶燃煤習慣,且當地出生居住的8-12周歲兒童氟斑牙患病率>30%,可以判定為燃煤型地氟病病區。
在以煤為生活燃料的地區,居民使用無排煙設施的爐灶在室內燃燒含砷量>40mg/kg的煤,當出現且僅有可疑砷中毒患者時,為潛在燃煤型地砷病病區,當出現了輕度及以上的砷中毒患者可定為燃煤型地砷病病區。
長期敞爐敞灶燃燒高氟煤或高砷煤均可以引起全身性的慢性中毒,但氟和砷的靶組織不同,二者的臨床表現也不同。
(一)燃煤汙染型氟中毒
氟主要侵犯骨組織,氟斑牙和氟骨症是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徵性損害。氟對於非骨相組織,如神經、心血管、免疫等系統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1. 什麼是氟斑牙?又稱「斑釉症」。牙發育形成期間,因攝入過量氟化物而引起的牙齒病理性改變。特徵性改變發生在牙釉質,包括釉面呈白堊色、黃棕色或缺損等,但也可累及牙本質和牙骨質。氟斑牙是氟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是反映氟中毒最敏感、特異的指標。氟斑牙輕者影響外觀和美容,重者影響咀嚼及消化功能。
2. 什麼是氟骨症?氟骨症是以頸、腰和四肢大關節疼痛、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以及骨和關節X線徵象異常為主要表現的慢性代謝性骨病。初期僅有持續性的骨關節疼痛並伴有一般的中毒症狀,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繼續發展可出現關節不靈活、運動功能障礙等體徵,生活勞動能力降低;嚴重的氟骨症病人肘關節僵硬變形,活動障礙,因為摸不到自己的臉而不能洗臉、洗頭,脊柱嚴重彎曲變形,導致身體形成C字形,睡覺不能平躺,抬頭看不見天,勞動能力顯著降低或喪失、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癱瘓。
(二)燃煤汙染型砷中毒
皮膚三聯徵——掌蹠角化、軀幹皮膚色素沉著和色素脫失是地砷病的特異性損害。砷可以侵害人體多個系統,地砷病病人臨床表現個體差異很大,輕度病人往往只有較輕的皮膚改變,而無明顯的臨床症狀,重度病人除了具有典型的皮膚損害外,神經、心血管、肝病、內臟腫瘤等併發症也較多見,但均無特異性。皮膚角化病灶嚴重者惡變可以發展為鮑文氏病和皮膚癌。
1. 氟斑牙可以發生在乳牙,也可以發生在恆牙。恆牙氟斑牙一旦形成,終生不能消退。氟主要侵害牙齒發育形成期間的造釉細胞,恆牙萌出後,遷入病區或接觸高氟環境的兒童不再發生氟斑牙。
2. 氟骨症主要發生在成年人,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高氟暴露時間越長,機體蓄積的氟量增加,氟骨症就越重。
3. 高砷暴露人群,任何年齡均可發生砷中毒。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因隨年齡增長,累積砷暴露量增加,砷對機體作用時間越長。
4. 一般認為燃煤型氟斑牙、氟骨症、砷中毒與性別無關,亦無種族差異。
1.生活習慣:當地居民有使用無排煙道「土灶」的習慣,玉米、辣椒食用比例越高,病情也就越重。而有煙囪者,以大米為主食者,能做到玉米和辣椒的正確乾燥和儲存、食用前淘洗者,均能杜絕燃煤型地氟(砷)病的發生或病情較輕。
2. 氣候與氣溫:病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居民燃煤量多,戶外活動少,從食物、空氣攝氟(砷)量就多,病情也就越重。
3. 拌煤黏土的含氟量和煤中黏土比例:以煤泥作為燃料的病區,拌燒煤粉所用的黏土氟含量越高、煤中黏土的比例越高,病情越重。
4. 營養因素:經濟狀況差,營養不良者(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缺乏)病情較重。
5. 個體差異:在生活的外環境相同、氟(砷)水平暴露相同的群體中,個體發病與否及其病情程度存在差異,與個體的敏感性、生理、健康狀況有關。
在一定程度上,地氟(砷)病可防不可治,避免罹患地氟(砷)病必須從預防做起。燃煤型地氟(砷)病屬於生活習慣病,因此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重點。
1. 不敞燒爐灶,使用改良密閉爐灶,爐灶燃燒時必須加蓋,安裝煙囪將煤煙排出室外,或使用電、液化氣等清潔能源。
2. 爐灶長期閒置時,清除爐渣、煙道灰,將鐵部件上油,並放置於乾燥處保存。及時維修和更換損壞爐灶及煙管、爐圈等易損部件。
3. 不用煤煙直接烘烤食物,要利用日曬、烤菸房等乾燥食物,或利用地膜栽培玉米,使玉米收穫期提前,避開當地梅雨季節。
4. 曬乾後的糧食不要放在炕芭上,要用袋子等密閉保存。
5. 養成食用前淘洗玉米、辣椒的好習慣。
6. 改主食玉米為大米。
1.如何治療氟斑牙?根據氟斑牙的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輕度及以下的氟斑牙白堊變或著色較輕,無釉質缺損,對牙齒的美觀和功能影響較小,一般情況下可以不予處理。中度和重度氟斑牙的著色和缺損比較嚴重,不僅影響了牙齒美觀,甚至導致牙齒缺損和斷裂。可採用漂白法和修復法給予對症治療,依據患者病情,這兩種方法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
2.如何治療氟骨症?目前尚無特異的治療方法及藥物,主要是減輕痛苦、對症處理,同時提高膳食營養。針對具有關節明顯疼痛、功能障礙的地方性氟骨症患者,在明確分度或疾病進展分期的前提下,分別選擇非藥物治療(包括自我行為療法,針灸、按摩和物理療法,行動支持)、藥物治療(局部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治療、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治療)或手術治療(關節鏡手術治療、關節置換)。
3.如何治療地砷病?地砷病是一種以皮膚損害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原則主要是:一是切斷砷源,減少砷吸收;二是驅砷治療,促進體內毒物排出;三是對症綜合治療。目前常用的驅砷藥物為巰基(-SH)類化合物,如二巰基丙醇(DMPS)、二巰基丙磺酸鈉(DMSA)等。對於皮膚角化的病人,可採用5%—10%水楊酸軟膏、20%尿素軟膏等緩解疼痛,軟化和溶解角化物,使角質層脫落。有末梢神經炎、周圍血管病變者可以採取相應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