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學校組織開展了2019年最美教師評選活動。經學院黨總支推薦、網絡展示點讚、評審委員會評選、學校研究,決定授予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周長城、馬克思主義學院嶽松、法學院王柏松、音樂學院鹿建柱、化學化工學院於魯汕5名教師「山東理工大學最美教師」榮譽稱號,並予以通報表彰。為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和榜樣帶動作用,校報君將陸續推出他們的個人專訪,以饗讀者。
►個人簡介:
嶽松,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軍事理論課教學、相關課程群建設等工作。
曾獲山東省高校軍事課授課競賽一等獎,山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三等獎,「新浪微博」「超級課程表」APP聯合評選的「2017年度中國好課程獎」,山東理工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我愛我師——我心中最愛的老師」,山東理工大學教學質量獎,山東理工大學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教書育人標兵等榮譽;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省級以上課題3項,發表教研論文多篇;作為思政課教改專家在多所高校作專題報告分享經驗。作為思政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工作中自主創建的思政課網絡教學公眾號「脫口嶽」2年來推送原創趣味思政文章230餘篇,瀏覽量超過30萬次,收穫留言6000餘條,備受學生好評,作為典型教改案例,曾被《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新華網》《人民網》《中青在線》《山東新聞聯播》《搜狐網》等媒體報導,獲得良好示範效應。
這位額頭上方有一大簇白髮的老師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年邁,相反,他是一位37歲的青年教師,是眾多學生口中的「男神」。
「很多同學認識我,雖然我既沒有養眼的顏值,也沒有足夠的才華。」說出這句話時,悶熱的風剛好從窗口湧進辦公室,將嶽松頭頂那簇奶奶灰「染髮」吹得肆意飛揚。
//解憂傾聽者//
「你們先到沙發上坐啊,等我一下」,嶽松放下手裡的思政課教案起身朝沙發揚了揚胳膊,嘴角上揚推了推帶框眼鏡,隨即又坐回原處繼續完成手頭的工作。
「你們看,這是我剛回復的留言。」分針掃過三格後,嶽松走到沙發旁坐下,將手機遞到記者面前。「謝謝老師,畢業以後我就沒機會聽你的課啦!」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是一位2015級學生畢業前在嶽松QQ上留下的感謝。
嶽松摸著頭髮說:「下課之後我就是一個聽你們說話的老師。」他點開郵箱,滑動那個只剩一小塊長方形的滾動條,向記者展示自己收到的郵件,而郵件的最新日期就是採訪當天。
從學習生活到情感人生,嶽松收到的提問涉及方方面面。「剛和舍友鬧矛盾了,我該怎麼辦?」「嶽松老師,情感問題怎麼解決?」划過幾頁之後,嶽松略帶歉意地擺了擺手,說道:「向我諮詢問題的同學太多了,真的很難一一回復。」作為網紅教師,嶽松身上有無數道期待的目光,在別人眼中這是萬丈金光,是一名教師的光輝時刻,但在嶽松看來,更值得關注的是屏幕之後,那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睛。
「逐一回復如果太難,那只能先讓問題變得不那麼特殊。」冥思苦想,嶽松的「奶奶灰」又多了一撮,終於有了主意。對於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他開始有意識地歸納整理,提取同類問題的關鍵信息,把它們變成自己微信推文或者小視頻的最佳素材。「如果是生活、感情方面的問題,我會把自己的相關經歷寫出來與大家分享。」通過這種方式,推文中幽默風趣的話語、抖音短視頻上舉手投足間的動作,映射的是一群人。隔著冰冷的屏幕,嶽松或許不知道存在這些問題的學生到底姓甚名誰,但溫度卻在遠程發射,接收成功。
說起「好教師」,嶽松含蓄地笑著摸了摸鬢角處的頭髮。在他看來,自己還沒能做到改變學生的人生走向,他只是學生身邊那個近乎朋友的傾聽者。而這個朋友,不僅是網絡那端的「網友」,還是端著餐盤與學生共進午餐的很親切的人。當課上的教師變為課下的益友,即使面前是白飯清粥也能變得誘人可口。「和孩子們一起吃飯可以及時了解到他們的問題,也可以讓自己的心態變得年輕。」嶽松爽朗地笑著,用右手輕扶眼鏡。和學生面對面坐在餐桌前,他很少主動找話題,「他們想聊什麼我們就聊什麼,我聽他們說。」學生聊學習,嶽松會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他們注意方法;學生聊遊戲,嶽松雖然插不上話,卻能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引得學生說得滔滔不絕。用平易近人的姿態和學生相處,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平淡中總會有真情。
//自信多面手//
2019年,坐在《現在的我們》節目錄製現場面對多臺攝像機,嶽松講述了自己的教學故事。耀眼的燈光下,他的眼神始終堅定。而13年前,當他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站上講臺,用粉筆在黑板上流暢地寫下自己的名字時,如此的自信卻沒能保持到底。
「受學生時代老師嚴謹教學態度的影響,我一直很想做老師。」在此初衷之上,本科中文系畢業的嶽松攻讀碩士時選擇了教育學,並在畢業後成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從中文系學生到思政課教師,聽起來好像很不可思議。」嶽松尷尬地笑著,耳朵也有些發紅。但身份的轉變其實並非突然,大學最後一年裡嶽松實戰實習了8個月,到4所學校頂崗實習積累授課經驗,為教師身份打好了基礎。雖然前期作了充分的準備,但到了真正要拿起教案站上講臺時,嶽松卻傻了眼,迎接他的不是熱烈的掌聲,而是全場的冷漠。回想起第一次失敗的授課,嶽松逐漸坐直了身子,「看到學生們都在低頭玩手機,我對自己也產生了懷疑。」上好思政課不容易,一位年輕教師教授一門思想內涵豐富的課程,學生不買帳的可能性很大。
為了真正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意見,課下嶽松下足了功夫。在課餘時間,他會和學生打電話聊天、在網上和學生侃大山,知道同學們如今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後,嶽鬆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號。編輯排版用什麼樣的格式、圖文亂碼怎麼解決、文章中圖片和用詞尺度的標準在哪……「自己不會那就學」,眾多視頻網站的存在幫了嶽松大忙,他通過觀看研究網上教程視頻將技術上的問題一一解決。但圖文內容的尺度則需要他反覆斟酌把握,文中出現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每一張圖都是他精挑細選,認真比較,直到既符合高校思政教師身份又滿足學生所需時,才會放心地將它們放到網絡上。
嶽松還經常翻閱思政課教學資料,請教學院裡有經驗的老教師,時刻關注思政熱點事件,把課程的各個方面一遍遍打磨、拋光,將課程變得光滑、流暢,讓學生們總能在某個角度看到窗子折射出的光。「光會閃到學生,就算這光只閃到了一百個同學中的一個,我的課也算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嶽松不急不躁地說著,規劃著。
//色香味俱全//
「安安靜靜坐著,經常舉頭望師臉,低頭看地板的,絕不是在認真思考和做筆記,臉上意味深長的微笑,絕不是對教學內容的認可和對講解方式的讚許,那只是未被老師看到玩手機,而自然產生的肌肉放鬆。」幽默的語言、有趣的故事,這是嶽松一篇微信推文中的內容。而他不止有推文,還有短視頻和由表情包和圖文搭配出的課件、搞笑又有深意的故事與段子,這些都已成為嶽松和手機「搶學生」的手段,也是他在想法設法改變傳統授課方式過程中得到的沉澱。
「香椿芽炒雞蛋,好吃不好看」,嶽松用一道家常菜形容他以前的授課方式。用普通菜盤裝的香椿芽炒雞蛋,有營養,口感也不錯,但賣相和包裝不夠吸引人;西紅柿炒雞蛋,白盤紅菜,看著有食慾,湯汁鮮美,吃著口感佳。兩道家常菜擺在同學面前,他們會選哪一道不言而喻。
嶽松在改進課程設計之前所用的傳統授課方式面臨與香椿芽炒雞蛋同樣的困境,課程有底蘊,但盛「菜」的「盤子」不夠精美,「菜」的「香味」傳得不夠遠,不足以讓後排低頭玩手機的同學「聞」到。他認為課程包裝問題比較好解決——用編有意思的故事的方式使思政理論更接地氣,把課件做得好玩有趣。但如何擴大思政課受眾面,讓同學們不再把思政課當作水課的問題,讓嶽松困惑了許久。
正要往下說時,他端起桌邊一杯水喝了一口,而後抿著嘴細細品味,「加佐料,貼標籤,值得一試」,嶽松意味深長地說。同學們都喜歡喝加了五顏六色調味品和有明星代言的飲料,不願喝無色無味且沒有任何標註的白開水,還都愛玩手機,看微信、刷抖音、拍短視頻,「學生喜歡,我們理應借鑑嘗試,但必須使用正確的方式,把握好方向。」嶽松將自編段子帶進課堂,把當前思政熱點融入段子,像「學好思政課和脫單的關係」這類問題設置在他的課上比比皆是,並將其通過定期推文以及抖音短視頻等新媒體手段把思政課擴展延伸至網絡上,嶽松的思政課也隨著他身上「段子手」「男神」「最會講段子的思政老師」等標籤的不斷增加和課程本身趣味性的逐漸增強變得叫好又叫座。「您的課真的很有意思。」一位第一次來上嶽松思政課的同學說,他通過電視節目知道嶽松後,向嶽松要了上課安排表。嶽松回憶起這件事,眯著眼笑了。
嶽松把水杯放下,透明玻璃杯身也被大大的標籤裝飾,但杯中的水清澈依舊。向大學生的思考方式看齊、從他們認知世界的角度去分析設計課程,嶽松用適合年輕人的方式一步步贏得了青年學生的「心」。
他是嶽松,一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員;他是段子手,用段子把思政課講得風趣優雅;他是最美教師,用教書育人闡釋何為「最美」。
統籌:崔文斐
撰稿:王 曦 李媛媛
美編:彭俊甜 寧禕傑
攝影:付寬騰
編輯:胡昕迪
初審:石書萌
審核:李秀芹
總審:穆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