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又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說是佛教經義中傳播度最廣的一部經典。出家在家的佛學弟子,早誦晚讀自不必說,即使完全不懂佛理的世俗之人,幾乎每人都能脫口而出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然這些人對這句話含義的理解是不正確的。
《心經》博大精深、言簡義豐,短短二百六十字卻道出了至深佛藏。其文中深意和重要地位自不用我多說,也不是本文重點,我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背誦心經的因緣,淺薄的很,與各位交流,望各位指教。
我在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算是個IT人員。照理說我這類人的思維更多是0就是0,1就是1的邏輯,對於唐詩三百首理解起來都非常生硬,更不用說去理解佛經這麼深奧的文字。一次因緣結識了師父,他在世人眼中算是頗為神秘神通廣大的那種人。最初親近師父也是功利心驅使,巴望著靠師父的本事能讓自己趨吉避兇、接福納財,完全是物質性目的。
現在想來我最初的這點小心思肯定沒有瞞過師父,不過他並沒有把我趕出門去也沒有對我愛答不理,看著我這個愚笨且沒有慧根的傢伙,師父只是讓我背誦十萬遍心經再去談掛名拜師的事,不過生活和學習中有不明白之處可以隨時去向他請教。
《心經》雖然只有兩百多字,但是想要背誦十萬遍也實在不容易,尤其是當時我對「色即是空」的理解還停留在韓國限制級電影的層次上。即使有些勤學精進的佛學弟子每天可以背誦100遍,那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可以背誦滿十萬遍。不過由於當時我功利心太盛,所以動力也足勁頭也大,每天給自己定目標最少背誦50遍,還專門背誦一遍便在本子上畫一道以計數。
不過這種背經學佛的方式很容易讓人身心俱疲,完全搞不懂是在做什麼、有什麼意義,繼而生起厭棄之心,也就沒再堅持下去。我想這可能是師父不好意思明著拒絕我,所以以考驗為名而婉拒我的一種方式吧。雖然背經不成,不過我還是有空就厚著臉皮去找師父聊天,背經的事,他不問我也不說,似乎心照不宣,和樂融融。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是單身,而我這個人又不擅交友不喜熱鬧,所以經常是獨處和獨行。有一次需要去另一家公司談些事情,路途不遠步行也就十分鐘。走在路上東瞧西望甚感無聊,算是福至心靈,我冒出個念頭,不如背遍心經打發下時間?說做就做,邊行邊背,十分鐘路程背了兩三遍心經,到了那家公司約的人還沒到,趁等待時間我又背了兩三遍經。心生歡喜,交談也很順利。
一個人走路的時候,有的人喜歡唱歌聽歌,有的人喜歡看小說看新聞,有的人喜歡玩遊戲,而我現在則喜歡用這些時間來背經。後來發展到洗澡時背經,上廁所時也背經,甚至等一個紅綠燈的時間我都能背上幾段。再後來我甚至可以一心二用,一邊背經一邊思考事情,一邊背經一邊與人交談,且兩不耽誤。
這怕不是走火入魔了吧?我向師父請教,洗澡上廁所背經是不是對佛祖不夠恭敬?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背經是不是不夠專注用功?師父聽後竟破天荒對我笑笑,說不礙事。師父既然說沒事,那就是沒事,我便按著自己的這種方式繼續背經,背完《心經》背《金剛經》,背完《金剛經》背《大悲咒》。不夠我並沒有讓自己變成個背經瘋子,只是念生時就背,念滅時就停。竟然沒有頭昏腦漲,心裡疲憊,反而感覺頭腦頗為清明。靠著這種功夫,七年的時間我終於背滿了十萬遍心經。可能對於很多用功的修行人來說,這算不了什麼,但是我還是滿心歡喜的。
在家的佛學愛好者有些人讀經背經時儀式感很足,不說焚香沐浴,也要做到洗手靜坐。但是說句實話,我認為很多人即使堅持每天背經讀經也很不容易,再要求他做一些儀式確屬困難,而這也很容易成為他退卻的藉口。交際應酬、家長裡短、孩子哭鬧......每一件都可以成為沒時間背經的理由。
行止都是功夫。如果你做不到每天抽時間靜坐專門背經讀經,那你可以在坐公交的時候背經、在等人的時候背經、在路上獨行的時候背經、在洗澡上廁所的時候背經......尤其是《心經》,背一遍只需三四分鐘。
佛祖不會因為你洗澡時背經而怪你,他只可能因為你今天沒有背經而提醒你,因為你又落下課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