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70年 | 中俄人文交流:日益緊密,水平持續提升

2020-12-15 中國報導

2019年5月17日,黑龍江黑河,俄羅斯人民藝術家吉霍米洛夫紀念館揭牌開放。這是國內首個以俄羅斯藝術家名字命名的藝術館。

作者簡介 李新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事實上,中俄建交70 年來,曾經有一段時間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等諸多影響,中俄間的人文交流曾一度起伏不定。然而,最近30 年,隨著中俄關係

日益緊密,人文交流在兩國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發展,其形式、程度、機制、影響等與此前相比均有重大突破,從而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深入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起伏不定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第二天,就與前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開啟了中蘇友好同盟時期。然而,由於兩國執政黨間爆發了意識形態分歧,1960年代初兩國關係破裂,陷入長達近30年的相持狀態。直到1989年中蘇建交40周年之際,在雙方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才重新走上正軌。

1991年,俄羅斯正式繼承前蘇聯與中國的關係。中俄兩國元首於1992年決定「互相視為友好國家」,1994年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建設性夥伴關係」,1996年進一步提升為「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建立了元首和政府首腦定期會晤機制。

2011年,兩國元首再一次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於2014年宣布「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入新階段」。

2013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俄羅斯的積極支持,並於2015年兩國元首籤署了《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在對接合作框架內兩國在政治、安全、經濟、能源、金融、人文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廣泛的深入合作。雙方領導人多次強調「兩國關係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人文交流是兩國關係的延伸和補充。隨著中俄關係的起伏,兩國間的人文交流時斷時續。在兩國相持的30年間,中俄人文交流十分稀少;而在最近30年,隨著中俄關係的日益緊密,兩國的人文交流水平持續提升。

交往增多

2000年12月,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框架內設立了教文衛體合作委員會,2007年更名為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並形成年度會晤機制。分委會從最初的4個增加到9個,涵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遊、媒體、電影、檔案、青年等領域。

進入21世紀,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的推動下,兩國在人文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廣泛的合作。2001年雙方決定定期舉辦文化節。為了增強兩國青年之間的交流,將2004年確定為「中俄青年友誼年」。2005年雙方互派藝術團體參加對方舉辦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慶祝活動。2006和2007年中俄分別舉辦「俄羅斯年」和「中國年」活動500多項,中國接待俄羅斯代表團400多個,中國參加「俄羅斯年」活動人數超過50萬,觀眾超過1億,使兩國民眾深入認識和了解了對方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為兩國企業和地方合作創造了機會。

為了使中俄人文交流活動不斷深入,2009和2010年中中俄兩國分別舉辦「俄語年」和「漢語年」,中國境內有22個地區和26個城市舉行了200多場活動,俄羅斯也舉行了約200場活動,除了語言,還涉及文化、教育、媒體、電影等。俄羅斯在中國高校設立了5個俄語中心和4個大學生交流基地;中國在俄羅斯也設立了5所孔子學院,國家漢辦為俄羅斯提供了500個教師及學生的進修名額。

民眾認可

俄羅斯列瓦達中心的社會民意調查指標「俄羅斯人對中國『好』態度」的佔比變化,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表明中俄兩國開展人文合作的成果。這一指標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不足50%上升到了2000年代60%左右,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期驟升至近80%,2018年仍然保持著75%的高水平。

2018年7月,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會對53個聯邦主體104個居民點1500個受訪者的調查結果顯示,6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俄羅斯是友好國家」,認為「中國是不友好國家」的受訪者只有16%。這兩項指標在2015年曾一度達到77%和9%,而2006年認為中國是友好國家的比率還不足50%,認為中國是非友好國家的比率曾高達30%。

俄羅斯在中國的社會認知方面一直處於較高的地位,有近50%的中國受訪者感到對俄羅斯具有親近感。普京、列寧和史達林成為中國社會中俄羅斯的主要形象,70.9%的中國受訪者積極評價中俄關係。

積極發展兩國人文交流與合作,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具有更加堅實的社會和民意基礎。因此,兩國政府需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重視推進中俄人文交流與合作,創新和拓展人文合作的新領域和新方法,特別重視加強兩國青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兩國推進中俄人文交流與合作需要堅持「政府搭臺民間唱戲」的思路,遵照市場原則充分調動民間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民間交流主力軍的作用。通過兩國媒體的合作與交流,加大對對方國家的報導和宣傳,實現大眾文化的普及,使兩國民眾增進了解,密切關係。通過教育領域的合作,使我們的後代相互了解和認識對方國家和社會,使中俄兩國關係保持世代友好。

俄文《中國》雜誌供稿

本文刊發於《中國報導》2019年第6期

責編:何晶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焦點

  • 馬利:加強交流、凝聚共識,中俄網絡媒體助推中俄兩國友好事業
    很高興通過在線的方式與大家相聚在2020中俄網絡媒體雲論壇。我代表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對本屆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與會嘉賓,特別是俄羅斯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歡迎!向長期關心和支持中俄網絡媒體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 中俄經貿合作水平提升
    近日,俄羅斯興盛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瓦列力·卡爾切夫斯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利用高層互訪的機會,兩國領導人達成了許多重要的戰略性決定,中俄經貿合作不斷向更高水平發展。  瓦列力·卡爾切夫斯基表示,今年有多家大型俄羅斯企業進駐中國,並且與中國企業開始建立合作關係,這對中俄經貿合作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 論中俄新媒體合作的內容、方法與路徑
    中俄外交關係的日益深化,在面臨傳統媒體遭受衝擊、網絡安全威脅日益上升等一系列挑戰的同時,如何利用雙方在新媒體領域的優勢,相互借鑑,汲取有益經驗,開展交流合作,共同發展進步,不斷創新傳播方式,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媒體公共產品,提升本國媒體的國際影響力,將成為未來兩國媒體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 中俄高校聯手打造「數學中心」加強數學領域合作
    這一中心將聯合中俄兩國高校及科研院所力量,建設世界一流的數學機構,推動數學領域合作交流,培養數學領域的領軍人才。據悉,此舉是2020年至2021年舉辦的中俄科技創新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中俄院校相關人員通過視頻連線,共同見證中心成立。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繼平院士出任中心主任。
  • 第七屆中俄經濟對話在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舉行
    時值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為落實中俄元首深入推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關係,深化中俄人文交流倡議,以「新時代的『一帶一盟』對接」為主題的第七屆中俄經濟對話於11月2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成功舉辦,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英國等100多位政商學界的代表參會。
  • 2020年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項目「雲交流」活動將繼續在營口舉辦
    繼2018年9月俄羅斯克麥羅沃和2019年10月俄羅斯鄂木斯克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青年創業考察團來營口後,今年經過營口團市委、市青聯積極爭取溝通,團中央國際青年交流中心將此項目繼續在營口落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項目將以線上形式舉辦。
  • 中俄文化交流畫家精品展在京開幕
    中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在推動兩國全方位合作發展、促進人民相互理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被俄羅斯社會各界廣泛理解、認同和支持的背景下,中俄兩國文化交流的規模、層次、水平不斷提升,成果豐碩,形勢喜人。
  •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李明濱教授獲評中俄人文交流領域作出貢獻的中方十大傑出人物
    據光明日報報導,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之際,6月5日晚,光明日報社與塔斯社共同舉辦的「中俄互評人文交流領域十大傑出人物」活動揭曉儀式在莫斯科大劇院隆重舉行
  • 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兩國元首高度評價建交70年來雙邊關係發展,一致同意秉持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理念,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China-Russi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rdination for a new era),將兩國關係提升到更高水平,更好惠及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 燕山大學加入中俄工科大學聯盟
    日前,經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俄雙方秘書處審議,同意我校作為中俄工科大學聯盟觀察員單位入盟,我校收到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發來的入盟證書,正式成為該聯盟觀察員單位。至此聯盟共吸引中俄雙方68所精英大學加盟,其中正式成員單位54所,觀察員單位14所。
  • 燕山大學加入中俄工科大學聯盟!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Association of Sino-Russian Technical Universities,簡稱「阿斯圖」)成立於2011年,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牽頭成立,開創中俄同類高校聯盟先河,納入國家「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工作機制和框架。
  • 專家稱中俄不要被西方挑撥離間:中俄結盟將是美國最怕見到的噩夢
    在70年代到9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此時中國轉向美國。而在蘇聯解體後,中國和俄羅斯,烏克蘭等蘇聯元主力加盟國關係卻日益增長,不但購買了先進的蘇27戰鬥機和生產線,更是進口了大量先進設備,就連戰艦都購買了4艘「現代」級大型飛彈驅逐艦和一艘「瓦良格」號航母,此外還購買了約16艘「基洛」級潛艇,中國也藉此開發出了自己的039型AIP常規潛艇,對於中國來說,在最艱難的二十年裡,毫無疑問是靠俄系裝備撐過去的。
  • 建交70周年之際看中俄經貿合作前景
    中俄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據中國海關統計,2018年中俄貿易額創歷史新高,達到1070.6億美元,同比增長27.1%。其中,中國對俄出口479.8億美元,同比增長12%;中國自俄進口 590.8億美元,同比增長42.7%。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
  • 線上交流!今天這個會在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項目「雲服務平臺...
    12月8日,由中國國際交流中心主辦,團省委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承辦的2020年「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項目雲交流系列活動(貴州省—俄羅斯布良斯克分場)在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項目「雲服務平臺」上舉行,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數十位青年企業家和青年創客,在線上進行了熱烈討論。
  • 新目標、新內涵、新擔當,中俄關係在新時代提質升級
    對此,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韋進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建交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上,在兩國領導人的戰略引領和指導下,中俄兩國確立「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既是兩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關係的必然推進,也為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指明了發展方向,賦予了新的內涵。
  • 習近平用三「好」道出中俄深厚友誼
    ——2014年2月7日,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的講話70年來,兩國關係風雨兼程、砥礪前行,成為互信程度最高、協作水平最高、戰略價值最高的一對大國關係。——2015年5月7日,在俄羅斯媒體發表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署名文章中俄兩國都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人文交流對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的重要演講
  • 中俄文學翻譯家齊聚莫斯科 《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隆重開幕
    人民網莫斯科12月16日電 (記者 華迪 屈海齊) 在即將告別2014年之際,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於12月16日在莫斯科舉辦了《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這是一次文學翻譯家的盛會,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的文學翻譯名家悉數出席,彰顯出本次國際研討會的規格和水平。
  • 見證中俄關係的「黃金時期」(大使隨筆)
    這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以來第八次踏上俄羅斯的土地。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這在兩國關係中具有裡程碑意義。2019年也是我擔任中國駐俄大使的第十個年頭。雖然這只是兩國關係漫漫70年的1/7,卻讓我有幸見證了兩國關係「黃金時期」的諸多精彩瞬間。現在,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正處於歷史發展最好時期。
  • 「2020年中俄社會民意調查」結果出爐:中俄關係的社會民意基礎紮實...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由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俄頭條客戶端以及北京益派數據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的「2020年中俄社會民意調查」日前發布調查結果。結果顯示,中俄關係的社會民意基礎紮實穩固。
  • 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全文)
    三雙方高度評價兩國投資合作積極發展勢頭,強調應進一步發揮互補優勢,挖掘合作潛力,提升合作質量、規模和水平。為此,雙方商定:——擴大兩國投資合作,充分發揮中俄投資合作委員會潛力,推動雙方投資項目落地。六雙方高度評價中俄人文合作取得的成果並將推動兩國人文交流取得更大進展。為此,雙方商定:——開展疫苗研發等聯合科研項目和成果信息交流,繼續積極推進兩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合作。——於2021年舉行傳染病暴發應急聯合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