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門前墳、屋後水」,這種講究並非迷信,生活中要留意!
俗語,是指在漢語語彙裡由群眾所創造,且在群眾口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其簡練而形象化,反映出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同時,俗語又稱常言,或者是俗話。《史記·滑稽列傳》:「民人俗語曰『即不為 河伯 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
相對於古人而言,現代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僅僅生活在一個科技日益發展的時代,還有法治、公平、自由的社會形態。但凡事都有利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也讓我們喪失了對古人應有的「敬畏」之心,比如對先祖流傳下來的「經驗之談」的敬畏!今日,我們就來看一句俗語「門前墳、屋後水」,粗看感覺這句話似乎充滿了封建迷信的色彩,實則細細研究之後感覺頗有深意。
何謂「門前墳、屋後水」?
就字面意思而言,所謂的「門前墳、屋後水」就是在建房子時,要屋前避開墳地,屋後避開河流。
首先來看為什麼要在門前避開墳地!
在古人看來,門前有墳地,墳地照向子孫,這是不吉利的。試想一下,若是自己住的房子面前時一片墳地,每日早晨起來首先映入眼帘的則是一座墳頭,你會作何感想?想必心裡肯定是高興不起來的吧,心情不舒暢,感覺很晦氣、很不舒服,久而久之勢必會生病,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再者,墓地所在之地大豆過於陰森,大晚上的都不敢出門,生人久居自然是百害而無一利!
再來看為什麼要在屋後避開河流
有人說,忌諱「門前墳」還可以說得通,那這個「屋後水」又有什麼不一樣的講究呢?畢竟人類社會想來注重的是「擇水而居」,還未聽說過對河流有所避諱的。現在的房產,但凡有一條細細的小水渠,都敢說自己是「水景房」,從而可以賣出高價。所以說,避開河流則是「亂彈琴」嘛!
其實古人講究所謂的避開「屋後水」,並不是有什麼忌諱,乃是因為在過去,房子都是坐北朝南的。而這樣朝向房子後面則會因為光照不多,所以比較潮溼,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很容易生病。另外,若是屋後有一條河流,在河水暴漲的時候有可能會衝毀房屋,威脅到房屋主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古人在建房屋的時候會盡力避開河流。
就本質而言,古人所說的這兩句俗語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談的「風水」。提起風水,或許有些人感覺到陌生,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之為青烏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其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史書記載:「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所以,我們不應全盤否定古人的俗語,正確的做法是:吸取從中的精華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