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628篇原創文章。
有讀者留言說:「學十多年英語,最後有多少人用上了?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如此賣力的學一門外語」,並因此得出結論:學英語是最大的浪費。
我的回答是:韓國和日本的賣力程度遠勝我們。很多數理化生物也都沒有用上。
仔細回想一下,要從應用角度來看,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學的很多學科,最後都沒有用上。更不用說,有許多人找的工作與大學所學的專業更是風馬牛不相及,這豈不是更大的浪費?
所以說,單單指責英語學科是不公平的。雖說學英語的時間跨度長達10年之久,但是,每天花在學英語上的時間是很少的,至少離「一萬小時」天才訓練時間還有十萬八千裡。
其次,即使是在這10年裡,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應對考試而刷題,並沒有真正用在閱讀上,而只有閱讀才是提高英語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徑。
那麼,我們培養孩子的英文閱讀能力,到底有什麼意義?
01
批判性思維
英語閱讀文章與中文閱讀文章最大的區別,英語閱讀文章多以批判性思維為主,中文閱讀文章卻以故事性描述見長。
從語源上說,「批判的」(critical)源於希臘文kriticos(提問、理解某物的意義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斷的能力」)和kriterion(標準)。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按維基百科的定義: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ts to form a judgment. 即「對事實的客觀分析以形成判斷」。
批判性思維最初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導師蘇格拉底(Socrates),後經他的弟子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發揚光大,從而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
我們閱讀英文原版作品,就是為了吸收西方思想的精華——哲學,而想要真正理解西方哲學,就必須清楚其思想根源,即批判性思維。
02
質疑權威
東方的哲學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之道,是絕對相信權威。
體現在家庭教育裡,就是父母擁有絕對的權威,孩子必須絕對服從父母的命令,所以,做一個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學校裡,老師的話就是聖旨,老師永遠是對的,這也是填鴨式教育盛行的文化土壤。記得以前,如果有學生質疑我的授課內容的時候,我就會條件反射般地予以否認。現在,我已經非常成熟了,很少再犯連學生都能聽出來的低級錯誤,即使有的時候出現口誤,我也會大大方方地說一句:「Sorry. 」 敢於承認錯誤,本身就是一種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其實,很多時候,問題的「標準答案」也限制了我們的思維,憂的時候,甚至為了湊答案,而不能進行發散性思維,不去思考更多的解題方法。
在閱讀英語作品的時候,我學會了用質疑的眼光來看待作者的觀點,而不是盲目接受書中的觀點或理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英語閱讀就是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使孩子的在獨立探索中發現並解決問題。
03
創新思維
關於學外語,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如果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與他交流,他會記在腦子裡; 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語言與他交流,他會記在心裡。」
一個民族說一種語言,而一種語言就代表一種思維方式。如果我們長期處於單一語言環境下,思維容易形成定勢。
因為過去的經驗,經常使我們形成一些固定的想法,並自然而然地運用到未來的生活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雖然為我們節省處理日常事務的時間,但同時也禁錮了我們的創造性。
外語是另外一種思維方式,是能夠帶孩子見到更廣博世界的捷徑。
通過英文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學會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感受其他民族表達方式,拓展我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在吸收儒家思想精華的同時,還需要打破思維定勢,學會創新思維。任何一個行業的創新,都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一種變革。首先,必須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然後再通過跨界整合,進行微創新。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第一途徑,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基礎。
04
國際視野
這兩年苗苗閱讀英文版的《神奇樹屋》(Magic Tree House),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隨著作者的故事背景在不同國家的轉換,苗苗夢想的翅膀也不斷地被撥動。
一會兒嚷著讓我帶她去南極,一會兒說要去巴黎,過段時間又說她最喜歡的地方是英國。每次故事地點變更,我都先帶她看一下世界地圖,告訴她一些相關的地理知識。現在,苗苗已經能夠自己尋找故事發生地了,有進步。
當然,閱讀英語資料,目的不僅僅是擴大世界地理知識,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拓寬了國際視野,學會用全球化視角來說看待問題,而不是局限於自己的出生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英語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國際化競爭力,從小胸懷大志,未來走得會更遙遠。
05
增廣見聞
堅持英文閱讀,可以幫助孩子增廣見聞,擴大課外知識。
學校書本上的信息畢竟有限,一個學期四、五個月時間,只閱讀了十幾篇文章,朗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英語閱讀的廣度,決定了一個人的詞彙量,而詞彙量,有影響一個人的閱讀深度。朗讀量決定了一個人的表達能力,而表達能力,又是一個人情商的表現形式之一。
獲得過最具人氣男演員獎的胡歌,曾經有過這麼一段感言:
「那些不演戲的日子,我會把自己丟進書堆裡,作為一個讀者,就像做一個演員
分享著故事裡的喜悅,也就領悟了什麼最值得珍惜
繁華世界裡,越讀,越明白自己。」
真的是這樣,閱讀不但可以擴展孩子的人生廣度,還能延伸孩子人生的深度。通過英文閱讀,不斷修心,「越讀,越明白自己」。
我是苗爸,「職業化家庭英語啟蒙訓練」推廣人。我會每天分享英語啟蒙和高考英語相關的原創文章。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