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百科的統計,全球目前總共有約78億人口,分布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約有2000多個不同的民族,產生了5000~7000種不同的語言。
從使用人數上來說,漢語是排名第一的語言,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將其作為母語。由於採用了聲調、象形文字和複雜的詞彙,漢語也被認為是最難學的語言之一。
但是,如果考慮易學性和通用性,英語是國際場合最重要的語言。目前,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此外,大多數國家都會將英語列為學校的外語課程。
在歐洲,只有英國和愛爾蘭將英語作為母語。受英國文化的長期影響,在愛爾蘭總共約490萬人口中,只有7.3萬人將愛爾蘭語作為母語,其餘絕大多數人都是英語。
在歐洲其他國家,德國使用德語,法國使用法語,西班牙使用西班牙語等等。
很多人認為,歐洲這些小國家的語言聽上去差不多,文字看上去也差不多。那麼,是否英語就相當於歐洲的普通話,而德語、法語則相當於是英語的方言呢?
在語言學中,對各種語言有著明確的定義和分類。通常來說,按照語言的祖先和親緣關係,可以分為語系>語族>語支>語言>方言。全世界的語言可以分為19個語系,具體分布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歐洲大多數國家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在該語系下,又劃分了9個大的語族,分別是日耳曼語族、亞美尼亞語族、波羅的語族、斯拉夫語族、阿爾巴尼亞語族、希臘語族、義大利語族、印度-伊朗語族和卡爾特語族。
英語屬於日耳曼語族,也就是下圖的紅色。日耳曼語族有兩個現存的語支:西日耳曼語支及北日耳曼語支。
西日耳曼語支包括英語、德語和荷蘭語。英語「早上好」是「good morning」,在德語中則是「guten morgen」,荷蘭語是「goedemorgen」,是不是感覺有點類似。
雖然,英語和德語、荷蘭語類似,但絕不代表他們就是普通話與方言的關係。根據語言學的定義,方言指的是某種語言的變體。
在一個國家,往往有很多不同的方言,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相比不同的語言,這種差異是比較小的。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各種方言使用的是同一種文字。
所以,儘管英語和德語、荷蘭語有類似的地方,但他們是不同的語言,彼此之間無法順暢的交流。
那麼,英語和法語、西班牙語、俄語、義大利語相比呢?顯然,他們之間的差異就更大了,因為他們屬於不同的語族,連同一個語支都不是。
舉個例子,法語的「早上好」是「bonjour」,跟英語的「good morning」、德語的「guten morgen」完全就不是一個樣子了。
有些小夥伴會問了,他們不都是使用「a、b、c、d」來作為文字嗎?
沒錯,歐洲語言的文字大多使用了拉丁字母及其衍生字母。這是1000~2000年前,羅馬帝國從地中海,不斷向歐洲擴張後所形成的局面。但是,這更多影響的是文字,而不是語言。
在我們的漢語拼音中,也使用了「a、b、c、d」等拉丁字母。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是否也屬於英語的方言呢?顯然不是。
在當代,很多語言都借用拉丁字母來發音,甚至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文字。很多不同語族,甚至不同語系的語言都使用了拉丁字母,但他們絕對不是一種語言。
換言之,英語絕對不是歐洲的普通話,法語、德語、義大利語也絕對不是英語的方言。只要按照語系>語族>語支>語言>方言的劃分,你可以大概知道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