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遠離中醫藥
每一個中國人成長過程多少會被從各種渠道灌輸這樣信息:阿膠是滋補、補血聖藥,猶其是「婦科良藥」,女人月經問題、備孕、懷孕、產後的各種神中藥、安胎滋補品中往往就有阿膠成分。阿膠保健品更是補血氣、養顏美容。
這些年,「東阿阿膠」幾乎每年例行發布一兩次提價通告,理由多是「上遊驢皮原料價格上漲」及「產品供不應求」,一漲再漲之後,東阿阿膠塊的終端零售價已從10年前的每公斤100多漲到近4000元,儼然躋身「滋補奢侈品」。
東阿阿膠價格一路提升
【此起彼伏的阿膠「造假」事件】
這些年伴隨阿膠的最多的另一類新聞是「阿膠造假、偽劣原料、生產環境惡劣…」。我們回顧一下其中幾次社會影響較大的報導:
1、2002年4月,央視《焦點訪談》曝光阿膠行業老二,山東福膠用成批收購來的馬頭皮馬腿皮熬膠,記者參觀的一個原料倉庫到處堆滿了碎馬皮,整個現場瀰漫著一股惡臭….
2、2010年6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河南臺前、山東陽穀、河北無極等地的幾家阿膠生產企業,發現這些廠家採用皮革下腳料,還混了40%的牛皮熬膠。原料存儲、生產車間環境惡劣,汙水橫流,有的下腳料還已經腐爛變質,甚至都長蛆了。這些已經腐爛變質、混雜著不同皮革的下腳料經過浸泡、衝洗、蒸化、熬製、冷卻並切片後,就製成了阿膠片。
3、2011年6月,長沙媒體記者暗訪株洲攸縣永佳阿膠廠,發現該廠用馬皮、牛皮等腐爛的邊角廢料熬製驢膠。環保方面缺乏投入,周圍居民忍受臭氣燻天長達10年。縣藥監局長表示:「驢皮、馬皮、牛皮沒有本質的差別。」 藥檢所副所長則表示:「不管是馬皮還是牛皮,更別提是驢皮的碎皮、下腳料了,只要按工藝流程,將其處理乾淨,這些指標都可能合格,標準是限制不了的。」
4、2014年10月,央視《消費主張》曝光了湖南古漢堂阿膠藥業,食藥監機構在該公司一個原料庫裡抽樣檢查發現只有不足1/3是驢皮,其它是馬皮、騾皮等雜皮。
基本上,每次曝光節目都會請中醫專家,專家會表示:驢皮膠補血;馬皮製成的假阿膠,吃了以後不僅不能補血,還因為馬皮是下血的,所以,藥效正好相反。專家、主持人提醒消費者選擇正規銷售渠道,購買有實力龍頭企業產品。專家也傳授鑑別阿膠的一些方法,比如聞氣味、看硬脆度、看溶化性等,但是,節目中的專家、藥檢人員就表示不管什麼皮,溶化後很難有自己的特性,目前的技術還比較難鑑別出到底是什麼皮做的。他們也好意思臉一抹就傳授阿膠鑑別大法。
【中國藥典規定的阿膠】
按《中國藥典》的規定:
本品為馬科動物驢的乾燥皮或鮮皮經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
【製法】 將驢皮漂泡去毛,切塊洗淨,分次水煎,濾過,合併濾液,濃縮(可加入適量的黃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狀,冷凝,切塊,晾乾,即得。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肺、肝、腎經。
【化學成份】多由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所成,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質。水解產生多種胺基酸,其中有賴氨酸10%、精氨酸7%、組氨酸2%等。從產生的胺基酸看,阿膠與明膠相似,含灰分0.75~1.09%,鈣 0.079~0.118%。
【測定法】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L-羥脯氨酸不得少於8.0%,甘氨酸不得少於18.0%,丙氨酸不得少於7.0%,L-脯氨酸不得少於10.0%。(神奇的是,這4個檢定胺基酸正好都不是人體必需胺基酸!)
從藥典的規定及成分描述看,驢膠的熬製工藝不比熬豬皮凍神奇,也沒生成更神奇的成分,主要就是胺基酸及微量灰份。不過阿膠的【功能與主治】倒很神奇: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阿膠史,為何牛退驢進?】
各種膠最早是用於製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藥用,藥用最早記錄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先秦文獻《五十二病方》, 按先秦文獻有鹿膠、馬膠、牛膠、鼠膠、魚膠、犀膠等膠,但沒有驢皮膠,因為那時候中原還沒有驢子! 直到西漢張騫通西域時,才引驢入中原。
三國至南北朝,《名醫別錄》記載「阿膠出東平郡東阿縣, 煮牛皮作之」,但諸膠仍通用。
北魏《齊民要術•煮膠法》記錄「沙牛皮、水牛皮、豬皮為上,驢、馬、駝、騾皮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革叉,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唐代陳藏器《本草抬遺》則稱「諸膠俱能療風止洩補虛,而驢皮膠主風為最。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為牛皮,本經阿膠也用牛皮,是二皮通用。」
宋《證類本草》「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此時驢皮膠已佔主導地位。
明代李時珍:「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後世乃貴驢皮。若偽者皆雜以馬皮、舊革、鞍、靴之類,其氣濁臭,不堪人藥。當以黃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為真」。
驢皮取代牛皮,有幾個原因:
西漢張騫通西域時,才引驢入中原。驢適應性好,繁殖力強,被農戶廣泛飼養,成為中原地區與牛馬豬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有了驢,才有驢皮膠的物質基礎。
從唐末到宋,戰爭頻繁,古代牛皮是一種重要戰略資源,官家統籌用於軍事上甲冑、弓弩等的製造,而民間禁止私藏牛皮,官府頒布了「牛皮禁令」,禁止牛革筋角出境,必須賣給官府,甚至有「販牛皮一寸抵死」嚴酷法律。宋初「民間自死牛皮筋角.並中賣人官,量為三等支作錢其不及等者,退還百姓及許客旅販賣。」至宋仁宗時,因與契丹戰爭頻繁,「人戶自死牛馬皮筋角,限半月赴官送納。
中國傳統是個農耕社會,耕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習俗禁忌殺耕牛。宋代宋真宗曾下旨,禁止殺牛和食用牛肉。明太祖朱元璋也禁止殺牛。
牛皮不易得,所以驢皮取代牛皮大量用於阿膠生產也就很順理成章了。
進入火器+拖拉機時代,耕牛不那麼令人敬畏了,也有專門養殖的肉牛,牛皮也易得了;上世紀70年代,也有阿膠廠嘗試用豬皮膠熬膠的,叫新阿膠;後來就曾有三個正式的皮膠標準。阿膠、黃明膠、新阿膠標準及功能主治
如果從標準給出的「功能主治」看,牛皮膠、豬皮膠顯然不比阿膠差,甚至更神奇。現在阿膠每公斤報價4000元;每黃明膠每公斤報價只有其1/4,約1000元,至於新阿膠更不見蹤影。
歷史上中醫典籍很少討論豬皮膠,猜想是豬皮一般連同豬肉作為食品直接食用了;而牛皮、驢皮顯然沒法直接吃,於是用來製革或廢物利用熬膠;現在中醫藥界絕口不談新阿膠,可能也是中醫界共識潛規則,大概是因為豬皮太易得,人人可以隨手買到豬皮熬膠,如果承認跟阿膠效果一樣,那他們的阿膠怎還能賣出數千元一斤的高價?
回顧阿膠的歷史,我們可知道,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阿膠就是牛皮熬成的,只是後來因為「牛皮禁令」或禁殺耕牛而改為驢皮為主;豬皮也曾用來制新阿膠。事實上查閱文獻,有很多研究機構是做過對比測試,結論是牛皮、馬皮、騾皮、豬皮熬成膠,跟阿膠沒本質差別的;別的皮膠發展不起來,跟現在阿膠業的既得利益者控制行業,製造標準、輿論、市場障礙防止其它皮膠進入有關。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各朝代都有以劣質皮料、廢革熬膠的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環境友好的光榮傳統。
【工藝製法】
與李時珍同時代的盧之頤在自己的著作《本草乘雅半偈》中也曾詳細記載熬阿膠的方法:「煮法必以烏驢皮,刮淨去毛,急流水中浸七日。入瓷鍋內,漸增阿井水,煮三日夜則皮化。濾清,再煮粘稠,貯盆中乃成爾。冬日易幹,其色深綠且明燥、輕脆。昧淡而甘。亦須陳久方堪入藥。」
現在的阿膠廠當然不會再用瓷鍋煮三日夜化皮,這樣勞動效率在現代社會非餓死不可。不過2007年,東阿阿膠宣布「為搶救和保護中醫藥國粹——阿膠傳統生產工藝,東膠公司今天起重新嘗試完整的古方生產阿膠,並計劃逐步恢復阿膠古方生產線,以繼承和發揚阿膠這一滋補上品、補血聖藥。」這只是個宣傳喙頭。
大家也不要迷信什麼阿井水,阿井早在明朝就枯竭廢棄了。中藥學前輩王藥雨先生(1904~1979)在1957年曾作調查,結論是:「所謂古阿井,是只此一井,磚砌石口,全深4.2公尺,冬春枯竭,雨季則有水。當1953年10月間取水化驗時,值澇災之後,水深1.1公尺,內有青蛙汙泥很多,化驗與一般常水無異」。老先生表示,這說明過去濫事宣傳的阿井水膠,純是欺人自欺之談。
現代阿膠熬製的最大改進是用高壓容器加熱化皮,還引入自動化控制。基本的生產流程是這樣:1選驢皮,2泡皮,3洗皮,4 刮毛,5切皮,6化皮,7離心分離高位罐過濾,8敞口鍋濃縮,9冷藏凝膠,10切膠,11晾膠,12擦膠,13滅菌,14二次晾膠,15化驗檢驗,16包裝。
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古今不變的:泡皮,「選擇好的驢皮要放進泡皮池,水量以高出驢皮10釐米為宜,每天換水1~2次,浸泡驢皮5~7天」!每次新聞曝光阿膠造假時,從野阿膠廠到No.2福膠廠,記者都表示泡皮池充滿惡臭,有皮呈腐爛狀,這跟是驢皮或馬皮無關,但明顯輿論的憤怒點在馬皮。既然這行業的泡皮池及周邊充滿惡臭,但各阿膠廠出品的成品按國標測量又普遍合格,我們要相信經過後面的洗皮、化皮工序,大部分腐爛狀成分、揮發性鹼性物質被洗去或在高溫化皮時蒸發掉。
【阿膠化學成分及膠種鑑定難題】
我們畢竟生活在科學新時代的,討論阿膠作用時必然歸根到底是阿膠含有什麼物質。哪些物質支持其特定治療。如果說雜皮膠不如驢皮膠,甚至有害,這些有效成分的構成及比例是否有差別。
按阿膠成分測試,約60~85%蛋白質;水份<15%;灰分<1%,包括各種微量元素;1.24~1.84mg/g的硫酸皮膚素;還有一些有害揮發性鹼性物質。總的來說,以蛋白質、胺基酸為主,很多文章指出「有研究認為, 阿膠的作用主要是由阿膠所含的大量的蛋白質、胺基酸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共同協調完成的。」沒有發現其它神奇成分。
胺基酸分為三類:第一類叫一類必需胺基酸,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遠不適應機體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給,包括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8種,人體必需蛋白的比例叫人體蛋白質胺基酸模式;嬰兒體內不能合成組氨酸,所以也算入;第二類叫半必需胺基酸,人體合成能力不足自身需要,需要從食物中補充部分,有精氨酸、組氨酸;第三類叫非必需胺基酸,人體可以自己合成不靠食物補充。
人體通過食物攝入蛋白質,在腸道內水解成胺基酸才能被吸收,在體內再組裝成所需要的蛋白,越符合人體蛋白質胺基酸模式的食物,吸收率越高,不能被吸收的胺基酸在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排出。
動物皮膠的水解產物含含18種胺基酸,但是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中,阿膠不含色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以及蛋氨酸的含量也低,因此,膠原蛋白屬劣質不完全蛋白質。為了對比阿膠與其它皮膠的必需胺基酸的差別,並與優質蛋白食物的必需胺基酸組成作對照,收集相應數據做成圖表:其中數據來源:
阿膠、新阿膠、黃明膠、馬皮膠數據取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的《阿膠、新阿膠、黃明膠、馬皮膠、雜皮膠的質量對比研究I.胺基酸分析》12、3、11、15號樣本。
蛋白粉、豬瘦肉、牛肉的胺基酸數據取自美國USDA Nutrient database,[10]因為生瘦肉、生牛肉的含水量高達70%,為方便對比,折算到跟阿膠近似的含水量13%作對比。
其中很直觀觀察到,蛋白粉與人體理想模式蛋白曲線最接近;豬瘦肉、牛肉的曲線與模式蛋白曲線也成比例;而各種皮膠的色氨酸缺乏,蛋氨酸+胱氨酸含量不足,所以都是劣質不完全蛋白。從圖中可以直觀看到這幾種皮膠的必需胺基酸含量曲線幾乎吻合,這也說明,這些皮膠的必需胺基酸組成、比例是基本一致的。
對健康人來說,吃點阿膠或膠原蛋白等不完全蛋白沒問題,但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完全蛋白代謝會產生大量含氮廢物,加重腎臟負擔。
對食物攝入單一的嬰兒,如果以膠原蛋白為主要蛋白源,即使總蛋白足夠,也會因必需胺基酸不足而影響發育。2003年起,安徽阜陽的農村出現一件怪事,那裡的100多名嬰兒,陸續患上了一種怪病。本來健康出生的孩子,在餵養期間,開始變得四肢短小,身體瘦弱,尤其是嬰兒的腦袋顯得偏大。當地人稱這些孩子為大頭娃娃,這些孩子從出生以來就一直飲用的「好寶貝」「乖乖寶」等牌子奶粉。到第2004年,阜陽已經有8名嬰兒,因為這種怪病而夭折。記者「看到了一名因食用這類劣質奶粉而死亡的嬰兒照片,死嬰頭部的水腫十分嚴重,幾乎看不清五官,全身皮膚也出現了大面積的高度潰爛,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最後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10]央視記者調查後,當地疾控中心化驗了奶粉成分,發現97%的嬰兒奶粉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這事件史稱「阜陽劣質乳粉事件」,不法分子用牛皮下腳料粗加工後製成水解蛋白質用於偽劣乳粉配製。事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對阜陽抽檢的6o份嬰兒配方乳粉行了了檢測與評估,結論是,重金屬等汙染物未超標;以FAO/WHO推薦的嬰兒奶粉兒胺基酸模式為100,牛皮水解蛋白質胺基酸評分僅為19;抽樣劣質乳粉蛋白質「質」、「量」均存在問題,最低的蛋白含量只有2%,國標要求不低於18%;1/3摻雜了過40%的牛皮水解蛋白。[11]辛勤的父母天天給孩子餵奶,而可憐的寶寶卻吸收不到足夠營養,一定意義上,那幾位夭折的大頭小天使是飽飽地被餓死的。
2013年,《法制晚報》記者回訪當年的大頭娃娃兩個家庭,「現在的婷婷體形瘦弱,與當初生病時浮腫虛胖的形象判若兩人;曾經的「大頭娃娃」悅悅攤開雙手,兩根食指卻無法伸直。兩個因劣質奶粉而命運發生轉折的家庭。十年前的奶粉袋和早已板結的奶粉,仍被他們保留作為物證至今。」
「阜陽劣質乳粉事件」受害寶寶之一
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完成的一項各皮膠成分對比實驗的結論是「各皮膠的胺基酸含量比較無顯著差異,似可以豬皮、馬皮、牛皮代替驢皮。單從胺基酸的含量來鑑別膠的種類及質量似乎不可行。」該實驗也對各皮膠的微量元素做了測定,結論是「阿膠、新阿膠、黃明膠中各元素含量比較相近, 似可用豬皮、牛皮代用驢皮。」在2011年,中國藥監組織專家論證會討論阿膠質量標準,專家們就表示,即使是馬皮、牛皮、豬皮,只要按工藝要求處理,指標都可能合格,標準限不了。
為了鑑別出各種膠種及檢查阿膠是否摻有雜皮,中醫藥行業發揮了聰明才智,應用了很複雜的物質分析技術去檢測這些劣質皮膠蛋白,有報導的可行方法有:免疫化學法、熱分析法、電泳法、光譜法、色譜法、PCR-RFLP 法、DNA鑑別法。因為檢測成本較高,需要配置高級設備,這些高級檢測方法還沒有得到推廣。
值得注意,多個廠家,包括東阿阿膠,聲稱「保持傳統的制膠特色;用硃砂將規定的字樣印在膠片上;有鎮靜安神的作用。」這說明阿膠有含硃砂(硫化汞)重金屬成分。
還有中醫粉聲稱,阿膠神奇功能可能與硫酸皮膚素(dermatan sulfate)有關,其實所有哺乳動物真皮層都有,醫藥工業就是從從豬皮和牛肺等組織中提取硫酸皮膚素,早就有了純化藥品出售。沒有文獻或證據表明,按藥典規定的阿膠口服量攝取的硫酸皮膚素有什麼具體療效。
【阿膠動物實驗的小秘密】
有華人處即可聞「阿膠可補血」。阿膠及阿膠製品的宣傳營銷材料會提及到「動物實驗證明阿膠對種貧血動物模型有治療作用」。象以下經常被引用的實驗:《複方阿膠膏對貧血動物模型的作用》[13]
方法:採用失血性貧血法、2 % 苯肼致貧血法、環磷醯胺致貧血法、順鉑致貧血法等進行動造模,造成小鼠貧血,然後每種貧血動物模型分為兩組:一組複方阿膠組,灌胃複方阿膠膏9g/kg•d,對照組灌胃同體積的生理鹽水,連續給藥9 d ,末次給藥後1 h ,眼眶取血,測定每隻小鼠的HB、RBC 及紅細胞壓積,結果見表 。從表中明顯可見,用阿膠溶液灌胃組,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加的速度比對照組快,恢復得好。因此作者得出結論:複方阿膠膏對各種貧血動物模型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類似的阿膠動物實驗在知網上還有不少,象各種耐缺氧、耐寒、抗疲勞對照實驗,結論是阿膠有效。
其秘密就在這些動物實驗【對照組灌胃同體積的生理鹽水】,如果我們承認阿膠是由蛋白質、胺基酸和微量元素起的作用,理應增設一個普通的等量蛋白對照組。問題是,「中醫科學」就是要做出這效果來騙人,毫不掩飾的...
最常見的貧血為營養性貧血,因機體造血所必須的營養成分,蛋白質、鐵、葉酸、Vb12等不足,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多發於嬰幼兒、孕產婦以及胃腸道等疾病患者。蛋白質和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基本原料。Vb12和葉酸是合成核苷酸的必要輔助因子。這三種成分缺乏會相應造成蛋白質缺失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明白了這道理,如果診斷為缺鐵性貧血要補富含鐵的食物(瘦肉、肝)或補鐵劑;如果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則要補充Vb12及葉酸;如果是缺乏蛋白質,就應增加優質蛋白攝入。特別指出的是,缺鐵性貧血的要比蛋白質缺乏型更常見,而阿膠並不含足夠鐵成分,對缺鐵性貧血無效。營養性貧雪患者應加強或補充的食品
貧血模型動物恢復需要營養,額外灌阿膠溶液,即使是劣質蛋白,也比灌生理鹽水效果要好,阿膠和飼料搭配可提升蛋白質消化率。也顯而易見,同樣的貧血動物模型,如果餵含相同胺基酸總量的優質蛋白,如雞蛋、豬牛肉,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加的速度肯定不次於阿膠。
查閱資料,早在上世紀30年代,協和醫學院生理科的倪章祺就用過放血法製造貧血狗模型,做四組實驗,在基礎狗糧上每天分別用胃管飼以阿膠溶液(30g阿膠)、白膠溶液(30g白膠,即角膠?)、乳粉溶液(30g乳粉)以及對照組,持續10天。觀察各犬在不同給藥時期中,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增長速度。結果是阿膠組和白膠恢復得最好,效果相等;乳粉組稍遜,對照組最差。倪章祺的解釋是,補充的蛋白質促進貧血狗血再生;乳粉組稍遜是因為同樣30g的量,含20%酪蛋白,5%白蛋白,以賴氨酸的供應量,少於同樣30g的阿膠(總蛋白含量80%)。倪前輩做的工作雖然原始,比現在為阿膠站臺的實驗有節操,解釋更科學。[14]
東阿也明白阿膠對常見的缺鐵性貧血沒幫助,所以也有這樣配方保健品:東阿 阿膠鐵口服液【主要原料】阿膠、熟地黃、黃芪、黨參、枸杞子、NaFeEDTA,白砂糖、山梨酸鉀。
NaFeEDTA,乙二胺四乙酸鐵(Ⅲ)鈉,是FAO/JECFA及各國推薦用於治療貧血的鐵劑,2002年起,中國衛生部批准NaFeEDTA在醬油、麵粉中添加使用。
【「馬皮下血」謠言】
每次曝光阿膠造假事件,節目嘉賓中醫專家都會說「馬皮膠藥性相反,下血,有害」。這個說法至少10年前就上了電視。2002年,央視《焦點訪談》《馬皮上面有文章》曝光福膠造假,節目中請了金世元教授(金去年評上「國醫大師」),金大師說:「在《本草綱目》記載的是馬皮項下,有這麼一段記載。就是馬皮主治什麼呢?婦人臨產,赤馬皮,催生,良。阿膠是個補藥,是補血,止血的。如果按 婦人臨產或者催生,催生是一種下血的性質。從歷代記載來講,沒有用馬皮來制阿膠的。從效用來講,也是相違背的。」
這段話什麼意思?金大師引用的話來支持「馬皮下血(即便血)」的支撐證據是翻《本草綱目》古紙堆得來的,不是實驗、臨床或別的靠譜文獻得來的;而李時珍又從哪裡抄來的?再翻一下古紙堆,在《宋.證類本草》找到一句:「赤馬皮臨產鋪之,令產母坐上,催生。」產母坐馬皮上催生,生產又必然有出血,所以國醫大師推導出結論:馬皮下血。
正常人應該還沒糊塗到相信坐馬皮催生,再說產母坐馬皮跟別的患者口服馬皮膠湯又有什麼邏輯關係?中醫的推理完全是信天遊思維。同樣一段話,換個中醫專家來解釋,完全是兩樣,濟南藥業的張振平就表示:「此系舊時一催生土方,產婦坐馬皮上生產,是祈求「馬上生」之意。若僅依《本革綱目》引文推導出馬皮具有下血的性質,與阿膠內服補血、止血相反,實乃望文生義。」 張振平更表示,「由牛皮膠、豬皮膠化學成分與阿膠相類似,藥用可代阿膠用。而驢馬同科同屬,相互可交配生下騾子,可以得知驢、馬皮膠,其化學成分和藥物功效必定更相近,其差異應是微小的。同科同屬的動、植物同等部位藥用功效相同,在當今中藥學中並不鮮見。」[15]
【阿膠的風險】
不管皮源是哪一種動物皮,只要按阿膠工藝流程,將其處理乾淨,按現行阿膠檢測指標都是合格的,區分不出其膠種;而對這些皮膠的化學成分分析,其胺基酸成分、微量元素基本一致。臨床上幾乎沒有出現因吃雜皮膠而產生特別不良反應的報導。
有些小阿膠廠缺乏驢皮原料或為了降成本,有可能混入皮革業的含鉻下腳料,從而導致製成品重金屬超標。驢皮存儲或在泡皮時,易在細菌及酶的作用下產生腐敗,生成游離氨和揮發性低鏈烴胺、芳香胺,等小分子揮發性鹼性物質,這些物質大多具有毒性和異臭味,服用後易引起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2005版中國藥典就要求測定揮發性鹼性含量。
有人表示承認阿膠的胺基酸、微量元素跟普通食品一樣,可是「可能因為東阿制膠用了秘方藥汁?」這是不對的,按照《中國藥典》的規定,熬阿膠時許可添加的只有「黃酒、豆油」,中藥材是禁止添加的。吃阿膠的風險往往是阿膠以外藥材帶入,最常見的是以阿膠做基礎原料製備膏方、固元膏時用了聲稱「滋肝補腎」,卻實質上損肝的何首烏。
病例1:杭州胡先生,48歲,「小三陽」,但肝功能良好,生活習慣良好,沒有熬夜喝酒,也沒加班勞累,沒有發病過。入冬時,胡的「老闆朋友」約他一起找老中醫補補,胡也配了含首烏膏方,連掛號費、熬藥費、中藥費等在內,總共花了3000多元。胡先生吃了20多天膏方後,感覺嚴重不適,家人送院,隨即陷入昏迷,診斷為急性肝臟衰竭。[16]
病例2: 青島徐女士路過一藥店,見阿膠正搞促銷,買二塊送半塊,一時心動,店員就推薦首烏等藥材補身益發,並代熬成膏方,共2000多元,其中制首烏57.42元。徐女士每日一小塊,這樣服用了兩月餘,不適入院,診為亞急性肝壞死、藥物性肝炎,醫院下了病危通知,需要接受血漿置換治療。為此徐女士支付了高昂的治療費用,且沒有辦法痊癒。而何首烏阿膠的藥店經理表示:「首先我們的藥絕對沒有問題,制何首烏這味藥本來就是保肝護肝的。她得了這個病,有沒有可能是她自己吃了別的東西或者藥物導致的呢?」 「建議這件事走法律程序解決。」[17]
不單是膏方,中成藥中配方有阿膠和首烏的也不少:阿膠益壽晶、阿膠益壽口服液、強心丸、理氣定喘丸、血寶膠囊、調經白帶丸、通脈養心丸、參茸固本還少丸、滋腎育胎丸、益壽強身膏、益血生膠囊、再障生血片、防衰益壽丸、婦寶金丸、婦寶金丸。
由名字可知多為女子調經、備孕,老人益壽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嶺南婦科國醫大師羅元愷教授研製的【滋腎育胎丸】,這又是基於清未民初「中西結合」名中醫張錫純的【壽胎丸】,添加人參、肝毒性首烏等成分而成,其藥理很奇葩:菟絲子、桑寄生為寄生植物,有助胎兒吸收母體營養;續斷節斷處有筋骨連接,所以安胎;驢孕期較長,所以阿膠安胎防早產。很多這樣中藥配方就是胡思亂想組成的。
有美女或者會說,自已吃了阿膠製品感覺就是好,除了心理作用,還要注意,有些複方製品是添加了類雌性激素藥材:如當歸、益母草成分,甚至就直接非法添加雌性激素,這樣自然有效果,但很不安全;比如導致乳腺增生或加劇。
【總結】
1.「補血聖藥」阿膠年年漲價,現膠塊價格已達到4000元/公斤。行業也不時爆出「阿膠造假」醜聞,國醫大師告訴我們,「馬皮下血!」,另一大師說,不過討個'馬上生'好意頭。
2. 按《中國藥典》的規定,阿膠並無神奇成分,但【功能與主治】倒很神奇。
3. 歷史上最初入藥的阿膠是牛皮熬製的,從唐代開始,因為「牛皮禁令」及「禁殺耕牛」,而逐步改為驢皮。
4. 對各種皮製成膠的成分測定,不管是胺基酸,還是微量元素,並無顯著差別,現行測量方法無法區分膠種及識別摻雜皮。各種皮源,只要按工藝流程,將其處理乾淨,這些指標都可能合格。
5.阿膠是一種劣質的不完全蛋白,健康人偶爾食用無所謂,但對腎病患者會加重腎臟負擔,對嬰兒如果以皮水解膠為主要蛋白源,則會導致營養不良,呈大頭娃娃狀。
6.阿膠宣傳的補血動物實驗的秘密是對照組為等量鹽水,阿膠對缺鐵性貧血無效。
7.阿膠如果由皮革下腳料製成,可能重金屬超標。阿膠印字有用硃砂。阿膠含小分子揮發性鹼性物質,大多具有毒性和異臭味,服用後易引起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檢測合格的阿膠,不管是驢皮、馬皮或下腳料製成,基本無毒,無效,無多少營養,吃阿膠的風險往往是附加藥材帶入,最常見的是以阿膠做基礎原料製備膏方、固元膏時用了聲稱「滋肝補腎」,卻實質上損肝的何首烏。
8. 阿膠本質就是一種驢皮熬成的劣質不完全膠原蛋白,從胺基酸及微量元素成分上看,與家裡熬的豬皮凍顯著無差別,全地球維獨被中醫藥文化普遍洗腦的中國炒到4000元/公斤天價,這溢價也夠高的。
【參考資料】
央視《焦點訪談》:馬皮上面有文章http://t.cn/RzpbPvJ 2002
央視曝光低價阿膠造假內幕,http://t.cn/RZaWtcU ,2010
阿膠廠以馬皮邊角料充驢皮 藥監局稱沒區別 http://t.cn/RZaWfdm ,2011
央視《消費主張》你知道嗎?有些阿膠雜皮製成? http://t.cn/R74qtmO 20141013
中國藥典,2005版及2010版
東阿阿膠恢復古方生產,http://t.cn/RZalHwl
王藥雨,阿膠的歷史沿革、藥用價值及製法的調查,上海中醫藥雜誌,1957
郭健等,阿膠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吉林中醫藥,2013
趙中傑等,阿膠、新阿膠、黃明膠、馬皮膠、雜皮膠的質量對比研究I.胺基酸分析 II.微量元素分析,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1991
[10] 阜陽劣質奶粉事件:百餘幼小生命被害襁褓中 http://t.cn/zjYQgWo
[11] 王竹等,牛皮水解蛋白質胺基酸評分及其危害分析,中國食品衛生雜誌,2006.18
[12] 美國USDA Nutrient database
[13] 李宗鐸等,複方阿膠膏對貧血動物模型的作用,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4.4
[14] 倪章祺,阿膠是否補血之實驗,中華醫學雜誌,1940
[15] 張振平,馬皮膠替代阿膠可行性探討,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16] 本想補點膏方,哪知吃出肝衰竭 http://t.cn/zRoRFMR
[17] 女子患上肝壞死 曾長期服青島醫保城"中藥阿膠" http://t.cn/R7DZNoa http://t.cn/R7kQM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