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上周五破位式下跌,我們在近期的路演交流中感受到市場對其有三個明顯的認知偏差,這也是導致其下跌超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一是很多投資者認為創業板的倉位結構和籌碼分布已明顯改善,但事實上出清難度仍然很大,甚至還是堰塞湖,盤子仍然很「重」(可以參考去年11月底創業板部分龍頭股反彈時的成交量)。並且,之前由於流動性差「出不去」而被迫選擇以時間換空間的投資者越來越按捺不住,下跌時有集中出逃動力。二是年報一季報或是「雷區」,但市場仍未充分警惕業績不達預期的風險和影響力。今年年報中很可能出現多起減值案例(藍色光標「洗澡」成功提供範例),定增放緩也將導致外延增長減速。最重要的是,之前成長股投資者大多心懷未來,對其當下業績的容忍度較高,但現今一旦業績不達預期,往往即刻面臨拋壓,因此年報一季報對整個創業板板塊的影響應加強防範,不排除引爆籌碼集中出清。三是新股供給量快速增加,降低了成長股籌碼稀缺性,擠壓其估值水平。三個偏差逐步修正的過程中,創業板或面臨進一步調整。如果年報一季報使創業板集中出清殺出大坑,後面或有指數性機會;即使指數衝擊不劇烈、未出現挖坑機會,「雷區」過後也可找一些有業績支撐、估值合理的成長股擇機買入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