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渣吸管很環保?救海龜前,恐先變循環經濟災難

2021-02-13 蘇州垃圾分類


▼把提煉蔗糖剩下的甘蔗渣製作成吸管,乍看之下可取代塑膠更環保,其實甘蔗渣吸管加了PLA(可分解塑膠的材質),碰上了臺灣垃圾處理體制,甚至更不環保,還可能害再生業者堵塞設備或整批報廢。

▼塑膠吸管卡在海龜鼻子、海鳥啄塑膠餵食幼雛的震撼畫面,讓限塑成為臺灣重要政策與目標。最快在2019年,臺灣的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大類共8000家業者不得提供內用者一次用塑膠吸管,並按階段一步步限塑,到2030年全面限制一次性塑膠的使用,臺灣在限塑政策上領先全球。

▼塑膠吸管不能用怎麼辦?各種替代商品紛紛問世,當紅的莫過於甘蔗渣吸管,號稱拒絕中國高價買斷專利,堅持要留在臺灣。除此之外,因應限塑政策,如麥當勞、統一超商、星巴克等業者採用了可分解塑膠(PLA)來做沙拉碗、聖代杯及透明飲料杯來替代塑膠容器。

▼乍看之下,用甘蔗提煉蔗糖剩下的廢棄物製作吸管,比塑膠吸管環保多了,但實際上,現行技術沒辦法100%用甘蔗渣做吸管。所謂的甘蔗渣吸管,是添加了PLA才能做成吸管,這種可分解材質碰上了臺灣垃圾處理與回收體系,不僅沒有比較環保,一個不小心混進傳統塑膠回收體系,還會造成循環經濟的災難。

▼PLA需要在特殊環境下才可能分解,而臺灣並沒有建立PLA分解體系,所以PLA跟一般垃圾一樣送去焚化爐。然而塑膠吸管最後旅程就是焚燒,強調可分解功能的甘蔗渣吸管也是焚燒,可分解功能變成毫無用武之地。

▼能不能走廚餘處理體系來發揮可分解的功能?答案是可行的。但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說,PLA必須在特定的溫溼度環境、特殊的厭氧環境下才可能分解,臺灣堆肥設施已經不足了,根本沒有餘力去堆肥處理甘蔗渣吸管。除非臺灣大量增加廚餘堆肥廠,才有可能幫忙處理PLA,屆時可能出現垃圾車的廚餘桶丟滿甘蔗渣吸管、星巴克透明咖啡杯、麥當勞沙拉盒的景象。

▼然而,分解過程還有新問題,環保署官員私下表示,從製造過程看,PLA來自玉米、樹薯等植物,製造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比傳統塑膠少很多,但分解過程卻反過來, PLA的分子式是C3H4O2,分解過程中會釋放甲烷,最後變成二氧化碳與水,反而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加劇地球的極端氣候。

▼再從成分來說,廚餘堆肥的目的是把廚餘變成植物需要的氮、磷、鉀等養分,但PLA分解之後就是二氧化碳加水,毫無養分可言,對植物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垃圾。

▼更重要的是,民眾千萬別以為是甘蔗渣、可分解塑膠就隨便亂丟,讓它在野外自己分解。 PLA沒有特殊環境,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分解,照樣會變成跟塑膠一樣的垃圾,一樣會有被海鳥、海龜誤食的問題。 

▲塑膠廢棄物流入海洋,對海洋生物造成禍害。 (Shutterstock提供)

▼那麼能不能回收?臺灣曾有業者嘗試回收PLA,但由於可分解的特性,不能存放太久,會在收集、儲存過程中產生部份分解的現象,所以再生過程中還必須添加一定比例的全新PLA,增加了額外成本,因此放棄回收PLA。

▼更可怕的是,PLA外型跟寶特瓶原料PET(聚酯)幾乎一模一樣,回收過程中很容易被當成一般塑膠分到塑膠類,或者忘了把吸管拿掉,混在飲料杯一起被回收。

▼連泰紙業副總經理連大鈞說,過去曾發生PLA混進紙杯、利樂包回收製程中,輕則機器設備會造成堵塞,嚴重的話,整批回收的塑膠報廢。

▼環保署要求回收過程中,PLA不能混在一般塑膠類,但問題是,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PLA?有誰會在丟垃圾時,仔細看每個塑膠容器底部的號碼,或詢問這根甘蔗渣吸管到底有沒有含PLA?變成了PLA無處不在,能分辨或願意分辨的人卻很少。

▲丟垃圾前,不妨檢查一下塑膠容器底部或標籤上的編號。 (Shutterstock提供)

▼原罪不是PLA,而是臺灣現階段沒有一套完整的回收、分類體制。環保署回收基金會執行秘書許永興說,也許有一天石油沒有了,我們需要用植物去替代塑膠,所以鼓勵PLA持續發展與研發是對的。

▼回到最源頭,海龜、海鳥吃塑膠,問題不是在材質,而是亂丟、濫用。謝和霖說,「要限制一次性塑膠使用,是因為它太廉價了,而產生濫用這個行為不對,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限塑、而是限用,減少濫用,而不是限用塑膠這個材質,塑膠袋好好用的話,它其實也是可以回收的。」

▼因此民眾別以為甘蔗渣、可分解就是環保,濫用、亂丟一樣是問題,而且必須負起更多的責任。仔細看杯底的號碼,別把PLA丟到塑膠回收類,或者乾脆不支持使用破壞循環經濟的PLA。支持真正的環保是減少浪費、濫用,並且讓循環經濟能夠不斷運行。

請點擊底部【菜單】進入【公共服務】

點擊 分類詞典 

 可以查詢到垃圾的種類 

點個「好看」再走!

相關焦點

  • 甘蔗渣吸管獲專利!「植物取代塑膠」土壤可分解 臺灣團隊拒買斷
    塑膠吸管造成海洋生物傷害,環保署為了減少塑膠使用,預告將提出「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實施方式及實施日期」草案,掀起環保爭論。一群年輕人利用甘蔗渣,製作成可以重複使用的甘蔗纖維吸管,不僅天然還可以土壤分解,目前已申請專利並量產,也拒絕他國廠商高價買斷技術,堅持臺灣在地研發。
  • 對於紙吸管,我和海龜的看法似乎不一樣
    2015年8月,一隻海龜的鼻子被發現遭異物阻塞,美國研究人員在拔出「異物」的過程中,海龜的鼻子不停流血及痛苦地掙扎,最終被拔出的「異物」是一支塑料吸管。環保組織The Last Plastic Straw創辦人努涅斯說:「塑料吸管的壽命比人更長,甚至可延續至下一代。」
  • 快遞箱能防震,秸稈甘蔗渣變全降解餐盒,這些新型綠色包裝厲害了
    巧妙設計的快遞箱,不塞填充物也能防震;不起眼兒的秸稈、甘蔗渣,做成全降解綠色餐盒……昨天,市發改委組織召開2019年北京市節能宣傳周啟動日暨首屆綠色包裝設計徵集活動作品發布會,展示介紹一批解決快遞、外賣、食品等過度包裝的奇思妙想設計方案,推動市場解決痛點。
  • ...來賓高端環保生活用品輕工產業集群發展迅速:「吃」進甘蔗渣...
    【園區產業集群專題系列報導】來賓高端環保生活用品輕工產業集群發展迅速:「吃」進甘蔗渣,「吐」出白紙… 2020-11-30 2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保風雨衣、咖啡渣製成咖啡蠟燭……限塑環保不只是改用紙吸管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餐飲商戶加入「限塑」隊伍後,也有企業在收集了市民使用反饋後,著手改良開發兼顧消費者體驗和環保需求的吸管,並儘可能將紙杯、咖啡渣等「變廢為寶」,通過循環再利用的方式,更好地貫徹、並傳達綠色環保的理念。
  • 黑科技助力環保:甘蔗渣變廢為寶,蠶絲做成骨釘
    用甘蔗渣製備石墨烯、研發的導電蠶絲能製作智能服飾、用蠶絲製作的醫用骨釘可降解避免二次手術、國際上率先引用氣凝膠工藝製作MBBR生物膜載體……這些黑科技全部誕生在廣州環保新材料企業中良環保,近年來投入6億多元用於新材料、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多個方面的自主研發創新,短短三年獲得科研專利近千項
  • 吸管末路的危機和商機
    Molly號召孩子們提醒家長對吸管說「不」,她在推特上設立了#stopsucking」(別吸了)標籤,還在TED上發表了演講:「海龜認為塑膠袋是水母,這是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我們都看到塑料吸管堆積在可憐的海龜的鼻子上。這不公平。」 旅遊勝地大堡礁就在凱恩斯,Molly項目的Logo是一隻海龜。「我愛所有的海龜,這個海龜原型是青海龜。
  • 來賓榨季來了,看這根甘蔗是如何被"吃幹榨盡"
    2020年,我市工業園區成立高端環保生活用品輕工產業集群指揮部,持續加大做好對糖業產業鏈的強鏈、補鏈工作,構成循環產業鏈,蔗渣利用率和糖蜜利用率高達100%。↓↓↓第一站:廣西來賓東糖紙業有限公司在廣西來賓東糖紙業有限公司放眼望去全是剛從糖廠拉來的甘蔗渣,鼻子縈繞著「甜蜜」的味道。
  • 【環保限「塑」】餐飲界吸管大淘沙,MARCUS&MARCUS矽膠吸管以一敵...
    一次性塑料是一場災難,它不易降解不可重複利用,著實應該被抵制。環保之路難行,卻也不乏有先行者。  MARCUS&MARCUS環保先行者  MARCUS&MARCUS一直視「幼兒環保」為使命,提倡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所以早在2018年上海CBME孕嬰童展上,MARCUS&MARCUS就推出了可重複使用的吸管——矽膠吸管,率先在母嬰圈打造循環利用的實質行動。
  • 甘蔗渣有很多用途,別當垃圾扔了
    一、生產燃料酒精 20世紀70年代,我國糖廠的甘蔗渣主要是 供糖廠本身作為燃料燒掉或廢棄,這種利用方法的經濟價值非常低。蔗渣中的纖維素可轉化為糖,製成酒精或飼料酵母。 三、甘蔗渣用作環保材料: 1、造紙:目前已有成熟的技術利用甘蔗渣作為木材的替代原料生產紙杯原紙、全降解紙質農用地膜、紙質餐飲用具。
  • 「最嚴限塑令」落地 長沙紙吸管、可降解塑料吸管、環保塑膠袋上崗
    吸管也換了?」今日下午,長沙市民王女士購買奶茶時突然發現,用作打包的塑膠袋手感變了。半透明的新包裝握在手裡更軟了一些,打開發現,吸管也由此前的塑料吸管變成了紙質吸管。截止至2020年10月,喜茶門店已減少超過1200萬根塑料吸管的使用,減少超過30000個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點餐的時候有可降解吸管、紙吸管和不使用吸管三個選項供選擇,我剛剛選的塑料吸管,與以前沒有明顯差別,店員不說我還不知道變了。」市民陳先生手捧著喜茶對記者說道。 不過,對於這種改變,也有不少市民表示有些不習慣。
  • 「最嚴限塑令」落地 長沙紙吸管、可降解塑料吸管、環保塑膠袋上崗...
    吸管也換了?」今日下午,長沙市民王女士購買奶茶時突然發現,用作打包的塑膠袋手感變了。半透明的新包裝握在手裡更軟了一些,打開發現,吸管也由此前的塑料吸管變成了紙質吸管。截止至2020年10月,喜茶門店已減少超過1200萬根塑料吸管的使用,減少超過30000個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點餐的時候有可降解吸管、紙吸管和不實用吸管三個選項供選擇,我剛剛選的塑料吸管,與以前沒有明顯差別,店員不說我還不知道變了。」市民陳先生手捧著喜茶對記者說道。不過,對於這種改變,也有不少市民表示有些不習慣。
  • 壓榨後,甘蔗渣還可進行釀酒等多元應用
    01 環保轉型首當其衝 甘蔗渣中纖維素佔蔗渣總幹質量的30%~40%,半纖維素佔蔗渣總幹質量的20%左右,豐富的纖維素將給甘蔗渣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 吃甘蔗可以不用吐渣?花生軟化甘蔗渣效果最好
    千百年來,人們食用甘蔗的習慣都是咬一口、咀嚼、吸汁、吐渣。若是告訴你,吃甘蔗可以不用吐渣,是不是覺得三觀又被顛覆了?是的,甘蔗渣真的能吃,搭配得好,還有意外的驚喜。記者親測:花生軟化效果最好   昨天上午,導報記者為了檢驗這種說法的真實性,把花生和瓜子、核桃等其他堅果一併拿來,分別和相同分量的甘蔗一起放進口中咀嚼。明明是難以下咽的甘蔗渣,跟著這些堅果一起吃,就真的慢慢變軟;多咀嚼幾次,甘蔗渣明顯變少,有一部分已經和堅果一同吃進肚子裡。但如果要像網友所說,完全吞食甘蔗渣,則得增加堅果的分量才行。
  • 榨汁後留的甘蔗渣有什麼大用途?
    甘蔗渣有什麼用途?1、生產燃料酒精20世紀70年代,我國糖廠的甘蔗渣主要是供糖廠本身作為燃料燒掉或廢棄,這種利用方法的經濟價值非常低。蔗渣中的纖維素可轉化為糖,製成酒精或飼料酵母。甘蔗渣用作環保材料:1、造紙:目前已有成熟的技術利用甘蔗渣作為木材的替代原料生產紙杯原紙、全降解紙質農用地膜、紙質餐飲用具。
  • 塑料吸管年底消失,如何讓「環保」成為好生意?
    在此之前,星巴克也宣布今年之前全球所有的門店禁止使用塑料吸管,而大家最為熟悉的喜茶、奈雪的茶等,早在兩年前也已開始推廣紙質吸管。 許多網友還是很支持的,認為前幾年國家為發展經濟而忽略了環境的保護,現在抓緊,是時候要多為環保多做貢獻了。
  • 麥當勞推出新墊紙,以環保名義和塑料吸管說拜拜
    這樣其實也是一個變相的浪費,但是麥當勞有自己的一套,不回收醬包,也是為了乾淨,這也能理解,後來小編會在取餐前把醬包歸還告訴服務員我不需要醬包。建議跟小編一樣不吃醬的朋友也可以養成一個跟服務員說不要醬包的習慣哦。二.一定要用吸管嗎?「打開杯蓋,就能盡情暢飲,來個響嗝更過癮,少用吸管,助力環保」。
  • 紙吸管更環保是一個謊言?為什麼短期替代不了!深度剖析原因
    「禁塑」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紙質吸管替代塑料吸管也推行了許久,可為什麼紙質吸管被人詬病,甚至有呼籲「請還塑料吸管」的口號呢?接下來我給大家深度剖析一下原因!紙質吸管被詬病,以及替代不了的背後!1、造價成本高,保質期時間短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塑料吸管的替代品。目前市面上塑料吸管的替代品主要有三類:紙吸管,聚乳酸吸管(即PLA吸管,甘蔗等植物纖維混合了聚乳酸製成的可降解吸管),以及比較小眾的玻璃、不鏽鋼、秸稈吸管等等。
  • 麥當勞環保紙吸管引起3萬人抵制,要求換回塑料吸管!
    據英國《太陽報》4月23日報導,為替代塑料吸管,麥當勞於去年9月開始在英國和愛爾蘭的門店推廣的新型環保紙質吸管引起了一部分消費者的抵制。因為在喝奶昔的時候,這種環保紙質吸管會「溶解」在裡面,這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現在已經有三萬人籤署了請願書,要求換回塑料吸管。
  • 星巴克節約塑料吸管數百萬根,門店還請「帶回你的咖啡渣」
    原標題:星巴克節約塑料吸管數百萬根,星粉不再追問「我的管」,門店還請「帶回你的咖啡渣」    儘管遭遇吐槽,但星巴克中國沒打算在環保這件事上「讓步」。日前,記者在星巴克靜安部分門店看到,店內調味吧內過去隨便顧客取用的塑料吸管早已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