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兒要大修?哪些斷頭路要打通?
哪裡要建停車場?哪裡要增自行車道?
2020年
海澱區交通建設與綜合治理工作
要怎麼開展?
......
7月22日,區城市管理委靜態交通科科長王炎、交通綜合科副科長孟佔江、區住建委(重大辦)副科長武東生做客北京交通廣播《一路暢通》「治堵大家談」直播間,暢談2020年海澱區的交通建設與綜合治理工作。
這些你關心的交通事兒
都在這裡了!
持續加強區域路網建設
翠湖南路年底完工通車
市政道路建設方面,今年海澱區將繼續以「中關村科學城」的發展戰略為指引,以解決群眾出行難作為工作的落腳點,從推進科學城北區骨幹路網架構建設、織密中部地區路網密度、完善優化中心城區路網結構和保障重點民生項目市政交通需求等幾方面入手,推進翠湖南路、安寧莊北路、巴溝路等主幹路建設,推進以清河高鐵站為代表的中部地區路網建設,推進安寧莊西路陶瓷廠路段、阜成路北二街等老百姓家門口的道路拓寬改造施工。
翠湖南路位於海澱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為城市主幹路,全長6.8公裡,計劃年底完工通車。
阜成路北二街是增光路和阜成路之間的一條南北方向的支路,有500米長,原來道路比較狹窄、路面破損比較嚴重,現在正在實施拓寬改造,計劃9月份完工。
此外,海澱區還在推動萬壽莊路跨河橋方案研究,這座橋擬建的位置位於永定河引水渠,北接定慧東街,南連萬壽莊路,建成後將使南北兩條斷頭路實現貫通,也能分流東側西翠路部分車流。
進一步提升慢行出行環境
中關村西區慢行示範區
預計10月份完工
在慢行系統建設方面,今年,海澱區計劃組織實施66公裡慢行系統綜合治理,包括建設兩個濱水、綠地、道路「三網融合」試點,兩處試點為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和萬泉河沿線慢行系統建設。同時,圍繞中關村大街、北清路、五彩城周邊、清華北大周邊等開展慢行系統提升專項研究。
(配圖,自行車專用路)
作為本市慢行系統示範區之一,中關村西區正在實施道路交通隔離護欄撤除、「多杆合一」、電力架空線入地及道路大修等多項工程,計劃10月份完工。項目建成後,中關村西區的空間環境、慢行出行品質將得到很大改善。
具體來講,「多杆合一」主要是對現有路燈、違法抓拍、治安探頭、街道監控、路名牌及5G等單一桿體進行合併,實現城市管理的統一性及環境視覺的一致性。
電力架空線入地主要涉及彩和坊路、海澱大街、丹稜街、海澱中街等6條道路。此外,還將對6條人行步道、12條瀝青路面和步道進行大修,局部路段拓寬人行步道。
(配圖,中關村西區)
上半年挖潛車位2448個
智慧停車管理服務系統
預計8月底上線試運行
為增加停車設施供給,緩解停車供需矛盾,今年以來,海澱區通過整合停車資源,利用居住區內部及周邊公共場地、空閒用地等空間資源,共計挖潛停車位2448個。
(配圖,中關村街道新增停車位)
下一步,在停車空間極為有限的小區周邊,探索綜合利用公共用地、廣場、綠地的地下空間建設地下停車設施,加大綠地地下停車空間的開發利用研究,拓展停車挖潛範圍。
道路停車方面,去年以來,海澱區對95條道路、13337個車位實施電子收費管理,並完成5040個車位電子收費設施建設。特別是針對以居住停車為主的道路,探索以屬地街鎮作為購買服務的主體,實行街道自治管理。截至目前,已辦理居住停車認證的居民車輛達13000餘輛。
今年,還將繼續深化道路停車改革,上半年已調研了20多條居住停車道路,結合支路以下道路停車改革,考慮啟動第三批道路停車電子收費管理工作,通過不斷提高停車管理的專業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改善道路停車秩序。
在智慧停車方面,海澱區正在建設面向全區的智慧停車管理服務系統,對全區500多家停車場進行集中聯網接入,匯聚呈現各停車場實時車位利用情況、實時顯示進出場車輛信息,將停車信息及時共享至重點地區停車誘導系統、導航APP、微信小程序等,提供精準的停車引導服務,緩解停車難。
當前系統已完成373家路外停車場、10.7萬左右停車位數據的動態接入,完成1.3萬個路側停車位的數據共享,該項目預計8月底可上線試運行。
(張紫瑜 / 製作 內容來源:北京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