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停車位、自行車專用路、道路大修……海澱出行好消息來啦!

2020-12-20 北京海澱

哪些地兒要大修?哪些斷頭路要打通?

哪裡要建停車場?哪裡要增自行車道?

2020年

海澱區交通建設與綜合治理工作

要怎麼開展?

......

7月22日,區城市管理委靜態交通科科長王炎、交通綜合科副科長孟佔江、區住建委(重大辦)副科長武東生做客北京交通廣播《一路暢通》「治堵大家談」直播間,暢談2020年海澱區的交通建設與綜合治理工作。

這些你關心的交通事兒

都在這裡了!

持續加強區域路網建設

翠湖南路年底完工通車

市政道路建設方面,今年海澱區將繼續以「中關村科學城」的發展戰略為指引,以解決群眾出行難作為工作的落腳點,從推進科學城北區骨幹路網架構建設、織密中部地區路網密度、完善優化中心城區路網結構和保障重點民生項目市政交通需求等幾方面入手,推進翠湖南路、安寧莊北路、巴溝路等主幹路建設,推進以清河高鐵站為代表的中部地區路網建設,推進安寧莊西路陶瓷廠路段、阜成路北二街等老百姓家門口的道路拓寬改造施工。

翠湖南路位於海澱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為城市主幹路,全長6.8公裡,計劃年底完工通車。

阜成路北二街是增光路和阜成路之間的一條南北方向的支路,有500米長,原來道路比較狹窄、路面破損比較嚴重,現在正在實施拓寬改造,計劃9月份完工。

此外,海澱區還在推動萬壽莊路跨河橋方案研究,這座橋擬建的位置位於永定河引水渠,北接定慧東街,南連萬壽莊路,建成後將使南北兩條斷頭路實現貫通,也能分流東側西翠路部分車流。

進一步提升慢行出行環境

中關村西區慢行示範區

預計10月份完工

在慢行系統建設方面,今年,海澱區計劃組織實施66公裡慢行系統綜合治理,包括建設兩個濱水、綠地、道路「三網融合」試點,兩處試點為自行車專用路西延萬泉河沿線慢行系統建設。同時,圍繞中關村大街、北清路、五彩城周邊、清華北大周邊等開展慢行系統提升專項研究。

(配圖,自行車專用路)

作為本市慢行系統示範區之一,中關村西區正在實施道路交通隔離護欄撤除、「多杆合一」、電力架空線入地及道路大修等多項工程,計劃10月份完工。項目建成後,中關村西區的空間環境、慢行出行品質將得到很大改善。

具體來講,「多杆合一」主要是對現有路燈、違法抓拍、治安探頭、街道監控、路名牌及5G等單一桿體進行合併,實現城市管理的統一性及環境視覺的一致性。

電力架空線入地主要涉及彩和坊路、海澱大街、丹稜街、海澱中街等6條道路。此外,還將對6條人行步道、12條瀝青路面和步道進行大修,局部路段拓寬人行步道。

(配圖,中關村西區)

上半年挖潛車位2448個

智慧停車管理服務系統

預計8月底上線試運行

為增加停車設施供給,緩解停車供需矛盾,今年以來,海澱區通過整合停車資源,利用居住區內部及周邊公共場地、空閒用地等空間資源,共計挖潛停車位2448個。

(配圖,中關村街道新增停車位)

下一步,在停車空間極為有限的小區周邊,探索綜合利用公共用地、廣場、綠地的地下空間建設地下停車設施,加大綠地地下停車空間的開發利用研究,拓展停車挖潛範圍。

道路停車方面,去年以來,海澱區對95條道路、13337個車位實施電子收費管理,並完成5040個車位電子收費設施建設。特別是針對以居住停車為主的道路,探索以屬地街鎮作為購買服務的主體,實行街道自治管理。截至目前,已辦理居住停車認證的居民車輛達13000餘輛。

今年,還將繼續深化道路停車改革,上半年已調研了20多條居住停車道路,結合支路以下道路停車改革,考慮啟動第三批道路停車電子收費管理工作,通過不斷提高停車管理的專業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改善道路停車秩序。

在智慧停車方面,海澱區正在建設面向全區的智慧停車管理服務系統,對全區500多家停車場進行集中聯網接入,匯聚呈現各停車場實時車位利用情況、實時顯示進出場車輛信息,將停車信息及時共享至重點地區停車誘導系統、導航APP、微信小程序等,提供精準的停車引導服務,緩解停車難。

當前系統已完成373家路外停車場、10.7萬左右停車位數據的動態接入,完成1.3萬個路側停車位的數據共享,該項目預計8月底可上線試運行。

(張紫瑜 / 製作 內容來源:北京交通)

相關焦點

  • 海澱一大波出行好消息來啦!新增停車位、自行車專用路、道路大修
    翠湖南路位於海澱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為城市主幹路,全長6.8公裡,計劃年底完工通車。阜成路北二街是增光路和阜成路之間的一條南北方向的支路,有500米長,原來道路比較狹窄、路面破損比較嚴重,現在正在實施拓寬改造,計劃9月份完工。
  • 離地6米騎車還能觀山望景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來啦!
    再過一個多月,從回龍觀到上地的上班族就可以騎著自行車,在6米多高的自行車專用路暢快騎行啦!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截至4月19日,北京市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路——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自行車專用路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約60%,橋梁工程、道路工程、下穿鐵路橋及交通工程等正在緊張實施,項目整體處於施工高峰期,全部工程預計於5月底基本完工,並具備試運營條件。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將開通 禁止騎電動自行車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本周將開通,有望緩解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軟體園交通擁堵狀況,惠及兩地之間約1.16萬「通勤族」。這條自行車專用路共設8個出入口,其中6個安有自行車助力裝置,路面防滑性優於普通非機動車道。新京報訊 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本周將開通。
  • 海澱今年要幹這些大項目!北部醫療中心、自行車專用路...
    計劃涉及基礎設施、 醫療、養老、產業等各個方面其中海澱人特別關心的這些大項目都有了進展1交通方面13號線、12號線、19號線一期、昌平線南延等都列入了今年重大工程計劃京張高鐵(北京段)13號線12號線、16號線19號線一期昌平線南延據北京日報消息
  • 出行提醒!場中路(逸仙路—西泗塘)道路大修開始
    家住場中路附近的小夥伴注意啦場中路(逸仙路—西泗塘)道路大修工程已經開工路段詳見↓大修之後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5月31日7點開通(附使用指南)
    最新消息: 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5月31日周五早7:00開通試運行  據介紹,為加強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管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北京市實際,通告明確自行車專用路為僅服務於非助力自行車通行的城市道路,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  同時,「最高時速不超過15公裡」和「轉彎前減速慢行,伸手示意」「右側通行,不得逆向行駛」等也被納入騎行交通規則。
  • 自行車道被佔用出行無路可騎 鄭淵潔發文抱怨引關注
    「童話大王」稱出行「無路可騎」  8月24日起,擁有近650萬粉絲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接連發布多條微博稱,在朝陽區六裡屯一帶騎自行車,發現非機動車道被佔用,不少路段被畫上停車線。  鄭淵潔在微博中稱,自騎自行車出行以來發現,道路上的非機動車道大量被機動車侵佔,「在很多道路上,騎自行車幾乎無路可走」。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誕生記
    這條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澱後廠村路,全長6.5公裡。道路開通後,從昌平回龍觀到上地地區的騎行時間大大縮短,騎行體驗也較過去有了較大改善。自行車專用路的設計方——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面臨的問題其實和李惟斌的問題沒有區別。沒有自行車專用路設計標準,如何確定道路的各類指標同樣是需要突破的難點。
  • 北京完成11條城市道路大修 西直門外大街結束無自行車道歷史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為全面恢復提升道路使用性能,改善市民出行環境,目前,北京市已累計完成11條市管城市道路共計約111萬平米大修工程,分別為四環輔路(正陽橋—南沙窩橋北)、月壇南街、月壇北街、西直門外大街輔路、白紙坊西街、農大南路、阜通西大街、阜通東大街、小屯路、南磨房路、京原路等。
  • 晉江市區崇德路、塘岸街等新增一批路邊停車位!
    騎電動車的朋友們注意啦!咱們晉江新增了754個兩輪車停車位為了方便市民停車,近日,晉江市交警大隊在中心市區新增了754個兩輪車停車位,分布在崇德路、塘岸街、新華街和迎賓路等4條道路上。昨日,在崇德路,記者發現了不少新增的兩輪車停車位,這些車位長約2米、寬0.8米,用明亮的黃色標誌線畫成。晉江市交警大隊秩序設施科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動車和摩託車停車位需求激增,為此,交警在摸底、調研後,從本月初開始施畫新的兩輪車停車位。
  • 專用路入口自行車「電梯」受冷落
    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已經一年多了,這條紅綠相間的道路成了回龍觀地區居民出行的一大法寶。然而,與自行車專用路同時啟用的自行車上下坡助力裝置卻似乎未受到大家關注。地鐵回龍觀站外的自行車電梯少有人使用去年,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市民在昌平回龍觀與海澱上地之間通勤更加便捷,與此同時,在專用路的幾個坡道出入口,均設置了自行車「電梯」。然而,與自行車專用路很快成為網紅打卡地不同,自行車「電梯」未能受到很大關注。
  • 北京自行車專用路將東拓南展,東連林萃路南至西直門
    鄧偉/北晚新視覺供圖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牽手文明綠色同行」主題騎行活動在中關村軟體園軟體廣場和自行車專用路鳴槍起航,來自上地地區的市民、中關村軟體園企業員工、海澱區自行車協會的騎行愛好者等100餘人參加了文明騎行打卡活動,號召市民主動放棄開車,綠色通勤,文明騎行。
  • 北京11條城市道路完成大修!西外大街結束無自行車道歷史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為全面恢復提升道路使用性能,改善市民出行環境,今年已累計完成11條市管城市道路共計約111萬平方米大修工程,分別為四環輔路(正陽橋-南沙窩橋北)、月壇南街、月壇北街、西直門外大街輔路、白紙坊西街、農大南路、阜通西大街、阜通東大街、小屯路、南磨房路、京原路等。
  • 新增283個停車位!只因這些舉措
    為規範轄區停車秩序保障群眾安全出行環境針對轄區停車位不足難停車和亂停車等問題清源街道積極聯繫交通部門根據轄區實際路況,規劃增設停車位新增停車泊位 保障道路安全近期,清源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聯合交通部門以麗園路為試點,在商戶門前進行了停車線的施劃,共新增283個停車泊位。
  • 來了!淮北這些路段建自行車專用道
    來了!城市裡的短距離出行步行和騎自行車無疑才是zui綠色環保的好消息來啦▽近日,途經長山路(梅苑路-桂苑路)的市民發現人行道被圍了起來,正在進行拆除施工。這是我市人行道淨化和自行車專用道建設試點示範項目正在實施。
  • 2020年本市完成百萬平米城市道路大修工程
    為全面恢復提升道路使用性能,改善市民出行環境,目前,我市已累計完成11條市管城市道路共計約111萬平米大修工程,分別為四環輔路(正陽橋-南沙窩橋北)、月壇南街、月壇北街、西直門外大街輔路、白紙坊西街、農大南路、阜通西大街、阜通東大街、小屯路、南磨房路、京原路等。通過一系列道路升級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提升城市道路品質,優化市民出行環境。
  • 北京西外大街有專門的自行車道了!動物園門前有了騎行「紅毯」
    其中,北展東馬路至白石橋未設置非機動車道,過境非機動車需繞行南側的西外南路,使該路成為北京第一條禁止非機動車通行的道路。「這條路由於無非機動車道,騎行人需要與機動車混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同時降低了沿路北京動物園、北京展覽館、北京天文館等文化體育旅遊場所的可達性。」
  • 通向「宇宙最堵」後廠村的自行車專用路:光圖紙就繪製了上千本
    這條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澱後廠村路,全長6.5公裡。道路開通後,從昌平回龍觀到上地地區的騎行時間大大縮短,騎行體驗也較過去有了較大改善。自行車專用路的設計方——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面臨的問題其實和李惟斌的問題沒有區別。沒有自行車專用路設計標準,如何確定道路的各類指標同樣是需要突破的難點。
  • 中國發布丨北京西直門外大街輔路大修工程竣工 雙向增設非機動車道
    中國網11月19日訊(記者 張豔玲)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7月22日開工建設的北京西直門外大街輔路道路大修工程11月19日通過竣工驗收並交付使用。該工程在北展東馬路-白石新橋段約1.7公裡範圍內南北雙向增設非機動車道,結束了西外大街無非機動車道歷史。
  • 停車位給自行車道騰地兒!查違停與增車位應雙管齊下
    據北京晚報報導,為充分保障自行車路權,北京市2094個侵佔慢行系統的道路停車位近日全部完成整改。通過採取單側停車、縮減機動車道、車位內嵌等方式,確保自行車道至少保證2.5米的寬度。同時,北京市道路車位電子收費設備,也就是高位視頻,正在陸續實現對違法停車的拍照取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