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夏至酉風三伏熱,重陽戊雨一冬晴」這些天氣老話太準了

2020-12-16 萌萌看農村

導讀:老話說「夏至酉風三伏熱,重陽戊雨一冬晴」這些天氣老話太準了

我們農村人啊又勤勞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愛琢磨,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了很多規律,他們把這些規律匯成文字就變成了我們農村人嘴裡經常說的諺語和俗語。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這些農村的諺語和俗語。

「種差了田,窮一年,買不到好耕牛,窮一年,娶不到好老婆,窮一生」咱們農民吃飯就靠著種地吃飯,選錯了農作物收成不好的話,那麼下一年的過的就非常拮据了,只能窮著過一年。買不到一頭好的耕牛跟種錯了莊稼差不多是一個意思的,沒有一頭好的耕牛,土地沒有得到開墾,莊稼自然收成不好。而娶到一個好老婆,老婆賢惠能幹,家庭就很和睦,假如老婆非常懶,家庭自然過得很不和睦,家庭都不和睦日子怎麼可能會過得好呢?

「夏至酉風三伏熱,重陽戊雨一冬晴」這兩句諺語的意思是如果夏至那天如果是「酉」日的話,這一年的三伏天肯定會熱得要命,而重陽節那天天氣很好的話,那麼今年的冬天大多數都是晴天。

「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這兩句諺語的意思寫出了五月乾旱對農民種莊稼很有幫助,因為五月乾旱的話,莊稼的根能夠往下扎的更深,所以莊稼就長的更好,而六月一直下雨的話能讓莊稼生長的更快,有利於豐收,所以說就體現了五月乾旱很珍貴,就算有錢也買不來五月的乾旱,六月持續的降雨能讓莊稼收成更好,能把莊稼賣個好價錢,自然吃的飽。

「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這兩句諺語聽起來很不可思議,這是因為幾寸長的麥子處在休眠時期,這時候不管下多少雨都沒有關係,等到休眠期一過就會恢復了,但是等到小麥長到一尺長的時候就需要很多的營養,這時需要小麥的根吸收大量營養,但是如果此時下雨比較多,把營養衝走讓小麥吸收不到營養小麥就會減產。所以說一尺長的小麥怕寸水。

「樟樹落葉桃花紅,白豆種子好出翁」這兩句諺語的意思是樟樹的葉子開始掉落的時候就說明桃花該紅了,也到了豆類種植的季節。這句諺語提醒了人們什麼時候該種什麼農作物,指出了各種農作物的適宜播種時期。

你還知道哪些諺語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喜歡萌萌看農村的朋友可以點讚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聲明:本文為萌萌看農村原創,其他自媒體人或者網路平臺如無本人授權發布該文章,均屬抄襲,將追究侵權責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而現在已到重陽,老農也整理了幾則關於重陽節的俗語,今天就分享給大家,並粗略的討論下。首先來說說「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科學嗎?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沒有先進儀器預測天氣農耕時代,人們根據歷年發生的天氣狀況,也預測出重陽節要是不下雨的話,只好看立冬,如果立冬還是不下雨的話,那麼則意味著今年的雨水很少,嚴重的話還可能是個旱年。其實對於這句俗語指的個別地方,畢竟我國地大物博,而對於南方來說,雨水多是常有的事,這句俗語多指的是秦嶺淮河以北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並無普遍性!無法預測冬天的乾旱。
  • 關於夏至的農諺大全 夏至節氣經典諺語_天氣新聞_東方天氣網
    關於夏至的農諺大全一、夏至節氣諺語大全:夏至時,冷熱程度與未來天氣也有一定的關聯。夏至不熱,冬至不冷(陝、贛)夏至未到莫道熱,冬至未到莫道寒(贛、川、鄂、冀)夏至悶熱汛來早(冀)有關夏至的氣象諺語還有不少,如下:。
  • 5月初1迎夏至,今年三伏天熱不熱?看看會「看天」老農怎麼說?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現在已經進入6月中旬,伴隨農曆四月的將離去,最近天氣也漸漸熱了起來,這也難怪這不馬上「芒種」節氣也將過去了;這也意味著農民穀類作物的種植工作,大部分已經基本完成了。四季「春播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咱們農民人耕種的規律,這幾天村裡的王大爺老是念叨不已,老人說:進入農曆五月天氣很關鍵!大家都被老人的話語吸引,等待他的一席後話。
  • 夏至節氣到,5句關於夏至節氣的俗語,古人靠它預測天氣
    夏至節氣到,五句關於夏至節氣的俗語,老祖宗靠它預測天氣文/農夫也瘋狂翻開日曆一看,一晃眼又到了一年夏至時。據說夏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其在古代也被稱之為「夏至節」,所以其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個節日,在有些朝代到了夏至節氣還會放假三天的,而在民間有些地區還有在夏至節氣的時候有祭祖的習俗。夏至節氣在每年的6月21日-22日之間,而今年夏至是6月21日,農曆五月十九日。很多人都清楚二十四節氣對於農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過去農民都是依靠節氣來進行農事安排的。
  • 夏至到來,農村諺語:「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什麼意思?
    夏至已經到來,這也預示著我國目前已經正式進入夏季階段。夏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也達到全年最長。但是夏至到來也同樣預示著各地惡劣天氣會陸續來臨,這是每年夏至以後所表現的正常現象。
  • 關於夏至的古詩詞詩句諺語大全 描寫夏至節氣的文章句子賞析
    夏至狗無處走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芒種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裡鋤一遍,賽過水澆園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第1句】
  • 夏至圖片關於夏至的詩句諺語大全 古代描寫夏至一句話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是陽性的山獸,夏至陽氣盛極而衰,鹿角感陰氣而脫落。  二候:蟬始鳴。蟬鳴裡樹影明滅,忽覺夏長。  三候:半夏生。  宋朝張耒《夏至》詩:「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驟來疾去的雷陣雨,由於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 2020年夏至丨無論夏至,或二十四節氣,30字的標題不足以描述
    2020年06月21日,則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夏至為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民間有句俗語:「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日長長到夏至」,則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時間為全年最長。
  • 這些你都知道嗎
    泥鰍靜,天氣晴。豬銜草,寒潮到。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根據二十四節氣來判斷天氣及播種、收割、收穫的農諺:雨打清明節,幹到夏至節。夏至無雨三伏熱,處暑難得十日陰。夏至無雨,囤裡無米。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夏至有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夏至進入伏裡天,耕田像是水澆園。
  • 農曆九月到,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
    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 而南方目前很多地方正在加緊著最後一季的水稻收割,眼看著天氣越來越冷。水稻收割也更加的及時了。而比如農作物方面,現在紅薯在正在採挖,紅薯最好要在霜降來臨前採挖完畢。
  • 「節氣」夏至已至,所有美好如約而至
    夏季的第四個節氣,當太陽達到黃經90°時,夏至已至,暫別清涼。「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而來。同時,夏至的夜空,也會逐漸變成夏季星空,那繁星閃爍的夜,將照著我們安然入夢。一夢忽覺夏日長。
  • 夏至是什麼時候 2018年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什麼時候?  今天(6月21日)是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看看古詩裡的夏至,就知道這個時節很容易下雨,心緒也容易陷入微妙糾結。對於農民伯伯來說,最忌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  夏至後,高溫酷暑天氣時常出現,好發中暑、感冒、心腦血管疾病、空調病、皮膚病、腹瀉等疾病。
  • 農村俗語「不怕重陽連陰雨,就怕十三一天晴」,什麼意思?
    這兩天,重陽過後,劉大爺有些心緒不寧,估計心裡是想到了一些事。小編好奇的和劉大爺攀談著,劉大爺說,重陽節過去了,天氣雖然冷了,陰天但是沒有降雨,只能看看九月十三了,如果還不降雨,那麼可能今年冬天要出現乾旱!這對咱農民來說,可不是件好事!這三句俗語,可以說明情況。
  • 明天重陽節,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有道理嗎
    三天前我回老家收紅薯的時候,紅薯的葉子還是綠色或者黃色的,而昨天霜降一到,我們再看紅薯的葉子,立馬就變成了黑乎乎的顏色。早晨的一場白霜,有的植物葉子由綠色變成紅色或者黃色,而有的葉子直接就被霜打蔫兒了。由此看來,俗話說的九月初一霜害人,還真不是沒有道理的。假如農曆九月初一就開始降霜的話,那就是提前了霜降的節氣。
  • 夏至丨草露月中繁,蟲鳴思不喧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太陽到達黃經九十度,炎熱的夏天正式來臨。 夏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節氣之一,自此,陰氣在地底每天生長,陽氣被逼而火躁,這就是溽蒸,隨陰氣逐漸上升而小暑、大暑。待陰氣徹底鑽出地面,天氣涼爽,便是秋天了。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
  • 農村俗語:「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有什麼樣的含義?
    文/玉濁清農村俗語:「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有什麼樣的含義?我們也都知道農村人喜歡觀察天氣,因為他們覺得種地和天氣有著極大的關係,在適宜的時間,適宜的氣候,適宜的季節,種適宜的農作物。所以為了讓農作物更好的生長,所以他們會總結出一些天氣變化的情況,很多總結的俗語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被廣為流傳: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 「節氣」夏至已至
    寧寧覺得,夏至之名的由來也頗有深意,「至」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為到,引申指到達極點。因此「夏至」的意思應該是夏天的太陽到達了極點,古人講:物極必反,指的是以後的日子,太陽要往南去了。夏至之節氣古代有「夏至陰生」的說法。夏至在中夏位,即午位。但夏至並不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老話講「冬在三九,熱在三伏」,暑熱最充足的天氣還要數立秋前後的「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