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重陽節,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有道理嗎

2020-12-20 鄉村靈子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陽節了。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明天是收葫蘆的日子,因為只要到了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我們這裡的農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三月三種子土下埋,九月九葫蘆進家來。有時候不知道葫蘆是否成熟,怕摘的時候不對,這句話就是在提醒大家,九月九就是收葫蘆的日子。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是跟著季節走,季節也順應著自然界萬物的變化。三天前我回老家收紅薯的時候,紅薯的葉子還是綠色或者黃色的,而昨天霜降一到,我們再看紅薯的葉子,立馬就變成了黑乎乎的顏色。早晨的一場白霜,有的植物葉子由綠色變成紅色或者黃色,而有的葉子直接就被霜打蔫兒了。由此看來,俗話說的九月初一霜害人,還真不是沒有道理的。

假如農曆九月初一就開始降霜的話,那就是提前了霜降的節氣。節氣提前,有的農作物還在地裡,沒有來得及收,不僅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也會給農民們造成很多不便。眼下這個季節,是南方晚稻的收穫季節,也是我們北方收穫紅薯的季節。如果霜降提前到來,會對南方的晚稻造成減產,而對於我們北方生長在地底下的紅薯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害,但會破壞了紅薯葉子和藤蔓對動物的營養。

北方很多人家之所以在霜降之前就收紅薯,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全紅薯的葉子和藤蔓,因為紅薯葉子和藤蔓是一些養殖戶們比較喜歡的飼料。到了冬天以後,養殖戶們會提前備下一些草料,但是農民們都知道,最好的粗飼料莫過於紅薯的藤蔓。對於牛羊來說,紅薯藤蔓營養成分高,牛羊也喜歡吃,為了避開遭霜打,農民們都是提前把紅薯藤蔓扯了收回家。

重陽無雨一冬晴,這句話是說,如果明天不下雨的話,那證明今年冬天雨雪比較少。看了一下天氣預報,不光今天的天氣陽光明媚,接下來的明天後天大後天,都是晴天,而且溫度還上升到了將近二十度,也就是說連續幾天,我們這裡都是天氣晴好沒有雨。那么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的天氣陰晴,是不是真的能夠預示整個冬天的雨雪呢?

我覺得這個倒未必那麼準確,我們當地預測冬季雪是不是多,不看九月九,也不看霜降和立冬這些節氣,而主要是看接下來的冬至,以及小雪大雪這些節氣。假如冬至這一天下大雪,那麼也就預示著今年冬天雪不會少。假如冬至這一天沒有下雪,農民們就會把希望寄托在小雪和大雪這兩個節氣上,特別是在大雪那一天,農民們都期盼著大雪的節氣,真的會看到大雪紛揚。只要大雪節氣那天下大雪,那接下來的日子,就可能會連續降雪,這樣北方地區的冬小麥就有希望了。

相關焦點

  • 農曆九月到,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
    今天已經正式步入農曆九月了,這也預示著農曆八月已經結束。而我國目前已經逐漸從深秋慢慢的步入冬季了。農曆也是我們所說的陰曆,它是和陽曆相區別的。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重陽節到來,俗語「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啥意思?
    今天到了我國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重陽節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到來正是我國農曆九月九這天,由於「九九」兩陽數相重,因此被命名為重陽節。重陽節作為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這時候農村很多地方這時候通過祭祀祖先以緬懷,還有重陽賞菊、登高祈福等等。
  • 俗語「九月打雷谷堆多,十月打雷墳堆多」,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農村有很多的老話,劉大爺也對此頗有研究,常會使用這些老話的「預測功能」,以後的收成做出判斷!如今,九九已過,在這農曆九月裡,村裡劉大爺分享了三句「九月」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一、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在農村,劉大爺曾說,九月初一有霜,對咱們的小麥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九月初九沒有雨水,這個冬天或許就比較乾燥,有可能出現旱情!劉大爺說,對於重陽前後的降雨,「九九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這句俗語也是對冬天的一個預測。
  • 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今天就是冬至節氣了,而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立冬無雨看冬至:這裡說的「立冬」是說的立冬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第一個節氣,從氣象學上說,是冬季的開始,「立冬,萬物收藏也。」
  • 「九月九陰一冬溫,九月九晴一冬凌」啥意思?農諺預測今冬冷不冷
    馬上就要迎來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了,而近期全國大範圍都降溫了。老話說得好,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年秋雨穿上棉。而在湖南最近就是以降雨天氣為主,雨一降下來氣溫也跟著大幅度降低了,現在已經看到有些人穿棉襖了。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他們最關注的是今年冬季的天氣情況,因為這和地裡的莊稼也是息息相關。
  • 「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導讀: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就是冬至節氣了,而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文/隨風飄散老人言:十月初一陰,柴炭貴如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那麼肯定有很多人都會說農村的俗語了吧,我們都知道農村俗語的歷史也是比較長的,它是有以前的農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總結出來的,就是這些俗語幫助了很多農民,農民用它來教育自己的後代,用它來預測天氣情況,同樣也是用它來看糧食的收成情況,所以農村的俗語對於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兩個關於農村的俗語,看看大家在以前的時候有沒有聽說過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一首唐詩讓我們再憶當年,還記得年少的兄弟、朋友有多久沒聯繫過了。農曆九月九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敲小黑板了,必考知識點:詩詞中山東不是咱們現在山東省,而是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
  • 農村俗語「不怕重陽連陰雨,就怕十三一天晴」,什麼意思?
    劉大爺是村裡的「種植能手」,靠著豐富的經驗以及俗語農諺的指導,每年收成都比別人的多。這兩天,重陽過後,劉大爺有些心緒不寧,估計心裡是想到了一些事。小編好奇的和劉大爺攀談著,劉大爺說,重陽節過去了,天氣雖然冷了,陰天但是沒有降雨,只能看看九月十三了,如果還不降雨,那麼可能今年冬天要出現乾旱!這對咱農民來說,可不是件好事!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是晴天好不好?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進入到一年之中最冷的數九寒冬,在我們北方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老話說「夏至酉風三伏熱,重陽戊雨一冬晴」這些天氣老話太準了
    導讀:老話說「夏至酉風三伏熱,重陽戊雨一冬晴」這些天氣老話太準了我們農村人啊又勤勞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愛琢磨,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了很多規律,他們把這些規律匯成文字就變成了我們農村人嘴裡經常說的諺語和俗語。
  • 俗語「立冬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啥意思?今年冬季晴嗎?
    今年冬季會是如何,對於我們廣大農村地區的農作物有何影響。這個也是我們農村人比較關心的,人們常說「立冬晴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它指的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季是爛冬怎樣?立冬是我國進入冬季的一個節氣,人們常說「立冬晴,一冬晴」,它就是說立冬的時候如果都是晴天,那麼到了後面的整個冬天將會是比較晴朗的冬天。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重陽|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重 陽 寒露過後,黃花紅葉,妝點秋光,重陽來到,又是一年登高望遠的日子。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為重陽節,二九相重,稱為「重九」。
  • 有道理嗎?
    陰天對農業好嗎?今天是陽曆的10月29號,農曆的九月十三,普通的一天有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這也是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的。在農曆九月,人們最注重的節日就是重陽節,在農曆九月初九這天,俗稱的九九重陽節,而九月十三也是農民眼中與九月初九這天同樣重要的時間節點,這兩個時間節點有很多俗語說法,特別說到這些天的陰晴圓缺的天氣對冬季天氣和農耕生活的影響。比如說「重陽晴,一冬晴」,「十三無雨一冬幹」等等。
  • 農村俗語「路粘不路粘,八月十二三」啥意思?這些天氣俗語太神奇
    而如果晚上天邊有霞的話,表示第二天的天氣會不錯,是很適合出行的。所謂霞指的是在日出或者日落前後的天邊有時會出現五彩繽紛的霞。而早上在東方天空看到的是早霞,日落前後看到的就是晚霞。路粘不路粘,八月十二三。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說到重陽節你會想到什麼?想必腦海中會浮現出王維詩人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他在詩中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 九月九日重陽節各地的習俗是什麼
    重陽節各地習俗 陝北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裡九重陽 江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莆仙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