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睡2小時,40歲奧運冠軍"殺了自己",好死真不如賴活著?

2020-12-24 網易體育

「就算不安樂死,我也會自殺,你們要記住我微笑的樣子,我的葬禮你們一定要喝一杯。」

2019年10月22日,比利時輪椅短跑運動員、帕運金牌得主瑪瑞克-費福爾特以安樂死的方式與自己和解,與脊椎疾病搏鬥了26年後,費福爾特離開人世,年僅40歲。第一次提出安樂死時,她只有28歲。這對她而言,並非是一個匆忙的決定。


【1】

「不籤安樂死協議,我也會自殺」

死亡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不只關乎生命個體,還關係到一個人在塵世的牽連。自14歲確認患有脊椎疾病以來,費福爾特已經與病魔鬥爭了26年,最痛苦時期每天只能睡兩小時,光是活著便已經成為了一種痛苦。

如果不籤署安樂死文件,我想我已經自殺了。沒錯,我就是大家眼中的瘋女人。我認為,每個國家都應該將安樂死合法化,這樣自殺人數就會減少,我希望大家不要將安樂死和謀殺劃等號。」


2002年5月16日,比利時眾議院通過了有關安樂死合法化的法案。法案規定,如果當事人因事故或患不治之症長期承受生理或心理上無法忍受的痛苦並且處於治療無望的境地,在神志清醒的情況下經過慎重考慮,自願、多次要求,並且當事人的護理人員、親屬也必須接受聽訊,要有第二名醫生對此表明意見,醫生才可以提供安樂死幫助。在當事人提出要求安樂死至正式提供安樂死幫助之間至少應間隔一個月的時間。

2002年費福爾特就籤署了安樂死文件,她與自己的內心達成和解,「我必須現在享受每一天,而不是為明天的事情發愁,我還有夢想要去完成呢。」

2012年倫敦帕運會T52級輪椅競速賽100米金牌、200米銀牌,2016年里約帕運會T51/T52級輪椅競速賽400米銀牌和100米銅牌,以及那永遠保持著的笑容,都成為她留給世人的閃亮記憶。



不過,光鮮的背後是數不清的痛楚。費福爾特曾坦言,「人們總是看到我獲得金牌後的勝利笑容,但是沒有人能看到極度病痛,在黑暗裡掙扎的我,我曾因疼痛長期失眠,一度每晚幾乎只能睡不到10分鐘。」

長期失眠導致費福爾特的身體每況日下,就在裡約帕運會後,BBC曾登門採訪過費福爾特,但在採訪中途,她突然疼痛難忍昏厥過去……此後愈加增多的黑暗時刻,也加劇了她選擇安樂死的信念。

【2】

「這一天,我體面離開了」

當地時間10月22日,一切都按費福爾特的安排進行著。在自己的家鄉迪斯特,她籤署了最後幾份安樂死文件,喝下了結束生命的藥水,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優雅地離開,體面地告別。費福爾特的安樂死,再次引發人們對於「人是否能自由選擇死亡方式」的討論。


在支持派看來,實施安樂死是對病人生命權利和生命價值的尊重。但反對派也有自己的顧慮——畢竟這種看似很有人權的手段,一旦被放開後,是否會遭到濫用致使有人「被安樂死」?

除了現實的顧慮外,在有宗教傳統的國家中,人是否有權終結自己的生命,也充滿了爭議。

實際上,很多人對安樂死都存在著一種誤區,以為只要是絕症病人自願想要通過藥物等方式結束生命,就稱為是安樂死。

這種想法其實是片面的。如果細分,安樂死可分為積極與消極、自願與非自願等情況。


所謂「消極安樂死」,是指停止治療和搶救措施,任由晚期病人自行死亡。這也是一般醫院早就實行的,能夠被人們所接受的。

相反,「積極安樂死」是由醫生用藥物手段加速結束病人痛苦的生命,讓病人安然舒服地離開人世。

而在另一種分類範疇中,「自願安樂死」是指病人本人要求或同意採取安樂死;「非自願安樂死」是指對那些無行為能力的病人(如有嚴重畸形的嬰兒、腦死亡病人)施行安樂死,這些病人無法表達自己的願望,只能由家屬提出安樂死的建議。

所以,人們通常理解下的安樂死,其實就是積極、自願條件下的安樂死。


當地時間10月22日,一切都按費福爾特的安排進行著。在自己的家鄉迪斯特,她籤署了最後幾份安樂死文件,喝下了結束生命的藥水,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3】

很多人對安樂死還充滿疑問,事實上,這件事並不是喝藥或注射這麼簡單。

以瑞士著名的安樂死機構Dignitas為例,從正式入會註冊、審核醫療紀錄、開出安樂死藥物,再到事後火葬及死亡證明的發放,總共要花費逾1萬美元,從申請到執行的整個程序最快也要3個月。


在此期間,無論是病患自己的診治醫生還是安樂死機構的醫生,都會層層核實病患的情況,醫生也會依據病患原來的家庭醫生、心理醫生或醫院的報告做評估。

除了過程上的嚴格外,基於道德、倫理、宗教、法律等諸多層面的爭議,安樂死也不是在每個國家都合法。

對於前文提到的「積極、自願條件下」的安樂死,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允許。除了費福爾特的家鄉比利時,還包括盧森堡、荷蘭和瑞士。

這其中,瑞士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可以為外籍人士執行安樂死的國家——只要是年滿18歲、被診斷出罹患絕症、只剩下3到6個月生命的人,都可以申請安樂善終。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臺灣前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由於晚年罹患胰腺癌,痛苦不堪,傅達仁於去年6月7日在瑞士選擇了安樂死,他也是成為第一位以外籍人士身份去瑞士實行安樂死的亞洲病患。

在傅達仁離開這個世界近9個月後,家人在今年2月公布了他進行安樂死的震撼畫面。

在瑞士一間白色平房裡,傅達仁喝下一小杯藥,含了一塊糖,接著靠在兒子肩頭安詳離世。家人則陪伴左右,唱歌送他走完最後一程……

【4】

傅達仁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年輕時奮鬥向前,年老時喜樂再見」。在這位85歲老人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他不想被插管、被搶救,而且他更害怕失智——失去對生命的掌控權。為此,他專程從臺灣飛到瑞士,在這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主動迎接死亡。

同樣,我們的主人公費福爾特也用安樂死的方式把生命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我命由我不由天,與病魔抗爭期間我寫了兩本書,《終生體育》和《硬幣的另一面》,第二本書硬幣的另一面》是關於疾病對我生活的影響。」費福爾特坦言,「我真的很害怕(痛苦地死去),但是安樂死的協議讓我冷靜下來,因為我知道當我再無牽掛時,我還有這些協議。你看,我在2008年籤了協議,但這不代表我必須在兩周內執行。籤下協議讓我有了底氣,讓我拿下了2012年的金牌和2016年的兩塊獎牌。」

她還曾說,「我對死亡的感覺在這幾年已經變了。對我來說,死亡就是一覺睡下去再也不醒來。對我來說,是一種安詳的感覺。」

這種改變也隨著愛犬贊恩的到來愈發明顯。除了幫主人拿衣服、襪子,在主人購物後幫其「拎」雜貨外,這條拉布拉多犬救助犬還能預告主人即將發作的癲癇症。


費福爾特說,「每當我癲癇發作之前的1小時,它就會用爪子抓我,我不知道它是怎麼感覺到的。」

不過,一次又一次地發病讓費福爾特「看穿了」。她知道,該來的總要來的,她要做的,就是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有的時候,我前一分鐘還是好好的,後幾分鐘卻像要昏死過去一樣,」費福爾特深知,「你必須一天一天活下去,享受任何有限的時光。每個人的明天都可能是死亡,或是車禍,或是心臟病等等。所謂金錢對我來說什麼都不是,但我是個富有的人。遭受病痛的時候,我依然笑對人生。」

【5】

為了不讓自己遺憾地結束生命,在裡約奧運會正式退役後,熱愛冒險的費福爾特就開始實現著遺願清單上的各種願望。她曾進行室內跳傘,也曾坐著輪椅去蹦極,還在蘭博基尼上體驗了一把賽車手的速度與激情。

「我喜歡速度的快感,享受腎上腺素穿越身體,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同樣是為了不留遺憾,在手還能寫字的時候,費福爾特給每一個關心她的人寫信,甚至連葬禮的流程都已經計劃詳盡。

「平時用來陣痛的氣泡酒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還必須把我寫好的悼詞照著念下來。」費福爾特希望大家完成她最後的遺願,「我希望葬禮上每個人都喝一杯,然後向我舉杯。你們一定要記住我微笑的樣子啊。」

費福爾特在40歲完成了與自己的和解,關於安樂死合法化的討論仍在繼續,對於長期處於痛苦、藥物、在黑暗中掙扎的病患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專稿 作者:奔波兒灞 責任編輯:趙瑞琪_NB12596

相關焦點

  • 日本美女被迫自殺,死前每天只睡2小時
    身體難受得像要死了一樣,很難堅持下去,好累啊!11月3日,我已經分不清人生是為了工作而活還是活著就是為了工作。11月5日,連周六周日都要上班工作,真的想死了算了。11月10日,每天過完,只要想到明天來了又要繼續工作,就害怕擔心得睡不著。11月12日,每次都想著要加油努力,可是每次用不了多久就倒下了,討厭這樣的自己。
  • 35歲男子啃老十年,每天18個小時躺被窩,困了就睡靠吃零食活著
    深入採訪了一位居住在東京的35歲的男子,該男子啃老十年,不出去工作,每天只靠吃零食活著,有手有腳,卻靠自己父母每天給自己送零食,困了就睡,餓了就吃,每天有十八個小時都是在床上度過。據日媒報導稱該男子今年35歲,姓田,今年是他專業啃老的第十個年頭,他沒有工作,現在都是靠自己以前的積蓄維持生活,現在居住在東京的一家合租房內,健康保險要靠年邁的老父老母幫忙繳納,一個月的生活開支大概在35000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2140元。
  • 夜讀丨每天睡6小時的人和每天睡8小時的人,差別有多大?
    關於睡眠,大家應該知道一些數字:目前有超過21.4%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6成以上90後覺得睡眠時間不足,6成以上青少年兒童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28.2%的人即使困,也不會立刻上床睡覺。
  • 40歲奧運冠軍嫁61歲教練,女方出200萬買別墅,男方在家養老帶娃
    每個奧運冠軍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都是來之不易的,對於兩次獲得舉重奧運冠軍的陳豔青來說,她的奮鬥歷史以及奮鬥精神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與發揚。陳豔青1979年5月出生在江蘇蘇州,從小家裡就非常的貧窮,在他12歲的時候,她因機緣而開始練習舉重,在她20多年的舉重生涯中,她曾多次代表我們中國參加奧運比賽,並且曾2次為中國奪得奧運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舉重58公斤級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58公斤級冠軍,可以說她在她的職業生涯的成就十分的高,並且她十分受我們廣大人民喜愛和關注。
  • 每天睡8小時死得更快?
    援引鳳凰科技近日的一篇報導,當面對「你覺得每天睡多長時間是最合理的?」的這個問題時,相信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當然是8個小時」。這並不奇怪,因為從小我們就是這樣被教導的。但美國加州大學近期的一項科學實驗卻得出一個完全相反的結論:「每天睡8小時會讓你更早的離開這個世界。」
  • 帕運冠軍瑪瑞克,為何在40歲選擇安樂死?
    然而卻有人面對更大的苦痛,並主動的對自己的命運做出裁決,慷慨赴死——她就是帕運會冠軍瑪瑞克—費福爾特,比利時時間10月22號,她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了自己40年的人生旅程。患病後她每天的生活都是痛苦,隨時要接受煉獄的考驗。
  • 搜狐CEO張朝陽起居時間表曝光:每天只睡4小時,年輕人醒醒吧,再不...
    張朝陽表示,現在自己每天只睡4個小時,堅持兩年了,效果特別好。 這樣節省下來的時間,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在大家已經固有的6-8小時睡眠認知中,張朝陽每天只睡4小時,無疑引來一片爭議。 更引發熱議的是這一句: 這種睡眠法是一天只睡4個小時,中間隔1個小時。
  • 成人每天睡幾個小時才健康?張朝陽稱每天只睡4小時就足夠
    最近張朝陽上了熱搜,這位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聲稱自己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堅持兩年了,效果特別好,又睡得少又睡得好,這樣有很多時間做很多事。 張朝陽的這一言論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每天睡四個小時健康嗎?真能像他說的那樣?每天睡多久比較適合呢?
  • 每晚睡8小時死得快?到底該睡多久
    他們對一百萬名年齡介於30歲和102歲的對象進行了觀察。在這項實驗中,研究對象的年齡、病史、健康情況等都已被考慮進去,他們是跟與自己身體狀況相似的對象作比較的。 研究發現,每天僅睡6、7個小時的人,比每天睡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小時的人,這個係數也要低於睡夠8小時的人。
  • 張朝陽變狠:曾每天只工作5小時享受生活,54歲再奮鬥只睡三小時
    活著2019年這個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裡,54歲的馬雲退休了,54歲的張朝陽開始準備當一個好的CEO。以前的張朝陽沒這麼焦慮,每天只工作5小時。現在他每天睡兩次,每次睡一個半小時,其餘時間都用來工作。也是在那一年的某天,張朝陽向因收購進展不順而滯留在北京的馬雲邀約,請對方光臨自己的酒吧派對。這些年從未出席過丁磊組的烏鎮飯局的馬雲十分給張朝陽面子,即使被收購折騰得焦頭爛額,仍抽空來了。只不過到的時候已是夜裡12點,只坐了半個小時又匆匆走了。
  • 每天睡覺超8小時或早死 睡太多睡不夠都有害健康
    每天睡7小時死亡率最低,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都可能會早死  這個流傳甚廣的《每天睡覺超過8小時死得更快》的帖子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藥學院和美國癌症學會,花6年時間對100萬名年齡介於30歲和102歲的研究對象進行的研究發現,每天睡六七個小時的人,比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
  • 闢謠:每天只睡2個小時,可以精神一整天?告訴你每個人睡多長
    每天都很難睡到最低的標準7個小時,這讓不少的人苦惱,抱怨自己總是睡不醒、精神不好,還時常乏力。一天下來,工作效率沒有,還還會覺得頭暈腦脹。現如今,出現了一種好的睡眠方式,叫作「每天只睡2個小時,就可以精神抖擻一整天」。
  • 張朝陽稱自己每天只睡4小時,可取嗎?專家警示!
    張朝陽稱自己每天只睡4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還建議大家都試一試。對此,專家表示,這種睡眠方法屬於個案,不能盲目推廣。在此前的節目採訪中,張朝陽多次談及自己的睡眠法:每天只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他會榨蔬菜汁或是幹別的事,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
  • 成功人士每天只睡4個小時,真的夠嗎?
    有時候,我們不禁想要了解,到底成功人士真的是只睡4個小時嗎?他們是如何保養自己身體的?   成功人士真的是只睡4個小時?   更令人大為震驚的是,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每天只睡6個小時,雅虎的美女CEO瑪麗莎·梅耶爾每天只睡4個小時,今年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據說也只睡
  • 奧運冠軍強勢出擊!擊碎冠軍夢,無奈之後心服口服
    為了衛冕奧運冠軍,裡約奧運冠軍劉虹選擇了復出,強勢出擊多哈世錦賽,並且一舉奪魁,幫助中國田徑隊拿到了第二塊金牌,追平了倫敦世錦賽的金牌數。劉虹奪得冠軍的同時,也擊碎了切陽什姐的冠軍夢,賽後切陽什姐表達了遺憾之情,無奈之後選擇了心服口服,坦言:虹姐太強大了,很難戰勝。
  • 70歲張藝謀被曝每天只睡3小時 每天只吃一頓飯
    近日,與張藝謀合作電影《一秒鐘》的張譯在採訪中爆料,稱70歲的張藝謀一天只睡3個小時,吃一頓飯。最誇張的是,在休息時間如此少的情況下,張藝謀每天還至少堅持5公裡的運動。張譯表示張藝謀每天只要睜開眼睛就投入工作中,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勤奮又自律的精神讓自己深感佩服。有網友感嘆道:每個成功的人,必然會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張藝謀導演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有網友質疑張譯說的有些誇張了,一天一頓飯倒是可以做到,但是張藝謀年事已高,每天只睡三個小時這現實麼?身體能受得了麼?
  • 拍過《好死不如賴活著》《請投我一票》的陳為軍導演,用《城市夢...
    獲多項國際大獎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入圍2008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講述小學生班級選舉的《請為我投票》,以及其它觀眾耳熟能詳的紀錄片《生門》、《出路》, 都是出自導演陳為軍之手。 武漢,每天不一樣。
  • 一天只睡四小時?
    搜狐老闆張朝陽近日又發神論:「我一天只睡四小時,就是要早睡早起,睡太多不好,我的狀態就很好,每天員工到公司的時候,我已經工作好幾個小時了。」張老闆還表示要「推廣四小時睡眠法」.......為什麼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老闆總喜歡強調自己不睡覺?有人地板上放鬧鐘,有人007,有人一天睡4個小時?你們怎麼不上天呢?諸位都是天之驕子、名校畢業、學識淵博,為何在睡覺這件事上如此反智呢?人不吃飯可以活10天,不喝水可能3天就掛了,不睡覺隨時都有可能死。一天睡四個小時?
  • 她奪得世界冠軍後,在40歲選擇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向死而生」是人類對於生命最高的敬畏,但在極端的痛苦面前,一些人選擇放棄生命,同樣也是值得尊重的。2019年10月22日,在比利時一戶人家中,一個40歲的女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不同於其他的自殺,她結束生命的行為也得到了醫生的幫助,是以安樂死的方式離開了世界。她就是瑪瑞克·費福爾特,2012年倫敦帕運會百米短跑的冠軍。
  • 某高中生座右銘: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每天只睡4小時,好嗎?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座右銘。大概在2016年左右吧,我們公司組織了一個世界記憶大師的培訓,當時的口號就是:「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有這句話之後,很多夥伴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毅力來練習基本的比賽項目,非常的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