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睡眠對健康很重要,但是一天到底要睡多久,才是健康的睡眠時間呢?很多人都認為一個成年人應該擁有的睡眠時間是7至8個小時,但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實驗卻得出了個聳人聽聞的結論:「每天睡8小時會讓你死得更快。」還有研究發現,每天睡眠超過9小時的人中風危險比睡7小時的人要增加70%,如果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則會增加3倍多。醫學專家表示,這一論斷雖然過於絕對,但有一定合理性,因為睡眠過多和過少都不利於健康。一般而言,成年人每天睡6~8小時為宜,但一定要至少保證5小時的生物鐘睡眠。而除了睡眠時間的長短,不良的睡眠習慣也會損害你的健康!
都知道睡眠對健康很重要,但是一天到底要睡多久,才是健康的睡眠時間呢?很多人都認為一個成年人應該擁有的睡眠時間是7至8個小時,但近日一個題為《每天睡覺超過8小時死得更快?》的帖子在網站和微博上被瘋狂轉發,令不少「嗜睡」者和堅持「8小時睡眠」者憂心忡忡。
醫學專家表示,這一論斷雖然過於絕對,但有一定合理性,因為睡眠過多和過少都不利於健康。我國中青年猝死率提高,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睡眠不足所致。一般而言,成年人每天睡6~8小時為宜,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要至少保證5小時的生物鐘睡眠。
每天睡7小時死亡率最低,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都可能會早死
這個流傳甚廣的《每天睡覺超過8小時死得更快》的帖子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藥學院和美國癌症學會,花6年時間對100萬名年齡介於30歲和102歲的研究對象進行的研究發現,每天睡六七個小時的人,比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小時的人,死亡率也低於睡夠8小時的人。在這項實驗中,研究對象的年齡、病史、健康情況等都已被考慮進去,他們是跟與自己身體狀況相似的對象作比較的。」 對於這一說法,很多網友都表示「凌亂了」。
帖子還寫道:「研究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睡眠過久,縮短了接觸陽光的時間,體溫也會因為身體長時間不活躍而變得過低,從而分泌大量促進睡眠的褪黑素,讓人在接下來的一天昏昏欲睡。而這種昏昏欲睡又會妨礙晚上進入深層睡眠。」
每個人個體有差異,睡多長時間最好並無定論
那每天睡8個小時是不是真的一定會比睡7個小時的人死得早呢?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周伯榮認為,這個結論過於絕對。他猜測,研究者在選取樣本時,有可能把一些本身就有睡眠病態、疾病的病人納入了。
但周伯榮也表示,研究結果也有一定道理。因為「一個人的荷爾蒙決定了睡眠周期。」他說,有的人只需睡5個小時就能精力充沛地繼續工作,這反映了他的基因素質天生就好。「一個只睡5個小時就能保持旺盛精力的人,肯定要比需要睡8個小時才能保持旺盛精力的人身體好。」他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前者比後者更健康,「那當然要活得長了」。
周伯榮指出,每個人個體都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睡比較長時間,有的人前一天睡得少,第二天照樣精力充沛,因此睡多長時間才最好並無定論。
其實,睡覺並不是倒在枕頭上,蓋上被子合眼一宿,再睜開眼睛醒來這麼簡單,它是一個複雜的漸變過程。為什麼我們有時醒來後,身體會神奇般地恢復力量,而有時卻感覺比睡覺之前還累呢?這便是睡眠的深度和狀態所不同而導致的。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幾千名志願者進行睡眠時的腦電波記錄後,揭示了人體的睡眠周期:在睡眠中,人體首先進入慢波睡眠期,後是快眼動睡眠期,之後再重複開始,一夜大約有4~6個睡眠周期。
那些夜裡常常醒來,或者在還未得到充分休息以前就醒來的人,他們的睡眠節律是很混亂的,腦電波圖在各階段都顯示出快速、急劇升降和受到抑制的波形,這在正常人睡眠中是見不到的。因此,只有充分進行好了4~5期的深度睡眠,人體的生理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修復,免疫系統能夠得到加強,而能量也能得到充分補充。
每天5小時生物鐘睡眠必不可少,不良習慣所致的「睡眠債」會損害健康
「不管一個人的精力有多充沛,一定要保證5個小時的生物鐘睡眠。」周伯榮主任解釋說,零時到凌晨5時是人體必須保證的生物鐘睡眠時間。「生物鐘睡眠被剝奪是危險的,對大腦、腦細胞、腦血管都會帶來嚴重損害。」
周伯榮說,已經有實驗證明,零時到凌晨5時的生物鐘睡眠沒有保證的人,即使白天讓他們睡夠,他們患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的機率都要高於能夠保證生物鐘睡眠的人,死亡率也相對較高。
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凌晨兩點後才入睡容易打亂生理時鐘,對身體脂質新陳代謝帶來嚴重影響,容易增加心臟病風險。
周伯榮認為,成年人睡6~8小時都是合適的。「如果生活規律、平靜,一般睡8小時就足夠了。」他建議,平日不要睡得太晚,這樣才能更好地平衡工作日裡欠下的「睡眠債」。不良習慣所導致的「睡眠債」會讓人們在健康方面付出更多的代價。當困意濃時,大腦需要得到更有效率的休息,這時就應當及時上床睡覺。
兒童6歲前每天需睡12小時,16歲前睡足了才能長得好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孩子的睡眠時間太早被剝奪了。」周伯榮不無擔憂地說,中國孩子過早地「被摧殘」,大多數孩子睡眠時間是不夠的。他認為,6歲以前的孩子最好有12個小時睡眠時間,7~11歲的孩子每天應睡10個小時,而12~16歲的孩子每天要保證9個小時的睡眠。「孩子在16歲以前睡足了,以後的成長就好辦了。」
周伯榮同時也提醒青少年不要太「宅」,多增加戶外活動,多一些輕、中度運動,比如快走、慢跑等。
平時睡不夠,周末可適當「補覺」,但大睡特睡反而更愛犯困
「很多平時睡眠時間就不夠的上班族喜歡在周末鍛鍊身體,其實未必科學。我是主張上班一族在周末適當『補覺』的。」周伯榮說,現在上班族大多都工作繁重,壓力大,很多人的睡眠時間都不夠,適當的「補眠」能自動補充精力,對身體有益處。
「同樣,明明睡夠了還賴床也是有害的。」 周伯榮特別提醒宅男宅女們,比如,周末許多人會在床上飽飽地睡上半天,還一個禮拜欠下的「睡眠債」。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睡眠醫學專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周末喜歡睡懶覺的人,平時更愛犯困。
該研究認為,周末大睡特睡非但無法彌補平時短缺的睡眠,反而會讓人們在周一早上更睏倦。周末賴床的不良生活習慣會讓大腦中的晝夜節律向後推延2個小時,擾亂人體內部的生物鐘,因而在周日晚上難以入睡,周一早上更難醒來,工作時也很難保持清醒狀態。
睡得過多易致睡眠節律惡性循環,常睡懶覺可能帶來中風和糖尿病風險
延長睡眠時間並不一定能彌補自己的睡眠不足,正相反,如果一味地賴在床上,卻沒有得到高質量的睡眠。這對於人體反而是有害無益的,它甚至會縮短你的生命。其實,那些睡得更多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需要長時間睡眠,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地關照自己的睡眠系統,從而導致這個系統被削弱,不能高效率地工作。他們感到白天缺乏活力時,往往會想:「我睡得太少了,要多睡會才行。」而不是問自己:「我的睡眠質量是不是不夠好?要怎樣才能改善呢?」
美國的研究人員在對9萬多名50~79歲的女性進行了長達7年半的調查後發現,每天睡眠超過9小時的人中風危險比睡7小時的人要增加70%,睡眠時間是增大中風危險的獨立因素。南京腦科醫院的專家介紹,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比較高,如果睡眠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血液黏稠度增加就容易誘發中風等腦血管疾病。
還有一項研究表明,睡眠時間太長,也有可能誘發糖尿病。研究發現,每天的睡眠時間在6~8小時的人,身體最為健康。如果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約2倍;如果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則會增加3倍多。
還有調查顯示,一天睡眠少於6小時會損害一個人的健康。同時,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同樣也會危害健康。一天睡眠時間平均在4小時以下或是10小時以上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死亡率都相當高。
其實,對那些只睡了六七個小時就自然醒來的人來說,醒了你就別硬躺著湊夠8小時了,只要你覺得頭腦清醒,感覺良好,就放心地起床活動吧。而長期覺得睡眠不足,怎麼也睡不夠的人,也許你應該對自己嚴格一點,調好鬧鐘,把睡眠時間和周期控制得有規律些。
學會將自己的睡眠節律調到最佳,避免睡得過多或睡眠不足
睡得過多和吃得過飽都是一個道理,吃得八分飽,才是最健康的。因此,即使到點之後還覺得困,你也應該說服自己別再賴在床上了。而睡眠不足所帶來的害處,相信我們都耳熟能詳了:精力不濟、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免疫力降低,甚至是機體的過早衰老。
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將自己的睡眠節律調到最佳呢?不妨聽聽美國國家睡眠協會的小建議:
1.跟著太陽同起落:儘可能地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起床,或在起床時點一盞很亮的燈。明亮的光線會讓人體生物鐘調整到最佳狀態。每天在晨光中曬上一小時,你會覺得精神奕奕,而晚上也更容易睡著。
2.別躺在床上乾瞪眼:如果你躺著實在睡不著的話,也別在床上乾熬著。起來到別的地方做做放鬆的事,看看書報,聽聽音樂甚至看看電視,直到你覺得疲倦為止,只是要避免讓自己太過於興奮。幹躺在床上的焦急感,往往會讓你更難睡好。
3.調整一下室溫:把室溫調整到舒服的狀態,太熱或太冷的房間,都會讓你的身體緊張,從而更難入睡。(記者 項丹平)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