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外留學的中國學生對home stay都很熟悉,很多人都選擇住在寄宿家庭中。而在中國,針對外國學生的寄宿家庭並不多。近日,在AIESEC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分會公益部所舉辦的探索中國項目中,5名來自印尼和摩洛哥的大學生就住在廣州的homestay中。5名外國大學生將在廣州參加為期6周的活動,他們在廣外志願者的策劃幫助下,深入廣州,與社區居民互動交流。
場景一:做遊戲,教英語,遊廣州
在A IE SE C廣外分會公益部的組織下,5名外國大學生分別住在三個地方,珠江新城、海珠區、長洲島,主要開展活動的地方在荔灣區龍津街和天河區冼村街。在龍津街,社工和街道的志願者以及社區居民,與外國大學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交流。
1月23日,來自印尼的大學生D hea和Fadhil,及來自摩洛哥的大學生F atim a與龍津街10餘名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教他們英語。第2天,龍津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和長者部義工陪同大學生遊覽荔枝灣。每到一處,廣外的大學生志願者就為外國大學生做翻譯。
臨近中午時分,在街道義工梁阿姨帶領下,中外大學生來到鳳廚酒家吃飯,梁阿姨點了魚肚羹、清蒸鯇魚、牛肉炒生菜等,「這裡的魚做得比較好吃。」梁阿姨給每人盛了一碗魚肚羹。
前兩天,Dhea等人剛培訓過如何使用筷子,現在就小心翼翼夾魚肉吃,邊吃邊用夾生的漢語說:「很好吃。」
場景二:做印尼色拉,學習中國剪紙
1月24日下午的安排是印尼的大學生做菜。午飯後稍事休息,在社工助理李姑娘的帶領下,Dhea等人去附近的超市採購蔬菜,兩人買了菠菜、豆芽、白菜,他們下午要做印尼色拉。
在龍津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青少年部,一邊是小圖書館,一邊是辦公室兼會議室,正中央的桌子上已經準備好了砧板、刀、電磁爐等。主持人是龍津社區社工助理李姑娘,附近的4個小朋友在家人的帶領下,來參加美食小組的活動。首先是大家互相介紹。之後,D hea和Fadhil分析了印尼人吃飯和廣州人的不同之處。值得注意的是,D hea和Fadhil在自我介紹時,揮了揮印尼的國旗。
在每個小朋友嘗試洗菜之後,Dhea開始切黃瓜、青菜,然後用水煮。隨後,把從印尼帶來的香料攪拌好。菜煮好之後,每人盛一份,澆上印尼的香料,這就是印尼沙拉。
為了這次活動順利進行,每一位外國大學生都有一位廣外的學生翻譯。大家都用英語交流,遇到不會說的單詞,趕緊用手機上的有道詞典查詢,交流很順暢。廣外的志願者計劃組織一場中外婚慶展示,初定在2月2日舉行,廣外學生黃露明說,「我們打算去江南大道婚紗一條街租婚紗,現場演示婚慶風俗,讓社區居民一起參與。」
上個周末,外國大學生還與社區居民學習剪紙。
人物
印尼女孩學廣州話
1月24日上午,在荔灣湖公園的走廊上,龍津社區的志願者買來特產馬蹄糕,逐一遞給外國大學生,來自印度尼西亞的D hea接過來,馬上說了一句「唔該」。這句話是她剛學會的。
這是D hea第一次來到中國,第一次參加A IE SE C的活動。D hea在印尼讀大二,所學專業和醫藥有關,她很想了解中國以及中醫,於是申請來到廣州,參加A IE SE C廣外分會公益部舉辦的探索中國這一項目。
負責接待的是A IE SE C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分會的志願者,這一小組的負責人是大二學生謝美殷,事先和龍津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聯繫好,聯合開展活動。
D hea的hom estay在海珠區,「伯父伯母都要上班,20歲的女兒在讀大學,我就住在她隔壁。」D hea說,這家寄宿家庭非常好,對她很照顧。
有一天,Dhea和不會說英語的伯母在家,兩個人邊說邊比畫,也能大概明白對方的意思。「我和伯母一起上街買東西,她買了一束花,為了照顧我的宗教信仰,中午特地煮麵條吃。」這幾天,在寄宿家庭中,Dhea吃得很不錯,有魚、雞肉、湯、米飯等。
D hea每天早出晚歸,自己一人坐地鐵或公交,「今天早上我8點多出門,從江南西上地鐵,然後在西門口下。」在西門口地鐵站,與廣外的志願者會合後一起參加當天的活動。
D hea帶了很多印尼的小禮物,送給hom estay的女生,2位大學生會交流中國和印尼不同的地方。D hea很有心,吃了馬蹄糕後感覺很好,在返回的路上又買了1盒,「要帶給hom estay的姐妹。」
一個人出國,父母也有點擔心D hea.她每天用雅虎郵件和父母聯繫,匯報一天的行程安排。本來也有Facebook,但在中國上不了,廣外志願者給她發了翻牆軟體,打不開。
D hea說,印尼人每天洗澡2次,廣州人一般洗1次,吃飯時,印尼人是把所有的菜都放在一個盤中,廣州人是各自夾自己愛吃的菜。
摩洛哥女生想嘗試拔火罐
來自摩洛哥的女生Fatim a,是市場營銷專業的研一學生,她畢業後的願望是去公司工作。「廣州有點熱,現在的生物鐘還沒有完全調整過來,有點亂,總體的感覺是廣州人很好,吃得也很好,尤其是魚,很好吃。」
Fatim a的hom estay在長洲島,距市區較遠,出島要坐船或公交,再轉地鐵,經過幾次換線才來到西門口地鐵站,「廣州的地鐵站人很擠,看上去大家很充實忙碌。在摩洛哥人們很悠閒,有時間就去咖啡館喝咖啡。」
同樣,Fatim a對中醫很感興趣。在摩洛哥,Fatim a見過針灸,還有一種類似拔火罐的東西。Fatim a想嘗試一下廣州的拔火罐,「這樣可以治療風溼,緩解路途的疲勞。」
寄宿家庭
收穫一場摩洛哥婚禮的邀請
李俊鴻是華南理工大學大四學生,去年創辦了一家公司,在長洲島上租了一棟4層的小樓,部分房間空著,原來打算開青年旅舍。「我本來喜歡玩,喜歡和外國人打交道,平時的公司業務也是幫助客戶去國外參展或考察。得知有國外大學生來廣州參加公益活動,我就提供了3個房間。」
在李俊鴻這裡住的有3人,兩位來自摩洛哥的女孩Fatim a和Soukaina,以及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大一學生Fadhil.
按照中國的習慣,李俊鴻請外國朋友去附近的小飯館吃了一兩次飯,等晚上大家都有空了就用英語交流,「我們就是介紹各自國家的經濟、文化、習俗等。」年輕的大學生們很快就熟悉了,Soukaina今年10月就要結婚了,她邀請李俊鴻屆時去摩洛哥參加她的婚禮。而Fatim a則建議李帶客戶去摩洛哥考察紅酒市場,當地的紅酒又平又靚。
Fadhil想在自己的衣服上印「我愛廣州」,碰巧李俊鴻認識一位朋友就做這個,於是就拿給朋友去印字。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宋金緒
聲音
龍津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社工助理何燕心說,「感覺這些外國的大學生很活潑、不拘謹,遇到不明白的就會不斷地問我們。比如在遊文昌塔時,他們就問為什麼要拜文昌塔。」
名詞解釋
AIESE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完全由大學生獨立運營的非政府組織。其成立於1948年,全球總部在荷蘭,2002年正式進入中國,目前中國30多所大學都有AIESEC.AIESEC是法語「A ssociationInternationaledes E tudiants en Sciences Econom iques etCom m erciales」的縮寫,意為「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實際上,目前A IE SE C的成員不限於商科,覆蓋了廣泛的學科背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