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順 七旬老人的制皂事業(組圖)

2020-12-19 搜狐網

  姓名:郭福順

  性別:男

  終年:75歲

  去世時間:

  2015年12月11日

  去世原因:病逝

  寄語

  風風雨雨53年,你是個全能的人,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這幾天,一做飯,就想起你。

  ——妻子王麗華

  爸爸,我捨不得您,我會一直一直想您,我愛您。

  ——女兒郭佳

  序號839,批號1203224。12月8日,郭福順的筆跡停留在了這一欄。

  制皂計劃表上,一批專用皂被他標註:需用油1750g,預計8天後製作。

  2012年,72歲的他開始琢磨批量製作手工皂,從此制皂成了他的事業。直到進入重症監護室搶救前一天,他還來到離家11站的皂坊裡,說自己「還得好好學電腦製圖。」

  12月11日凌晨5:04,郭福順走了。

  女兒郭佳說,這是一場「轟然崩塌」。她甚至有些後悔放任父親做皂,消耗了他太多精力。她不明白,為何父親年過七旬,還要如此奔波?

  「女兒,手心朝上(求人接濟)的日子太難過了。」他曾這樣回答。

  一生坎坷

  從大學生到燒雞小販

  大學生,「文革」,被抓,賣燒雞,做皂。

  這幾個詞串起了郭福順的一生。

  在老伴兒王麗華眼裡,丈夫一生日子極不平靜。

  這個上世紀60年代初的大學生,一身才氣。機械專業裡,他是全班製圖最好的學生。畢業後,他從企業技術員到科長、技術廠長,一路到機關單位中的副主任,仕途順風順水。

  可他偏偏「認死理」、「愛較真」。50年代,看到報紙上農作物產量的報導,他偏要自己想想重量、密度,算出一畝地要鋪多厚的土,才能種出相應的產量。

  「文革」時,別人被劃成右派。他挺身而出幫著說話,結果被人套上麻布一頓捶揍,難以平躺入睡,家人也受到牽連。後因言論被抓,直到女兒郭佳出生6個月後,才獲得了自由。

  90年代初,郭福順再遭變故,家境一度艱難。2003年前後,女兒託朋友,可以幫他拿到原先廠子裡的退休金,他也不肯。

  就這樣,他過了十多年沒有退休金、靠兒女接濟的日子。

  從唐山到北京後,60多歲的郭福順在天通苑租了一間小門面,賣唐山燒雞。為了支撐開銷,他在家做好腐竹、芹菜、花生、胡蘿蔔等涼拌小菜,放進大大小小的桶裡,綁在自行車上,運去店裡賣。

  他費力地一圈一圈騎著車子,白髮在風中凌亂。即使是兒女孝順、生活衣食無憂,他依然想要「自食其力」。

  無所不能

  會講故事的裁縫和大廚

  在女兒眼裡,全才父親「無所不能」。

  5、6歲時的郭佳,梳著兩隻麻花辮,但卻和別家的不一樣。其他人家分三股編辮子,郭福順卻要分出五股編。「他就專注著怎麼編好,有時候把我的頭髮扯疼了都沒發覺。」

  從小,郭佳的衣服基本都沒買過,全是郭福順自己做的。看好了花樣,做設計,量尺寸,選布料裁剪、戴著頂針在縫紉機上修修縫縫,就好了。式樣是當時最潮的,格子衫、背帶、喇叭褲,有時郭佳自己都不敢穿出門,覺得「太標新立異了」。

  看到別家姑娘的毛衣好看,郭福順託妻子借回來,然後捧著看針法,在坐標圖紙上標出編程,給郭佳照著打毛衣。1987年,郭佳上大學時,帶了12件父親做的毛衣,雞心領的、圓領的、開衫的……

  逢年過節,郭福順是家裡的大廚。他還專門寫了菜譜,上面標註著「郭家肉包」、「郭家燉魚」。

  他給家裡孩子講故事,講魯迅的《故事新編》。收藏的書又多又雜,擺滿了幾面書架。家裡實在堆不下,就找收舊書的人上門。郭福順表面上答應,但卻悄悄把很多書又放回了書架。《第三帝國》21冊大部頭的書稿,跟隨了他多年。

  此外,郭福順能「聽音知譜」,小提琴、二胡、笛子都會。80年代末,電視裡播放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他聽幾遍就能寫下音符。

  與皂結緣

  因緣際會為家人制皂

  2006年時,郭福順與皂結了緣。

  當時女兒郭佳正在孕期,突然變得對氣味十分敏感。以前常用的沐浴液、香水,一聞到就反胃。

  一次,郭佳買回了一塊兒古皂,沒有什麼味道,但小小一塊卻要上百元。郭福順看到了,說:「這不就是老肥皂的樣子嗎?我也能做。」郭佳和母親不信,略帶打趣激將地回了一句:那你做一塊。

  綠色的橄欖油,加鹼加水加熱,盛在不鏽鋼大茶杯裡不斷攪拌後冷卻,郭福順做出了第一杯皂。郭佳至今還能回想起那塊皂的樣子:凝固的膏體,像綠豆糕一樣。

  起初,老伴抱怨皂起沫少,郭福順就琢磨配料,加點兒劑液,泡沫果真多了起來。老伴一看難不住他,就說「沫夠多了,但是洗完之後手幹。」郭福順再往裡加料調整,皂水也變得更加溫和。

  漸漸地,從洗手皂到洗衣皂,再到液皂、潔麵茶油皂,郭福順一樣樣做了出來,給家人使用。

  郭佳還沒來得及高興,小試牛刀後的父親,卻像

機器人

一樣,一個勁兒地做皂。家人勸他說用不了那麼多,但他依然堅持做。

  多次嘗試、失敗、反反覆覆調整。郭福順抱著家裡的茶杯、小鍋,不斷地調整比例,將油、水、氫氧化鈉、草粉、精油等手動攪拌,有時一攪就是6個小時。他還自己做了配方表格,精確記錄數據,用公式演算,將做皂數位化。

  誰也沒想到,這一開始,就是9年。

  制皂事業

  72歲高齡租皂坊開網店

  有了賣手工皂的想法後,72歲的郭福順開起了網店,線下作坊裡僱了4個人。起初,皂坊租在昌平,離家40公裡,他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倒3次公交車,路上花2個多小時,一天一呆就是9小時。中午就著饅頭,買方便麵吃。

  他常常深夜在電腦前研究配料,配方裡,何首烏、黃芪、薏仁、苦丁茶等的克數都要精確。各種酸性含量對比後,他按數理方式計算潔淨力、適肌性、起泡力、硬度……製作一種草本去屑止癢液,他都要列出涉及水溫、用量等因素的注意事項。

  在作坊工人眼裡,郭福順是個和藹的老人。「有時候老爺子搬個小板凳,坐那像個小學生一樣,聽我們嘮家常。」滄州農村來的範大姐,在皂坊裡工作了近2年。有時候家裡有事兒,她悶聲不響地做活兒,郭福順就過來說「今兒怎麼沒聲音了呢?怎麼不樂了?」天氣冷,郭福順給皂坊裡買了電暖氣,他不放心,一定要自己試試暖不暖和。

  剛畢業的小蔣是郭福順的忘年交,他總是接到郭福順發來要採購物品的連結,不同規格的稱重秤,都會精確到0.1g。他說,郭福順近乎事必躬親,設計PVC版的弧度,用扳手擰鋼條、修改切皂器,單是寫的加工皂品需要的配方工藝單,摞起來都有半個人高。「所有機器修修改改都是他一個人,開發新品的時候,晚上不睡覺連夜攪拌,做壞了以後繼續做。」小蔣回憶道。

  郭佳說,皂坊點燃了父親的激情,也透支了他的生命。幾個月前,郭福順被查出了胰腺癌。他依然撐著身體去皂坊,還要求要給皂坊的4名工人上保險。

  成堆的工藝配比表凌亂地散放在桌子上,抽屜裡還有他寫了一半的便利貼紙「氫氧化鈉99%、5袋,氫氧化鉀95.5%、5袋」。

  12月18日,郭福順的皂坊裡,製造計劃表上,小蔣認認真真地在他的筆記後寫下一批次「序號840,茶檸家事皂,16號加水……」

  郭佳和女工們坐在一起,將褐色的印花包裝紙對摺、窩角、貼標識,一塊塊嬰兒洗衣皂被包好。

  午間的陽光,透過木質窗欞,散落在郭福順時常坐著的地方。皂坊裡很安靜,散著皂體的清香。

  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佳慧 實習生 陳光

相關焦點

  • 七旬老人手工制肥皂9年 去世前還在學電腦製圖
    12月8日,郭福順的筆跡停留在了這一欄。  制皂計劃表上,一批專用皂被他標註:需用油1750g,預計8天後製作。  2012年,72歲的他開始琢磨批量製作手工皂,從此制皂成了他的事業。直到進入重症監護室搶救前一天,他還來到離家11站的皂坊裡,說自己「還得好好學電腦製圖。」  12月11日凌晨5:04,郭福順走了。
  • 制「皂」希望,雨之露社工與愛同行
    商會界訊(朱顏北)2019年11月23日,由封丘縣民政局購買的雨之露前九甲村社工項目組帶領前九甲村的孩子們開展了制「皂」希望項目活動。制「皂」希望項目是希爾頓酒店發起的一項公益活動,旨在將各酒店提供廢棄回收的皂源,通過清理、切碎、消毒、壓制及包裝等加工程序,製成新皂並送給有需要的人群。活動伊始,雨之露社工首先向孩子們講述了制皂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接著演示了如何將那些廢棄香皂製造成新的香皂,向他們詳細的講解了製作步驟,孩子們聽的非常認真。
  • 臺灣七旬老人鄭交會賣護膚品 環保理念市民稱讚
    臺灣七旬老人鄭交會賣護膚品 環保理念市民稱讚     臺灣七旬「怪胎髮明家」曾福力在第19屆鄭交會上用自己發明的皂為市民試洗手。
  • 制皂快樂
    精油手工皂  口味豐富    有機精油手工皂造型花樣繁多,起源於捷克布拉格。有「口味十足」的鳳梨椰子、蘋果黑莓、香蕉優格、火龍果、人參、玫瑰小黃瓜、奇異果萊姆、蜂蜜檸檬。手工皂分兩大類,一種是用工業皂基加入香精色素製作成造型豐富、色彩鮮豔的工藝品,另一種是在低溫狀態下將天然植物油脂與氫氧化鈉充分攪拌,皂化,製造出來的天然植物冷制皂。
  • 德葆(Dr.Dabour)的價值,冷制皂和熱制皂的差別
    熱制皂又稱皂基皂或精油皂,制皂過程溫度高達85℃,融化皂基並加入精油、色素等灌入模具,冷卻成型後取出即可。優點是製作時間短,具有一定的清潔度。然而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熱制皂一般不含甘油或者很少,並且皂基的製作通常都會加入化學物質或者酒精,對皮膚的刺激性不言而喻。且PH值為10以上,洗淨力過強,皮膚緊繃不舒適,長期使用更會導致皮膚乾燥。
  • 目前皂的種類分為五種,1.市售皂 2.皂基皂 3.熱制皂 4.冷制皂 5.再生皂 你在使用哪一種?
  • 冬日飄「香」,制「皂」快樂!
    冬日飄「香」,制「皂」快樂!制快皂樂望江街道開展的親子手工皂製作活動吸引了轄區25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家庭報名參加活動指導老師首先詳細介紹了手工皂的基本常識和製作步驟
  • 【三一歌雅郡】樂趣制皂手工皂DIY 皂就我們的美麗生活!
    保護自然 愛護自己 天然手工皂,100%純天然材料製作,就在8月27日-28日! 日常生活,離不開洗護用品 但又不知如何選擇,大多數為化工合成,難以辨別 不如一起親自動手,為自己、為孩子、為親密愛人 製作一塊高品質純天然精油皂
  • 七旬"老待詔"獨守百年老屋:土刀修面65年(組圖)
    在西來古鎮,75歲的徐定邦老人算得上是一方名人。作為土生土長的西來人,徐定邦在這裡當了整整65年的理髮匠,並且一直保持著「土刀修面」的那一套傳統理髮手藝。隱匿在古鎮文風街的小小店面,則是老人65年傳統理髮技藝生涯的棲身之所。  文風街111號的徐待詔鋪,外表看上去並不顯眼。
  • 「上海制皂」新氣象 堅守中不忘創新
    生產這塊檀香皂的上海制皂有限公司,至今已有94年的歷史,創下過年銷量9萬噸的輝煌時刻,也經歷過連年虧損的艱難歲月。    「近3年來,蜂花檀香皂都保持兩位數的穩定增長。」不過,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有為坦言,這家國營老字號企業目前仍處在恢復期。為了將品牌更好地傳承下去,今年上海制皂將復甦「白麗」這個知名老品牌,推出面向白領麗人的中高端產品。
  • 上海制皂:牢記社會責任 發揚國企優良傳統
    上海制皂:牢記社會責任 發揚國企優良傳統2011/8/17/17:8來源:慧聰清潔網    上海制皂廠創建於1923年,至今已有87年的歷史。
  • 周末活動 | 制「皂」幸福!科科邀你一起DIY香噴噴的手工皂!
    周末活動 | 制「皂」幸福!科科邀你一起DIY香噴噴的手工皂!▼了解表面活性劑和清潔原理了解皂化反應和製作手工皂的方法和流程還能製作天然手工皂哦活動資訊活動對象7至12周歲兒童,12人活動時間8月9日(周日)13
  • 李佳琦力薦「芝士拉絲皂」,手工制皂,潔淨又除蟎,一塊就足夠了
    洗臉的時候,現在有很多的人都是會使用洗臉皂的,尤其是一些痘痘肌的人群,因為大部分的洗臉早都是還有除蟎的效果的,出去臉部的蟎蟲,臉部的肌膚也會變得越來越好,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款李佳琦力薦「芝士拉絲皂」,手工制皂,潔淨又除蟎,一塊就足夠了。
  • 上海制皂廠在楊浦濱江開了一家網紅咖啡館
    經過整體規劃建設、修舊如舊,一個保存滬上制皂工業歷史記憶的文化空間在楊浦濱江岸線上開門迎客。▲由上海制皂廠車間改建而成的白七咖啡館成為楊浦濱江的網紅地標▲皂夢空間日前正式向公眾開放,整個空間以肥皂泡為元素,串綴起上海制皂廠的歷史,用文創的獨特形式展現工業遺存位於楊浦濱江的網紅地標白七咖啡、皂夢空間日前向公眾開放。
  • 七旬老人除夕夜趕火車:兒子的車為何坐不下兩個老人?
    青鋒在杭州火車站,有人發現除夕夜有一對七旬老人乘車回安徽蚌埠。當被問及怎麼這麼晚才回老家過年時,兩位七旬老人的話讓人頗感意外。兩位七旬老人是從安徽老家到杭州照看孫子的。兩位老人之所以除夕夜趕火車,是因為他們兒子的車坐不下。看到這裡,青鋒心裡可謂五味雜陳,一時不知道說什麼為好。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被稱之為中華民族各種美德中最重要的千年古訓,難道在這對七旬老人孩子心裡一點都沒有?
  • 手工皂大師的制皂經驗精華總結
    網上流行許多制皂的鹼量計算表,裡邊都有固定的水量計算公式,但很多初學者根據算式配方做出的皂,有成功的,但更多的是或者軟得不能脫模,或者出現松糕壞皂,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浪費了無數的油與鹼之後,終於明白,水量的計算,不是一個固定的,不能變化的公式,必須根據當地的溫度、溼度變化而進行調整。
  • 小夥為七旬老人讓座 老人現場畫速寫肖像答謝(圖)
    洛陽小夥子為七旬老人讓座 老人現畫速寫肖像答謝趙青在為市民畫像核心提示丨「前幾天,我坐公交車遇到一件事情,覺得挺感動。」12月6日下午,家住洛陽市澗西區的王女士撥打本報熱線(18837996211)稱,11月28日,她乘坐101路公交車外出時,在公交車上遇到一件事兒讓她很感動,「當時車上人多,有位20多歲的小夥子給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大爺讓座,沒想到老大爺現場為小夥子畫了幅速寫肖像,並送給了好心的小夥子,車上好多乘客都稱讚不已。愛心都是相互的,他倆的舉動都讓人感到溫暖,我覺得這才是社會需要的正能量吧!」
  • 遼寧葫蘆島:七旬老人夥同他人拐賣婦女,收取介紹費,被抓
    事發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七旬老人夥同他人將拐賣婦女賣給其親屬,從中收取介紹費,終被警方依法抓捕。2020年12月小編從法院獲悉,該七旬老人被法院以拐賣婦女罪,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任仁義(化名),男,1943年出生,漢族,無文化,農民,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玲瓏塔鎮某村人。
  • 邯鄲七旬老人愛根雕
    鞏慶華雖然年過七旬、鬚髮花白,但很健談開朗。鞏慶華自幼喜歡手工製作、刻刻畫畫,雖然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和老師的指導,但他通過不懈鑽研,鼓搗出了近百件根雕藝術作品,成為十裡八鄉有名的「萬能手」。如今雖年已七旬,他還經常跟著老夥計們騎單車到各地「採風」,看到有模有樣的廢樹枝就撿回來,經過巧妙構思,去朽存精,就變成了靈動鮮活的根雕工藝品。有一次,他在村裡的    一個廠子裡發現了一個廢棄的椿樹根,酷似一個龍鳳組合。更為難得的是,由於長年受磚石擠壓,該樹枝底部形成了一個長方形的「刻字板」。
  • 通訊:發揚傳統 回歸自然——記黎巴嫩制皂家族的百年傳承
    新華社貝魯特2月9日電 通訊:發揚傳統 回歸自然——記黎巴嫩制皂家族的百年傳承  新華社記者李良勇  第一次見到巴德爾·哈蘇恩是在他的工作間。55歲的巴德爾頭髮花白,衣著樸素,正在聚精會神地雕刻手中一塊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