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子玲要和大家分享的繪本是《媽媽的祈禱》,這本繪本的作者武鹿悅子,她獲獎無數,是日本著名的兒童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她的童謠作品頻頻在日本各大電視臺播出,許多成為日本昭和時代(1926-1989)的經典傳唱曲目。2011年,她獲得日本兒童文藝家協會第50屆兒童文化功勞獎。
《媽媽的祈禱》創作於二戰結束70周年,作者武鹿悅子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深諳其苦,但是在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時候,日本右翼瘋狂鼓動廢除和平憲法,已年逾八旬的武鹿悅子無法壓抑胸中的憤懣,真切而熱烈的為孩子們祈禱和平,創作了這本《媽媽的祈禱》。
翻開繪本,我們看到初升的太陽推開了黑暗,一個新生命誕生,一位年輕女子初為人母,從她的心底流淌出詩篇一樣的殷殷祝福。但隨著生命時光的流轉,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另一面,握槍的男人、燃燒的大火、倒塌的房屋、黑暗,戰爭下一片廢墟的世界,孩子沒有了家園。
作者由母子親情牽引出對人與人之間關愛,以及對世界和平、對平靜幸福生活的期待。「所有生命都該好好享受生活,綻放出生命的光彩」。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是我們所有人都該明白的道理啊!只有和平才意味著我們的生命有生存的機會,只有和平才是我們人類最樸實、最持久的追求!
繪本故事的背景不正像我們當下的世界局勢嗎?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考驗著人類的智慧,當我們在巨變後開始有序的恢復生活、工作和學習時,當我們對現狀發出抱怨時,當我們經受著過去沒有的困境時,這個世界有些地方、有些人卻在面臨生與死、家園變廢墟的考驗。
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很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長在一個安全的國家,我們被保護得很好,我們衣食無憂,我們還有夢可以暢想,還有舞臺可以施展才華。
英國詩人約翰。堂恩的寫下「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因此當我們和孩子共讀《媽媽的祈禱》這本通過濃濃母子情,傳達出對和平的渴望和祈禱的繪本時,孩子也能夠具體感受到和平的生活是什麼,人們為什麼會期盼和平,以及生活在和平時代、和平國家的珍貴。
這些畫面、文字、故事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童年時期的記憶、經驗將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小讓孩子感受生命的可貴,不輕易傷害他人的生命,從而生發對生命的敬畏,對和平的嚮往,對人與人之間友善關係的感恩。在這樣的價值觀浸潤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更愛惜和平、維護和平。
《媽媽的祈禱》這本繪本除了充滿著對世界和平大愛的閱讀價值,它的文學與藝術性也極具感染力。
現在讓我們來解讀繪本的文學與藝術性:
「我親愛的寶貝!你的出現,讓我成為了媽媽。」
「白雲在飄,星星在眨眼,高興的時候,難過的時候,它們都會呼喚你。」
「不可以傷害,也不可以奪取別人的生命。這件事,大家都知道。」
「所有生命都該好好享受生活,綻放出生命的光彩,這才是值得珍惜的和平啊。」
武鹿悅子的語言清淺,如詩歌一般朗朗上口,帶著溫暖的氣息。我們無須過多的解讀,從這文字裡流淌出來的母子親情,明媚生活的歡愉,新生命誕生的喜悅都會讓人動容。孩子會想,「和媽媽一直在一起是多好啊。不要有握槍的手,不要有轟炸後的廢墟,不要有漆黑的世界。」
翻開繪本,黑暗漸消,彤雲逐日,萬簌俱寂,枝繁葉茂,生命的壯大與寧和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孩子成長過程中,媽媽帶著孩子,與蝴蝶和花朵玩耍,聆聽鳥鳴,去樹裡躲貓貓,聽星雲和大海的呼喚……
滿天飛舞著的蒲公英,帶給孩子喜悅,蒲公英是自由的象徵,它隨風飄直到被吹進泥土中,重新生長,繁殖。述說著對大地永不止息的愛。
靜靜而立的菊花,清淨、高潔,吸引來可愛的蜜蜂,盛開的花朵像是對著蜜蜂微微在笑。整本繪本呈現出來的是乾淨、通透、明亮的水彩畫,很容易讓人有情感共鳴,我們不要戰爭,我們要和平。
突如其來的疫情,直面生命尤其是生與死,「人間最寶貴的只有生命」,但每個國家對於疫情的態度和對於別國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我們當下期盼的「和平」不就是疫情的結束,是生活回歸安靜寧和、國泰民安嘛。
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給我們補上了這堂生命教育、和平教育欠缺的課!我們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國度,享受著70年快速發展帶來的生活福利,但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在關注自身生命的時候,也要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告訴孩子,生命在煥發自己獨有的光芒時,也在相互照亮,要讓孩子擁有「大愛」的胸懷。
這本書對於生命教育有著令人動容的深刻,但語言和圖畫又透著一股溫暖的氣息,比較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家庭閱讀。7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和家長共讀,在與孩子分享的時候,除了可以將生命價值、和平價值的主題性分享之外,也要把文學性和藝術性分享給孩子。
1、建議您先自己完整翻看繪本,包括封面、封底、前後環襯與內頁,可以先看圖,再讀文,感受圖畫給自己的觸動,然後朗讀文本一至兩遍,去體會文本帶來的感受;
2、參考本文的導讀,設計共讀中可以引導孩子對生命以及生命與和平進行開放式提問;
3、提前了解《媽媽的祈禱》的作者背景資料,以及故事主題的深意,比如這本繪本寫作的社會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等等,也可以將作者相關的作品作為延展閱讀材料,以此來拓寬和拓深孩子的閱讀及思考。
第一次講讀的時候,可以用從頭至尾大聲朗讀的方式;讓孩子無幹擾的去體會繪本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本書很適合和孩子做親子共讀,可以多次與孩子共讀,如果希望孩子在共讀過程中能夠加深對於生命、對於和平的理解和感受,我們家長可以多進行一些啟發式提問。比如:
1、如果發生了戰爭,我們會怎麼樣?
2、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會希望我們怎樣生活?
3、如果你成為爸爸/媽媽,你會怎麼樣告訴孩子和平是什麼樣子?
4、現在我們可以為和平做一些什麼事情?
閱讀之後,您可以引導孩子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以及對生命、和平、希望的理解畫出來或寫出來或講出來,用思維導圖、演講秀等多種形式與其它小朋友進行分享。
您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養一隻小動物,通過對生命的觀察和陪伴,讓孩子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貴。
時光深處,故事閃耀;成長路上,繪本相伴。
面對現實世界的不完美、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以及無處不在的挑戰,讓我們在閱讀中獲得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