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老長徵醫院)曝光醫託」的帖子在網絡上引起了反響,有的市民認為市中研附院曝光醫託,對患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有市民認為市中研附院的曝光行為勇氣可嘉,也有市民為市中研附院擔心,這樣的曝光臺會被告侵犯人權嗎?
市中研附院為何要曝光醫託?醫託的行為對患者有怎樣的危害?市中研附院的曝光行為合理嗎?針對這些問題,津雲記者進行了採訪。
醫託曝光臺
市中研附院的大門外秩序井然,保安在門口維持著車輛和行人的出入秩序。醫院門診大廳門口的滾動牌上寫著「我院從未設立分院,我院專家從未在外院出診,謹防醫託。」
走進門診大廳,「醫託曝光臺」就設立在入口處,曝光臺的玻璃窗內,張貼著幾名被曝光醫託的照片,每個人的眼睛處都被打上了馬賽克。
曝光臺很是醒目,來往的患者不時在曝光臺前停住腳步。「曝光臺很好,能提醒我們患者注意。」「醫託和號販子特別坑人,這個曝光臺設立得很好。」記者隨機採訪的幾位就醫者表示,聽說過很多醫託和號販子騙人的事例,這些人抓住了患者治病心切的心理,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和醫託打遊擊
市中研附院的曝光臺從2018年年初開始設立,而醫院治理醫託的行動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了。
「我們和醫託之間就像打遊擊戰。」市中研附院保安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20多年前,醫託就開始出現了。醫託主要分布在大門口或掛號區,前者,醫託在大門外的路口守候,一般看到外地求醫者就上前搭訕,「他們很會看人,大多對看起來不富裕的外地患者下手。」醫託會和求醫者攀談,告訴對方醫院搬家了,問診的醫生換醫院了,或者醫生的號掛滿了等等。此外,在掛號或候診大廳區域,醫託也會掛號後,偽裝成患者,和就醫者進行搭訕,謊稱他們知道哪個醫院有更好的大夫。
「醫託的目的就是把患者帶到他們指定的醫院,這些醫院一般都是私人醫院,介紹患者過去後,私人醫院會給醫託相應的提成。」市中研附院保安處工作人員說:「一般的患者都是趕時間,看完病就離開醫院,但醫託會在醫院逗留,和患者搭訕,並且每天都會出現在醫院。」
左右為難
辨別醫託不難,但難在治理醫託,據了解,治理醫託的職責在醫院的保衛部門,但醫院沒有執法權,這就讓醫院在治理醫託的工作上處於兩難的境地。
處理難。對於醫託,保安人員會首先進行口頭的勸阻,讓醫託離開醫院,但很多醫託離開後,不久還會回來繼續誘騙患者。
「我們有時候也會把常來的醫託送到派出所,但大多也是沒多久就會被放出來,派出所如果要通過法律手段處理醫託,就必須有足夠的證據。」市中研附院保安處工作人員表示,取證,是治理醫託最棘手的地方:「旁觀者幾乎不會出來作證,因為會耽誤時間,即使是被醫託行騙的人,作證的也很少。」有一次,一名患者被醫託騙到其他醫院後花了2000元冤枉錢,幾天後,患者來到市中研附院門口尋找醫託,在保安人員的協助下抓到了醫託,但送到派出所後需要被騙者舉證,被騙患者剛開始配合,後來就不出面作證了,「一是當事人覺得麻煩,可能要不止一次到派出所接受問話,同時,委託醫託行騙的私人醫院很可能會給當事人賠償,當事人也就選擇了私了的解決方式,不再追究。」 因此,公安機關辦案人員也只能以說服教育或讓其寫保證書等手段為主。
治理醫託難度很大,但是不治理醫託,也不行。「治理醫託是醫院保衛必須要做的工作,同時,一旦有患者遇到醫託進行投訴,就是醫院工作的失責。」市中研附院保安處工作人員說,有些患者很難理解治理醫託的難處,會認為是醫院不作為,這也讓院方壓力重重。
頂著壓力也曝光
2018年初,為了給醫託施加壓力,市中研附院設立了「醫託曝光臺。」
院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設立這個曝光臺,醫院也承擔了一定的壓力和風險,「我們也考慮是否侵害被曝光者的隱私權,擔心被曝光者會到醫院維權。」工作人員表示,為了規避侵權行為,院方在每個曝光者的頭像上做了馬賽克處理,同時,被曝光者全部是被醫院安保抓到後,自行書寫過不再到醫院做醫託的保證書的。
「雖然讓醫託寫保證書或者送到派出所,但醫託還會再來,無法完全杜絕他們的行騙行為。」院方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承擔著壓力和風險,但為了給患者警示,避免患者被醫託侵害利益,院方還是曝光了部分醫託。
工作人員表示,曝光臺設立後,的確對醫託的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醫者的意識提高了,醫託也減少了很多。」工作人員表示,除了醫託曝光臺,院方還通過滾動告示牌、安保實時巡查、播報謹防醫託的語音提示等方式進行宣傳治理。
律師說法
對於市中研附院設立曝光臺一事,天津拓澤律師事務所盧嘉亮律師認為,院方對被曝光者頭像進行了馬賽克的處理,是對其肖像權有意識地進行了保護。
那麼,法律上對醫託有約束條款嗎?天津拓澤律師事務所盧嘉亮介紹,1998年衛生部、公安部就聯合頒發了《關於清理整頓非法醫療機構嚴厲打擊「醫託」違法行為活動的通知》,明確定性醫託違法,行騙者將受到處罰。根據規定,對查獲的醫託,由公安機關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
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工商總局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了《關於開展整頓醫療服務市場秩序依法查處打擊「醫託」詐騙活動的通知》,要求各部門高度重視,加強溝通、協調配合,按照該通知要求認真抓好落實,並採取有效措施,依法查處打擊「醫託」詐騙活動。
盧律師解釋,法律上明確了醫託行為的違法性,如果醫託對就醫者構成了詐騙行為,就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如果沒有達到刑事責任的程度,應當承擔公安機關給予的行政處罰。
盧律師認為,界定醫託是否涉嫌詐騙,存在證據收集的難處,需要公安機關和受害者的共同努力,此外,盧律師認為,杜絕醫託現象需要醫院加大宣傳力度、患者提高防範意識和檢舉揭發的勇氣及責任心,此外,衛生部門也應該定期進行專項檢查,加大查處力度,增加聯合執法,對醫託受僱的單位進行懲治,從根本上切斷醫託的源頭。
(來源:津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