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寶媽,那你一定知道,養娃猶如「打怪升級」,中間需要破除層層障礙,才能讓娃順利長大。其中父母最為關注的事情,自然是孩子的安全問題,畢竟健康乃財富之本,沒有健康,一切都是徒勞。
前段時間,朋友家的3歲女兒瑤瑤在家裡玩耍,朋友則在準備午飯,可是不一會兒,她就聽見了東西摔在地上的聲音,朋友怕孩子打碎什麼東西扎到手,所以立刻去看女兒。
沒想到孩子竟然打碎了水銀體溫計,更可氣的是女兒嘴角上還殘留著水銀的痕跡,朋友見此狀況,猜到孩子可能誤食了水銀,好在她曾經看過類似知識,所以,並沒有方寸大亂。
她先帶孩子離開了灑有水銀的房間,然後讓孩子用溫水漱口,把嘴裡的水銀殘渣清理出去,接著給孩子喝了一些牛奶之後,將娃送到了醫院。
到了醫院之後,醫生先是給瑤瑤洗胃,並進行拍片驗血,發現孩子並無大礙,在得知了寶媽的做法之後,醫生也是連連稱讚,說她育兒有方。
孩子的好奇心強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雖然是優點,但有時也隱藏著一些危險,比如當家長給他測體溫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咬斷體溫計,誤食其中的水銀,這時,家長會非常慌忙。
其實,只要水銀沒有卡在孩子的食道當中,情況就不會變得很糟糕,為了能讓孩子胃中的殘留痕跡儘快進入胃中,可能需要給孩子吃一些食物,讓殘渣隨著大便排出,比如牛奶或蛋白物質,因為蛋白質與汞結合,會促使孩子嘔吐,有助於水銀的排出。
那誤食水銀,會不會引起造成「汞中毒」呢?其實金屬汞是不溶於胃液的,它到胃裡之後,會快速進入腸道,然後由排洩物排出,所以不容易引起汞中毒,而且體溫計中,含有水銀的含量其實很少。
但為了安全起見,寶媽還是要將娃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有些「危險物品」要放到隱秘的角落當中,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觸碰到。
1)家裡自備的「化學藥品」
一般家庭中會常備一些醫用酒精或是消毒液,它的用途雖然大,但卻是一個「危險的傢伙」,易燃易腐蝕,只有大人在場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所以,這類化學藥品孩子不能碰,父母要將它們藏好,密封好。
2)車輛也需遠離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升級,小汽車成為了大家首選的出行工具,也成為了家庭必備的交通工具。但孩子還小,他們可能分不清模型和真車的區別。而家長的責任就是讓孩子遠離真實車輛,平時搭積木、做遊戲無所謂,但現實與遊戲是不一樣的。
3)「危險玩具」最好不要碰
孩子的好奇心驅使著他們對一切都產生了好奇,特別是電視中的那些玩具刀或是玩具槍,對於這類玩具而言,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買,更不要帶出家門,這樣不但會傷害自己,還可能傷害別人。
但事實證明,「光說不練假把式」,父母不能只憑語言向孩子們講述某些東西不能碰,還需要讓孩子將這些危險視覺化,比如和孩子共同閱讀一些危險物品的書籍,觀看相關的兒童視頻,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危險,在怎樣的情況下會產生危險,並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方法,並進行練習,這樣孩子才會在內心產生認同感,才會真正地遠離這些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