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體溫測量工具在大家的生活中各顯神通,其中,價格低、準確度高、易消毒的水銀體溫計格外受到青睞。但是,使用水銀體溫計的隱患不容忽視:玻璃材質容易碎,洩漏的「水銀」(無機汞)可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那麼,萬一在測量體溫的過程中,不小心咬碎了體溫計,誤吞了水銀該怎麼辦呢?來看市疾控中心的權威解答
汞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取決於其存在的形式,相同劑量下,毒性由弱到強分別是:金屬汞<無機汞<有機汞。
有機汞:水俁病的元兇
有機汞毒性最強,自然界中還存在生物富集現象,大型魚類中有機汞含量較高。
有機汞脂溶性較強,能輕易透過細胞膜、通過血腦屏障,在腦組織中大量積蓄,會引起嚴重的腦功能受損。
從這個案例可見,環境保護很重要!包括中國在內的87個國家和地區共同籤署了《水俁公約》,明令從2020年起禁止生產及進出口含有水銀的製品,以尋求在全球範圍內減少汞汙染。
金屬汞蒸氣危害嚴重
雖然金屬汞的毒性最小,但其揮發出來的汞蒸氣對人體的危害卻很嚴重!
汞蒸氣具有脂溶性,可迅速彌散,透過肺泡壁被吸收,吸收率可達70%以上,其與人體中胺基酸上的硫原子親和力較強,可導致酶蛋白(主要由胺基酸組成)迅速失效。其中,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中極其重要的鈉鉀ATP酶就對汞特別敏感。
這種酶蛋白一旦失效,導致的症狀主要是「震顫」,初期穿針、書寫、持筷時手顫,方位不準確、有意向性,後期逐漸向四肢發展,患者飲食、穿衣、行走、登高均受影響,發音及吐字會有障礙。
液態金屬汞不會被吸收
水銀溫度計中的汞為液態的金屬汞,金屬汞不溶於水,完整的皮膚和黏膜基本上不吸收汞。金屬汞進入消化道後,很難經消化道吸收,而會直接通過糞便排出人體。一般3天可排出大部分,一周內可基本排出。
此外,汞為重金屬,比重較大,會對局部胃黏膜造成壓迫。如既往患有胃潰瘍等病症,可能會引起潰瘍加重,甚至胃穿孔,同時因局部黏膜炎症作用,可能導致汞吸收增加。
因此,咬碎水銀溫度計而不慎誤服水銀,通常不會引起汞中毒,不必太過驚慌。
建議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1.清除口腔中的碎玻璃,以防損傷口腔黏膜和胃腸道黏膜;
2.嘗試用食指刺激咽喉部催吐;
3.喝水漱口,清除口腔中的殘留汞;
4.多喝牛奶,保護胃黏膜,減少汞與體內蛋白質的結合;
5.及時就醫,必要時作驅汞治療;
6.因金屬汞會從糞便排出,建議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以加快胃腸道蠕動,加速排便,進一步降低暴露風險。
最後,如果還是擔心汞中毒,建議去醫院測定尿汞或血汞水平。人體血液中汞的安全濃度為1微克/10毫升,當到達5-10微克/10毫升時,就會出現明顯中毒症狀。
資料:市疾控中心
編輯:吳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