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的學生是好學生,創業成功的學生更是好學生!」
「學生可以用創業的業績來申請某些課程,只要月銷售額達標就可以替代學分。」
這段話出自北京某高職院校創業學院的副校長,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這個學院的政策,就是鼓勵學生創業,像曾有一名學生,畢業考試7門都不及格,但是由於會創業,學校不僅給他頒發了畢業證書,還推薦他為浙江省優秀畢業生。
大家對於此事的看法不一,有說這樣是教壞努力學習的孩子,有說不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小編倒是覺得,這是創業學院招生辦的陰謀。
有一種說法是,這件事情放在這間學院來說,是完全沒有一點問題的。
人家本來就是一家創業學院,教給學生的是什麼呀?就是創業的能力。如果說有獎勵制度,那獎勵的自然就是那些創業能力優秀的學生。這個和學校本身的宗旨是一致的。
如果創業學院的優秀學生是成績很厲害的,那反而代表不了這個學院。
小編覺得這樣的說法過於片面。
學習成績代表著什麼?代表著學生對於這一知識的通曉程度。這名學生,7門學科都不及格,就說明了這7門學科的知識,他並沒有學會。
這樣的學生不僅予以畢業,還給了優秀,是不是從另一個層面上說明了,這所學校安排給學生的課程,是廢話?
學生不需要學習這些基礎知識,就能夠自主創業,並且得到很好的業績,這是不是說明了,所謂的創業學院教的知識,並沒有什麼用處?
這樣說來,那些起早貪黑勤奮學習的學子們,想要學到知識畢業後能有一番事業的學生們,都是白交了幾年學費?
為什麼每年有幾百萬的孩子拼命苦讀就為了考上一個好大學?大學,被稱為「社會前教育」,能夠提供給孩子們一些過硬的知識,能夠給他們更多的資源,讓他們畢業後具備在社會上闖上一闖的能力。
一所創業學院,如果並不能教育學生更好的創業知識,而是憑藉學生自有的能力去創業的話,那麼這所學院,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任何教育機構,都應該有所自省,所教授的東西應該有意義,有價值,而不是為了圈錢瞎設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