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36年前,我給霍金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2021-01-11 左岸楓史

如果李淼不是科學家的話,很可能會是一個成功的段子手。

杜蕾斯曾經聯合李淼做了一場答網友問。一位網友向李淼提問:男朋友在ZUO愛的時候想起前女友,這正常嗎?

如此八卦的問題,李淼「一本正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太正常不過,男人總是喜歡聯想和比較。不過,若是每次都想起,你不如給他買個娃娃,反正都是替代品。

說起李淼,最先讓人想到的是「網紅」。其實,物理學家才是他的本職工作。他曾任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在國內外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學術地位。

聽媽媽的話,學好數理化

小時候的李淼不愛說話,學校不上課的時候,他就待在家裡看小人書打發時間,這是他最大的消遣,也是他最初的文學啟蒙。上了中學後,他更是愛上了唐詩宋詞和名著小說。相比於枯燥的理工學科,文學才對他有更大的吸引力。

只是父母覺得在這個動蕩的時代,相比較「危險」的文科而言,學好數理化,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李淼在人生岔路口上的第一個選擇,「聽媽媽的話」,他想,當科學家大概也不錯。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讓一大批科學家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也堅定了李淼「學習數理化」的決心。李淼以他們為人生的榜樣,開啟了自己的「科學之路」。

他16歲就考上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畢業後,又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天體物理專業攻讀碩士學位。兩年後,他開始發表了介紹超引力、宇宙大爆炸等宇宙學理論的學術論文,並順利拿到理學碩士學位。此後,李淼又開始了他在美國長時間的求學生涯,期間,擔任過多所知名院校的研究助理等職位。

1999年,李淼回到久違的祖國,成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的一名研究員,後又擔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客座教授。就連臺灣大學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聘請他擔任客座教授。

2004年,是李淼名聲大噪的一年。

這一年他發表了《一個全息暗能量的量模型》,這篇文章讓他成功「出圈」,讓全世界同行都認識了他,奠定了他在學術圈地位,學界稱他為國內弦論領域最有發言權的科學家。

從「一心習文」到「轉而投理」,可以說是時代改變了李淼的人生軌跡,造就了今天的李淼。

「不務正業」的「三水大叔」

李淼的文學夢從來沒有停止過。

1999年,李淼從美國回來之後,正是BBS興盛之時,這成了他最早下筆寫作的一個平臺。後來博客走入大眾視野,他也轉移了陣地。他的文章涉獵領域很廣,歷史、科學甚至八卦都能融合到一起,他的這些文章後來被粉絲們起名為「弦論小史」。這樣寫下來,他漸漸「上了癮」,保持隔幾天就更新的頻率。2005年,李淼把「弦論小史」編撰集結出版,就有了《超弦史話》。

自此之後,李淼在科普的路上越走越遠。但是,李淼這樣的「不務正業」 ,也受到過質疑。

在國外,科普工作由知名的科學家來承擔。科學家寫的科普文章如果能登上《紐約時報》,會被視為一種榮譽。但是在中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埋頭搞研究」才符合人們對科學家的認識,做科普工作的人,和學術失敗畫上了等號。

這樣的觀念惹火過李淼,他也曾毫不客氣地做過回應。

有人在微博上質疑他不專心科研,大搞旁業。他惱火之下,立即甩出一個連結,把他近年的科研成果公之於眾。爾後,他又在微博上憤怒地寫下:我沒有耐心同尚在發育的人討論。以後對這種人,兩輪後拉黑。他就是這麼真性情,不容得別人一絲污衊。

最後,質疑他的人都閉嘴了。李淼也收穫了一大批粉絲,有人叫他「淼叔」,有些迷妹還會叫他「三水大叔」 。

寫文章科普後,李淼對文字的熱情又被喚起。文學是曾深埋在他心中的一個夢,大學時他就嘗試寫古體詩。古體詩在他眼中和物理公式一樣,文字不同的排列組合也能有非凡的魅力。

2008年,朋友又勸他嘗試寫現代詩,這才有了既晦澀又浪漫的《不可見之力》。

李淼認為,數理科學是吃青春飯的,自己埋頭搞研究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了。人到了50歲以後,推理能力和專注力都會下降,唯有語言能力依舊甚至提高。於是他一頭扎進寫作裡,回歸年輕時的夢想。

36年前,霍金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無論跨界多遠,李淼的本職工作還是科研。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對裡頭的謝爾頓也不陌生。謝爾頓是一名科學家,而李淼就是現實中的「謝耳朵」,他們的研究方向完全一致。更有意思的是,李淼也像劇中的謝爾頓一樣,曾經遇見過物理界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霍金,並且是4次。

第一次是在1985年,那是霍金首次訪問中國。在那個年代,霍金在中國的影響力遠不如現在,但是在物理界已經名聲鵲起。

霍金在中國科技大學做報告,當時李淼還是中國科技大學的一名研究生,他作為三四百名的幸運聽眾之一,在報告會上第一次見到了霍金。帶著終於見到物理學界傳奇人物的心情,李淼和霍金的第一次見面開始了。

李淼當時的英文並不算好,他鼓起勇氣,磕磕絆絆地向霍金教授報告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看出霍金的質疑,李淼就拿出了計算草稿給他。第二天,陪同霍金觀看了雜技。

李淼第二次見到霍金,是在一年後的英國。

彼時的李淼正在劍橋大學做學術報告,報告是關於「超弦理」的研究。霍金和別的劍橋學者也來到了現場,但是霍金沒有發表任何看法,原因是報告的方向不是霍金研究的主要領域。

後來在美國舉行的學術交流會上,他又兩次見到霍金。

李淼與霍金的四次見面,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粉絲見到偶像的激動,李淼最大的感觸就是霍金的執著,對「黑洞」研究的持續和執著。

風口浪尖上的「網紅科學家」

最近,李淼因為一個「黑洞」的梗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起因是李淼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進行一場講座上,用黑洞(black hole)開了個玩笑:「黑洞嘛,black hole,男生再想想,女生就不要想了。」現場一個女生站起來問他:「您剛剛說的黑洞(black hole)是什麼意思?」本來這只是科普界的一個玩笑,李淼答道:「這個我不能在這裡解釋……」意識到不妥,李淼也在現場道了歉。

然後,就有了李淼開黃色玩笑,現場被女大學生問得啞口無言的事情塵囂甚上,李淼被扣上了「不尊重女性」的帽子。

其實,所謂黑洞的梗由來已久。

當時這個詞剛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科學家們在一起開會時,就有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了質疑。因為「黑洞」這個詞在法語的釋義裡有特別的含義,他提出應該把「黑洞」改為「暗星」。但是一位英國科學家反駁了這一說法,認為還是「黑洞」更好。

自此以後,這個詞就這樣慢慢被接受了。

究其根本,這算是一場科學界的一個沒有惡意的調侃,霍金在演講中也拿這個事情開過玩笑,大眾不過一笑了之,也沒有人把它上升到「不尊重女性」這樣的高度。李淼只是在一個不太恰當的場合開了一個霍金曾經開過的玩笑,並沒有任何惡意在裡面,只是礙於他「網紅」的身份,引起了一場討論而已。

相較於「不尊重女性」,李淼稱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女性主義者」,他認為女性和男性沒有什麼不同,帶過的女研究生也沒有比男研究生差,甚至於在這個「不適合女性」的研究領域裡,出現過一位非常優秀的女研究生。

他真正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女性,既發現她們的優點,又毫不客氣地指出她們的缺點。比起那些標榜「男女平等」卻又把女性捧上天討好女性的做法,李淼的「女性主義」更讓人嘆服。

百變大咖—李淼

「科學家」「作家」「詩人」「網紅」······這每一張貼在李淼身上的標籤,他都詮釋得很好。

作為科學家,他在學術上的成就達到了足以讓人仰望的程度。

他發表了讓世界都認識他的學術論文,獲得過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擔任過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入選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是中國引力波計劃發起人,他在超弦理論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

作為詩人,他筆下的詩歌把科學與文學相通,綻放出獨有的魅力。

理工生的詩歌,不僅僅「除了你還是你」這樣的幼稚與油膩,在李淼的筆下,宇宙除了浩渺,還多出了一絲浪漫。他用對宇宙進化歷史的了解,對文字強大又瑰麗的想像,對情感深刻細膩的體會,用他手中的筆,完成了「百億光年的跨越」。

作為作家,他既能俯下身來給孩子做科普,又能走上《鏘鏘三人行》,與竇文濤談天說地。

正如前文所說,國內寫科普文章的科學家,常常被認為是「混得不好」。作為享譽國內外的學者,李淼卻願意頂著自己的巨大光環,把原本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轉化成能讓孩子理解的話。他也曾坦言,「做科普比做科研還難」。

作為網紅,他在網絡上不僅是有百萬粉絲的大V,在工作中更是校園裡的美麗風景。

和人們眼中嚴肅古板的學者不同,很多女孩喜歡他。這種喜歡無關於其它,而是是帶著好奇和崇拜式的欣賞的。他愛喝咖啡,把中山大學天文和空間科學研究院的休息室布置得像間咖啡屋,文藝範兒十足。

他穿上皮衣騎摩託車兜風——你很難把一個科學家與一位機車男聯繫起來。他喜歡健身,喜歡穿修身合體的西裝,像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裡的男主角一樣帥氣,女學生們私下裡都叫他「中大都敏俊」。

這就是李淼,一個科學界的異類,一個大眾眼中的網紅,一個對世間萬物抱有最大的熱情的百變科學家。

相關焦點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33年前,我給霍金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李淼是國內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現任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他的專業研究領域包括超弦理論、宇宙學和粒子物理。他曾經四次見到霍金。住在當年毛主席的下榻處「第一次是在霍金第一次訪問中國的時候,那是1985年。1986年,我去劍橋大學,又見到了霍金。後來兩次,都是在美國。」李淼對封面新聞回憶了和霍金的四次見面。1985年,霍金第一次訪華。
  • 物理學家李淼眼中的霍金:愛因斯坦後影響最大的科學家 一生三大...
    李淼對此直言,「有些是可能發生的,有些就不太靠譜,比如2600年地球資源枯竭,我認為是不會發生的。」「對物理學有三大學術貢獻」霍金一生致力於研究宇宙時空,試圖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合併成完備的統一理論,解釋宇宙時空中一切事物。
  •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霍金為什麼偉大,問我吧!
    「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一天剛好是伽利略的三百年忌日。」
  • 霍金推翻自己的黑洞理論:很抱歉讓你們失望了
    ,他宣告推翻了自己若干年前建立的著名黑洞理論,並重新討論了信息守恆的問題。  「40年前,人們開始認真思考黑洞,認為外人(黑洞外的觀測者)能夠獲得黑洞僅有的信息就是質量、電荷、角動量,這意味著,如果你用任何一種物質來做成黑洞,比如壓碎的聽裝啤酒瓶、壓扁的恆星、還是其它什麼,外人都無法分辨出黑洞裡面到底是什麼東西。」  「霍金30年前的理論認為,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考慮,黑洞能夠輻射(即著名的霍金輻射)。
  • 李淼:不懼院士的身份地位,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人
    李淼答道:「這個我不能在這裡解釋...我只能說這是和性相關的...」該事件由於被炒作,結果李淼一下子被扣上了「不尊重女性」的帽子。其實,所謂黑洞的梗,是科普界很多年前就知道的,我很多年前在一些翻譯過來的科普著作上也多次看見過這個梗。當初這個名詞剛剛被發明出來之後,科學家們坐在一起開會,法國的科學家就質疑說為什麼不叫做暗星,因為黑洞這個詞彙在我們法國這裡有特別的含義。
  • 李淼:像物理學家一樣思考
    文科生覺得它過於高深,總是有一大堆看不懂的專業名詞。而在理科生眼中,它代表著痛苦的學習生涯和數不清的、複雜的定理定律。 其實我們都誤會物理了。物理不高深也不枯燥,它看似遙遠,但作為研究萬物運行規律的學科,它其實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晚上躺在床上,你腦洞大開,是不是有過許多奇思妙想?比如:鬼魂真的存在嗎?
  • 南科大教授李淼,演講時說黑洞是女性的……
    原來,李淼在演講時,說黑洞是女性的陰道口,現場有女生反駁。李淼應該道個歉就算了吧,但他不,先是污衊深圳大學生是廢青曱甴,企圖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繼而扯出愛國大旗,最後甩鍋給已故的物理學家霍金。看李淼的言論和思維邏輯,實在下流且卑劣,正應了一句: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明明就是無恥之徒,卻竟敢「光明正大」地反誣他人,李淼越辯,越盡顯斯文敗類的真面目。
  • 師者|物理大咖李淼跨界做「科普」,卻最喜歡被稱為「詩人」
    李淼 資料圖50歲以後,著名物理學家李淼開始執行「人生規劃」的第二階段:他的人生重點從科研轉向科普和教育。「我做研究已經沒有青壯年時更好,對自己有嚴格的認識,這是我的人生規劃。」8月20日,李淼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
  • 物理學家李淼:最終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也許就是洞見和耐心
    他們將和李淼教授在線共處1個月,直接向頂尖科學家發問。你們可能還不知道李淼是誰,看下圖你就知道他又多火!☟李淼讀書會現場這陣勢,那些明星們的新片發布會也不過如此吧!這就是著名的1萬小時定律。我傾向認為天才是存在的,但也覺得練習1萬個小時是天才實現自己的必由之路。我以為的那些自己經過努力也追趕不上的人,要麼是在我從事的行業之外(如莫扎特),要麼可能花了比我更多的時間「做練習」,如著名弦論家愛德華·威騰。無論如何,很難想像即使我做了同樣多的「練習」,我能夠成為威騰。
  • 一個數學物理學家眼中的霍金
    當霍金在劍橋進行第二年的研究時,我(在倫敦大學的伯克貝克學院)已經建立了一個關於關聯性的數學定理。這個定理表明,基於幾個合理的假設(通過使用當時大部分物理學家並不熟悉的整體/拓撲技術),一顆坍縮中的、質量過大的恆星最後會在時空中形成一個奇點——一個密度和時空曲率都被預期會變得無窮大的地方——為我們提供了現在稱之為「黑洞」的物體的一個圖像。
  •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盤點霍金留下來的三大物理定律
    今天,是值得緬懷的一天,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那個教科書般偉大的人物去世了,今天,我們的天空又多了一個星星。他寫的《時間簡史》,或許絕大多數讀者並沒有度過,但是他提出的理論一直被科幻作家借用,可以說現代宇宙模型就是按照他的假說來的。
  • 4年前,霍金曾用公式計算英格蘭隊如何奪世界盃
    網易體育3月14日報導:據外媒14日消息,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多家媒體援引霍金家人的發言人報導了這一消息。
  • 近百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排名第一,霍金只能屈居第二
    物理學對人類的發展至關重要,物理學家對物理學的貢獻更為重要。沒有物理學家的辛勤奉獻,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科技進步。要說近百年來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當然是愛因斯坦和霍金。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霍金有他那個時代的簡史,其實他們對世界的貢獻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 「天琴計劃」領頭人、物理學家李淼:科普和探測引力波同樣重要丨70...
    1999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有《超弦史話》《越弱越暗越美麗》《中的物理學》等。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 吳楓作為中國頂尖的物理學家,李淼是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及籌建人,國內弦論領域最有發言權的科學家,他所著的《暗能量》是國內暗能量研究方面的第一本學術專著。
  • 人物物理學家霍金的故事
    導語:史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故事:霍金的讀書故事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裡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
  • 博集Live×李淼|我問科學家,揭秘那些你好奇的科學問題(文末有獎)
    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來說,我是從哪裡來;為什麼水會往低處流;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吃飯……這些常規的問題還是可以解答。  但有些寶寶就是不走尋常路,總是給父母提出一些超綱的問題,比如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水為什麼會在0度以下會變成冰;真的會有外星人嗎?……宇宙星系、物理量子、時間原理全都給你安排上。
  • 教科|霍金的黑洞理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指出:「我認為,信息並非如此前所設想的那樣存儲在黑洞的內部,而是在黑洞的邊界,即所謂的視界上(視界線即黑洞的邊界,在此邊界以內的光都無法逃離)。」 我們一般認為,光是不能從黑洞中逃脫出來的,但從理論上講,黑洞並不是全黑的。黑洞會釋放能量,這被稱為「霍金輻射」。「霍金輻射」理論認為,會有一些粒子從黑洞的視界線中散射出來。
  • 李淼:智商的神話
    在連續關注「學霸是怎樣煉成的」之後,今天請聽李淼教授為我們解析智商。側記號稱「最懂宇宙的中國人」的李淼,也是一位「不務正業」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是詩人,創作頗豐。他開闢文化專欄,談論文學。他喜歡用宇宙理論解釋生活。
  • 盤點物理學家霍金一生偉大成就
    物理學家霍金在2018年3月14日去世了。今天這篇文章咱們梳理霍金的一生在物理上到底做了什麼?它的成就到底有多大?霍金在牛津讀本科的時候,畢業之後報考了劍橋,在這幾年的學習中就偶然發現了穩恆態宇宙模型中有一個常數的計算錯誤,於是在之後的博士論文中給出了詳細的證明,這篇論文前半部分推翻了宇宙是穩定不變的結論。在論文的後半部分論證了宇宙在他的數學模型下應該是通過大爆炸生成的。
  • 物理學家李淼: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是下一個地球
    網易火星知識官介紹:李淼,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工程入選者。研究量子場論、超弦理論以及宇宙學。在超弦理論中的研究有一定的國際影響,特別是在兩維劉維爾理論、D膜以及黑洞的量子物理等方面。最近致力於研究超弦中的黑洞物理、超弦宇宙學以及暗能量。獲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魅力人物獎。著有《超弦史話》《<三體>中的物理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