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33年前,我給霍金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2021-01-08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

很少有科學家像霍金一樣,去世的消息引發普通公眾和科研工作者的集體哀思。

對中國科學界來說,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幾代中國科研人深受其影響。「霍金是愛因斯坦之後對公眾社會影響最大的科學家,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物理學家李淼對封面新聞記者說,「他一去世,大家的微博和朋友圈都刷屏了。」

李淼是國內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現任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他的專業研究領域包括超弦理論、宇宙學和粒子物理。他曾經四次見到霍金。

住在當年毛主席的下榻處

「第一次是在霍金第一次訪問中國的時候,那是1985年。1986年,我去劍橋大學,又見到了霍金。後來兩次,都是在美國。」李淼對封面新聞回憶了和霍金的四次見面。

1985年,霍金第一次訪華。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霍金這個名字還不像今天這樣如雷貫耳,儘管那個時候的霍金在學術上已經成就斐然。

4月28日到 5月2日,霍金在合肥停留了四天,被安排住在稻香樓賓館,這是當年毛澤東在合肥的下榻處。當時中國科技大學是唯一的邀請單位,公眾報告被安排在學校的水上報告廳,那批幸運的聽眾將近有三四百人,他們多數都是年輕的學生,甚至還有少年班的「娃娃們」。

「我給他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李淼當時還是中國科技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在報告會上,他第一次見到了霍金。那時《時間簡史》還沒有出版,霍金對普通大眾來說還很陌生,但在物理學界已經很有聲名。

和霍金的見面沒有通常渲染的那種「鍍了金的時刻」,李淼只是覺得終於見到了這麼一個稱得上是傳奇性的人物,但談不上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因為在物理學界,通常並沒有偶像的這個說法,我們都是平等交流」,李淼帶著科學工作者特有的理性說道。

當時他還用並不熟稔的英文向霍金等人報告了他們在他的「無界理論」中計算宇宙早期黑洞生成率的結果,「他有些懷疑,我給他看了我的計算草稿,他貌似打消了懷疑。」

李淼對封面新聞回憶,當時霍金的確是不太相信的,但他也是到後來才真正理解霍金的懷疑,「我們的結果跟他以前的研究有關,但呈現出來的解的方式跟他的解看起來又好像不同。」

「其實,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兩者之間是否存在任何關係,因為我不怎麼相信他的『無界理論』了。」

「他激勵了幾代物理學家」

但無論如何,李淼認為,「他還是很嚴謹的。」

幸運的是,他在第二年再次見到了霍金。1986年在劍橋大學,李淼做了一個關於「超弦理」研究的學術報告,「除了霍金之外,還有別的劍橋的學者。那次霍金沒有發表看法,因為這不是他的主要領域。」

後面兩次見面是在90年代的美國,都是在純粹的學術交流場合。和霍金的四次見面,他最大的感觸是,霍金總是在持續他的「黑洞」研究。

霍金在黑洞方面的學術成就,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已經做出來了。但李淼無論是在80年代的中國還是90年代的美國見到他,他總是在研究黑洞的課題,這是李淼覺得霍金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李淼相信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對社會影響最大的科學家,他激勵了幾代物理學家去探尋許多了不起的課題,就像「霍金蒸發的最重要的作用,是鼓勵一大批物理學家來研究萬有引力和量子力學的結合。」

「我們這一代人直接受到霍金的影響」

霍金對於中國物理學界的影響,李淼覺得很難說清楚,因為其主攻的領域在中國學界是相對小眾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直接受到了霍金的影響,這個影響會傳承到下一代人。包括我研究的宇宙學方面,是他的研究直接影響了我。」

李淼提到霍金去年的「突破攝星」長期研發計劃,霍金認為這個項目是人類初步邁向外太空的真正機會,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很可能向距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發送一個探測器,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

在李淼看來,霍金未完成的「突破攝星」計劃是有可行性的,「雖然各方面的難度很大,不見得能夠在預計的期限內做到,但我覺得在更長的時間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這也是霍金給人類留下的遺產之一,「他的研究已經激勵很多物理學家,今後還會激勵更多的人投入這項了不起的事業中去。」

相關焦點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36年前,我給霍金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杜蕾斯曾經聯合李淼做了一場答網友問。一位網友向李淼提問:男朋友在ZUO愛的時候想起前女友,這正常嗎?如此八卦的問題,李淼「一本正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太正常不過,男人總是喜歡聯想和比較。不過,若是每次都想起,你不如給他買個娃娃,反正都是替代品。說起李淼,最先讓人想到的是「網紅」。其實,物理學家才是他的本職工作。
  • 物理學家李淼眼中的霍金:愛因斯坦後影響最大的科學家 一生三大...
    李淼對此直言,「有些是可能發生的,有些就不太靠譜,比如2600年地球資源枯竭,我認為是不會發生的。」「對物理學有三大學術貢獻」霍金一生致力於研究宇宙時空,試圖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合併成完備的統一理論,解釋宇宙時空中一切事物。
  •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霍金為什麼偉大,問我吧!
    「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一天剛好是伽利略的三百年忌日。」
  • 霍金推翻自己的黑洞理論:很抱歉讓你們失望了
    ,他宣告推翻了自己若干年前建立的著名黑洞理論,並重新討論了信息守恆的問題。  「40年前,人們開始認真思考黑洞,認為外人(黑洞外的觀測者)能夠獲得黑洞僅有的信息就是質量、電荷、角動量,這意味著,如果你用任何一種物質來做成黑洞,比如壓碎的聽裝啤酒瓶、壓扁的恆星、還是其它什麼,外人都無法分辨出黑洞裡面到底是什麼東西。」  「霍金30年前的理論認為,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考慮,黑洞能夠輻射(即著名的霍金輻射)。
  • 李淼:不懼院士的身份地位,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人
    李淼答道:「這個我不能在這裡解釋...我只能說這是和性相關的...」該事件由於被炒作,結果李淼一下子被扣上了「不尊重女性」的帽子。其實,所謂黑洞的梗,是科普界很多年前就知道的,我很多年前在一些翻譯過來的科普著作上也多次看見過這個梗。當初這個名詞剛剛被發明出來之後,科學家們坐在一起開會,法國的科學家就質疑說為什麼不叫做暗星,因為黑洞這個詞彙在我們法國這裡有特別的含義。
  • 李淼:像物理學家一樣思考
    文科生覺得它過於高深,總是有一大堆看不懂的專業名詞。而在理科生眼中,它代表著痛苦的學習生涯和數不清的、複雜的定理定律。 其實我們都誤會物理了。物理不高深也不枯燥,它看似遙遠,但作為研究萬物運行規律的學科,它其實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晚上躺在床上,你腦洞大開,是不是有過許多奇思妙想?比如:鬼魂真的存在嗎?
  • 南科大教授李淼,演講時說黑洞是女性的……
    原來,李淼在演講時,說黑洞是女性的陰道口,現場有女生反駁。李淼應該道個歉就算了吧,但他不,先是污衊深圳大學生是廢青曱甴,企圖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繼而扯出愛國大旗,最後甩鍋給已故的物理學家霍金。看李淼的言論和思維邏輯,實在下流且卑劣,正應了一句: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明明就是無恥之徒,卻竟敢「光明正大」地反誣他人,李淼越辯,越盡顯斯文敗類的真面目。
  • 師者|物理大咖李淼跨界做「科普」,卻最喜歡被稱為「詩人」
    李淼 資料圖50歲以後,著名物理學家李淼開始執行「人生規劃」的第二階段:他的人生重點從科研轉向科普和教育。「我做研究已經沒有青壯年時更好,對自己有嚴格的認識,這是我的人生規劃。」8月20日,李淼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
  • 物理學家李淼:最終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也許就是洞見和耐心
    他們將和李淼教授在線共處1個月,直接向頂尖科學家發問。你們可能還不知道李淼是誰,看下圖你就知道他又多火!☟李淼讀書會現場這陣勢,那些明星們的新片發布會也不過如此吧!這就是著名的1萬小時定律。我傾向認為天才是存在的,但也覺得練習1萬個小時是天才實現自己的必由之路。我以為的那些自己經過努力也追趕不上的人,要麼是在我從事的行業之外(如莫扎特),要麼可能花了比我更多的時間「做練習」,如著名弦論家愛德華·威騰。無論如何,很難想像即使我做了同樣多的「練習」,我能夠成為威騰。
  • 一個數學物理學家眼中的霍金
    當霍金在劍橋進行第二年的研究時,我(在倫敦大學的伯克貝克學院)已經建立了一個關於關聯性的數學定理。這個定理表明,基於幾個合理的假設(通過使用當時大部分物理學家並不熟悉的整體/拓撲技術),一顆坍縮中的、質量過大的恆星最後會在時空中形成一個奇點——一個密度和時空曲率都被預期會變得無窮大的地方——為我們提供了現在稱之為「黑洞」的物體的一個圖像。
  •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盤點霍金留下來的三大物理定律
    今天,是值得緬懷的一天,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那個教科書般偉大的人物去世了,今天,我們的天空又多了一個星星。他寫的《時間簡史》,或許絕大多數讀者並沒有度過,但是他提出的理論一直被科幻作家借用,可以說現代宇宙模型就是按照他的假說來的。
  • 4年前,霍金曾用公式計算英格蘭隊如何奪世界盃
    網易體育3月14日報導:據外媒14日消息,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多家媒體援引霍金家人的發言人報導了這一消息。
  • 近百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排名第一,霍金只能屈居第二
    物理學對人類的發展至關重要,物理學家對物理學的貢獻更為重要。沒有物理學家的辛勤奉獻,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科技進步。要說近百年來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當然是愛因斯坦和霍金。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霍金有他那個時代的簡史,其實他們對世界的貢獻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 「天琴計劃」領頭人、物理學家李淼:科普和探測引力波同樣重要丨70...
    1999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有《超弦史話》《越弱越暗越美麗》《中的物理學》等。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 吳楓作為中國頂尖的物理學家,李淼是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及籌建人,國內弦論領域最有發言權的科學家,他所著的《暗能量》是國內暗能量研究方面的第一本學術專著。
  • 人物物理學家霍金的故事
    導語:史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故事:霍金的讀書故事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裡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
  • 博集Live×李淼|我問科學家,揭秘那些你好奇的科學問題(文末有獎)
    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來說,我是從哪裡來;為什麼水會往低處流;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吃飯……這些常規的問題還是可以解答。  但有些寶寶就是不走尋常路,總是給父母提出一些超綱的問題,比如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水為什麼會在0度以下會變成冰;真的會有外星人嗎?……宇宙星系、物理量子、時間原理全都給你安排上。
  • 教科|霍金的黑洞理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指出:「我認為,信息並非如此前所設想的那樣存儲在黑洞的內部,而是在黑洞的邊界,即所謂的視界上(視界線即黑洞的邊界,在此邊界以內的光都無法逃離)。」 我們一般認為,光是不能從黑洞中逃脫出來的,但從理論上講,黑洞並不是全黑的。黑洞會釋放能量,這被稱為「霍金輻射」。「霍金輻射」理論認為,會有一些粒子從黑洞的視界線中散射出來。
  • 李淼:智商的神話
    在連續關注「學霸是怎樣煉成的」之後,今天請聽李淼教授為我們解析智商。側記號稱「最懂宇宙的中國人」的李淼,也是一位「不務正業」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是詩人,創作頗豐。他開闢文化專欄,談論文學。他喜歡用宇宙理論解釋生活。
  • 盤點物理學家霍金一生偉大成就
    物理學家霍金在2018年3月14日去世了。今天這篇文章咱們梳理霍金的一生在物理上到底做了什麼?它的成就到底有多大?霍金在牛津讀本科的時候,畢業之後報考了劍橋,在這幾年的學習中就偶然發現了穩恆態宇宙模型中有一個常數的計算錯誤,於是在之後的博士論文中給出了詳細的證明,這篇論文前半部分推翻了宇宙是穩定不變的結論。在論文的後半部分論證了宇宙在他的數學模型下應該是通過大爆炸生成的。
  • 物理學家李淼: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是下一個地球
    網易火星知識官介紹:李淼,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工程入選者。研究量子場論、超弦理論以及宇宙學。在超弦理論中的研究有一定的國際影響,特別是在兩維劉維爾理論、D膜以及黑洞的量子物理等方面。最近致力於研究超弦中的黑洞物理、超弦宇宙學以及暗能量。獲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魅力人物獎。著有《超弦史話》《<三體>中的物理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