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滷菜,其實技術、配方都很不錯,但是總覺得味道少點什麼,感覺口味清淡,與師父做出來的相比差很多,同樣的技術和材料,為什麼區別這麼大呢?易家川菜認為,這是個人認知造成的。你要懂得什麼是滷,滷菜味道的提升除了配方和技術,還有三種調料,稍有忽略就差強人意。本期易家川菜就拿滷菜來舉例,把經驗分享給大家。
什麼是滷,川味鹹鮮代表什麼?
滷其實就是鹽的意思,我們用井鹽,鹽就是鹹味,川人口重,因為我們覺得任何美食,鹽少太淡,鹹度不夠,就表達不出這道川菜的鹹鮮味型,鹽代表鹹,也代表鮮,從理論上講,川菜很多種味型都有鹹鮮這一說法,無鹽不鮮,鹽不夠鮮味差一大截。雖然做烹飪應該把鹹味按照一個標準來做,標準始終是標準,平平無奇,不是個性。好吃的東西就需要個性。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易家川菜說這句話是有根據的。
川菜很多味型的就是鹹鮮做基礎,有鹹味又有鮮味,在這個前提下再去加強其它味道區別差異。到這裡我們回過頭來看「滷」這個字,滷在川菜技藝裡也就是一種鹹味代表,滷水用來滷肉就是一個濃縮過程,其中處理滷味和香味,鹹味鹽的濃縮是最明顯的,按照鹽量比例來換算,湯多鹽在其中就被稀釋變淡了,湯濃縮變少之後,鹽的濃度當然就提高了,所以這裡易家川菜得到滷就是鹹味的結論。
技術、配方都一樣,為什麼有些人做出來的滷菜沒有別人好?
根據上面易家川菜對「滷和鹽」兩個思路的解析之後,現在我們拿滷菜來給大家做出解釋。川滷中有很多塊頭大,不易入味的食材,體積大,入味緩慢,更容易吸收滷水鹽量,按照常規經驗來說,要讓滷菜入味的關鍵就是把大塊頭用刀改小來滷,加上3分滷7分泡,滷斷生,再用2個小時以上去泡進味,這樣滷肉內外才入味。這是經驗之一。以下4種調料大家覺得好可以收藏本文。
第一種:鹽
滷出來後,入味目的達到了,但是味道還是覺得差一些,是什麼原因呢?這裡我們又說到了滷的問題。易家川菜認為,每滷一些食材之後,滷水裡的鹽就被吸收了一部分,所以滷水鹹度造成了降低,滷水鹹度不夠,應該按照標準再加0.5-1倍鹽的使用量進去補充,雖然你品嘗滷水會覺得很鹹,但是泡滷出來之後的成品味道會加重一倍,味道不重當然就沒味。
第二種:胡椒
開館子的朋友都知道,很多菜式在成本配置上本來就很低,為了達到提鮮效果,所以胡椒用量很大,做一碗青菜湯,就算是用自來水來做,只要胡椒多用1克,那麼鮮味馬上見效,而且還帶一股胡椒的輕度辣味,滷菜也是這個道理。胡椒可以提高滷菜鮮味,除了我們在視頻內容中公布的配方滷料包以外,這裡提醒各位易家會員,在操作過程中,從滷第二批食材開始,每滷10斤食材再添加5克胡椒進去,以此內推,這樣可以提鮮。
第三種:紅花椒
川滷雖然不是麻辣,但是麻味是川味的體現之一,川滷中花椒增香很重要,花椒按照配方比例用在滷水中,滷出來的成品不但不會產生太麻的感覺,更多的是產生一種香味,大家不能只按照配方上來,每滷一批食材按照10斤食材比例,增5克花椒更好。
第四種:二荊條幹辣椒
辣椒與花椒這兩種調料都屬於川味的體現,我們說過四川人會用辣,辣並非要大麻大辣,辣椒在使用中把握一定量只會起到提味和壓制異味的作用,現撈辣滷對辣椒用量很大,因為本身就是辣滷,而川滷屬五香味,不能太辣,但並非不能使用,所有川滷配方中都會用到辣椒,只是量不大而已。
以上四種調料就是增加滷菜味道效果的重要調料,前三種從滷第二批食材開始每一次都需要添加,如果不添加,你的滷水只能越來越平淡,反之如果添加了,整個滷菜你就會感覺所有味道都加重了,味道也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