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說我們不可避免要長大,《小王子》說長大了也要簡單

2020-12-23 小Y新時間

「那地方我們也曾到過,至今還能聽見海浪拍岸的聲音,只是我們不再上岸。」-----《彼得潘》

「假如你碰巧路過這裡,我求求你,別走得太快,請在那顆星星下面停留片刻!」------《小王子》

《彼得潘》和《小王子》都是暢銷的經典童話,主人公都是小男孩,他們的旅程也充滿了魔幻色彩。但是,這兩部作品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1. 角色屬性

先來說說小飛俠彼得潘這個角色,他活潑好動,喜愛冒險,性格中「野」的那部分很突出,這也是大部分的孩子所擁有的特質。

彼得潘有一個特點是最讓孩子們心動的:他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這是多少孩子們心中的夢想呀,就算是在夢裡,也無數次做過飛翔的夢。而眼前就站著這麼一位可以飛翔的小英雄,也難怪溫蒂一行人根本無力抵抗這種誘惑了。

在溫蒂幫他把影子縫好後,彼得潘就用自己獨有的魅力說服溫蒂和她的兩個弟弟一起前往神秘的夢幻島。那裡有什麼?溫蒂一行人根本不知道,也沒多問,就放下自己的父母跟著野孩子彼得潘踏上旅程。

他們要去的夢幻島是什麼樣的呢?那裡有美人魚、小仙子、虛無鳥、還有海盜……這些事物也容易激起孩子們無限的好奇心,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比如美人魚和小仙子滿足了女孩對美的渴望和想像,而虛無鳥和海盜則滿足了男孩對力量和爭鬥的好奇。

彼得潘在夢幻島上的形象是一個孩子統領的角色,他帶領迷失的少年們探險,和邪惡的胡克船長作鬥爭,他代表的是永無止境的遊樂、永恆的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徵。

而小王子就不同了,他住在一個小小的孤獨星球上,星球上只有他一個人,他每天清掃星球上的三座火山,清理猴麵包樹,看日出日落,照料那棵柔弱的玫瑰……

有一天,他和玫瑰吵架了,於是離開了自己的星球,到各處旅行。他遇見了不同星球上不同的人,而這些人用他的話來說「都很奇怪」:對權威過分迷戀的國王、虛榮的人、在酒精裡麻痺的人、執迷的生意人、盡忠職守卻有些愚昧的掌燈人、有學問卻不願跨出家門的地理學家……

看得出來,這些人物形象都是帶有象徵意味的,折射出成人世界的空虛、盲目和愚妄如果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是很難對這些形象感同身受的。

他有著金黃的頭髮,圍著一條圍巾,看上去是脆弱的,帶著淡淡的哀愁,還動不動就漲紅臉,讓人有種想保護他的衝動。這樣的形象可以說和孩子們的天性有著千差萬別。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還沒步入社會的學生因為《小王子》的名氣而買了這本書,到頭來卻發現它也就那樣,語句樸素,道理晦澀難懂。

2. 情節

《彼得潘》裡面充斥著各種激烈的打鬥和魔幻的情節,彼得潘帶領著他的小「部隊」總能脫離危險而且還能贏得勝利。他們和海盜的對決就像《貓和老鼠》裡面的傑瑞對湯姆,雖然看起來力量弱小,但總能化險為夷,把壞人好好羞辱一番。

這樣的設定,一方面給了孩子更多的自主權,他們雖然離開了父母,但是沒有父母他們一樣能夠活的精彩。他們徹底獨立出來,有了自己的人格和訴求,不再是需要父母照顧的孩子。有一個情節很好地體現了這樣的特點,當胡克船長大聲問道:「潘,你到底是誰?」的時候,彼得潘信口答道:「我是青春,我是快樂,我是剛破殼的小鳥。」

這樣的設定另一方面也給這些孩子的奇妙旅程增添了無可比擬的刺激和樂趣,你想想看,一群孩子既然能夠戰勝強大的海盜,他們不僅僅是小大人,還是那片土地的主人。這樣的設定,在孩子們看來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

《小王子》裡面則充滿了比較、反省和思考。小王子所經歷的故事裡都帶著被簡化的魔幻色彩,它裡面總是蘊藏著一些道理。哪怕是猴麵包樹和火山,都在向人們傳遞一種信息:不要懶惰,否則後果很嚴重。

小王子一邊在不停地遇見人和事,一邊也在不停地思考。他不明白那些人為什麼要坐著火車不停地移動,他不明白為什麼看到一大片玫瑰而不會動心,他不明白狐狸為什麼要被他「馴化」……一路上,他在不停提出疑問,也在解答這些疑問。

它裡面的故事情節是由很多個細小的情節串聯起來的,每一個小的情節互相獨立,看不出來有多大的關聯,但是又串聯得很巧妙。在《小王子》裡,情節只是引發思考和敘述的工具。

3.結局

彼得潘一行人經歷了夢幻島的奇妙之旅後,溫蒂想回家了,她無法忘記家裡的親人。而彼得潘在看到溫蒂父母的那種悲傷之後,選擇成全溫蒂。在彼得潘的幫助下,溫蒂和弟弟們回到了家裡。他們約定好,每年春季大掃除的時候見面,一起去夢幻島。

可是,時間總是殘酷的

溫蒂一年年長大,最後成家立業,也生了孩子。而彼得潘仍舊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是那個淘氣又頑皮,機靈又聰慧的小飛俠。

等他來到溫蒂家,溫蒂充滿了愧疚:「我去不了,我已經忘記了怎麼飛。」已經過去了的終將過去,其實兩個人的心裡都不好受。

但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局,彼得潘雖然不能帶著溫蒂去夢幻島,但他帶著溫蒂的女兒去了夢幻島。多年後,又帶著溫蒂的孫女去了夢幻島。

故事的結局雖然有些傷感,但總體還算圓滿。

小王子呢?他走過了許多地方,見過了許多人,也體會到了那些從前沒有體會過的感情,最終,他還是要回去找他的那朵玫瑰。雖然,他的玫瑰脾氣古怪,並不完美,但是他曾經給玫瑰澆過水、蓋過玻璃罩,還為它擋過風。雖然這朵玫瑰和千萬朵玫瑰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對他來說,這朵玫瑰就是最獨特的,是所有的意義所在。當他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他知道有一朵玫瑰正在等著他回去。

4.作者在表達什麼?

《彼得潘》講的是一個成長的故事,一群孩子去往夢幻島經歷各種冒險,在其中成長。當他們離開夢幻島,他們也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童年總是充滿了各種幻想和期待,夢幻島正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但是,人總是要成長的,童年的美好記憶只能成為過去,我們總要去面對生活所帶來的那些令人頭疼和不愉快的事情。

《小王子》則更像是作者藉由小王子這個孩子的形象,來訴說成人的世界。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忙碌,不斷地尋找,抓住那些虛妄的東西不放,到頭來卻忘了最簡單和樸素的感情。

作者告訴我們要回歸簡單,像孩子一樣簡單。

如果說《彼得潘》是一本給孩子看的童話,那麼《小王子》就應該是一部給成人看的童話。

《彼得潘》說:我們不可避免地都要長大,《小王子》說:長大也不要忘了簡單的快樂。

話說回來,雖然這兩本書的差距那麼大,但是並不妨礙每一個喜歡它們的讀者,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只要能從書中獲得一些快樂和感悟就是好的,不是嗎?

相關焦點

  • 《彼得潘》:我不會長大
    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的,除了一個:彼得潘。    他是一個不願長大而也永遠長不大的男孩;他滿口可愛的乳牙,身穿樹葉和樹漿做的衣裳;他和一些遺失了的孩子在一起,成了他們的隊長;他是那麼勇敢,曾和海盜的頭子胡克搏鬥過,他還摸過許多鯊魚的尾巴……他就是彼得·潘。
  • 小飛俠彼得潘:永不長大是童話,童話故事留在心底
    彼得潘永不長大的生命裡會不會永遠記得我?就像我永遠的記住了他。在我和溫迪都認為彼得潘不會回來的時候,彼得潘回來了。他還是滿口乳牙,一個小男孩的模樣,他仍然要探險。於是他帶著溫迪的女兒去探險了。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
  • 彼得潘:這世上,只有一個人不會長大
    只有彼得·潘永不長大,也永不回家。他在外面飛來飛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帶離家庭,讓他們到「夢幻島」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歡樂。人物介紹彼得潘毫無疑問,彼得潘作為電影的主角,形象非常鮮明。他最討厭的人是彼得潘,因為是他引來的鱷魚。「你的溫蒂要離開你,你能給她什麼?你只是個小孩子。她寧願長大也不願陪著你。我看到什麼?美麗的溫蒂。她坐在小孩房,窗戶關起來了,被封死了。她聽不到你,也看不到你。她完全把你給忘了。有一個人取代了你。
  • 比較《彼得·潘》和《小王子》,我發現彼得·潘和小王子不是朋友
    當這個想法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我是說覺得很有,為了解決這個腦洞,我仔細地讀了這兩本書。在的文章中,我將回答小王子和Peter潘不會是來自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小王子和彼得潘會的認知水平的朋友。彼得潘潘是一個不願長大永遠不會長大的男孩,這個男孩最早的人物原型可能是詹姆斯巴裡哥哥早逝哥哥大衛,大衛是母親最喜歡的孩子,大衛是母親最喜歡的孩子,在哥哥意外死亡後,小詹姆斯·巴裡經常穿哥哥衣服,模仿哥哥的樣子和模仿哥哥的樣子和模仿哥哥和模仿哥哥和模仿哥哥和模仿哥哥的衣服,安慰媽媽閱讀的感覺。這種不同的生活經歷使詹姆斯·巴裡描繪了哥哥永遠不會長大的形象。
  • 浦江縣大溪中心小學播報|無畏地長大——讀《小飛俠彼得潘》有感
    2018-12-14 14:2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小記者 黃煊皓靜悄悄的黑夜,微風吹著紗窗,沙沙作響,樓下傳來一聲口哨……彼得潘?是彼得潘在叫我嗎?是他來接我到夢幻島嗎?最近我看了《小飛俠彼得潘》,認識了永遠也長不大的彼得潘。
  • 永不會長大的彼得潘,令人心碎的成長童話,再也無法上岸的永無島
    達林太太把手按在胸口大聲說:「噢,為什麼你不能永遠保持這副模樣呢?!」每一個親自撫養孩子的媽媽,都會有這樣的憂傷。小時候的孩子,是多麼可愛多麼惹人心醉,他們為什麼要長大呢?他們為什麼不能總是那副甜甜蜜蜜的被媽媽抱在懷裡的樣子呢?可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定要長大的,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溫迪就是從媽媽的這句話裡明白了自己一定會長大的事實。
  • 《彼得潘》:每一個逃避長大的孩子,都有一個缺愛的童年
    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做「彼得潘綜合症」,專門用來指代那些「不想長大」的成年人。這個稱呼的靈感取自於我們熟悉的小飛俠「彼得·潘」。彼得是英國劇作家巴裡筆下最出名的童話人物。他最特別的地方,是永遠也不會長大。在英國,彼得的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哈利波特。
  • 成長| 沒有人永遠是彼得潘
    > 我們任何人都成為不了彼得潘,但是我們都可以在內心深處,永遠地留住彼得潘。
  • 成長|沒有人永遠是彼得潘
    我們任何人都成為不了彼得潘,但是我們都可以在內心深處,永遠地留住彼得潘。 ——《成長》欄目特聘心理專家 馬勇
  • 彼得潘:成年人心中皆有一個「夢幻島」,恰如金庸筆下「俠客島」
    溫迪、約翰、麥可三個小孩,在一個名叫彼得潘的引誘下,學會了飛翔。彼得潘告訴他們,只要你心中有著美好而新奇的念頭,你就可以飛起來。隨後,帶著他們一起來到了夢幻島。夢幻島上,他們住在樹中。島上還有海盜胡克,還有仙子,還有各種各樣的其他生命,這裡沒有大人的幹擾,儼然一個夢想中的樂園。
  • 有一種病叫「不想長大」,又叫「彼得潘綜合症」| 一周心理學
    你可能覺得這無傷大雅,但心理學家們可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是一種心理失調,它叫「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彼得潘當然指的就是迪士尼動畫裡的那個小飛俠彼得潘,一個永遠不會長大的小男孩;雖然那個故事很美好,但這個症候群可一點也不美好。
  • 電影賞析:《小飛俠彼得潘》
    終於有一個黑暗的夜晚,長著乳牙的小飛俠彼得·潘(傑裡米·森普特 飾),飛到了他們的窗前,說要教會他們飛翔,帶他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溫迪、約翰和米高都高興極了,於是,他們很快就跟著小飛俠學會了飛,而且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海島——夢幻島。
  • 《彼得·潘》: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只有一個例外
    著名童話《小王子》中說,「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隨著年齡增長,很少人能再重溫童年的感覺,所被牽動的無非是一首歌,一句玩笑,回憶尚未發酵起來便又歸於平靜,歸於成年人的常態。即便是在童話裡,小王子也不得不變化,變成一個無聊的大人。
  • 小飛俠彼得潘: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童心未泯的好狀態
    「對不起,我必須要長大,但這,這個吻是你的,永遠是你的。」面對長大,我們有恐懼迷茫,有驚喜期待,無論怎樣的心情,我們總是要一天天的長大。那就把對童年的留戀好好放在心裡,勇敢地迎接長大吧。童年是我們揮之不去的心頭好,在童年的院子裡,有我們天真無邪笑臉,有我們追逐嬉戲的時光。
  • 九型人格人物淺析—無憂無慮的七號:小飛俠彼得潘
    如果你已經被他表面上的無害誘惑,可是要「系好安全帶」保護好自己哦,因為這有可能是一件有危險的事情。他會被自己的目標忘乎所以,在蠱惑對方的時候根本還搞清楚你是誰。在飛到太空之後,彼得潘問溫蒂其中一個弟弟說:「你是誰?」
  • 不用長大的孩子是幸運的,順利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
    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做「彼得潘綜合症」,專門用來指代那些「不想長大」的成年人。這個稱呼的靈感取自於我們熟悉的小飛俠「彼得·潘」。彼得是英國劇作家巴裡筆下最出名的童話人物。他最特別的地方,是永遠也不會長大。在英國,彼得的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哈利波特。而與其同名的小說《彼得·潘》,也一直被奉為英國兒童文學的經典。
  • 我們總要慢慢長大——《二十不惑》
    要說最近刷屏的電視劇,怎麼能少了《二十不惑》呢。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就在於『真實』。能夠屢次上熱搜,足以說明它是能夠給觀眾帶來共鳴的。我不知道二十歲這個年紀是不是尷尬,但它一定是有無限可能的。就是因為太多的十字路口,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惑」,沒有太多社會經驗,每一條道路都充滿了誘惑和挑戰,每一種選擇都想嘗試,但生活從來不會和我們開玩笑,每一種選擇都有難過的坎。電視劇的真實在於它最大限度的還原了生活本來的樣子,人物角色的設定滿足了大多數的都市生活。有人說,人是突然長大的,但是我覺得,在大部分人身上上演的,不是這種驟變式的長大。
  • 在成人的世界裡,我們到底能不能相信童話?
    而彼得潘就是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孩子,永無島的國王。其實無論承認與否,彼得潘就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他代表著調皮、貪婪、勇往無前、博愛、健忘、善良、公平、以及脆弱等等,這些都是孩子的特徵,是還未曾長大,未曾被成年人的世界所影響的表現。
  • 與讀·書按 | 無法拒絕的長大
    一邊看彼得潘一邊遙想自己童年的經歷。我的童年和大多數同齡人比已經是幸福。總是能聽到許多小朋友被逼著學奧數的經歷,所幸我的童年並沒有它。也沒有其他被強迫著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的遭遇。好像整個人都如同野草一樣自由瘋長。然後就順著那被無數人走過無數次的路長大了。去了學校,上很多年的學。彼得潘和達林太太的對話我記憶十分深刻。
  • 已經長大的路易王子再次露面後,網友開始對比,小王子究竟像誰?
    當一個人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到一個兩歲大的孩子時,自然會對他們已經長大這麼多感到困惑。對於小王子路易斯來說,這的確是真實的,他在上周末首次公開露面,這是他一年多來的首次公開露面。沒錯,我們都覺得他看起來大了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