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每一個逃避長大的孩子,都有一個缺愛的童年

2020-12-22 不勞而獲勞小姐

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做「彼得潘綜合症」,專門用來指代那些「不想長大」的成年人。

這個稱呼的靈感取自於我們熟悉的小飛俠「彼得·潘」。

彼得是英國劇作家巴裡筆下最出名的童話人物。他最特別的地方,是永遠也不會長大。在英國,彼得的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哈利波特。而與其同名的小說《彼得·潘》,也一直被奉為英國兒童文學的經典。

和別的童話不一樣,《彼得·潘》一開始只是一個劇本,到1906年才被英國劇作家巴裡改編成小說。1911年,巴裡在原有的基礎上增設「溫迪長大了」一章。這一章使得《彼得·潘》在立意上更高於同類型的作品。

藉由彼得和溫迪的視角,巴裡為我們揭開了記憶中童年的面紗:長不大的彼得代表我們心中永存不滅的童真,而接受長大的溫迪象徵了我們在成長路上的勇氣和擔當。

至於彼得與達林姐弟、小仙子叮叮鈴和胡克船長的冒險故事,在後來也被多次搬到大熒幕。《彼得·潘》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成為了全世界成人和孩子最愛的童話故事之一。

《彼得·潘》相關影視作品

在故事裡,巴裡成功塑造了一個拒絕長大且永遠也不會長大的小男孩。彼得的身上仿佛有著永不衰竭的生命力。他俠義心腸,樂於助人。有時驕傲自負,有時記恨自私。他的第一次離家是因為貪玩。後來則是以為父母忘了自己。所以才賭氣永遠也不再回家。

離家以後,彼得和一群同樣被父母遺忘的男孩住在「永無鄉」。那裡有海盜、印第安人、各種野獸、人魚、還有無所不能的小仙子。孩子們每天都玩得盡興。不用上學,也不用被父母管。

可是男孩們都不會照料生活,所以把住的地方弄得很亂七八糟。於是彼得想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了會講故事的小姑娘溫迪,來當孩子們的媽媽。

事實上,沒有人能比溫迪更勝任這份工作了。從前在家裡的時候,溫迪也經常協助媽媽和狗保姆娜娜照顧弟弟們。

除此以外,永無島上精彩刺激的奇妙生活,也滿足了她對童話的一切幻想。

她和彼得在礁湖裡玩人魚的水泡球戲,和印第安人進行遊戲戰爭。

他們救過美麗高傲的虎蓮公主,也被知恩圖報的永無鳥救過性命。

他們為了救出海盜船上的孩子,還勇敢地和海盜胡克決一死戰。

正當我們以為溫迪會和彼得在永無島幸福快樂一輩子的時候,巴裡卻筆鋒一轉,讓溫迪和弟弟回到倫敦的家。

故事的最後,溫迪順利長大,成為一個真正的母親。

而彼得,卻依舊是那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小男孩。

記得自己小時候讀《彼得·潘》,總覺得彼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他可以不用上學,不用考試。

不用聽媽媽的,只管做自己。

不必進入成年人的世界裡,了解他們的遊戲規則。也不用假裝快樂,去面對現實的齷齪和無奈。

可如今重讀《彼得·潘》,我反而有點心疼假裝倔強的彼得。

因為在大多數的時間裡,他都是孤獨的。

沒有父母管束,自然也得不到父母的呵護。

他可以陪著所有落單的孩子一塊長大,卻沒有一個人能夠陪他成長到老。

我想彼得一定很羨慕溫迪,因為溫迪有一個永遠等自己回來的媽媽。

而彼得的媽媽,在有了別的孩子之後,就把彼得給忘了。

沒有媽媽的愛和牽掛,自然也就沒有了回家的理由。

每一個逃避長大的孩子,都有一個缺愛的童年。

彼得是讓人羨慕的,同時也是讓人心疼的。

與其說他在逃避長大,不如說他在否認童年不被愛的事實。

不用長大的彼德是幸運的,順利長大的溫迪是幸福的。

因為溫迪還有父母,而彼得只有孤獨。

《彼得·潘》不是一部簡單的童話。作者巴裡通過這個笑中有淚的故事,對比了兒童世界的歡樂和成人世界的寡淡。

不會長大的彼得只有一個,而不得不長大的溫迪們卻有無數個。

還好,雖然雖然成長充滿遺憾和無奈,但也有成長之後才懂得的收穫和情感。

每個人都是要長大的,只要我們心中依然記得「彼得」,依然相信「小仙女」的存在。

那麼我們就依舊是那個「快活的」、「天真的」、「沒心沒肺」的少年彼得·潘。

相關焦點

  • 不用長大的孩子是幸運的,順利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
    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做「彼得潘綜合症」,專門用來指代那些「不想長大」的成年人。這個稱呼的靈感取自於我們熟悉的小飛俠「彼得·潘」。彼得是英國劇作家巴裡筆下最出名的童話人物。他最特別的地方,是永遠也不會長大。在英國,彼得的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哈利波特。而與其同名的小說《彼得·潘》,也一直被奉為英國兒童文學的經典。
  • 小飛俠彼得潘:永不長大是童話,童話故事留在心底
    永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在我和溫迪都認為彼得潘不會回來的時候,彼得潘回來了。他還是滿口乳牙,一個小男孩的模樣,他仍然要探險。於是他帶著溫迪的女兒去探險了。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
  • 《彼得潘》:我不會長大
    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的,除了一個:彼得潘。    他是一個不願長大而也永遠長不大的男孩;他滿口可愛的乳牙,身穿樹葉和樹漿做的衣裳;他和一些遺失了的孩子在一起,成了他們的隊長;他是那麼勇敢,曾和海盜的頭子胡克搏鬥過,他還摸過許多鯊魚的尾巴……他就是彼得·潘。
  • 小飛俠彼得潘: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童心未泯的好狀態
    「對不起,我必須要長大,但這,這個吻是你的,永遠是你的。」面對長大,我們有恐懼迷茫,有驚喜期待,無論怎樣的心情,我們總是要一天天的長大。那就把對童年的留戀好好放在心裡,勇敢地迎接長大吧。童年是我們揮之不去的心頭好,在童年的院子裡,有我們天真無邪笑臉,有我們追逐嬉戲的時光。
  • 《彼得潘》說我們不可避免要長大,《小王子》說長大了也要簡單
    角色屬性先來說說小飛俠彼得潘這個角色,他活潑好動,喜愛冒險,性格中「野」的那部分很突出,這也是大部分的孩子所擁有的特質。彼得潘有一個特點是最讓孩子們心動的:他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這是多少孩子們心中的夢想呀,就算是在夢裡,也無數次做過飛翔的夢。
  • 彼得潘:這世上,只有一個人不會長大
    後來他們都長成了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長大,也永不回家。他在外面飛來飛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帶離家庭,讓他們到「夢幻島」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歡樂。人物介紹彼得潘毫無疑問,彼得潘作為電影的主角,形象非常鮮明。他拒絕長大,永遠充滿孩子氣。
  • 《彼得潘》,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快樂男孩|百家故事
    給孩子收拾書的時候發現一本兒童版的《彼得潘》,看著那個空中飛翔的小男孩,竟然想不起這本以前似乎經常為孩子睡前讀過的童話的內容,粗略一翻竟然別有一番感觸。《彼得潘》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詹姆斯·巴裡創作的戲劇,於1904年在倫敦首演。
  • 彼得潘症候群結果是什麼
    核心提示:很多人對於彼得潘症候群並沒有太多的了解,這是人們在成長的一個過程中,受到了創傷或者是對於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懷疑,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與解答,最終產生了不願意長大的一種心理,主要是與社會以及家庭的教育理念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那麼彼得潘症候群的結果是什麼呢?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童年有多缺愛的女孩,長大後就有多卑微
    01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正如電影名一樣,一生都在被嫌棄,但她又是那麼的漂亮、善良、樂觀,後來才明白這不是她的錯。她遇到過5個男人,卻沒有一個是好人;和家人斷絕關係,跟男人同居又被拋棄,做浴池女郎,殺合伙人,進監獄;種種不堪經歷,都是那些男友帶給她的。
  • 電影賞析:《小飛俠彼得潘》
    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了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永遠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可是他最終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從你的心中淡去。
  • 《彼得·潘》: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只有一個例外
    著名童話《小王子》中說,「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隨著年齡增長,很少人能再重溫童年的感覺,所被牽動的無非是一首歌,一句玩笑,回憶尚未發酵起來便又歸於平靜,歸於成年人的常態。即便是在童話裡,小王子也不得不變化,變成一個無聊的大人。
  • 彼得潘:成年人心中皆有一個「夢幻島」,恰如金庸筆下「俠客島」
    我覺得,不只是孩子的心中才會存在這樣一座夢幻島。在成年人心中,應該也是有著一座夢幻島的。金庸筆下,經常會出現很多島嶼,比如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父母還有那些遜,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的島嶼。鹿鼎記中,也有一個神龍島。射鵰英雄傳中,還有一個桃花島。很多很多。最著名的是俠客行中的俠客島。
  • 孩子總粘著父母?不想孩子患「彼得潘症候群」,得給孩子「設限」
    他是一個永遠不會長大的孩子,他有想像力、有好奇心,還懂得飛,但是他也心智不成熟;需要搞破壞獲得被需要的感覺;追求絕對的公平,無法接受自己佔上風的戰鬥;為了不讓溫迪回家想暗中使壞。彼得潘是一個勇敢可愛的孩子,但同時也是一個受過委屈和打擊無法飛回家的孩子。
  • 心理學解析:彼得潘綜合症
    如果你喜歡被同事、朋友看作學生,那你內心可能存在一種「逃避長大」的心理,心理學上我們將這種不願意長大的內心現象叫做彼得潘綜合症(Peter Pan syndrome),我們簡稱為
  • 「彼得潘綜合症」——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拒絕長大」?
    其實孩子這種不願意長大的心理狀態,心理學家們有一個更專業的名稱——「彼得·潘綜合症」。「彼得·潘綜合症」的概念由心理學家Dan Kiley在1983年正式提出,指的是「成年人沒有達到情緒上的成熟」。 「彼得·潘綜合症」並不是一種心理疾病,而只是一種流行心理學概念。
  • 颶風設計——彼得潘的夢幻城堡餐廳VIS
    『彼得潘的夢幻城堡』整個布局將餐廳部分、遊樂場所、兒童派對相結合,創造一種夢幻的空間,希望能探索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從而能陪伴他們快樂成長。彼得·潘是永無島上,一個會飛的,但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是成人懷戀美好童年的一個神話。童年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個階段,『彼得潘的夢幻城堡』將這一段最美好的時光拾取,為更多的孩子填充更幸福、豐富的「童年的世界」。
  • 如果你記得你的童年,它是一本書,如果你忘記了,它是一個夢
    因為彼得潘活在每一個人孩童時代的夢境裡,所以,他是永存的,而我們這本《彼得潘》節選了他生活在達林家的三個孩子溫迪、約翰、麥可的夢境中的那一段。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彼得潘是真實存在的,而我們這本書,只是描寫他漫長人生中的一個階段。
  •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會飛的「小飛俠」,長大後,你還會飛嗎?
    歲月靜好,難得父母都在的周末,我看著童書,感覺自己像個孩子般的快活。彼得·潘的世界,是神秘而任性的,他哄騙著溫迪姐弟跟他去了永無鄉,他把一代又一代的走丟的孩子帶離家庭,讓他們在永無鄉度過自由自在的童年。他和永無鄉裡兇猛的野獸戰鬥,和可怕的海盜殊死搏殺,和仙子們嬉戲玩耍,和美人魚一起遊泳……永無鄉的彼得·潘,是孩子們的精神領袖,他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渴望愛,渴望母親。
  • 有一種病叫「不想長大」,又叫「彼得潘綜合症」| 一周心理學
    今年的兒童節才過去不久,你身邊有多少成年人今年也過了兒童節呀?或者,你也是其中之一?從前,小孩子都喜歡裝成熟;而現在,似乎成年人裝嫩更流行一些。你可能覺得這無傷大雅,但心理學家們可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是一種心理失調,它叫「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彼得潘當然指的就是迪士尼動畫裡的那個小飛俠彼得潘,一個永遠不會長大的小男孩;雖然那個故事很美好,但這個症候群可一點也不美好。
  • 小學生閱讀 | 《小飛俠彼得潘》——放飛孩子想像力的童話
    ● 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面對書籍進行深思的激動人心的歡樂,那就很難設想會有完滿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推薦語: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他就是小飛俠彼得潘。孩子們脫離了成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領下,自己處理一切事務,盡情玩耍,也歷經了各種危險。《小飛俠彼得潘》為孩子們打開了一道幻想之門,給那些充滿幻想的孩子一個不同尋常的禮物。在彼得潘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夢幻而美好的,不願長大的孩子,在一座遠離塵世的海島上編織著屬於自己的奇妙夢境。這是一部放飛孩子想像力的童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