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蘇軾,你們或許會想起他《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又或許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等等一些列的豪放派的代表作。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有一首非常"接地氣"的一首詩,讀了他,感覺一陣香氣撲來,即美味,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
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你知道蘇東坡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嗎?這個名字源於蘇軾最"接地氣"的一首詞,通過對這首詞的了解,我們不僅能夠知道他"蘇東坡"的來歷,還能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同時還能學到裡面所藏著的高級人生哲學。
這首詞就是《豬肉鬆》。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詞:
《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其實,說到"東坡肉"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這首《豬肉頌》的知名度,在蘇軾的諸多詞作中,恐怕是要排倒數的,相信有很多的人都不知道這首詞的存在。
元豐二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當時的他沒有實權,被人監視不說,到了黃州,蘇軾沒錢,可是,吃怎麼辦呢?一家人的生計都成了問題。
於是,蘇軾便放下了讀書文人的身段,挽起袖子,帶著一家人開墾、種地,儼然活成了一個農夫。正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樣至少不會餓肚子。
而蘇軾給他開墾的這塊地就取名東坡,蘇軾這時候才有了自己新的名字——蘇東坡。
對於吃什麼?當時非常"接地氣"的蘇軾發現,黃州豬肉非常的便宜,窮人家不會做,富人家看不上,所以蘇軾買來豬肉,自創了一套做豬肉的法子。他還怡然自得的寫了《豬肉頌》這首詞,這是他文學水平最"接地氣",但味道最好的一首。
《豬肉鬆》這首詞寫了做豬肉的方法,流傳至今,成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東坡肉。
據說,蘇東坡還研製出了"東坡豆腐"、"東坡豆花"、"東坡玉糝"、"東坡芽膾"、"東坡餅"、"東坡酥"、"東坡墨鯉"等等,由此看來,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豪,而且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康震老師這樣總結蘇軾這首詞中給我們人生哲理:
"蘇軾所謂之美食家,並不僅僅在於說他能吃到精美並昂貴的食物,而是他用非常精緻的態度來對待他倒黴的時候那些普通的食物,非常精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普通的一餐,他也用這樣精緻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只要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把日子過好。"
蘇軾一生坎坷,他在各種逆境中保持豁達人生態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他用一生的豁達告訴我們:人間有味是清歡,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我最近在讀的是《蘇軾詞傳》,這裡面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將蘇軾一生的經歷與他一生璀璨的作品互為編織,那感人肺腑的詩詞後面是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而詩詞則是詩人人生榮辱的心跡袒露。
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古詩詞是中國數千年來積累的瑰寶,它的用處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學生學習詩詞可以提高學習成績;
青年人學習詩詞可以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至少還可以把妹;
成年人學習詩詞則可以陶冶情操、頤養天性。
這就是詩詞的妙用!在無形之中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加自己的文學修養、提高生活的趣味。
這一套書中還有《納蘭容若詞傳》《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我們不妨來一場浪漫的古典行,閒暇時讀一讀,與詩人們來一場浪漫的約會,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和感悟。
六本書,只需要79元,一頓飯的錢,就可以讀到6位詩人的名作,感悟古人的智慧,何樂而不為?
有喜歡的朋友點擊以下連結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