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咖啡館發起人:當初「眾人拾柴」如今卻成致命傷

2020-12-19 聯商網linkshop

國內首家網際網路金融眾籌咖啡館,國內首家女性白領主題的眾籌咖啡館,國內首家90後發起的眾籌咖啡館,國內首家......

在過去幾年裡,隨著眾籌的興起,不少眾籌咖啡館跟風而起,並在誕生之初就不停立下flag。一時間,許多「國內首家」主題咖啡令人眼花繚亂。

然而,這些偏愛立flag的咖啡館,大部分都沒能熬過一年就垮了。於是,網際網路上眾說紛紜,有人覺得眾籌咖啡館的倒閉,是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出問題所致,更有人直指所謂「網際網路思維」才是眾籌咖啡館泡沫興起的始作俑者。

「眾籌咖啡館的大量倒閉,原因有很多,但卻都有一些共性。」曾發起經營三家「魅咖」眾籌咖啡館的邱志達告訴懂懂筆記,這個曾經一度令他引以為豪,並當成終生事業的眾籌項目,如今已成為生活上的負擔。

通過了解他經營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勾勒出大量失利的眾籌咖啡館項目,「惹火燒身」的共性問題來。

沒錢賺的眾籌項目,沒咖啡喝的咖啡館

「最長四年最短一年半(關門),能開這麼久,我這三家咖啡廳在業內算長命的了。」

從2017年初開始,由於種種糾紛,志達所經營的三家眾籌咖啡廳,陸續陷入經營停滯狀態,而他個人也因單方面宣布咖啡廳解散,連續「吃」了好幾場官司。在連續召開數十次調停會之後,發起人與股東之間的矛盾依舊無法解決。

「現在散夥也不是,不散夥也不是,都在那兒死耗著。」他告訴懂懂筆記,作為發起人,這三家眾籌咖啡廳都是以股權認購的形式籌集社會資金,每家咖啡廳的眾籌股權為100份,每份為2萬元(享有1%分紅權)。

在第一家店開業之初,包括志達在內的首批發起人便承諾,所有購買咖啡廳股權的眾籌股東,每年可在咖啡廳享用80杯免費咖啡,並擁有咖啡廳公共區單獨座位的無限使用權,用於會客或接待親友。在每個季度,根據咖啡廳實際的經營狀況,將盈餘部分按各股東所佔股比分紅。

「咖啡隨便喝問題不大,但項目沒錢賺我也沒法分紅不是?」他表示,項目日常的經營狀況並不是很好,雖然咖啡廳每天看起來座無虛席,但大都是股東帶著親友,前來享用「免費咖啡」。

只有消耗,沒有客源。眼看著咖啡廳陷入虧損狀態,股東們所投入的資金即將「燒」完。此時心急如焚的志達,只能將第一家店的眾籌方式再次複製,又「籌」了第二家、第三家咖啡廳。並用後續籌得的資金,用於貼補整個項目的經營。

「因此,後面兩家店的裝修投入,都十分的粗糙,就是為了能夠省出錢來,繼續燒在股東權利上。」參與了整個項目運營的志達知道,如果長期沒有生意,再多的資金都填不滿這個無底洞。

於是,他開始動用有限的資金在網上進行推廣宣傳,希望三店聯動,吸引更多的用戶,「但吸引來的不是顧客,而是更多想加入項目的眾籌投資者。」

一心想賣咖啡的志達,卻無奈只能繼續賣股權。雖不能說是飲鴆止渴,但情況也差不太多。

第一家咖啡廳開業後已陸續募集了超過100名股東,所籌得資金已達200多萬。看似風光無限,但整個項目隨著眾籌的「雪球」越滾越大,開始變得愈發危險。

「入不敷出,到了去年年初,我連速溶咖啡都進不起了。」經歷了團隊精簡、設備變賣、食材降級之後,志達依舊無法減緩三家咖啡廳的虧損速度。他甚至開始倒貼自己多年的積蓄,以維持項目的正常運作,更無可奈何的是:一些朋友催著他籌劃第四家眾籌咖啡廳,他也順勢希望再度施展「拆東補西」的故技。

然而,第四家店尚未開始募集資金時,前面三個店就「燒」光了所有積蓄。一籌莫展的他,只能向所有股東發出通知:咖啡廳因資金問題,暫停營業。

此舉未出意料,瞬間引起了眾多股東的不滿,「他們已經不滿沒有分紅的事了,如果連咖啡都沒得喝,那就更不情願了。」

此時的三家門店,因無法持續盈利導致項目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是大量會員權益兌現所產生的成本支出,成為項目最大的負擔,甚至在經營後期成為壓垮項目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麼,為何擁有眾多股東資源、人氣、人脈的眾籌咖啡,呈現出超高的關門風潮?

本該眾籌的是資源,卻只湊到了預付款

「其實眾籌咖啡廳並不神奇,本質也和網際網路不沾邊。」

在停業通知發出去之後,志達開始反思整個項目的始末,並在查閱了大量眾籌咖啡廳的失敗案例之後,把經營失敗的首要原因,歸咎於傳統和固化的經營模式上。

他告訴懂懂筆記,國內眾籌咖啡廳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八年前,許單單發起了國內第一家名為3W的眾籌咖啡館。

當時因為許多成功企業家、投資人、行業大咖等都成為了這家3W咖啡館的眾籌股東,所以才使得名不見經傳的咖啡館,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名聲大噪。當然,很多人當時並不知道,中關村創業大街上雨後春筍般湧起的那些咖啡館,並不是靠賣咖啡賺錢。

就在五年前,經歷了兩次創業失敗之後,心灰意冷的志達在父母的支持下,打算在自家小區底商開一間小咖啡店。無意中聽說了3W的「眾籌模式」以及其成功案例後,深受啟發。他覺得,與其租個「蚊鋪」開個小店,不如集合更多的人財力,開個像3W那樣高大上的咖啡館。

而此時,眾籌咖啡廳已然在廣東流行開來,甚至衍生出了眾多的「眾籌書店」、「眾籌酒吧」等形式。志達感覺,眾籌開店的模式正處於爆發期,因此必須抓住紅利,或許還能圓自己的事業夢。

「照著別人的模式,我依樣畫葫蘆,做了商業計劃書。」他開始向身邊的親戚好友「安利」自己十分前衛的創業項目。讓他沒想到的是,憑藉著這20頁粗糙的PPT,項目居然就獲得了8位親友的支持,並通過他們的介紹,順利募集到30名眾籌股東,「包括3W在內大量眾籌咖啡館的成功案例,讓投資的人相信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項目。」

就在首批眾籌資金到位的40天後,志達所發起的眾籌咖啡館,在羅湖密集的商圈一角正式開業了。但開業之後,除了股東捧場之外,自然客流非常少,這讓他很是鬱悶。

「要說沒人愛喝咖啡,那一街之隔的星巴克,卻天天都是人滿為患。」經過再三觀察和諮詢,志達在傳統咖啡館的模式裡,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他告訴懂懂筆記,由於咖啡飲品價格較高,所以在國內有此消費習慣的,大多都是白領、小資階層。這類客源數量有限,縱使有再多的宣傳,也都比不上星巴克、Costa等連鎖咖啡企業先入為主的品牌效應。想憑藉眾籌咖啡的理念改變用戶習慣並不容易,「眾籌咖啡館的經營模式,與傳統咖啡館並沒兩樣,不同的只是資金的籌措方式比較新穎而已。」

既然絕大部分的眾籌咖啡館遭遇的困境,都與傳統咖啡館類似。那麼,3W為何卻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多?或是其經營理念頗具網際網路思維?

「他們的業務,不僅是經營咖啡飲品和便捷餐食,更多的是投融資服務與行業沙龍。」本質上是網際網路創業智庫的3W咖啡館,其所提供的培訓服務、行業分析、投融資服務等增值業務,並不為人所熟知。但「湊錢開店」的商業模式卻因為3W的成功而流行開了,並且讓很多創業者陷入「眾籌」就是網際網路風口的誤區,「他們(指眾籌股東)除了有錢以外,還有大量的人脈關係,我一直以為這些人脈和資源會把咖啡廳帶火。」

單純的「湊錢」並不能為咖啡館經營帶來實質幫助,想要運作一個成功的商業項目,社會資源、管理經驗必不可少。志達逐漸發現,眾籌的意義,更多的是籌集人脈資源和圈子資源,並且要將這些資源提升並產生商業價值。但這一點卻一直被他和周圍不少眾籌咖啡館經營者、發起人忽略,用傳統經營思維,在運作著看似不傳統的眾籌咖啡館。

政出多頭、缺少文化,最終成了致命傷

不過,當時遭遇挫折的志達卻認為,即便咖啡館在品牌影響力上比不過知名連鎖企業,但或許可以在單品口味和價格上取勝。

於是,他花重金聘請了專業的咖啡調製團隊,期望為顧客提供口味更醇,口感更好的咖啡,店內布置和陳列也開始增加小資氛圍。

但這一切,卻沒有給咖啡館增加什麼客流,反而成本開始高居不下。他發現純粹的咖啡業務,並不能支撐起咖啡館產生效益,於是,志達也開始琢磨像3W那樣做一些增值服務,希望讓咖啡館產生更多收益。他最先想到的,便是將場地出租去做路演和沙龍。

「周圍許多初創企業辦公地方小,開會、培訓甚至路演,都缺少場地。我可以有償出租。」於是,他開始在周邊辦公樓及物管群宣傳這一項新業務,希望能夠借場地出租,緩解整個咖啡館的經營困境。然而,場地還沒租出去,就引起了部分股東的不滿,「他們覺得出租場地,會讓咖啡館的調性變low,還有一部分股東認為,在開拓新業務時沒有事先告知他們,是不尊重股東的行為。」

不得已之下,他只能暫緩推動咖啡館的出租業務。本以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卻沒想到,有些股東以這件事情為由,將咖啡館不盈利的問題,歸咎於運營團隊的無能。並鼓動其餘股東,要求召開股東會議介入咖啡館的經營管理。

「之前開股東會,無人問津無人參與,現在卻怪我經營不善,導致咖啡館陷入困境。」志達雖委屈,卻只能根據要求召開商討會議,「既然開會,就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但是,情況恰恰相反。每位股東都有各自的「如意算盤」,有的提議咖啡廳增加西餐服務,有的提議和周邊辦公樓合作推廣,更有的提議改成夜場酒吧。眾人為各自提出的「解決方案」爭執不休,連續幾場會議下來,絲毫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每一次會議,提出的「想法」最終都懸在半空,無法落地。

此時的志達開始意識到,當初內心所考量的「眾人拾柴火焰高」,現如今已經是「引火燒身」。

他坦言,在咖啡廳的運營管理上,股東之間的分歧一直存在。而且前期為了募集大量資金用於開店裝修,項目整體的股權拆分過細,且過於分散。因此導致了許多小股東「抱團」,介入咖啡館的日常管理和決策中,甚至仗著股權「欺負」發起團隊和運營團隊,最終導致了許多業務無法正常拓展。

「每位股東的股權都一樣,但加起來卻超過了發起人。」他表示,股東動不動就以退股相要挾,加上幾位發起人沒辦法返還其資金。因此,迫於壓力,在許多決策上不得不妥協,許多不合理的要求也不得不讓步。

實際上,如此被動的經營管理,已經與企業基本的管理常識背道而馳。再加上這些股東所處的行業不盡相同,因此導致了身份、愛好、秉性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也導致咖啡館長期以來沒有培養出良好的圈子文化,形成完整的主題氛圍,至於項目整體的發展前景更是無從說起。

「請神容易送神難,最開始為了錢讓他們加入,現在什麼事都被動,我寧可乾乾脆脆倒閉,反倒不折磨人。」政出多頭,管理混亂,或許是導致大量眾籌咖啡館項目夭折的主要原因。本以為能夠獨善其身的志達,最終也逃不過與其他類似項目一樣,陷入無盡的糾紛當中。

跟風,從根本上導致了眾籌咖啡館的泛濫,也讓整個行業在短短的幾年裡,迎來了大面積的倒閉潮。從商業模式上看,眾籌咖啡館天生就帶有經營上的「缺陷」,也註定管理者不能像傳統咖啡館那樣去運營它。

從包括志達在內的諸多失敗案例看來,「咖啡」是眾籌項目的一個形式,並不是主要的賣點,更多的是通過咖啡、紅酒、書籍、茶道等載體,形成特定的圈子氛圍,並以此拓展更多的增值業務,如投融路演、項目發布、種子孵化、知識交流等等。

賣咖啡絕不是眾籌咖啡館的根本目標,這看似極為簡單的道理,卻難倒了很多眾籌發起人。只有匯聚良好的圈層文化,才能產生足以支撐經營的盈利業務,並使得眾籌的項目持之以恆的發展下去。

時至2018年,如今的社會氛圍,是否能夠支撐眾籌這朵「稚弱」的小草生長發育了呢?

(來源:鈦媒體 懂懂筆記)

相關焦點

  • 咖啡館文化與中國式眾籌
    因此,很多人都有咖啡館情節,希望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館。   而開一家咖啡館所需要的資金和精力並不是每一個有咖啡館情節的人都可以擔負起的。但某一天,當咖啡館與眾籌相遇,一件看似無法完成的事情卻輕而易舉地實現了。在中國,眾籌和咖啡館聯結在了一起,正以它獨特的形式展開。
  • 拾柴網攜手眾圓廣場PARTY讓紅包飛!!!
    楚天都市報副刊訊 武漢眾人拾柴商貿有限公司 (拾柴網)為感謝大眾的支持厚愛,定於2015年2月8日攜手武商集團建二眾圓廣場主辦「眾籌免費裝修現場盛大PARTY」,當場捐贈30000元現金給湖北經視歡樂送「談笑愛心基金」,用於幫助更多困難家庭。眾人拾柴火焰高,武漢每天不一樣!拾柴人,武漢人不忽悠武漢人!
  • 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切身感悟
    眾人拾柴,得法火焰才會高!雨夜醉語(文/詩般雨 平水韻一東)永夜瓊醇酣暢韻,雨來月匿透酸風。眾人拾柴火焰高,但人總有個多事的毛病,自個加了柴,又要在火上拔弄拔弄,結果是煙又起了,火又熄了,又要吹吹風,架空柴,火才又起。還有不會分辨柴火好壞的,分不清柴禾的乾濕,一鼓腦搬來,堆上燒,溼柴架上,可想而知,不是火焰高,而是烏煙瘴氣,房內實在嗆人。
  • 人民日報評論員:拿出眾人拾柴的心勁兒
    展望新的一年,改革要「一馬當先」、攻堅克難,各項事業要再上新臺階、展現新氣象,同樣需要我們堅定信心、不畏艱險、同心協力,拿出眾人拾柴的心勁兒。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面對不同的改革訴求、複雜的利益關係。處理不好,勢必掣肘改革的推進,阻滯發展的轉型,消解開拓創新的幹勁。當此之時,尤其要凝聚共識、群策群力,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證。今天的中國,什麼是最大的共識?
  • 眾人拾柴、涓滴匯海的中國力量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正是因為有這樣眾人拾柴、涓滴匯海的中國力量,才讓我們更加堅信疫情防控阻擊戰一定能打贏!02---華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爆發,武漢華星物業所有項目迅速行動起來,高度重視,項目經理值班,各部門各司其職、堅守陣地、相互關愛、攜手抗疫、共度難關!
  • 跟風建的咖啡館 轉眼成了一陣風?
    目前樓咖普遍生存艱難 有的店轉手四五次 有的店開張不到一個月就停業轉讓  業內人士稱市場被老樓咖壟斷 市場一直在洗牌 不變則死  咖啡館販賣的不只是夢想,更多的是瑣碎的生活。  鄭州很多人咖啡館作為眾籌商業模式的落地,曾輝煌一時,但如今還是以關門轉讓的方式,倒在了管理無序的帳簿上。
  • 村中素描:拾柴
    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用了電磁爐、煤氣灶後除了老年人還喜歡燒柴在大鐵鍋裡炒菜做飯,年輕人幾乎都不用這老傳統的東西。 我也有二十多年不太用大灶臺做飯,偶爾想吃大鍋蒸的饅頭,才動用一次。一是嫌燒柴麻煩,而是洗鍋刷碗弄得髒兮兮的。 今年一場疫情,有種回歸田園的感覺。
  • 眾籌咖啡館看上去很美 最簡單但盈利者少
    眾籌似乎無所不在,眾籌買房、眾籌出書甚至眾籌創業等等。眾籌已經成為年輕人夢想的加速器,更讓一無所有的「屌絲們」可以瞬間集資到創業資本。而目前全國眾籌咖啡館不在少數,但盈利的卻寥寥無幾。
  • 被眾人拾柴的微信電商 何時能火焰高?
    現如今物是人非,微購物以是明日黃花,徹底被京東接管了。已被吞併的微生活在騰訊推微購物的同時,還推出了針對生活服務市場的電商項目——微生活。微生活如日中天的時候,被輿論認為是O2O最大的入口,然而輿論的寵幸並未給微生活帶來實際的市場份額,操盤手戴志康也在今年上半年被傳離職。
  • 50W獎金李子柒說捐就捐,為眾人拾柴者,不可使他凍斃於風霜
    小編特別關注的博主李子柒最近發了一條微博,惹起了眾人議論紛紛。原來是子柒又一次獲得了金秒獎的稱號,這次與上次不同,還有50W獎金,但是子柒說,這個榮譽來自於大家的喜愛,因此自己做主,把這筆獎金以「李子柒粉絲」的名義捐助到公益助學。
  • 滬上一家由校友眾籌的咖啡館孵化出眾多創新創業項目
    今天起,本報推出「咖啡館裡的創業故事」專欄,帶著讀者走一走那些充滿了活力的咖啡館,尋找創新創業「基因」。  全長不到4000米的新閘路,在舊時的上海灘,絕對是文人墨客鍾愛之地———這裡是民國著名藏書家劉體智的「小校經閣」坐落之處,張元濟、羅振玉、傅斯年等文化大家都曾熱衷在這座八角小樓裡流連盤桓。  如今,小校經閣已然往事。
  • 傷心咖啡館之歌 「悅讀時光」眾籌糾紛始末
    一年前,她參加了貴州悅讀時光咖啡館一個投資項目,投入3.5萬元。可是,時間過去了一年多,咖啡館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開起來,投入的錢也退不出來。 3月19日,小兮發了一條微博,矛頭直指悅讀時光咖啡館老闆吳岸,認為後者「因決策失誤導致虧空,悅讀或易主或倒閉,但仍在繼續集資圈錢。」只要在新浪微博搜索中輸入「悅讀時光」這個關鍵詞,第一條微博就是小兮發送的這條。
  • 眾人拾柴火焰高:百度移動遊戲2015下半年運營哲學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速遞>眾人拾柴火焰高:百度移動遊戲2015下半年運營哲學 眾人拾柴火焰高:百度移動遊戲2015下半年運營哲學 編輯:廠商提供2015-07-30 2015年ChinaJoy,百度移動遊戲的副總裁顧瑋在7月30日的WMGC論壇上作了主題為「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演講,以下內容是演講實錄。
  • 成語故事 | 四年級語文課:眾人拾柴火焰高
    適用語文課本篇目:四年級語文課《眾人拾柴火焰高》
  • 寧波一個餐廳有78個老闆 不料眾籌最後成了眾愁
    眾籌咖啡館、眾籌音樂會、眾籌看病,時下,眾籌已成了一件挺拉風的事,誰要是沒參與過眾籌,那真的有點OUT了。但眾籌真的都靠譜嗎?近日,鄞州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其中50起因「皇家範」餐飲項目眾籌引起的合夥協議糾紛案,另有13起同類型案件尚在審理過程中。最少1萬多,最高8萬多78個人湊了350萬眾籌開餐廳去年3月份,山東的汪女士在網上某平臺看到一個叫「皇家範萬達廣場店」的眾籌項目。
  • 用愛心為全面小康抱薪拾柴——關於閔行區政協委員開展消費扶貧的...
    用愛心為全面小康抱薪拾柴——關於閔行區政協委員開展消費扶貧的倡議 2020-07-23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咖啡、比逗餐廳...為何那麼多眾籌餐廳會倒下?
    眾籌之家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範圍內平均每月增加24家眾籌平臺。但是,到了2017年上半年,眾籌平臺卻在以平均每月關閉7家的速度衰減。   河南國銀律師事務所主任、服務過喜家德、谷連天的股權設計專家耿小武表示,對投資者來說,除公益眾籌外,無論是股權眾籌、產品眾籌還是收益權眾籌,其本身就是一項具有極大風險的投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