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煥明:歐巴馬版「精準醫學」的「精準」解讀|楊煥明|歐巴馬|醫學|...

2020-12-20 健康界

21世紀的經濟將有賴於美國的科學技術和研究開發。我們曾消滅了小兒麻痺症,並初步解讀了人類基因組。我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引領醫學的新時代——這一時代將在合適的時間給疾病以合適的治療。對那些患有囊泡纖維化的病人,我們能將他們轉危為安,這個病在過去是不可逆轉的。今天晚上,我要啟動一個新的「精準醫學計劃(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這一計劃將使我們向著治癒諸如癌症和糖尿病這些頑症的目標邁進一步,並使我們所有人,都能獲得自己的個體化信息。我們需要這些信息,使我們自己,我們的家人更加健康。

—— 歐巴馬

(2015年1月20日)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5年1月20日發表的這一段話,作為國情諮文的重點內容之一,得到了美國兩黨、各國政要與國際媒體的普遍關注,同時也獲得了科學界不同流派的一致支持。本文依據歐巴馬諮文的原文,以及歐巴馬本人1月30日的講話和他的智囊團先後對精準醫學的敘述,試圖對歐巴馬版的精準醫學(下稱Obama PreciMed)作一初步的「精準」解讀,與同道商榷。

一個醒目擺設

那天,對一年一度的總統國情諮文期待已久的人們進入會場的時候,所有人的目光無不被擺放在講臺左側的一個精緻的彩色DNA雙螺旋模型所吸引,驚喜而又驚訝:這是美國總統縱覽天下、陳述國情的諮文,還是一個自然科學家的學術演講?

可以說,這是歐巴馬的智囊團經過深思熟慮,精心策劃的高招,其用意是告訴國會及美國人,ObamaPreciMed的科學基礎是大家都認同的DNA,而不是突發奇想的任何其它「噱頭」。

兩個重要貢獻

除了擺放DNA模型之外,歐巴馬的智囊團可謂逐詞推敲,字字珠璣,讓歐巴馬在發表諮文的有限時間裡,簡要而精確地全面表述他自己版本的精準醫學。

作為科技超級大國的美國,一個多世紀來對生命科學與醫學臨床的貢獻不勝枚舉,可是歐巴馬的智囊團讓他例舉的貢獻只有兩個:小兒麻痺症的消滅(eliminated)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初步完成。

歐巴馬1月30日的講話中特別引用了一項研究提供的數據:投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每1美元的回報是140美元。「這一創新已得到巨大的經濟回報,為這一創新的鼓掌絕對沒有錯」。他還特別提到現在分析一個人類個體基因組的成本只要2000美元,因而「啟動精確醫學的時機已經成熟,就像我們在25年前所做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決定一樣」。

美國科學界的另一重要人物,以主辦《科學》雜誌而具全球影響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主席Philip Sharp,曾將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分別稱為生命科學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而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David Baltimore近時也對精準醫學做了這樣的解讀:「精準醫學的願景主要是由兩項重要技術——DNA測序和基因組技術來驅動的」。

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負責任地說,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歐巴馬的智囊團為Obama PreciMed所準備的科學依據和指導思想。

三種代表性疾病

美國以至於全球,要應對的疾病成千上萬,但歐巴馬僅舉了三個例子,以歐裔中發病率最高的囊泡纖維化(CF,Cystic Fibrosis)作為單基因病或其他罕見病的例子,把糖尿病作為常見複雜疾病的例子,而把癌症列為「重中之重」,「(精準醫學)使我們更加接近於治癒癌症」。

歐巴馬的智囊團為他精心安排了一位27歲的CF患者Bill Elder作為他夫人Michelle的客人出席了諮文演說會。歐巴馬在30日的講話補充說:Bill在20年前便被診斷為CF。幾年前,FDA以「特別通道」批准了一種新的藥物,能針對約4%的CF病人的特定突變。Bill於2012年開始使用並立即見效。「這不僅是他個人生命的奇蹟,也不只是一個個案,而是對所有其他人的鼓勵」。「這是希望之精神(Spirit of Hope)」。「這不是我們出生時便決定了的宿命,我們能夠重新決定我們的生命」。

歐巴馬還列舉了一種白血病的例子:「在使用了一種新的針對一種特別的基因的靶藥物,80%的病人的血細胞恢復正常」。「我們將我們的遺傳密碼與癌症進行『配型』,並成為切實可行的標準,我們決定藥物的劑量,將如同測量我們的體溫一樣方便——這就是精準醫學給我們帶來的希望」。「精準醫學給了我們實現新的醫學突破的前所未有的最好機會」。

四個基本要素

歐巴馬的諮文中,為他的計劃羅列了四個要素(精確、準時、共享、個體化):

一、精確(the right treatment)

從2010年開始,歐巴馬的科學界智囊團,也可以說是科學界的朋友,就開始設計美國醫學發展的新藍圖。

歐巴馬在1月30日的講話中,又將此番表述補充為「合適的病人,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治療」。對於「合適的治療」,歐巴馬舉了愛滋病人的例子:「對他們的基因測試,使醫生知道此種新的抗病藥物對哪些人會有效,而對哪些人會有不好的副作用。這樣受惠的病人現在還不夠多,但是會變得越來越多,未來就在眼前」。

二、準時(at the right time)

美國NIH主任FrancisCollins——歐巴馬智囊團的重要人物之一,在隨後的一次報告中說了這樣一句話「準時就是一切(Timingis Everything)」。所有的醫療只有在合適的時間才是真正合適的,這也體現了預測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含意,即「五前」:婚前、孕前、植入前、產前以及症狀前這樣的合適時間段。

正如歐巴馬所言,「要保證我們建立的這一體系能預防疾病,保證健康,而不只是僅僅依賴發病後的治療」。

三、共享(give all of us access)

ObamaPreciMed的要旨是醫學的發展應該使「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家人都更加健康(keep ourselves and our families healthier)」。

共享還意味著「共為」。令歐巴馬驕傲的是,「這麼多病人全力地支持,今天他們與我們在一起,他們不是袖手旁觀,也不想只是放馬後炮,他們一開始便幫助設計這一計劃。」

確實, Kaiser Permanente(凱撒醫療集團)這些私人醫藥公司,the Mayo Clinic(梅奧臨床)這些大醫院,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這些政府相關機構,都已表示對精準醫學的支持和參與。

四、個體化(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歐巴馬並沒有貶低或排斥另一現代醫學的提法「個體化醫學」——「有的場合,有人把精準醫學稱之為個體化醫學」。「每個病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醫生們一直都在極盡所能去因人用藥。就像你要輸血,血型一定要匹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

五項具體內容

十天之後,也就是1月30日上午11點19分開始,歐巴馬在白宮東廳宣布了歐巴馬版的精準醫學計劃的具體內容,這是對歐巴馬版精準醫學的最為全面、也是最為「精準」的自我解讀。

一、啟動「百萬人基因組計劃」(資助NIH 1.38億美元)。首先要徵集100萬的志願者並做好隊列(cohort)及對照。建立與臨床有關的「史無前例的大數據」,收集基因組數據與臨床信息。

二、尋找引發癌症的遺傳因素(資助NCI 78萬美元),即繼續美國的已經開始的癌症基因組研究計劃,即TCGA(The Cancer Genome Altas)計劃。

三、建立評估基因檢測的新方法(資助FDA 1000萬美元),特別是對新一代測序技術的評估和審批通道,以及保護智慧財產權與有關版權的管理,以保證精準醫學和相關創新的需求。

四、制定一系列的相關標準和政策(資助ONC 500萬美元)。從第一天開始,就要努力保護個人隱私和各種數據的安全。

五、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我邀請企業家和非盈利組織來幫助我們」。

正如有些人說的,ObamaPreciMed的五項具體內容可分為三部分:一是科學內容(百萬美國人測序與癌症基因組);二是政府功能的相應改變及法規標準的建立;三是公私合作,社會參與。

六條助讀信息

一、Obama PreciMed在國情諮文中的位置,放在美國政府為「21世紀經濟布局」之中,列在網際網路之前、基礎設施和擴大出口之後,這是值得特別注意的。Obama PreciMed確實得到了民主、共和兩黨的共同支持,這是非常難得的。他還引用新選任的共和黨議員Bill Cassidy的話:精準醫學是「一個希望無限的領域」。

二、歐巴馬的智囊團隨後發表的講話與文章,有助於對Obama PreciMed的精準解讀,也進一步說明這是他的智囊團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

NIH現任主任Francis Collins和前任主任Harold Varmus一篇題為「精準醫療的新計劃」的文章,幾乎與歐巴馬的講話同時發表(2015年1月30日)。歐巴馬的科技顧問委員會主席之一Eric Lander在同一雜誌(ENJM)上發表的(2015年3月13日)「大力推進並規範精準醫學時代的基因組檢測(Cutting the Gordian Helix——Regulating Genomic Testing in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就政府監管問題作了進一步的強調。NIH主任Francis Collins在2月11日的一個講話中,也對Obama PreciMed作了進一步的解讀。

三、「二十一世紀的醫學」有多種不同的提法,為人熟知的有4P+TIDEST(Prediction, Prevention, Participation, Personalization和Targeted,Integrated,Data-based,Evidence- based,Systems Medicine,以及Translational Medicine),都力圖反映新特點,引領新方向,但都有不妥之處或誤導之嫌。可以說,Obama PreciMed對4P,Targeted和Data-based Medicine兼容並蓄,與Integrated,Evidence-based,Systems Medicine這幾個略欠新意的提法也不衝突。歐巴馬這次改用「精準(Precision)」,想必自有他更深層次的考慮。然而,也許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在他自己與所有智囊團成員的表述中,隻字未提風行一時的「轉化醫學」。

四、將精準醫學寫入較為重要的文件,最早的也許是2011年11月1日以美國醫學院(The Institutes of Medicine)名義發表的那個「向著精準醫學邁進(Towards Precision Medicine)」的報告,第一次對精準醫學做了全面、詳細的敘述,其要點是對疾病進行重新「分類」基礎上的「對症用藥」,創建生物醫學的知識網絡和疾病的新的分類分型(Building a knowledge network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a new taxonomy of disease)。而其中與精準醫學有關的內容是由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重要負責人Maynard Olson組織起草的。

五、迄今,對Obama PreciMed提出公開異議的,據報導也只有美國科學界的另一大牛Craig Venter。實際上Venter的原話只是說認為歐巴馬所說的「公私合作分享信息」這一點是天真的,而未見其對任何其他方面有所批評,也未見諸如「新瓶裝舊酒」,「只是變換名詞」之類的諷刺之語。

六、Obama PreciMed的可能「風險」,也許正如一位一直對精準醫學提法頗有微詞的美國知名科學家對筆者所直言的那樣:歐巴馬所說的精準醫學有他明確的科學含義和具體內容。但這一提法的「危險」之處,是所有那些徘徊多年,停滯不前,投入巨大,成效甚小的沒有希望的重複研究,可能會借「走向精準」而改頭換面,或「新瓶裝舊酒」或「借奧之瓶裝已之酒」。回顧歷史,這也許是我們最應該注意和值得深思的。

最後,我們也許可以把Obama PreciMed概括為:以DNA和HGP精神為主線,以小兒麻痺症為先例旨在消滅單基因病,並以百萬人的基因組和臨床信息的大數據來支撐癌症與其它多基因病研究,改變政府支持及監管方式,強調企業參與的重要性,發動全社會支持的大型前瞻性項目。

參考材料:

1.歐巴馬2015年國情諮文(2015年1月20日)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5/01/20/remarks-president-state-union-address-january-20-2015

2.歐巴馬有關「精準醫學計劃」的講話(2015年1月30日)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5/01/30/fact-sheet-president-obama-s-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

3. 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Phillip Sharp在AAAS 2014年年會上的講話(2014年2月13日):

http://www.elsevier.com/connect/aaas-president-the-promise-of-convergence

4.David Baltimore談精準醫學

Baltimore BD, etal. A prudent path forward for genomic engineering and germline genemodification. Science. Mar 19,2015 online.

5.Francis Collins和Harold Varmus談精準醫學

FrancisCollins & Harold Varmus. A New Initiative on Precision Medicine. N Engl JMed. 372: 793-795, 2015.

6.Eric Lander 談精準醫學

EricLander. Cutting the Gordian Helix — Regulating Genomic Testing in the Era ofPrecision Medicine. N Engl J Med. 372: 1185-1186, 2015.

7.Francis Collins談精準醫學(2015年2月11日)

http://nihrecord.nih.gov/newsletters/2015/03_13_2015/story1.htm

8. 美國醫學院「向精準醫學邁進」報告(2011年11月1日)http://www.nap.edu/catalog/13284/toward-precision-medicine-building-a-knowledge-network-for-biomedical-research

9.Craig Venter 談精準醫學(2015年1月30日)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u-s-proposes-effort-to-analyze-dna-from-1-million-people/

本文作者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楊煥明,此文將刊載於《中國醫藥生物技術》2015年第3期。

關鍵詞:

楊煥明,歐巴馬,醫學,基因組,智囊團,精準

相關焦點

  • 破解生命密碼三十餘載 ——訪基因組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
    人物名片楊煥明,1952年出生於樂清,著名基因組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華大基因理事長暨華大基因學院院長。10月18日,楊煥明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峰會上發言說:沒有科學,人類就沒有力量,沒有明天。如楊煥明常說的,他從家鄉兒時砍柴割草、捕魚捉蝦開始,到解讀和編寫「生命密碼」,一直對科學充滿好奇,對自然心懷敬畏。多年來,楊煥明和他的團隊及合作者的科研成果已使全球同行矚目。
  • 美招募百萬志願者正式開展精準醫學研究—新聞—科學網
    美正式開展精準醫學研究 將招募100萬名志願者展開首個試點項目
  • 8院士齊聚羊城,縱論中國精準醫學前沿與創新
    ,引領精準醫學前沿,集智聚力、建言獻策,助力精準醫學發展。5年過去了,精準醫學發展取得哪些成果,中國精準醫學的科技創新水平和競爭優勢如何,未來又將有哪些走勢?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楊煥明院士分享了《組學與精準醫學的前沿進展》的研究。他認為,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人類基因組計劃到底給精準醫學產生了什麼影響?
  • 史上最大精準醫學臨床試驗開始招募病人
    【新聞事件】:歐巴馬總統在今年一月的國情諮文講話中提出將要扶持精準醫學的研究。今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宣布史上最大精準醫學臨床試驗開始招募病人。精準醫學是按分子機理劃分腫瘤,這樣對靶向療法的使用有更大的指導作用。比如EGFR驅動腫瘤無論是發生在肺還是直腸使用EGFR抑制劑都有可能受益。當然實際情況更複雜。前幾天講到的necitumumab雖然是EGFR抗體,但應答卻和EGFR表達無關。這也是NCI要做這個臨床實驗的原因。可以想像準確檢測基因變異會直接影響實驗的結果。
  • 專訪│楊煥明院士:《基因組學》的編寫是我多年的夙願
    今天慕序君對《基因組學》的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老師進行了專訪,與大家一起分享《基因組學》誕生背後點點滴滴的故事。談起其中最大的收穫,楊煥明老師說,「能夠讓這一領域越來越多的讀者讀過這本書之後,學有所得,能引起思考,或展開討論,甚至在這中間能夠找到閃光點作為線索,在相關科研活動中能有所幫助,取得哪怕一點點小成績,都將是本書的收穫。」
  • 發達國家紛紛布局精準醫學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2015年提出「精準醫學計劃」,擬在2016財年投入2.15億美元,分析100萬名美國志願者的基因信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形成的機理,進而為疾病相關的藥物開發和精準治療鋪平道路。
  • 中科院啟動「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預期4年完成
    美國總統歐巴馬稱「精準醫學將引領一個新時代」,其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也是為了彌補歐巴馬在醫改上的不足。 此外,據中國證券報2015年12月1日稱,在精準醫療領域行動最快的是英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資料圖 進入2015年以來,「精準醫學」成為國內醫藥界關注和熱議的新概念,那麼中國版「精準醫學計劃」何時推出?
  • IT+BT技術解碼生命奧秘,陳實富博士探索精準醫學
    所以,在我看到了IT與BT融合的巨大前景時,我果斷選擇了接受新的挑戰,那就是使用最先進的IT技術,去解決生物探索和精準醫學中的前沿問題。」     2007年初,陳實富考取了中科院計算所和先進院聯合培養的碩士,並在2007年4月就到深圳先進院開始實習,那時先進院的辦公地點還是在蛇口醫療器械產業園。
  • 跨界醫生「阿餅」再出神曲 專注科普精準醫學
    今年9月,微博帳號「協和胸外阿餅」發布了一條題為《生僻字精準醫學版》的視頻,只見視頻裡的主人公阿餅醫生著一身古裝,時而揮毫潑墨,時而低頭撫琴,他自導自演自唱,將肺癌手術後做基因測序的有關科普知識與神曲《生僻字》完美融合。
  • 【精準醫學簡訊】博研商學院、普銳生物到訪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
    【精準醫學簡訊】博研商學院、普銳生物到訪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 2020-10-14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醫學簡訊】 單位會員創芯國際到訪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
    【精準醫學簡訊】 單位會員創芯國際到訪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 2020-12-16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糖尿病診斷與治療——關於精準醫學的思考
    什麼是精準醫學? 精準醫學是一個新型的疾病治療和預防的方法。它考慮了每個人的個體基因的差異,就是把基因這個因素要考慮進去,甚至有些病是單基因疾病,有了這個基因的異常,就會發生這個病,那這個定位就很清楚,同時它還要考慮到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
  • 【精準醫學】納米醫學分會招募開始,搭建跨領域合作生態圈
    近日,經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理事會審議,由深圳大學醫學部醫學中心PI欒萍教授牽頭髮起的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納米醫學分會獲批成立,並啟動了分會委員推薦工作,歡迎各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參加。她表示,納米醫學分會將充分發揮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的平臺優勢,充分融合納米醫學跨領域、多學科的專業力量和資源,構建生態圈,共同開展學術交流、科研合作、標準制訂、技術推廣、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轉化等工作,重點著眼於以下幾點:一是開展調研,提出促進納米醫學發展的政策建議,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 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成立六大研究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指出,進入21世紀,現代科技和生物醫學迅猛發展,健康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遠程醫療、醫療機器人等核心技術的應用,顯著改變了當代醫學的價值觀、思維模式、診療策略、技術特徵乃至健康醫療服務的業態。
  • 清華長庚與博奧生物聯手 探路精準醫學
    通過雙方的合作;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推進精準醫學發展,在疾病早期診斷與預防領域邁進一步。清華大學副秘書長王志華指出,4月21日,清華大學精準醫學論壇成功舉辦,更加明確了精準醫學是清華大學醫學發展的重要板塊,在董家鴻執行院長的帶領下,也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
  • 【精準醫學】醫工結合創新論壇11月召開,加速推進醫學科技創新
    【精準醫學】醫工結合創新論壇11月召開,加速推進醫學科技創新 2020-11-06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領星生物科技(GenomiCare)"精準醫學諮詢門診"正式開始提供服務
    中國上海,2016年6月12日--精準醫療服務機構領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GenomiCare, 以下簡稱"領星生物科技")今天宣布:領星"精準醫學諮詢門診"正式對外提供服務,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基於基因檢測的國內外精準醫療信息。
  • 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已落地精準醫學、生物醫學新技術等...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已落地精準醫學、生物醫學新技術、醫療醫械、健康醫療大數據等各類項目204個,引進高端人才團隊25個,註冊醫生集團56個。據悉,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圍繞建設以精準醫學為重點、教育研發為引擎、藥械產業為支撐、數據產業為特色、康復醫養為補充、服務產業為配套,「醫教研產養服」六位一體產業高地,多渠道、多方式開展「雙招雙引」,已落地精準醫學、生物醫學新技術、醫療醫械、健康醫療大數據等各類項目204個,引進高端人才團隊25個,註冊醫生集團56個。
  • 未來600億研發精準醫療 16大方向和149位專家詳單出爐
    隨著精準醫學在美國大熱,中國也在2016年開啟了中國精準醫學全國加速的元年。5月3~4號,國家衛計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預申報書評審會,對第一批項目預申報書進行評審。而業內普遍關注的評審專家名單也正式出爐。評審專家統一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抽取產生,共149人,涉及16個方向。
  • 中山一院婦科生殖醫學中心正式啟用 精準醫學研究院一期工程同時...
    11月12日上午,歷時2年多升級改造的中山一院婦科生殖醫學中心正式揭開神秘面紗,這裡整體遷入中山一院婦科、生殖醫學中心兩個臨床專科,同時投入使用的還有中山一院精準醫學研究院一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