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和蒼朮,都能燥溼健脾,但功效應用卻不同,臨床藥師說出實情

2020-12-19 何藥師健康科普

白朮和蒼朮,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中藥。對於白朮來說,可能大家潛意識裡知道的是補氣健脾藥,其實它也有燥溼的功效。但是和蒼朮的燥溼功效相比,它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今天就為大家仔細講講。

白朮

白朮,在中藥學上屬於補虛藥大類中的補氣藥,藥性甘、苦,溫,歸脾、胃經。具有益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主要用於以下疾病:

脾氣虛證:白朮甘苦性溫,主歸脾胃經,以健脾、燥溼為主要作用,被前人譽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中醫上講脾主運化,如果脾氣不足,人體內的水谷精微運化失調,就會引起水溼內生,從而導致不想吃東西,大便溏薄、腹瀉、口痰多、水腫、女性白帶多等症狀。

氣虛自汗:白朮擅長治療脾氣虛弱,凡是有衛氣不固,表虛自汗症狀的人,用白朮的效果與用黃芪相似,而且作用還會更好一點。也就是說白朮能夠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尤其是這種體質虛弱,經常出虛汗的人,是非常適合的,如大家吃的中成藥玉屏風顆粒裡面就有白朮、黃芪等。

脾虛胎動不安:白朮還能益氣安胎,對於脾虛胎兒失養者,還可以補氣健脾,促進水谷運化以養胎,這種情況下需要與人參、阿膠等補氣養血的中藥配伍,效果會更明顯。也可以用於治療脾虛失運,溼濁中阻引起的妊娠期婦女的嘔吐、不想吃東西、四肢沉重和水腫,常常與人參、茯苓、陳皮等補氣健脾除溼的中藥配伍,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朮對腸道有雙向調節作用,能明顯促進小腸蛋白質的合成,有防治胃潰瘍的作用,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升高白細胞。除此之外,還能夠保肝、利膽、利尿、降血糖、抗血凝、抗菌、抗腫瘤。白朮揮髮油還具有鎮靜作用。

蒼朮

蒼朮,在中藥學分類上屬於化溼藥。藥性辛、苦,溫。歸脾、胃、肝經。主要功效為燥溼健脾、祛風散寒。臨床上主要用於以下疾病:

溼阻中焦症:比如說對於脾失健運導致的肚子脹悶、噁心、嘔吐、乏力、不想吃東西、舌苔白膩等症狀,蒼朮能夠發揮其苦溫燥溼以祛溼濁,辛香健脾以和脾胃的功效,最為適合。

風溼痺症:蒼朮辛散苦燥,擅長祛溼,所以對於風溼痺症,尤其是溼勝者最為適合。但一般來說還需要配伍其他中藥,如薏苡仁、獨活等祛風溼藥。

風寒挾溼表證:蒼朮能夠打開肌膚毛孔而發汗,擅長祛除肌膚表面的風寒表邪,又因為能夠勝溼,所以對於風寒表證且挾溼的人最適宜。

此外,蒼朮還能夠明目,用於夜盲症及眼睛昏澀的人,可單用,或與豬肝、羊肝蒸煮同食。

現代研究表明,蒼朮揮髮油能夠對抗腸痙攣,小劑量時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大劑量時呈抑制作用。蒼朮醇有促進胃腸運動的作用,對胃平滑肌有輕微收縮作用。蒼朮煎劑有降血糖作用,同時具有排鈉、保鉀作用,即現代醫學上講的利尿作用。其維生素A樣物質可治療夜盲症和角質軟化症。

從以上的對比可以看出,白朮和蒼朮都能夠燥溼健脾,但側重點還是不一樣的,白朮主要擅長從補氣的角度出發,如脾氣虛證引起的體內水溼內生、氣虛自汗、脾虛引起的胎動不安等。而蒼朮主要擅長從化溼的角度出發,祛除溼阻中焦、風寒溼痺、風寒挾溼表證等。但值得欣喜的是,現代藥理研究都表明,白朮和蒼朮都有降血糖的作用,這可能是對於糖尿病患者的一大福音。

相關焦點

  • 國醫大師劉尚義常用藥對丨白朮,蒼朮:健脾燥溼 止汗安胎
    白朮與蒼朮為臨床常用的健脾燥溼的藥對。 白朮蒼朮功效 《神農本草經》稱「術」,列為上品,但沒有白朮和蒼朮之分。
  • 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治頸性眩暈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頸椎病類型之一,屬中醫「眩暈」範疇。臨證應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治療頸性眩暈,療效顯著。 組成和用法 法半夏9克,天麻9克,白茯苓10克,陳皮10克,白朮10克,蒼朮12克,生草6克。水煎2次共對為500毫升,早晚2次溫服,14劑為一個療程。
  • 白朮有什麼功效?提醒:白朮雖好,2種情況不適合吃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個常見的中藥材——白朮。作為一個中藥材,它因為健脾祛溼被人們熟知,很多補脾燥溼的方劑中都有白朮的存在,神農本草經稱之為「上品」,「氣味甘、溫,無毒…… 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但是白朮雖然是個性溫的藥材,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吃,適合吃的。那麼白朮到底有什麼功效?什麼人不適合吃白朮呢?
  • 蒼朮的功效與作用 居然能治這麼多病
    蒼朮大家是不是熟悉呢?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草藥,江蘇茅山地區是產蒼朮的最佳位置。蒼朮其實是菊科植物茅蒼朮的根部,經過採集清洗和晾曬之後製作而成的。蒼朮作為中藥有很悠久的歷史,如果你還不了解的話,今天的文章就將為你介紹,蒼朮的功效與作用。蒼朮是什麼多年生草本植物。
  • 白朮的養生功效和食用方法
    土旺則能健運,故不能食者,食停滯者,有痞積者,皆用之也。土旺則能勝溼,故患痰飲者,腫滿者,溼痺者,皆賴之也。土旺則清氣善升,而精微上奉,濁氣善降,而糟粕下輸,故吐瀉者,不可闕也。」《醫學啟源》曰:「和中益氣……去脾胃中溼……安胎。」《神農本草經》稱白朮「止汗。」可見,白朮有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脾虛水腫、痰飲、表虛自汗、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等。
  • 蒼朮防瘟,內外兼用
    清代《本草正義》載:「蒼朮氣味雄厚,較白朮愈猛,能徹上徹下,燥溼而宣化痰飲。最能驅除穢濁惡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茅術一味,最為必需之品,是合內外各病,皆大有用者。」可見在古代蒼朮就是防治瘟疫的重要藥物,蒼朮在歷次中醫藥對抗瘟疫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和八君子湯三個「君子」方有何異同?
    ⊙作者:梅松政⊙編輯:一墨臨床上,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和八君子湯均較為常用,三方均為「君子湯」,現作者就其相同與不同做一個論述。四君子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六君子湯出自《婦人良方》,八君子湯出自《陳素庵婦科補解》。八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蒼朮、當歸。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朮!
    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縱皺紋和溝紋,並有鬚根痕,頂端有殘留的莖基和芽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淡黃色至淡棕色,並有棕色油室散在,烘乾者斷面角質樣,色較深,有裂隙。氣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帶黏液性。 7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苦。
  • 春季健脾養腎黃芪枸杞加白朮
    經專業醫生辯證體質後,可飲用黃芪白朮枸杞水來健脾益氣,扶正解表,芳香祛溼。    製作方法    黃芪10克、白朮5克、枸杞3克。熱水泡服飲用。    作用:黃芪被李時珍稱為「補氣第一要藥」,有健脾補氣、利尿消腫、固表止汗、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
  • 《本草從新》:燥胃強脾 發汗除溼,說的就是中藥蒼朮的功效作用
    《本草從新》:燥胃強脾,發汗除溼,能升發胃中陽氣,止吐瀉,逐痰水。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科普下中藥蒼朮的功效作用,希望本文能對大家帶來幫助。中藥蒼朮的功效作用燥溼健脾中藥蒼朮具有燥溼健脾的功效。蒼朮性溫,味苦,能夠燥溼,亦可以改善一些脾胃不調的情況,達到健脾和健胃的功效。對於治療溼阻中焦所致的腹脹、腹瀉或噁心乏力,可用蒼朮配白芍、茯苓、藿香等藥一起用,另外對於溼氣引起的水腫相關病症也有效果,以燥祛溼利水。建議大家在中醫的指導下進行用藥。祛風散寒中藥蒼朮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
  • 蒼朮(zhu)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蒼朮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蒼朮是正式中名,別名還有術(神農本草經)、赤朮(名醫別錄)、矛術、南蒼朮、仙術、和白朮、關蒼朮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蒼朮有許多藥材商品名稱,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北方產的北蒼朮和南方產的南蒼朮;在南蒼朮一類中,以江蘇句容產的矛術品質為佳,但北蒼朮這一個商品名稱實際為一個混雜的概念,它不僅本科蒼朮這一種,還包括蒼朮屬的其他種類,如關蒼朮等。
  • 雖然只有四味藥,卻是「燥溼運脾,行氣和胃」的常用方劑
    平胃散,為祛溼劑,出自《簡要濟眾方》,具有燥溼運脾,行氣和胃的功效。主治溼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噁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臨床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溼滯脾胃的患者。
  • 白朮的功效與作用 女人吃它具有利尿作用
    白朮的功效與作用1、能緩和燥性,借麩入中,增強健脾、消腫作用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7、抗氧化、延緩衰老白朮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降低組織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質對組織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破壞。白朮有延緩老年腎臟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齡的腎臟結構有明顯改善。
  • 炒白朮能止汗
    &nbsp&nbsp&nbsp&nbsp白朮是健脾時候常用的藥,能健脾益氣,燥溼利水,作用和茯苓類似,但它是燥溼,茯苓是利溼。《本草從新》稱其為「開胃神藥,而其尤能燥溼」,那種舌苔很厚很膩,胃口特別差的人,都要藉助白朮來開胃,比如中成藥的「香砂六君子」,白朮就是六君子之一,治療因為脾虛生溼,或者因為飲食不節而食積了消化不良的。
  • 中藥白朮—治療腎病的「著力點」
    白朮這位中藥,歸屬於補中益氣之藥,也是一位治腎的常用藥;白朮主要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蒼朮醇、蒼朮醚、杜松腦、蒼朮內酯、甘露聚糖、棕櫚酸、果糖、菊糖、胺基酸等;在許多疾病治療中都常用到此藥,如抗腫瘤等,在當今美容業也有著不少應用,如有的會用醋和白朮製成面膜,敷臉能美白祛斑,還有的用白朮
  • 春季健脾養腎 試試黃芪枸杞加白朮
    製作方法    黃芪10克、白朮5克、枸杞3克。熱水泡服飲用。    作用:黃芪被李時珍稱為「補氣第一要藥」,有健脾補氣、利尿消腫、固表止汗、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尤其適合氣虛的人,如很多老年人氣虛會導致哮喘,動一動就喘的(心氣不足);有食少腹脹、少氣懶言、便溏等不適症狀的(脾胃氣虛);膽子小不敢在公眾場合說話的(肝氣不足);經常感冒,容易出汗的(肺氣不足);疲倦、浮腫、排便無力的(腎氣不足)等。
  • 【故事裡的中藥】歷代醫家巧用蒼朮——除寒溼,溫脾胃
    編者按:中醫有著豐富的對抗疫病的經驗,每次疫病來襲,中醫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早期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我國醫生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規律和經驗,篩選出的「三藥三方」,裡面就有蒼朮這味藥。
  •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白朮作為補氣的藥物,除溼益氣,還有安胎功效
    白朮是一種補益藥,主要為益氣藥,主要用於脾虛患者。白朮是一種常用藥物,屬脾胃經。一、 白朮有什麼作用?1、健脾養胃健脾、養胃、燥溼、利尿、安胎、補虛。白朮是白朮的根莖。味甘苦,性溫,脾胃經。具有健脾、養胃、燥溼、利尿、安胎補虛等功效。白朮還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使人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強,從而不容易生病。2、利尿白朮能促進電解質尤其是鈉的排洩,可以促進排尿不便的人迅速排尿,還可以阻止人體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