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健脾養腎黃芪枸杞加白朮

2020-12-18 大河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彬

    春季天氣由冷轉暖,如何養生才更健康呢?飲食上應當健脾胃,養正氣,祛溼邪為主,如應多喝溫開水,清淡容易消化飲食,不吃肥甘厚膩和生冷寒涼食品。經專業醫生辯證體質後,可飲用黃芪白朮枸杞水來健脾益氣,扶正解表,芳香祛溼。

    製作方法

    黃芪10克、白朮5克、枸杞3克。熱水泡服飲用。

    作用:黃芪被李時珍稱為「補氣第一要藥」,有健脾補氣、利尿消腫、固表止汗、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尤其適合氣虛的人,如很多老年人氣虛會導致哮喘,動一動就喘的(心氣不足);有食少腹脹、少氣懶言、便溏等不適症狀的(脾胃氣虛);膽子小不敢在公眾場合說話的(肝氣不足);經常感冒,容易出汗的(肺氣不足);疲倦、浮腫、排便無力的(腎氣不足)等。同時,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白朮性苦、甘,溫。健脾益氣,燥溼利水。谷水節氣溼氣較重,黃芪搭配白朮能起到更好的健脾祛溼作用。

    枸杞的作用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尤其適合春季養生。而且中醫認為,枸杞生精、補腎,增強人體造血功能;黃芪昇陽、充沛營衛之氣、培補元氣,增強人體防疫疾病的能力,黃芪加枸杞泡茶,長期堅持,可養腎護腎,提高人體抵抗力。

相關焦點

  • 春季健脾養腎 試試黃芪枸杞加白朮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彬 春季天氣由冷轉暖,如何養生才更健康呢?飲食上應當健脾胃,養正氣,祛溼邪為主,如應多喝溫開水,清淡容易消化飲食,不吃肥甘厚膩和生冷寒涼食品。經專業醫生辯證體質後,可飲用黃芪白朮枸杞水來健脾益氣,扶正解表,芳香祛溼。
  • 白朮和蒼朮,都能燥溼健脾,但功效應用卻不同,臨床藥師說出實情
    白朮白朮,在中藥學上屬於補虛藥大類中的補氣藥,藥性甘、苦,溫,歸脾、胃經。具有益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主要用於以下疾病:脾氣虛證:白朮甘苦性溫,主歸脾胃經,以健脾、燥溼為主要作用,被前人譽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 它是「十總穴」之一,不同時間,分別能健脾、養腎、通三焦
    它是「十總穴」之一,不同時間,分別能健脾、養腎、通三焦。中醫有哪些手段?相信大家都能說出幾個,首先當然是中藥,其次是經絡穴位。幾乎每一味中藥都有「一物多用」的特點。也就是說,同樣一味中藥,用在這個方劑裡可能是為了「補氣」,用在裡一個方劑裡卻可能是為了理氣,比如黃芪就有這個特點。
  • 春季養肝,試試一物,同時還能健脾、養肺、益胃
    春季養肝,試試一物,同時還能健脾、養肺、益胃。春季來臨,正式進入一年最重要的養生時期。春季養生最需要注意什麼?有很多的養生名言,如春夏養陽、春季養肝等等。總之,春天對於身體的養護,無非就是順應自然生長之氣,充分調動機體的陽氣生發。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年的氣機條暢。
  • 黃芪補氣第一位?8個方面分析黃芪
    採收黃芪長到第3年便可以收穫。收穫過早,黃芪質量差;年久不收,極易黑心或木質化。採收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時進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發前進行,因此時根生長充足,積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黃芪產量高。採收時要深挖,不要傷根,防止挖斷主根,影響藥材產量與質量。收後先將果枝倒掛陰乾幾天,使種子後熟,再曬乾,脫粒、揚淨、切片。
  • 益氣健脾法治療兒童過敏性咳嗽
    因此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益氣健脾中藥治療本病,會收到滿意效果。筆者在口服酮替芬基礎上自擬培土生金方內服。處方有太子參,茯苓,黃芪,毛冬青,白朮,法半夏,人參葉,陳皮,防風,甘草。在應用中一般辯證氣陰兩虛改黃芪為五爪龍。臨床收到不錯療效。
  • 玉屏風丸、防風通聖丸:春季疾病外感首選中成藥!
    春季多風,風為春天之主氣,最易侵襲人體。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肺炎等,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適合於春季服用的兩款OTC類中成藥。
  • 中藥方劑健脾防流產
    在西醫中則為母體分泌功能失調,其根本之原因還在於腎氣的衰竭所致,因此補腎固衝健脾安胎才是有效之法。   在治療流產方面,採用老中醫之法,利用健脾功效安胎療效還是很顯著的。   方藥組成:菟絲子、杜仲、川斷、桑寄生、黨參、黃芪、山藥各15g,白朮12g,熟地黃、山茱萸、黃芩各lOg。
  • 食養之善健脾胃的白朮小棗餅!
    所以我就做了一道比較善健脾胃的白朮小棗餅。【原料】紅棗300克,白朮粉500克,水適量。【功效作用】具有健脾養胃,消腹脹,去口氣,祛溼消痰的作用。其中白朮性溫而燥,味苦,微甘,辛,善健脾胃,消痰止洩瀉。紅棗味甘,性溫,補脾益胃,養血安神,可緩和藥性。此兩個食材搭配可起到安神養心,健脾除溼的作用。
  • 益氣健脾——《四君子湯》
    方中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胃。臣以苦溫之白朮,健脾燥溼,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溼,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溼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該方以人參為主,補氣健脾養胃;配白朮健脾燥溼以加強人參補氣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滲溼測其補脾之功更加明顯;配炙甘草也有增強補氣健脾的作用,並能協調諸藥而使它們共同發揮補氣健脾的功效。該方作為調理脾胃氣虛證的常用方,是補氣方劑的基礎方,取名「君子」,是喻該方補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猶如君子有衝和之德、中庸之道。適宜長服。
  • 山藥粥_女性春季養生必備這五款養腎食譜_疾病與調養_食譜大全...
    >女性春季養生必備這五款養腎食譜2011-04-11 09:5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責任編輯:高悅穎導讀:女性由於生理原因容易導致血虧、腎虛因此,補腎養腎對女人來說同樣重要。那女人吃什麼補腎呢?下面就推薦五款養腎食譜,讓你從美食中吃出健康。
  • 健脾吃什麼中成藥 健脾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健脾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若是脾胃不好的話,很是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健脾的中成藥都有哪些呢?小編給大家講講健脾吃什麼中成藥、健脾食療方怎麼做以及脾不好的表現有哪些。一起了解一下吧。方中人參、茯苓、白朮、黃芪益氣健脾;山藥、陳皮、砂仁健脾和胃;木香理氣健脾,調理中焦氣機;酸棗仁、遠志安神定志;當歸活血養血。諸藥共奏健脾益氣,和胃止瀉之功。益肺健脾顆粒本品為淡棕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功效為健脾補肺,止咳化痰。用於脾肺氣虛所致的慢性支氣管炎的緩解期治療。
  • 退休中醫:男人養生先養腎,用4樣中藥泡水喝,清毒素,腎更舒服
    腎有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代謝等功能,有數據調查顯示,很多都市人都有腎臟虛弱的狀況,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退休中醫認為,男人養生先養腎,常用以下4種中藥泡水喝,可以清除腎臟內毒素,增強腎臟功能,保護腎臟健康,讓腎更舒服,有助於養生。
  • 中藥白朮—治療腎病的「著力點」
    白朮這位中藥,歸屬於補中益氣之藥,也是一位治腎的常用藥;白朮主要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蒼朮醇、蒼朮醚、杜松腦、蒼朮內酯、甘露聚糖、棕櫚酸、果糖、菊糖、胺基酸等;在許多疾病治療中都常用到此藥,如抗腫瘤等,在當今美容業也有著不少應用,如有的會用醋和白朮製成面膜,敷臉能美白祛斑,還有的用白朮
  • 健脾吃什麼好,四種中成藥,改善脾胃
    接下來為大家推薦四種健脾的中成藥,它們分別是:1.人參健脾丸第一種健脾的中成藥是人參健脾丸,是一種棕褐色的水蜜丸或者大蜜丸,主要可以治療脾胃虛弱,以及由脾胃虛弱帶來的消化不良,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這是因為人參健脾丸中含有很多可以健脾的成分,比如人參,茯苓,白朮,黃芪可以起到益氣健脾的功效,
  • 補氣必用良藥:黃芪
    臨床應用時習慣分為生用、蜜炙、麩皮拌炒3種,其藥效各有不同,生黃芪多用於固表、託瘡、利水等;蜜炙黃芪多用於補中益氣;炒黃芪多用於益氣健脾。  中醫認為,黃芪能補一身之氣,兼有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利水消腫,安胎益血的作用。對於貧血、浮腫、體虛多汗、胎動不安、子宮脫垂、氣血兩虧、陰虛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療效。單取黃芪泡水飲用,可治身體睏倦,無力,氣短。
  • 黃芪泡水好處多,搭配幾物換種吃法也不錯,對肝腎還有好處
    而黃芪就是其中之一。黃芪是一種深受中醫喜愛的食材,特別是黃芪的補氣作用,使得黃芪的用途十分的廣泛。女性氣血不足,可以喝黃芪泡水;脾胃不好的人也可以額用黃芪來補氣,調理脾臟;黃芪的利尿作用,自然也對腎是有好處的。只是,別忘了,在中醫的使用中,一般是不會單獨靠一種食材進行調理的,往往都要進行著合理的搭配,黃芪同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