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十總穴」之一,不同時間,分別能健脾、養腎、通三焦

2020-12-17 文化養生談

它是「十總穴」之一,不同時間,分別能健脾、養腎、通三焦。中醫有哪些手段?相信大家都能說出幾個,首先當然是中藥,其次是經絡穴位。

幾乎每一味中藥都有「一物多用」的特點。也就是說,同樣一味中藥,用在這個方劑裡可能是為了「補氣」,用在裡一個方劑裡卻可能是為了理氣,比如黃芪就有這個特點。

而作為相對更「便利」的經絡穴位,尤其是具體到某一個穴位時,一般都有相對固定的功用。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肚痛三裡求,腰背委中揉」之類。

但是,有那麼一個穴位,同樣的揉按手法,卻能在不同時間發揮不同的功用。因而被歷代醫家推崇備至,它就是「三陰交」。

三陰交,為「十總穴」之一,位置在腳上,內踝上三寸(同身寸)處。看到這個名字,其實就能大致猜出它的特點:足三陰經的交匯之處。當然,一般還是把三陰交歸屬足太陰脾經,為脾經的經穴。

作為足三陰經的交匯之所,足三陰經是什麼?包括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肝脾腎三髒,在中醫臟腑理論裡,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養生家必須重點考慮的部分。

所以,三陰交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調理陰經之穴,這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地方。

但是,三陰交歸屬於肝脾腎三髒,是否這三個臟腑的問題,一股腦直接揉按三陰交即可呢?顯然也不是。用推即是用藥,不明休得亂推。對於經絡穴位的用法,還是需要謹慎對待的。

三陰交之所以在養生方法中被重視,最大的特點是它有「健脾、養腎、通三焦」的作用。而且,就像黃芪補氣用炙黃芪、理氣升提用生黃芪一樣,對健脾、養腎、通三焦來說,只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揉按三陰交即可。

1、健脾:上午9點到11點之間揉按三陰交。

作為足太陰脾經的經穴,三陰交健脾似乎就是天經地義的事了。脾對身體而言,就是運化水溼和生化氣血。根據子午流注的原則,巳時是脾經當令,也就是上午9點到11點之間,這段時間揉按三陰交,能更好地促進脾經氣血運行,起到健脾祛溼、化溼排濁之用。

當然,對於脾虛溼濁下注的女性,如經帶異常,皮膚瘙癢、臉色晦暗之類,都可以通過巳時揉按三陰交來調理,能更好地健脾化溼,調理經氣。一般每次揉按10分鐘左右,注意雙腳各有一個三陰交哦。

2、養腎——下午5點到7點揉按三陰交:

下午5點到7點屬於十二時辰的「酉時」,正是足少陰腎經當令之時。腎為下焦之主,與膀胱相表裡,還絡屬女子胞。而奇經八脈裡的任脈、督脈、衝脈都起於胞中。這三條經絡的重要性,素有「督為諸陽之海、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之說。

所以,每天在酉時揉按三陰經,此時正是足少陰腎經氣血最旺之時,也就最能養腎。同時促進督脈、任脈、衝脈的氣血,還能促進它們的暢通。方法同樣也是最簡單的,每側三陰交各揉10分鐘左右即可。女性朋友長期堅持,對容顏保養有一定的作用。

3、通三焦——晚上9點到11點揉按三陰交:

三焦在中醫臟腑裡,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臟腑。素有「孤腑」之稱,也有最大的臟腑之說。更有「涵蓋所有臟腑」的理論。認為三焦可以分為上中下三者,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腎。

正因為有三焦包括所有臟腑之說,所以,三焦經的調理,重在一個「通」字。內經有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疏通三焦,就相當於疏通全身之氣機。

三焦經當令是在晚上9點到11點之間。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在睡前揉按三焦經,兩側各10分鐘左右。能很好地疏通三焦經之氣血,從而對肝心脾肺腎五臟都起到調理。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堅持睡前揉按三陰交,對保持身材,美容養顏很有好處。同時,對於調整生理期,祛斑祛痘也有一定的幫助。

最後,三陰交的揉按方法是怎麼樣的呢?

按摩三陰交的手法很簡單:張開對側手掌虎口握住腳腕,四指按住外踝,拇指指尖緊壓三陰交。拇指不要離開皮膚,這樣有節律地點按即可。力度適中偏大,以三陰交上感到陣陣酸脹為度,雙腳交替進行。

相關焦點

  • 一味行氣止痛的良藥,李時珍稱其可通三焦之氣,還能消食化積健脾
    在中醫裡面,有這樣一味良藥,它具有極好的行氣止痛的作用,常被人們用來治療各種氣滯疼痛,效果很好。此外,這種中藥在行氣之餘還有一定的消食化積,強健脾胃的作用,可見其藥用價值還是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在古代,李時珍還曾讚美這味中藥,說它是通三焦之氣的要藥,能升降調和三焦諸氣,可見人們對其藥用價值的重視。這味藥的名字也非常的具有詩意---木香,聽起來就讓人有一種神清氣暢的感覺。在中醫裡面,人們認為木香的味道很苦,還帶有一種濃烈的辛香走竄之味,其藥性溫通,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健脾胃的功效。
  • 三焦不通,百脈皆堵!分享一張方子,降血脂,通三焦,暢百脈
    什麼是三焦啊?對三焦這個概念,我最初學習中醫的時候,也犯迷糊! 三焦,中醫認為是六腑當中的一腑。它在哪裡?說白了,它就是一個腔,涵蓋了除腦袋之外,身體軀幹部位掛著的所有這些零件。用明代醫學張景嶽的話說,就是「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的這麼一個大腔。 在這個腔裡頭,元氣周流不息,津液輸布不停,所有臟腑的氣機升降無時無刻不在進行。 所以說,這個三焦啊,就是就好比一塊舞臺。臟腑在上頭,扮演不同的角色,你來我往,演出毫不熱鬧。
  • 健康減肥瘦身,隔姜灸三焦俞穴、陽池穴、地機穴等!
    艾灸則可以養腎健脾,促進體內循環,化痰祛溼,讓體內收支平衡,進而達到美體減肥的作用。健康減肥瘦身,可選取隔姜灸三焦俞穴、陽池穴、地機穴等穴位。身體肥胖是痰溼阻滯,可先選取三焦俞穴、陽池穴兩個穴位,可以起到舒利三焦、行氣利水的作用;再輔以地機穴來調節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血糖;之後再配以天樞穴、豐隆穴、三陰交穴等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和胃、化溼祛痰的作用;命門穴乃生命之門,內藏腎陽之氣;大腸俞穴聯繫胃腸兩腑,主管人體排洩,以上諸穴合用,可通陽益腎、行氣活血、祛除痰溼、清利下洩,從而達到減肥健身的目的。
  • 打通三焦最好的方子,清上焦,通中焦,利下焦,諸症自消
    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一個特有的名詞,人體"五臟六腑"中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個容器腔,腸也是一個腔,三焦就是把五臟六腑都包括在裡面的大腔。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三焦作為六腑之一,可使各個臟腑間相互協調、步調一致,同心同德地為身體服務。
  • 一味多數是野生的中藥,清肝、養腎、健脾三種作用,還明目、健腦
    有一味多數是野生的中藥材,它能清肝、養腎、健脾,還能明目、健腦,被稱之為「養陰清肝明目之要藥」,它就是中藥楮實。中藥楮實出自漢代醫藥學著作《名醫別錄》,多數是野生採集,雖有部分是栽培但數量相對較少。中藥楮實能養腎二.楮實能清肝。
  • 春季健脾養腎黃芪枸杞加白朮
    經專業醫生辯證體質後,可飲用黃芪白朮枸杞水來健脾益氣,扶正解表,芳香祛溼。    製作方法    黃芪10克、白朮5克、枸杞3克。熱水泡服飲用。    作用:黃芪被李時珍稱為「補氣第一要藥」,有健脾補氣、利尿消腫、固表止汗、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
  • 上熱下寒,先通中焦:疏通三焦,中醫給出這些方法
    說起中焦,我們先了解一下它的總稱——三焦: 所謂三焦,其實是中醫上的特有名字,屬於六腑之一。 顧名思義,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總稱。《難經》中對三焦的闡述:「上焦者,在心下、下膈;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當膀胱上口」。
  • 三焦不通病上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到什麼程度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三焦不通,慢病纏身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豬板油,是現成的「通三焦」藥引子.大便不通、乳腺結節要常吃
    最近一個想要減肥的朋友去看中醫,開的食療方,主打的就是「豬板油」,搞得她很不解;豬油可不只是肥油,它可以疏通身體的水道,通大便、小便。最好的豬油,是豬板油,能利三焦水道,排廢水。▼三焦,是衛氣、水汽、津液環流全身上下、內外的通道。當人體三焦系統運行正常的時候,人體內水液就會循環良好,藉助三焦水循環,水汽和津液會去到需要它的地方,體內濁水也會藉助三焦系統,排出體外,五臟元真通暢。中醫是很看重三焦通利的,三焦不通是病,得治。
  • 搞懂了人體「三焦」,所有疑難雜症,都迎刃而解!
    因為中焦堵住了,所以才會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醫裡說的上焦、下焦,都是從「三焦」引出來的。熟悉中醫經絡的朋友都知道手少陽三焦經。而心、肝、脾、肺、腎五臟,和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六腑當中,也提到了三焦。那麼如何劃分三焦?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稱。
  • 中醫基礎理論:六腑——三焦的主要功能及作用
    三焦,是髒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稱。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屬臟腑中最大的腑,又稱外腑、孤髒。主升降諸氣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屬火,其陰陽屬性為陽。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唯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關於三焦的形態,作為一個學術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但是,這一問題對髒象學說本身來說並不是主要的。
  • 三焦不通死得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到什麼程度''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又到牽牛花的季節,它的種子有毒卻是一味通三焦的中藥
    很多讀者也許很好奇,這種花並不碩大,卻為什麼會有「牽牛」兩個字能配得上它呢?牽牛花名稱的由來有兩個說法:一是因為牽牛花的花朵內有星形花紋,花期又與牛郎織女星相會的日期相同;另一種說法是根據北宋醫藥學家唐慎微編著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的一段記載:有一農夫因為服用牽牛花種子而治好痼疾,感激之餘牽著自家的水牛,到田間蔓生牽牛花的地方謝恩,故而稱之。
  • 春季健脾養腎 試試黃芪枸杞加白朮
    製作方法    黃芪10克、白朮5克、枸杞3克。熱水泡服飲用。    作用:黃芪被李時珍稱為「補氣第一要藥」,有健脾補氣、利尿消腫、固表止汗、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尤其適合氣虛的人,如很多老年人氣虛會導致哮喘,動一動就喘的(心氣不足);有食少腹脹、少氣懶言、便溏等不適症狀的(脾胃氣虛);膽子小不敢在公眾場合說話的(肝氣不足);經常感冒,容易出汗的(肺氣不足);疲倦、浮腫、排便無力的(腎氣不足)等。
  • 養生文化:詳說三焦以及疏通方法
    經現代醫學研究,三焦與人體內分泌系統和微循環血管網有密切聯繫,是一個統管全身的大系統,通過氣血、經絡密切相連,形成一個大循環。下面就讓我們近距離走近三焦,看看它的神奇之處吧!一、什麼是三焦?三焦,是髒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稱。
  • 人體三焦: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三焦經按摩法 身體隱藏的「神醫」能治百病
    三焦經是人體的經絡,通身體的臟腑,如果三焦不同可能就會出現各種疾病,疼痛,那麼具體的三焦經的作用有哪些呢?按摩身體的三焦經真的能治療疾病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三焦經按摩法吧!三焦經如果不通就會有很多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疾病,所以需要經絡通暢,那麼具體的三焦經能有什麼樣的功效呢?三焦經不通又會有什麼樣的疾病呢?
  • 搞懂三焦溼氣,溼氣才能往外排!氣色好,身體輕了,方法實用簡單
    專業的中醫醫學將這種溼氣命名為:三焦溼氣。而你用的祛溼方法並不適合這種三焦溼氣……那什麼是三焦溼氣呢?來自陝西中醫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張曉科教授(他在醫院坐診超過了28年)揭示了這個問題: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稱,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 細說養腎補腎必知的三字經 春季如何養腎
    中醫認為,腎為人的先天之本,要想益壽延年大健康,養腎是第一位的。很多人將慢性腎病稱為「沉默的殺手」,之所以說它沉默,是因為慢性腎病起病隱匿,大多數腎病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當腎臟功能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壞時,患者才會有所察覺,而這時再到腎內科就診,往往已經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