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六腑——三焦的主要功能及作用

2021-02-07 千年鰲灸



三焦,是髒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稱。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屬臟腑中最大的腑,又稱外腑、孤髒。主升降諸氣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屬火,其陰陽屬性為陽。


(一)三焦的解剖形態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唯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關於三焦的形態,作為一個學術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但是,這一問題對髒象學說本身來說並不是主要的。因為臟腑概念與解剖學的臟器概念不同,中醫學將三焦單獨列為一腑,並非僅僅是根據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據生理病理現象的聯繫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功能系統。


總觀三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二)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氣: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所以說,三焦是元氣運行的通道。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三焦能夠通行元氣,元氣為臟腑氣化活動的動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氣的功能,關係到整個人體的氣化作用。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上下左右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調內外,營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也」(《中藏經》)。


2.疏通水道:「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三焦能「通調水道」(《醫學三字經》),調控體內整個水液代謝過程,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人體水液代謝是由多個臟腑參與,共同完成的一個複雜生理過程。其中,上焦之肺,為水之上源,以宣發肅降而通調水道;中焦之脾胃,運化並輸布津液於肺;下焦之腎、膀胱,蒸騰氣化,使水液上歸於脾肺,再參與體內代謝,下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三焦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謝過程中的協調平衡作用,稱之為「三焦氣化」。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實際上是對肺、脾、腎等臟腑參與水液代謝功能的總括。


3.運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難經·三十一難》)。三焦具有運行水谷,協助輸布精微,排洩廢物的作用。其中,「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肌,澤毛」(《靈樞·決氣》),有輸布精微之功;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靈樞·營衛生會》),有消化吸收和轉輸之用;下焦則「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腸,循下焦而滲入膀胱」(《靈樞·營衛生會》),有排洩糞便和尿液的作用。三焦運化水谷協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對脾胃、肝腎、心肺、大小腸等臟腑完成水谷消化吸收與排洩的功能的概括。


(三)三焦的生理特性


1.上焦如霧:上焦如霧是指上焦主宣發衛氣,敷布精微的作用。上焦接受來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過心肺的宣發敷布,布散於全身,發揮其營養滋潤作用,若霧露之溉。故稱「上焦如霧」。因上焦接納精微而布散,故又稱「上焦主納」。


2.中焦如漚:中焦如漚是指脾胃運化水谷,化生氣血的作用。胃受納腐熟水谷,由脾之運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氣血,並通過脾的升清轉輸作用,將水谷精微上輸於心肺以濡養周身。因為脾胃有腐熟水谷、運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為「中焦如漚」。因中焦運化水谷精微,故稱「中焦主化」。


3。下焦如瀆:下焦如瀆是指腎、膀胱、大小腸等臟腑主分別清濁,排洩廢物的作用。下焦將飲食物的殘渣糟粕傳送到大腸,變成糞便,從肛門排出體外,並將體內剩餘的水液,通過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變成尿液,從尿道排出體外。這種生理過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洩之勢,故稱「下焦如瀆」。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洩廢物,故又稱「下焦主出」。


綜上所述,三焦關係到飲食水谷受納、消化吸收與輸布排洩的全部氣化過程,所以三焦是通行元氣,運行水谷的通道,是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為「五臟六腑之總司」(《類經附翼·求正錄》)。





相關焦點

  • 中醫總是說「三焦不通」,三焦到底是指什麼?如何打通三焦?
    三焦不通,是中醫常說的詞彙,但三焦到底是什麼,一些患者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是什麼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三焦,看看它到底是指什麼,三焦不通有啥危害,又該如何打通三焦。三焦是六腑之一,和五臟相對應。六腑和五臟不同,五臟幾乎都是實心的,六腑都是空心的。胃、膽、大小腸、膀胱都是如此,六腑的作用源自於空,承擔的功能主要就是疏洩。三焦則是六腑中最重要的一腑,卻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其他六腑,都能從現代醫學中,找到與之對應的器官,只有三焦特殊,完全就是個虛擬的存在,是指所有臟腑之間的間隙。
  • 中醫基礎理論——藏象學說
    體內的內臟可以分三類: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五臟(心、肝、脾、肺、腎)與現代醫學不同的是中醫的五臟指的是人體的五個系統,包括臟器和功能,而不是臟器本身。中醫的用字上很有講究,這裡的「滿」形容的是精氣盈滿,「實」形容的是水谷充實,一個偏功能一個偏物質。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六腑的作用是受盛和傳化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水谷,所以六腑的形態必須是中空的,這樣才能儲藏傳送水谷。所以說「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 三焦,元氣的通道!三焦堵塞的人,體胖、多痰、發脹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到底什麼是三焦啊?這個三焦,中醫理論下有三種含義。一個是六腑之一的三焦,一個是人體部位的三焦,一個是辯證時候所談到的三焦。我們在這裡說的,就是六腑之一的三焦。
  • 三焦,臟腑間的通道
    《靈樞·本輸》記載,「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認為三焦為六腑之一,其分布從頭至腳,無處不管。《難經》明確提出三焦的分布為「上焦者,在心下,下隔,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當膀胱上口。」
  • 「五臟六腑」中的「六腑」指的是哪六腑?
    「五臟六腑」中的「六腑」指的是哪六腑?六腑作為傳化物,具有「瀉而不藏」「實而不能滿」的特點。那麼,我們常說的「六腑」是指哪六腑呢?不妨來看一下~膽貯存與排洩膽汁膽位於六腑之一,又屬奇恆之腑。膽呈囊形,附與肝之短葉間,與肝相連。肝和膽又有經脈相互絡屬,互為表裡。
  • 三焦是什麼?都有什麼功能,三焦不通會如何?一文告訴你,收了吧
    三焦的分功能前面,我們詳細說明了三焦的總體功能和作用,下面,我們將詳細說明三焦的各「焦」的功能。上焦如霧。所謂「如霧」,是形容上焦心肺敷布氣血,猶如霧露瀰漫之狀,灌溉並溫養全身臟腑組織的作用。根據三焦部位劃分,上焦主要指胸中,包括心、肺二髒。心主血,推動血液運行於全身。肺主氣,主宣發肅降,將水谷精氣布散於全身。因此,上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輸布水谷精微(氣血)。此外,《難經》認為上焦有受納水谷的作用,如三十一難說:「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而不 出。」
  • 三焦相輔相成,中醫治溼氣要三管齊下
    外溼很好理解,外部環境作用下造成的溼氣就是外溼,現在正值雨季,又恰逢三伏天,正是外溼最嚴重的溼氣。而內溼的產生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它是多個臟器相互作用下產生的。三焦的作用而這多個臟器,在中醫的說法裡面就是「三焦」,我們常說的「三焦不通」,也是一樣的說法。
  • 中醫基礎理論知識點
    氣機不暢:氣的運行受阻而不暢通氣滯:受阻較甚,局部阻滯不通氣逆: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氣陷:上升不及或下降太過氣脫:外出太過而不能內守氣閉:不能外達而鬱結閉塞於內臟腑氣機失調:肺失宣降,脾氣下陷,胃氣上逆,腎不納氣,肝氣鬱結等三、 氣的生理功能、氣的分類和概念1.推動和調控作用:
  • 搞懂了人體「三焦」,所有疑難雜症,都迎刃而解!
    熟悉中醫經絡的朋友都知道手少陽三焦經。而心、肝、脾、肺、腎五臟,和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六腑當中,也提到了三焦。那麼如何劃分三焦?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稱。膈以上為上焦,即心肺為上焦,脾與胃為中焦,臍以下,也就是肝、腎、大小腸、膀胱為下焦。
  • 「三焦」到底是什麼?
    關於三焦,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三焦是「有形」還是「無形」。而持有「有形」說的人,對它的「形」是什麼,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三焦歸屬於藏象,那麼三焦之論就要符合藏象理論的構建習慣。藏象的構建習慣是什麼?從臨床出發;重功能,重氣化,重意象。
  • 中醫常說「三焦不通,百病叢生」,怎樣打通三焦?方法並不難學
    這種矛盾綜合型體質就是中醫所說的上熱下寒性體質,而導致這一體質的根本原因在於三焦不通。「三焦」是什麼意思?三焦是中醫領域的專有名詞,它屬於五臟六腑中的六腑,三焦與其他五腑不同,它並不是一個實質性的人體組織,而是將所有身體臟器都包括在內的一個巨大腔室,涵蓋了胸腔和腹腔的所有內容物。
  • 五臟與六腑關係
    五臟六腑我們都已經學完了,接下來我們看看五臟和六腑之間有什麼關係五臟是心、肝 、脾、肺、腎之合稱。其共同生理功能是主「藏精氣」,即化生和貯藏精、氣、血和津液等精微物質,主持複雜的生命活動。其共同生理功能特點是「藏而不瀉」,「滿而不能實」。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之合稱。
  • 中獸醫系列講座第四講:以通為用——六腑
    人的進化,社會的發展,都是變通的結果;人體、動物體都是一個有機通體,其生命活動以通的運動變化為基本形式,故曰「以通為用」。不通就會發生疾病,臨床所見動物病證也是不通所致,或與不通有關。「六腑以通為用」方面的論文很多很多,有人就曾在碩士論文中對「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基礎進行較詳的記述[1]。
  • 把握氣機規律 學好兩手託天理三焦(一)
    本文以兩手託天理三焦為例,從中醫角度運用氣的運動原理對其理法進行詳細研究,以探討兩手託天理三焦的功法內涵和鍛鍊要旨。一、氣的運動知識中醫認為: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源。古人以升、降、出、入四字來說明氣的運動規律和具體表現形式。
  • 三焦不通死得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到什麼程度''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2020中醫執考—中基考點梳理解析
    到了具體的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精神,又是人的相關概念,中醫的名詞,體(物質)用(作用和特性)一體的,說中醫的肝,有實體的一個概念,更重要的是用,要想到肝的生理功能(疏洩、藏血)和特性(剛髒,升發),同時要延生功能和特性的具體內容,並且能夠思考病理情況下的問題,不要覺得肝重要,五臟六腑重要,津液、神就不重要,一樣的要從體從用上全面掌握。
  • 上熱下寒,先通中焦:疏通三焦,中醫給出這些方法
    說起中焦,我們先了解一下它的總稱——三焦: 所謂三焦,其實是中醫上的特有名字,屬於六腑之一。 顧名思義,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總稱。《難經》中對三焦的闡述:「上焦者,在心下、下膈;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當膀胱上口」。
  •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作業答案麻沸散的發明者是()。
  • 論人體內器官的位置與作用,詳論三焦.
    但寫著寫著,就寫成人體內器官的位置與作用了。那就先發這篇,把脈的以後再寫,文章也不改了,在這兒做個說明,讓大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吧。 以下才是正文。  以前,在我沒自學中醫的以前。另一說,三焦根於腎臟,上生膈膜為上焦,中生板油為中焦,下生連網油膜為下焦)  再補充一句啥叫奇恆之腑:它們同是一類相對密閉的器官,卻不與水谷接觸,似腑非腑。具有類似五臟貯藏精氣的作用,似髒非髒。 我再大概說一下它們生長的位置,因為接下來說脈會用到。 如果把人體腔分成3份,假設叫上焦,中焦,下焦。
  • 2014年考研中醫綜合大綱詳解(三)
    [詳細] 一、中醫基礎理論考查目標中醫綜合中醫基礎理論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本學科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二、中醫基礎理論考點解析(一)緒論1.中醫學和中醫基礎理論的基本概念。2.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對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義。